-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86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内家拳关隘系列终章架子摆得漂亮,丹田喊得响亮,但是,摸不着“心、气、神”合一的边儿,有啥用?更别提冲击那传说中的“玄关一窍”了!
一、玄关一窍:不是穴位,是境界!别翻经络图了!玄关一窍,压根不是身体某个具体穴位!翻遍《黄庭经》、《唱道真言》这些道家经典,都说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是“天人合发”时自然显现的一种玄妙境界,是身心性命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就像《拳论》里点破的:“一点灵光即是玄关窍”,它无形无相,只在“心、气、神”三者高度凝聚、圆融无碍的刹那,才如电光火石般闪现。执着于找位置,那就南辕北辙了!
二、筑基三宝:心、气、神,各守其道冲关不是蛮干,地基得打牢。心、气、神,就是内家拳的三大基石,各有其道:心(意):贵在专一凝静。
练拳不是摆架子,是练“心”!从起势开始,就要有“神意领先”的自觉。你的意念要清晰地照亮每一个动作的起点、运行轨迹和落点。比如云手,不是手在画圈,是“意”领着内劲在体内走∞字。心浮气躁是大忌!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得透:“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心念一散,全军溃败。站桩时若念头纷飞,试试“听息法”——把全部注意力轻轻放在一呼一吸上,杂念自消。气(炁):贯通周身,要在松沉圆活。
内家拳的气,首先是生理的呼吸之气,更是推动血脉、滋养筋骨的能量流动。核心是“松沉”二字!肩膀一耸,气就卡在胸口;腰胯一紧,劲就断在腿根。
试试“气贴脊背”的体感:吸气时,气息如水,轻柔地顺着脊柱下沉至腰骶(命门区域);呼气时,气感微微膨胀,贴着后背自然上升。配合“虚领顶劲”(头顶百会如细线上提),脊柱自然拔直,内气通道才算初步畅通。记住《太极拳论》真言:“气沉丹田,无令丝毫间断耳”,松沉是基础,连绵不断是关键。神(光):灵明觉照,妙在湛然常寂。 “神”最难捉摸,它是最精微的觉知力和生命活力。眼神散乱,精神必萎靡。练拳时,要求“眼随手运,光兼四射”,眼神要有神采、有穿透力,但内在精神却是放松、清明、开阔的。站桩到一定阶段,会体会到一种“醒着做梦”的状态:身体极度放松,意识却异常清醒敏锐,对内外环境有清晰感知,这就是“神”开始凝聚显现。道家谓之“守中抱一”,《内功四经》强调“凝神入气穴”,此“神”便是主宰。
三、心气神合:冲关之秘,在“化”不在“冲”心、气、神各安其位,筑基才算完成。冲击玄关,靠的就是这三者的高度融合:
1. 意到气到,气催形随:心意专注引领动作,动作自然带动内气运行。“力由脊发”,气劲便真的能顺着脊柱节节贯穿,达于四梢(手脚末梢)。这时,动作不再是外在的“做”,而是内在能量流动的自然表达。就像《太极拳论》讲的:“意气君来骨肉臣”。
2. 神意相守,气自氤氲:在高度专注(心静)的状态下,精神(神)高度内敛,觉知力极度敏锐。此时,体内气机的细微变化(如温热、流动、膨胀感)会被清晰感知。心越静,神越凝,对气的感知和引导就越精微。三者开始相互依存,浑然一体。
3. 火候纯青,玄关自现:当心静至极、气运周身圆融无碍、神光湛然常照,三者高度和谐统一,达到一种“忘我”的临界状态。此刻,后天意识退位,先天本能显现,身心内外豁然贯通,仿佛打开一扇无形的门,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便是“玄关一窍”洞开的刹那!非刻意追求,而是水到渠成。
正如丹经所言:“玄关火发,杳冥冲醒”,是自然发生的“顿悟”体验,强求不来。
四、莫贪快,贵在真修冲玄关听着玄乎,实则是内家拳修炼到高深境界的必然产物。它无法靠意念强攻,只能通过日复一日的“调心、养气、凝神”的扎实功夫,由量变引发质变。别迷信“速成秘籍”,
《拳谱》早就警示:“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心浮气躁是大敌,贪多求快是歧途。把每个动作的意念放清晰,把每次呼吸的松沉做实在,把眼神练得清亮有神,功到自然成。当你真正体会到“心静如水,气贯周身,神光内蕴”时,那扇门,已在悄然为你打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