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4526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83
|
为什么越来越多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
首先,经济关。实际上,大多数老人退休金只有两千出头,“3.5K的收费,1K的待遇梦。”中年子女明算账:父母一住进去,一年就是小四万。再加上要给老人添置衣物、营养品,普通工薪家庭哪儿撑得住?
其次,观念关。滚烫的故土情结“系着谁家的炊烟”,许多老人总觉得,住进养老院像是被孩子抛弃,祖屋没人祭扫,老邻居见了“躲着走”。
家里的锅碗瓢盆虽然破旧,却盛满记忆和踏实。有人担心养老院的护工是不是会偷懒、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怕小财物丢失。
还有一点,中间商赚差价。近年养老行业中介猛如虎,每拉一个人头就要提两千块。结果留给养老院本身的钱不多,护工工资拖欠,服务缩水——老人和家属都摇头。
新思路:养老不一定只是养老院
其实不少地方已经在探索新招数。比如“时间银行”,年轻人帮忙照顾社区老人,可以累积积分,未来自己老了也能兑换服务。
这种互助养老,还真挺适合国人讲情分的性格;还有日间照料中心,老人白天去活动、理疗,下班回家后还能继续享受家的温暖。
某些城市也在试点“差异化补贴”,根据家庭收入给付不同标准,逐渐缩小“养老鸿沟”。机构也急了,开始主动降低门槛,推出短期托养、分时护理服务,只是还没彻底打开市场。
中年人的自救与担当
如今50、60后一代横在“上有老、下有小”这一道忧伤的桥梁上,也许最心酸的一句话就是:“想把爹妈照顾好,又不想离开工作。”
看到养老院门口冷清的场景,他们的内心其实比老人还复杂。也许他们会跟着老歌哼一句:“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快乐时唱,难过时也唱。”
但生活,就是“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不管是自己还是父母,都值得更体面、更有尊严的晚年。所以,不妨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抱怨,用爱的温度熨平每一段人生的褶皱。
写在最后:未来养老路,该怎么走?
养老院不是终点,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不完美”的解决方法。也许父母会选择居家养老,也许会偶尔去社区照惊喜,抑或有一天,我们成为那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
你怎么看未来的养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