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89|回复: 11

牟国文友 欢聚一堂(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29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30 编辑


    640.webp.png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风景万象新,一天之际在于晨,开始脚下万里行”。
   钢城大地,暮春送暖,杨柳吐绿,万物复苏,人头攒动,春耕春播,车水马龙,景象怡人,春末可以看出,今年绝对是个丰收年。虽然春末咋寒,可到处都是一派勃勃生机的风光,充满着文化自信和诗文的田园。
   2024年4月25日上午,济南市《牟国文学》文友一行10人在济南市钢城区古墩民俗饭店隆重举行酒会。酒会前,文友们参观了方家庄天齐庙,肖马的板倒井、五龙桥、**和古墩红色展馆等景点。
   在天齐庙处,《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介绍了方家庄的情况。他说,这个村不叫方家庄,叫万家庄,很久以前,该村出了两个“能人”,一个方进士,一个万侍郎。两人官大自奸,私心名利观念重。于是,方、万两人便在自己老家争权夺势,扩充自己的庄院地亩,想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两家慢慢便产生了矛盾,后来发展到势不两立的程度。
    万侍郎把这种私人成见带到了朝里,就寻机在**面前罗织方进士的罪名,奏上一本,请求杀掉方家。昏庸的**不调查了解,偏听一面之词,准了奏,要派人抄拿方进士一家。万侍郎趁机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以免后患,就写一密信,命一心腹,飞马昼夜赶程,前往老家万家庄,给他万氏家族送信。这密信言明,要见信立即组织实施万氏家族围剿方家,把方家男女老少一网打尽,见一个杀一个。
   那送信的人生地不熟,赶到万家庄又是天刚发亮,便在村北口,询问一个背筐拾粪的老人,打听万侍郎的家乡住处。不料这拾粪人正是方家大院的长辈,一听是给万侍郎家族送信的,就多了一个心眼儿,嘿嘿一笑,说:
  “你算找对啦,跟我走吧!”
   这拾粪人将送信人领到方家大院,对送信人哄骗说:
“这就是万侍郎家宅,我便是万家的主事人,请进屋吧!”
   拾粪人把送信人领到上房屋,让坐敬茶,问寒问暖,以贵客相待,送信人便从怀里取信奉上。老人打开信一看,是万侍郎吩咐万氏家族剿灭姓方的,便立即吓了一身冷汗。他把眉头一皱,苦思一番,随即转忧为喜,故作镇静,给送信人安排好酒菜、好饭伺候。送信人吃喝完毕,休息一阵,要告辞回程,方家也没久留,便冒开收条,作为回执。又取出若干文银,赠给送信人,一来作盘费,二来作谢礼。送信人非常高兴。姓方的派人将送信人送出十几里,踏入赴京官道,才放心回来。
640.webp (2).png
   方姓家族当晚秘密召开家族会,大家一听这事,会场乱作一团,有的吓得六神无主瘫软在地,有的汗流浃背颤颤兢兢主张立即想办法躲避潜逃,各扫门前雪,分奔四方。有的觉得怎么也是死,主张大干,就说:
   “拼了吧!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杀掉万氏一族,来个死里逃生!”。
     于是,这人停顿停顿又说:
  “咱们秘密安排某天深夜,在天齐庙备下几口铡刀,四门紧闭,只开一小侧门,想方设法引诱万氏一家人单个进庙,进去一个,铡掉一个。然后,对出不得门的妇孺老弱上门大围剿,一个个杀掉。”  这时,方氏族长站起身来,严肃地说:
  “依我看,咱绝不能动杀劫。原因有二:
    一是方、万两姓矛盾,主根在方进士、万侍郎身上;二是方、万两家村民之间并无大碍,不至大动干戈,拼个你死我活,冤家宜解不宜结。”
640.webp (5).png
    他随即提出了改村名的办法。他说:
  “怕**派官兵前来算账,咱就将万家庄的“万”字,添上一点,用“方”字来代替。”
    大家经过细议,感到这样比较稳妥。于是,方家采取善劝、利诱、威胁等多种措施,稳住本村父老乡亲,又买通州、县官府,把村名改成了现在的“方家庄”村名,并注入官府地名册。时过不久,等京城派差前来查寻万家庄抄拿方姓情况时,州官骗说:
   “本管辖并无此村”。
   京差深入民间寻问,百姓个个异口同声回答:
   “不知这村何处”。
    京差便回朝向**禀报此事。这时,在京城的万侍郎恰巧得病身亡,此案便再没有人追究。之后,经过数年,方家庄村,从外地陆续迁来了吴、李、杨、朱、翟、孟、汪、刘、栾、郝、王等姓。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32 编辑

