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05|回复: 0

[健康贴示] 形意大师孙存周眼中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7 23: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还不能称师。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如今能至是者极少。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

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

练套路其实不是目的,练拳得有干货,所谓干货则是说得练真正的功夫,而不是花架子。刘树林老师推荐的入门功夫包括无极桩和马步云手,其次就是劈拳步和定步崩拳。主要是无极桩和马步云手,无极桩的目的是静心、活气血、训练头、颈、腰、跨、腿、脚等部位使其达到孙式拳的要求、进而达到心无所思、意无所动、浑浑噩噩、空空洞洞、一气浑然的境地。马步云手目的是训练整劲,使周身一体,要练到随手一拨一般人就能出去的地步,这种训练方法才是真正的练功夫,到了这一步就有了一定的功夫了,再开拳势必事半功倍,单纯太极拳套路练习,水分太大,难以出功夫。无极桩和马步云手练成了,方可进行劈拳步、定步崩拳和太极拳的训练。

孙氏太极拳的基本规矩如“九要”、“内开外合”以及“两肾相磨”都是来自孙禄堂先生对所习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规矩的总结和提炼,关于“九要”的内容在孙禄堂先生的《形意拳学》和《八卦拳学》中皆有说明。关于“内开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节中有相关论述。“两肾相磨”这个词虽然未在孙禄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现,但是其意及其状态在《八卦拳学》中有详细论述。孙氏太极拳中的虚实转换两肾相磨之理来自八卦拳。孙氏拳既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对于初习者更是要从功夫做起。

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初练三体式,大腿奇酸难忍,最终抖动不止,每次犹如上刑。但要坚持,站到后来,手臂与大腿都奇酸难忍,说明对路。练三体式,开始是大腿酸,后来是手臂与大腿一起酸,说明你的劲力开始均匀。转八卦,则正好相反,开始是两膀发酸,到后来两膀与腿一起酸,说明你练对了。太极拳开始是背酸,至后来是后背与手臂和腿都酸,说明是练对路子了。如果初练习三体式,大腿不酸。初练习单换掌,两膀不酸。初练习孙氏太极拳,后背不酸。则说明你一定没有练对。

所以初练孙氏拳,该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则说明一定练错了。形相异、意则一,与形似意不同研习孙氏太极拳即要体会其拳式间的形相异而意则一,又要体会拳式间的形相似而意不同。如懒扎衣与云手,形式不同,但其两式之劲意有相通、相同之处。又如手挥琵琶与高探马,其形式相似,但劲意不同,用法有别。孙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无穷的劲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劲意。故一式一学,皆是学问,需要反复体会。惟孙氏三拳式极简,而意极深。孙氏拳的每一个式子都是对拳艺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称拳学中的经典之最。

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内涵极为丰富,结构极为精妙,劲意变化极多,需要反复体悟研练。基本要求是能直接体现出虚实严灵、吞吐提按、敷盖对吞、掤捋挤按、采捩钻翻等劲意,并暗含着肘靠之意。尤要能体悟到俞大猷《剑经》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将枪收短,连脚赶上,且勿杀他,只管定他枪,则无敌于天下矣。”这段话的意境。如果这些劲意在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中还未能走出来,说明对该式尚未做到基本领悟,需要多加研习,反复体悟之。孙氏太极拳懒扎衣一式若能入门,应付无规则的街头恶战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发力来自哪里呢?发力来自虚空,虚空所以能发力,是来自身上的规矩,身上的规矩则来自拳架子。要说力源,这就是力源。真正通透的发力,无不是起自虚空中,任何假借或预示,都将破坏或至少降低发力的质量。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拳架子,如果没有从拳架子中使规矩上身,即使内心虚无也产生不了通透的发力。这就是有与无的辨证关系。所谓有无不立,孤有不立,孤无亦不立,非有无不立而不可。所以练拳,一要知规矩,二要多练,让规矩上身。而用时,要忘掉规矩,自虚空而出,因敌成体。发力如此,打法亦如此。所以神要蓄,劲要缩,形要正,法要纯熟,明乎顺逆。

孙氏无极式

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无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混混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惟圣人有道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极而能生大极者是也(原注:一气者即太极也。)。

十三势者,棚捋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捋挤按(原注:坎、离、震、兑八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原注:即乾、坤、艮、),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之体。以棚拥挤按,采例肘靠言,渭之用。又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以练架子,为知己功夫,以二人推手,为知人功夫。练架子时,内中精气神贵能全体圆满无亏。操练手法时,手足动作,要在周身灵活不滞。先达云:终朝每日常缠手,功久可以知己知彼,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也。

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律,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心中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联兆。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各谓之无极形式。此理虽微,但能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

20240517230848front2_0_84182_Fi3HmYrGu8FKDTt53fAXhsMgNr6N.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4 0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