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回复: 0

自牧与《三庐微书话》 黄妙轩(內蒙古呼和浩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6 0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记得那天接到自牧微信,说古农正在为他编一本“七十初度”的文集,我这才意识到这位精力充沛的仁兄已是快要奔七之人。算来与自牧交往大概有十七八年了,颇愉快,特别是有过一次图书出版合作后,无论微信聊天还是雅聚畅饮都随心所欲,自在得很。
       2008年,受张阿泉之邀,在北京为“纸阅读”组稿之事奔波几日后,便与他一起登上了开往山东淄博的列车,赴全国第六届民间读书年会,那次年会的主要操持者就是自牧。张阿泉与山东方面的读书人很熟络,徐峙立、自牧、古农、徐明祥、袁滨等等,一路上免不了一一介绍,所以在见到齐鲁诸书友时毫无生疏之感。会议忙而有序,受教很多。自牧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除了热情、厚道之外,就是很多话听不懂,全靠结合肢体语言、环境气氛去猜、去连缀,约略能达到基本意会。据说是因为他说的是淄博西部周村地方话加上语速快造成的,以后交往的若干年中,虽说进步不少,但他的“自语”也不是百分之百能听懂。好像是在2016年初,自牧有意加盟《纸阅读文库》(以下简称“纸库”),我先谢过其给稿之谊支持“纸阅读”后,便与他聊起书稿事宜。书稿曰《三庐微书话》,噢,原来不是他的个人专著,而是三人合集。三位中他最年长,故由他作代表来谈这件事,可见其认真与郑重。“三庐”即淡庐自牧、潜庐徐明祥、静庐古农,三位的书房名号均含“庐”字,大约是身虽居陋室而情致追高远的意思吧。“微书话”的“微”,自然是篇幅短小,还得有精致、精巧、精练之义;至于“书话”,大致即是“关于书的话语”,学界在那时候似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概念阐述。潜庐徐明祥在自己那一辑《小引》中也列举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意见,序者王稼句就认为:“如果非得有书话的说法不可,它的定位,乃由谈论的内容所决定,那就是由书而生发或展开,行文可有不同姿态,但绝不是正襟危坐的高头讲章。”彼时,社会上已有人把这种概念尚未清晰确定下来的文体前面加上一个“微”了,颇似小说前面加上个“微型”的作法。我们“纸库”中央厨房对这个书名是非常认同的,它既简洁,又符合当下的社会风尚,关键还与“纸阅读”的选题方向相当吻合——是谈书的书,尽管“微”,但仍是为书导引、为书把脉,进而为大众阅读提供有价值的解读。
      《三庐微书话》,涉及99本书,加上3篇“小引”、3篇“跋”和一篇总序,凡106篇、19万字。所选择的99本书都是签名本,且大都附了书影和签名页,有的还附了书主和本书作者的通信与合照,实在是大大增加了这本书的信息量,还在这精短的文章和历史的光影中注入了深沉的感情,为读者展示了作者与书主之间那种温暖朴质的交流,读者可按图索骥,在读与思的过程中,触摸和感受作者的探索痕迹和书主的精神脉搏,体会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书籍本身的迷人魅力。
       《纸阅读文库》第一副主编张阿泉认为,三庐的短微书话笔力可谓健朗:自牧的文字朴实敦厚、徐明祥的文字沉稳扎实、古农的文字珠玉叮当,山东锵锵三作者虽风格有所差异,但同气相求,他们的联手必为我们“纸库”奉献一部书话佳作,是众书友和广大读者的幸事。
        在讨论选题的时候,责编刘桂霞以为,此类选题虽不是热销品种,但以三位作者在中国读书界的号召力来看,票房是能够保证的。再则,这一百多篇书话中,涉及的《书韵依旧》《张中行往事》《潜庐读书记》《书读长城外》《做书半辈子》五本书本身就是“纸库”产品,既是作者有话要说,也顺带为“纸库”的传播贡献了力量,其中徐明祥著的《潜庐读书记》一书还是“首届齐鲁散文奖”获奖书目,也是这次评比中唯一一部获奖的书话集,南京《开卷》杂志评价说:该书的获奖,“体现了山东散文界对书话作品的重视,代表了山东书话创作的最高水平”。这何尝不是对“纸库”的另一种认可呢。
       既然对书稿的评判比较一致,于是整理材料、上报选题,转而进入编辑加工流程,一番紧锣密鼓、细嗅蔷薇,成书面世已是2019年了。
        大家都知道,读书之于人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读着读着,有新收获、新感悟,就有了想写出来的冲动;写着写着,笔力日渐提升,好多读者自己就成了作者。“三庐”的读书各有其法,他们的行文各有其风格,他们各自都有作品问世。淡庐自牧长期致力于日记的写作与传播,善于把手写键敲的文字变成印刷体行世,他清楚做书的各个环节,在《三庐微书话》的出版过程中做了大量辅助工作,从选题设计、组织稿件、统稿整稿、插图配置到进度控制等,都事无巨细、亲自操持。这些事务很多都是编辑出版方面的专业工作,由于自牧深谙出版之道,合作起来非常顺畅,最终形成了这部很具特点的书话作品,问世后受到书友们的广泛称赞。其实出版主要就是解决“内容取舍”的问题,我们就是要把有价值的作品挖掘出来,就像范用先生所说:把它“印成漂亮的书送到作者读者的手中,使他们都满意”。当然,我们也一定要赋予作品最恰当的载体形式,《三庐微书话》秉持了“纸库”一贯的装帧风格,既简洁到底又极富书卷气,封面上设计的“三只木船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徜徉”,暗合书名之义。在微信成为信息沟通主流的快餐时代,很多艺术体裁都已前置了一个“微”字,想来出现“微书话”也是时势使然,算是顺应时代潮流吧。记得自牧在他那一辑的《跋》中曾言:他要沿这样的体例写下去,单独出一本书话小品文,书名就叫《百味微书话》。不知道这个梦自牧圆了没有?   

初稿于2025年5月30日,定稿于7月3日
————
黄妙轩,1963年生人。内蒙古教育出版社编审。从事教材、图书、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近40年,操持出版多部精品图书和近百种《纸阅读文库》图书,有随笔集《做书半辈子》行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7-7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