    640 (1).webp.png   
   谈到天齐庙, 他押了一口水指着建筑风格考究,四梁八柱的庙说。天齐,是东岳泰山的别称。《旧唐书礼仪志》载:“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传说天齐庙,原在沂源丈八丘。有一年庙会,方圆百里受过天齐王恩泽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跪拜。
    突然间,庙宇蒸发,丈八丘上空闪出一道祥光,接着又是一阵春雷之后,原本睛朗的天空,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不大会儿,雨水又汇成了一道巨流,一路咆哮着进入汶河,汹涌而至到方家庄村东的水潭里。
   正当方家庄乡民惊诧之际,突然有人发现在波涛浪尖上,有个铁塔般的船夫,手执船篙,划着一帆船儿由远而近,船上载着一尊黑脸金身的佛像。这可把方家庄的老少爷们吓坏了。直到那船儿划到人们眼前,才有几个见多识广的老人突然醒悟过来,急忙喊道:
  “天齐王驾到!”
   喊完,马上带领着乡亲们齐齐跪下,叩完头,这才让年轻人把天齐王像在鞭炮声中迎请上岸。可是,说来也怪,当人们刚把天齐王迎请上岸来,天上又放出道道祥光,雨停了,河水也退了,那个神秘的船夫和船儿也不知去哪了,没了踪影。

640.webp (1).png
   据说,自从“天齐王”神灵上岸驻足后。方家庄周围的村庄,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病狗、死猪扔到河边上,还会死而复生。因此,周围的徐家庄、清泥沟、雁埠子等十个村群众自发聚财筑庙,供奉“天齐王”泰山神,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日为“天齐王”生日,香火兴旺,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赶庙会,以求来年平安健康、五谷丰登。
   方家庄还个方四姐的故事。传说方四姐,年幼丧父,又无兄弟,母女五个相依为命。四姐刚到十八岁就嫁到了汶河对面的于家庄。生性豪爽,颇有男子气质,其丈夫生性懦弱,遇事不决,因此,家里的一切事情,全由方四姐担当,就是这么个精明能干、会持家的好媳妇,婆婆却对其偏偏看不顺眼,经常有事无事地为难她。
   有一年,小姑子出嫁前,婆婆让她回娘家给小姑子做嫁妆,要她“早晨去,下午来,七双袜子八双鞋;不用针,不用线,花鸟鱼虫活得欢”。否则就把她休回娘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故意刁难她,四姐却满口答应回到娘家,已近中午四姐拿出一根银针,对着太阳念念有词,然后不慌不忙做起针线活来,新郎家来迎亲的人,等得心焦气躁,一天吃十二顿饭,天还不见黑,直把婆家吃光了饭菜,喝光了水,好不容易挨到天黑。

640.webp (4).png
    四姐拿着鞋袜回来了,还有半只鞋没做完。那鞋袜做得十分精细,花鸟鱼虫活灵活现,众人不仅拍案叫绝,而婆婆一股怒气无处撒,看到还有半只鞋没做完,便大发脾气,四姐一气之下,卷起包袱,拔腿回了娘家方家庄。婆婆急忙叫人来撵,方四姐过了汶河,沿河撒了一掀土,婆家人撵了半夜也没撵上,第二天一早,河滩上长出一条土围子,从此于家庄和方家庄两家再没来往。
    在方家庄看完景点,文友听完故事后,顺着沿河路继续往西走,在不远处,文友们观看了肖马村扳倒井、五龙桥、**等景点。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45 编辑

    640.webp (8).png
    在肖马村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刘学亮详细介绍了肖马的故事。肖马村,因肖、马两姓建村得名。
    1958年深翻土地时,在大队南发现一汉墓群,约有几十座,面积不少于一亩。墓室全部用大青砖砌成。以后人们纷纷在这里挖砖垒鸡窝、砌墙头,同时,也出土了陶罐、铜钮扣、五铢钱。
   1970年春,村民曹心忠挖土垫栏,曾挖出五铢钱100余枚。说明建村约始于汉代)。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荒无人烟。元末明初,一肖姓老汉从山西逃荒流落到这里,在小土坡上搭起了间茅草棚子住了下来。茅草棚西边有条小河沟,每到连雨天,山水顺着河沟流进牟汶河。肖老汉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几年。他天天挎着讨饭筐,拖着打狗棍,到几里路以外的村庄转悠,可他不是去求爷爷告奶奶挨门乞讨,而是暗地里打听谁家揭不开锅盖啦,谁家有病人买不起药啦,谁家又要卖儿女啦……只要叫他知道了,他便悄悄扔下几串钱,接济受苦受难的穷人。就这样,附近村庄的穷人都叫他“活菩萨”。
   有一年,寒冬腊月天,肖老汉到附近的白马山上砍柴,忽见一个汉子从腰上解下草绳,搭到树叉上要寻短见。他上前救下了这位汉子,问道:  “唉!小伙子,年轻轻的,有什么事过不去,走这条绝路啊?”   那汉子操着浓重的山西乡音,有气无力地喊了声:
     “大爷……”  便跪在地上呜呜哭起来。肖老汉一怔:  “哟,是俺山西老乡?快起来,快起来,俺也是个讨饭的。走,到俺窝棚里好生拉拉呱!”   说着,拽起那汉子,又替他拾起讨饭家伙,一块回到窝棚里。
    原来,这汉子叫马二,只因山西老家连年闹灾,活不下去了,两口子便带着孩子,跑出来逃荒。谁知命不接济,老婆、孩子都在路上饿死了,剩下了他光棍一条,这不,又生了一身癞疮,寒冬腊月没处讨要,眼看山穷水尽,便走上了绝路。  

640 (1).webp (1).png
    肖老汉一边听着马二哭诉他的不幸遭遇,一边忙着给马二烧水煮饭。他长叹了一声,对马二说:   “唉,马二呀,咱爷们的命都一样,俺也是拖家带口来山东的,如今只留下一条老命啦,算咱爷们有缘,你就留在这里罢!”   马二被肖老汉留下啦,一冬天,马二只见肖老汉给他寻偏方,挖草根,用水煮了洗癞疮,却没看到讨饭老头出门乞讨过。春天来了,马二的病渐渐好了,肖老汉帮他开出了一块荒地。秋天收完庄稼,肖老汉又帮他另外搭了个茅草窝棚。
    就这样,马二在肖老汉对面的土坡上有了一个新家。日子也算安顿下来了。不知是肖老汉的人缘好,还是这里风水好的缘故,这年异地他乡的米姓、于姓、庞姓、康姓、赵姓等姓氏也纷纷迁来,渐成村落。成了村落,得有个名字。大伙商议,肖姓、马姓来的早,便取名为“肖 马”。  
    春来秋去,转眼间就是三年。马二的茅草窝棚已变成泥土房;肖老汉的茅草窝棚还是老样子。马二开的荒地,小块连成大块;肖老汉还是挎筐柱棍,走家串舍。

640 (1).webp (2).png
    这年秋天,肖老汉忽然一病不起,马二急得不得了,天天守在老汉的茅草窝棚里,替老人家煮汤煎药。肖老汉见马二待他这般殷勤,便觉得马二这个人,还有良心,心眼好使。  
    一天,老头一阵昏迷醒来,看看自己实在没指望了,便把马二叫到炕前,苦笑着说:“马二呀,咱爷们都是苦命人,可有点缘分哪,俺不中用了,有几句心里话托付你,指望你能把这一方的苦命穷人,时时记在你的心上!”马二抹了把眼泪说:“大爷,你说吧,俺马二记着就是。”  “唉!”   肖老汉叹了口气,叫马二扶他从小土炕上坐起来,指着他破枕头:  “你,把它拆开吧!”  马二顺从地拆开枕头,又按老汉的吩咐,从枕头里取出一个沉掂掂的小破布包,打开一看,愣住了!  “呀!这是么……”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47 编辑

    640.webp (4).png
   马二盯着破布包里十几块黄澄澄、有小指盖大小的碎块块和一撮沙粒,生怕认错了:  “是金子?”   肖老汉点点头:  “不错,是金子!”  “呵!哪儿来这么多金子?”  “走,俺去告诉你!”   肖老汉挣扎着下了土炕,让马二扶着他,走出茅草窝棚,到村西小河沟边坐下来。那小河沟中间,有块碾盘大的石头。石头上有个饭碗大的瓢形窝窝,一股溪水冲着细沙,漫过石面流进石瓢窝窝里,又从石瓢把口流了出去。肖老汉指着石瓢窝窝,喘息着对马二说:  “那年伏天,俺讨饭走到这里,饿急了,想捧口山水喝,没曾想昏倒了。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大雨把俺浇醒了,睁眼一看,这石瓢窝窝里,有块亮晶晶黄色的小石头子儿,还有些金光闪闪的沙粒,在水里打转转。俺捞起一看,天哪!这哪是石子、沙粒呀?是金子!俺赶忙收起来,打那以后,就在这住下了。这石瓢窝窝,是个金湾宝地呀,天长日久,俺摸到金湾的体性,年年入伏头场大雨,都是金沙冲进来,一年一次,早了晚了都不中,大雨一过,金沙就顺水冲走了……”  马二听得正入神,肖老汉说到这儿停下来,抬眼看了看马二,把话茬一转说:“唉!马二呀,人不能忘本哪!想起讨饭那会儿,高门大户把白米饭喂狗,也不舍给咱饿汉子一口。自打俺有了金湾,它不光救了俺,也帮了这一方穷家小户。唉!俺不中用了,把金湾交给你守着吧,可别忘了这一方的穷苦百姓,可别忘本呵!”   不久,肖老汉病死在茅草窝棚里。马二把老头埋葬了,取出肖老汉留下的金子,先把自己的泥土房,换成三间砖石到顶的大瓦房,便一心惦记着讨饭老头的话,要看金湾灵不灵。马二天天盼着冬去春来。瞧着,瞧着,瞧到入伏,又望着云彩盼着能下雨。入伏头场大雨,到底盼来了,他赶忙蹲在金湾边冒雨守着。山水冲动着泥沙,在小沟里急湍地流着。
   不多会儿,马二果然在金湾里,捞到了一些金沙和碎金块!马二高兴呀,一直等雨停了,才乐滋滋地跑回家。他取出肖老汉留下的破布包,把新拣来的金沙放进去,数了又数,看了又看,再也舍不得包上了,他捧着黄澄澄的金子,忽然感到三间瓦房太空了,又觉得肖老汉太傻了。有这么多金子,为什么病死在那个破茅草窝棚里呢?马二得了金湾宝地没几年,便不再是当年讨饭、开荒的那个穷马二了。他那三间瓦房,早已变成了三进三出的青砖大院。那几亩荒坡地,也变成了百亩良田。成群的骏马数不清,伙计长工,一呼百应。还娶了三房六妾九个老婆哩!他天天山珍海味,吃喝嫖赌,寻欢作乐,变成一方赫赫有名的马二爷了。  俗语说:“贪心不足蛇吞象”。这位马二爷的家业大了,眼珠也大了,看这小金湾,渐渐就不起眼了。

640.webp (6).png
   一天,他忽然起了个念头,找来石匠,照着石瓢窝窝原样,把小金湾开得又深又大。他看着开大了金银湾,心里美滋滋的说:  “嗯,这才带劲哪!”  入伏又到了,他冒着头场大雨,在金湾边上等啊,啊,一直等到雨停,眼珠子都快掉进金湾里了,可金湾里,连点泥土也没留下。  “完了!”  他跺着脚,心里暗骂:“我这金湾宝地,叫穷石匠给毁了!”  打那以后,马二爷便断了金湾这条生财之路。可他天天照样又嫖又赌,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因为他还有一份吃不穷,花不完的大家业呀!谁知,天长日久,进不敷出,这份家业眼看着守不住了,便鸡年卖驴,猴年卖马,没出几年,家产卖了个一干二净,就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青砖大院了。嘿!真是“漏屋偏遭连阴雨,破船又遇顶头风”。那天夜里,一把大火,把个青砖大院,烧成了一堆黑土,马二爷的九个老婆,一个个,哭哭啼啼,全走了。就这样,马二爷又变成了光棍一条的穷马二啦!   烧得焦头烂额的马二,到哪去落脚呢?他又想起肖老汉那间茅草窝棚。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50 编辑

   640.webp (9).png
   马二一跛一拐的爬到对面土坡上,走进肖老汉那间茅草窝棚里,他很久没来这儿了,地上长满了野草,棚顶也露天了,肖老汉的打狗棍和讨饭筐,还留在小土炕上。他捧起讨饭筐,打了个寒噤,想起了几年前,他在青砖家院里花天酒地的日子,好似做了一场春梦,便一头扑在小土炕上痛哭起来。他不是哭他忘了肖老汉的嘱咐,他哭的是那个穷石匠毁了他的金湾宝地!难道石瓢窝窝,真的再也不会流进金沙了吗?冬天来了,马二的烧伤还没好,又犯了旧病,生了一身癞疮。他拣起肖老汉的讨饭家当,重操旧业,挨门乞讨,苦熬着寒冷和饥饿,再没想着寻死上吊,因为,他心里留恋着金湾,总觉得金沙还会流进那石瓢窝窝里。
   他终于熬过冬天,又熬到了夏天,入伏头场大雨降落了,他赶紧冒雨蹲在金湾边上,心焦地等着。他等啊,啊,等了三天三夜,雨越下越大,就在这三天三夜里,忽然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洪暴发了,洪水把石瓢窝窝掀翻了,马二也被掀到洪水里,洪水冲着马二和山石泥沙,一块流进了牟汶河。  
640.webp (10).png
    雨过天晴,人们在河边的草塘里,看到了马二满头癞疮的尸体。不久,尸体不见了,只见一个癞**蹲在那儿直叫唤,人们都说这是马二变的。后来,马二变癞**的故事渐渐传开了,假如不信,等连雨天去村西河沟那里细听,在一片蛙叫声中,还真能听出:“咕呱一金子在哪?咕呱一金子在哪?”阵阵癞**的哀叫声哩!
   刘学亮押了一口水说,肖马村丘陵地,地势南高北低,土地肥沃,有较多古迹。村南有双凤山,山上有寨。村南小岭之下,有一块石碑,人称康家碑子。其碑高150厘米,宽65厘米,厚36厘米,上写“康公宗派之图”六个大字,其它字已模糊不清,为康氏祖谱碑。
    清末明初,战乱频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肖马村在李应翰(人称大先生)的带领下修了土围子以防匪患。围墙上建着雉堞,十分雄伟。四周设城门五个,南门为正门,以次为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小西门。南门有石雕匾额,上写“天府寨”字样,李应翰书。大东门匾额为“兼山”,大西门五个匾额为“丽泽”。五个门都用大石块砌成。
   肖马村东、西、北三面环水,疏河成池。南面无水,故挖壕灌水成池。1940年为防止日寇占为据点,八路军发动群众拆掉南门,扒掉南墙,填平南壕。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52 编辑

640.webp (11).png   
   解放以后,人们安居乐业,围子墙失去了存在价值。1975年肖马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村子的四门被拆掉,只剩下大东门和小东门之间一段黛青色的残墙。大东门外有较大石桥,人称五龙桥。  
     过桥往东北约50米的河边上,有一水井,叫搬倒井。井方型,深约3米,清澈见底,水中游鱼百许,令人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水自井底涌出,经一大石板流入一小井,再从小井流入小河。大井供汲水饮用,小井供淘米洗菜,井外洗衣,饮牛羊。此井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从未干涸。由于是地下水,夏天冰凉,冬季从不结冰,三九天水流出后,水面上雾气腾腾,即使寒冬仍有农妇在此洗衣淘米。大小井之间的石板上有一台筐大的石窝,叫马蹄窝。1964年“四清运动”时,公社干部焦念文带领社员挖井扩建,并刻石“四清水池”以记之,但人们仍以原名呼之叫搬倒井。
   据《蒙阴县志》记载,1902年肖马村就建了国民小学。当时,当地只有黄庄村和肖马村有小学,所以肖马村小学是百年老校。当时的先生有李兆义、安家连、李兆乾等人。解放前的先生还有李之嵋、李之岳、李之崇。民国人物徐敏行,生于1880年,自幼读经书,是饱学之士。后受进步思想影响,反帝反封建,崇尚西学。曾就读于曲阜师范,毕业后于1902年在黄庄完小任首任校长。
   当时蒙阴县还没有初中,完小便是最高学府。他不但对中国古典文化有深厚的底蕴,还精通英语,且多才多艺,会弹钢琴。
    解放初他家一小屋的墙壁上还贴满了英国《泰晤士报》。他热衷政治,有强烈的民主思想,民国初期为省里的参议员。后在济南竞选议长时因病英年早逝。  
    1947年-1950年,22个村学的点长,是李恩林,李之岳解放初期任新泰县城关完小校长。1956年肖马村建高级小学,校长曹敏卿,主任段元宗。解放后,村里出过不少大学生,居统计;肖马村的大学毕业生现有340余人,他们在各个行业服务为祖国建设贡献着力量。肖马庄人热心教育,据统计,在大、中、小学任教的60余人。
    肖马村名胜古迹多、美丽传说也多(附)。
    (一)扳倒井子:传说之一,
    有一年春天,正值收茧的季节,肖马庄圩子里的一名姓李村妇到井上挑水准备回家纩茧(即手工缫丝),这时从北边大路上来了一骑着高头大马的老者,鹤发童颜,仙人一般。他来到井口旁边勒缰下马,双手一拱对着姓李的村妇说:
   “这位大嫂,能否把水罐子借我一用,让我饮饮马?”
    姓李的村妇瞅了老者一眼,没答应。心想:刚买的水罐子,怎能让你饮牲口!老者见村妇有点不情愿,于是稍微停了一停,脱下自己的袍子,挽了挽袖子又说道:
  “既然大嫂不肯把水罐子借给我用,那我也只好把井扳倒饮马了。”
   村妇认为他吹牛,说:
  “你扳就扳,管我啥事。”
  老者这时有点不客气了,只见他勒了一下腰间的扎包,运了运气,两眼微闭,马步蹲腰,伸手把井扳住。这位姓李的村妇顿感脚下微微颤动、晃晃悠悠起来,回头一看井口竟然歪了过来,水从井沿上哗哗外流。那高头大马也通人性,见主人把井扳倒,就赶忙把脖子伸到了井沿上饮起水来。那老者把马饮饱后,又轻轻地把井重新放下,井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老者骑马而去。从此,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将此井叫做“扳倒井子”。
   传说之二,当年刘秀被王莽的四十万大军,从西到东追到了肖马五龙桥,当时已经是嗓子冒烟,口渴难耐,嘴唇都干得起了皮。过了桥走了几步,他发现路东边有眼古井,顿时来了精神。可走到井边一看,这井太深啦,根本就够不着喝。刘秀急得围着井沿转,嘴里念叨:

640.webp (15).png
  “哎,你这眼井呀,要是能歪歪,让我喝一顿,那该多好呀!”
  话音刚落,这古井竟神奇地向一边倾斜了,水从井沿哗哗淌了出来。刘秀大喜,连忙趴下,咕咚咕咚喝了起来。这水呀又清凉,又甘甜,喝到肚子里,浑身清爽。刘秀喝了个够,这才爬起来,擦着嘴巴叹道:
  “这老天,还真待我不薄呀!想喝水,这井就歪了,井水就淌出来让我喝,日后要是登了基,吾得好好治理天下呀!”
   自此,这眼井也由此得名“扳倒井”。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8:55 编辑

    640.webp (18).png
    传说之三,有一年麦季,吕洞宾骑马过此,向一农妇借桶饮马,农妇以人畜不能共用一桶而拒之,吕便将井搬起饮马,马把井水喝干。从此,每年麦季总有一天水不外流。同时也留下一个巨大的“马蹄窝”。
   1964年“四清运动”时,井被挖深扩建,并刻石“四清水池”以记之,但人们仍以原名呼之“扳倒井”。
   (二)五龙桥:  传说很久以前,肖马围子东并没有桥。一日,九龙山一风水仙,去寨子村为人家看完风水路经肖马,此地的风水所吸引,他断定此处是块风水宝地。“风水仙”默默的回到家里,把这件事一直藏在心底。老想着怎么去得到这块宝地。
   直到有一天,“风水仙”身体孱弱,渐渐不支,他知道自己时日将近,就把自己的五个儿子叫到身边交代后事。所有的都交代完后,“风水仙”特意吩咐:“我走后几个时辰,也就是今晚三更,不要给我穿任何一件衣服,直接把我扔进肖马圩子里的河沟里”。说完,“风水仙”就一命呜呼了。
    就在当晚,“风水仙”的五个孩子,按父亲的吩咐,把其用布包着赶往目的地时,九龙山寨主做了一个恶梦,前寨主告诉他,九龙山将出大事,有五条龙将坏了九龙山的事儿。而就在此时,寨主惊醒了过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联系差官,四处搜寻所谓的五条龙,此时一片漆黑,九龙山附近村所有的狗都不叫了,所有的牲口都没有了声音,这不符合正常现象。

640.webp (17).png
    三更时分,五个孩子把“风水仙”投进了河沟里,半天不见“风水仙”的尸体飘上来,他们等了好久,突然河水开始动了,“风水仙”慢慢的起来了,身体开始发光,部分身体已经出现金色的鳞,正当全身都在变的时候,“风水仙”正向天空飞去,才一半就掉了下来,原来,这五个孩子没按“风水仙”说的脱的光溜溜去做。认为这样做,是小辈对父亲的不尊重,只穿了裤头。就是这条短裤挡住了他父亲上天的路。看着父亲的肉体掉了下来,五个孩子惊呆了。
   就在此时,九龙山寨主和差官们看到了飞在半空掉下来的“风水仙”尸体。于是,赶往此处,特意找来大师看个究竟,大师说,此处是风水宝地,当时若有人葬于其间,附近的村庄将有灾难发生。
  为了避免被“风水仙”再一次利用,寨主命令差官在河上建一座桥,但大师建言,光建桥不行,已死“风水仙”已经对此造成影响,其子孙必将是祸害,为此,要去掉祸害,必须用这五个人的头颅挂于桥上。并把这座桥命名为“五龙桥”。寨主不忍心草菅人命,打发差官用了五个废弃的碌碡,一档了之。其桥名还是沿用风水师的建言“五龙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9:05 编辑

    640.webp (24).png
   肖马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历史文化村,户户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后世所推崇的当属李应翰家族。清末,村民李氏四兄弟个个有学问,且品行端正,被乡人尊称为“四大先生”。他们博学多识,通文达礼,服务了周边村庄的诸多重要事项,在新甫山(莲花山旧称)以东留下了宝贵的诗文和碑刻,为后人所传诵,堪称“一门四先生,文耀新甫东”。 现在山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光宝、济南市钢城区畜牧局长张义举(已退休)都出自这个村(由于版面的限制,不一一举例多说,请原谅)。
640 (1).webp (3).png
    在大先生的老宅,李家文老师向文友谈起了大先生的基本情况。清末,村民李氏四兄弟皆通文墨,人称“大先生”、“二先生”、“三先生”、“四先生”。大先生李应翰,字墨林,号西园,由恩贡生考取正黄旗教习,中戊子科举人。曾在北京皇宫中任教多年,太子及诸阿哥是他的学生,其中恭亲王是他的得意门生,当其告老还乡时,太子、恭亲王和诸阿哥送至城门外,还要再送,大先生固辞,太子便把半朝銮驾赐给先生,所过州县都要高接远迎。
   期间,李家文还展示了他的书法,六七张铺在茶几上叫文友看,被毛体书法家王庆镇、篆书大家杜照安称为上品。他的书法作品,笔墨横姿、春蚓秋蛇、笔扫千军、汪洋恣肆、龙翔凤跃,叫牟国文友们大开眼界。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文友在去古墩民宿饭店吃饭时,可毛体书法家王庆镇非要参观了一下正在装修的红色展馆。
     在红色展馆,文友们驻足观看了正在装修的红色藏品。
   令人瞩目的是红宝书、图像及红色文化物件。
    展览馆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多达1000多枚,文革红色物品100余件,红宝书1000余册。每个红色物品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叫文友回味。
     红色展览馆的创建是弘扬毛泽东思想和诠释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兴邦”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馆内红色收藏品是毛泽东文化的重要遗产,不仅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色彩,同时也蕴含者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活动中,篆书大家杜照安、毛体书法家王庆镇老师,在肖马村办公室,分别赠给支部书记刘学亮书法。
    中午12点,文友们在钢城古墩民俗饭店汇聚一堂,各于己见,无话不说,畅谈今天的感受和文学、书法等。
   今天参加酒会的有:《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毛体书法家王庆镇、篆书大家杜照安、企业家王强、读书演讲网红达人卢秀云、诗人陈传彪、摄影家初保江、作家亓慧、肖马村领导 刘学亮、吴举赢。
 楼主| 发表于 2024-4-29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4-29 19:04 编辑

640.webp (26).png
    文友在去古墩民宿饭店吃饭时,可毛体书法家王庆镇非要参观了一下正在装修的红色展馆。
    在红色展馆,文友们驻足观看了正在装修的红色藏品。令人瞩目的是红宝书、图像及红色文化物件。
    展览馆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多达1000多枚,文革红色物品100余件,红宝书1000余册。每个红色物品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叫文友回味。

     活动中,篆书大家杜照安、毛体书法家王庆镇老师,在肖马村办公室,分别赠给支部书记刘学亮书法。
    中午12点,文友们在钢城古墩民俗饭店汇聚一堂,各于己见,无话不说,畅谈今天的感受和文学、书法等。
   今天参加酒会的有:《牟国文学》主编田茂泉、毛体书法家王庆镇、篆书大家杜照安、企业家王强、读书演讲网红达人卢秀云、诗人陈传彪、摄影家初保江、作家亓慧、肖马村领导 刘学亮、吴举赢。
640.webp (28).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3 1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