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36|回复: 3

钢城地名故事(213)上北港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上北港村,东临山东鼎力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西与王家港村相望,南与南港村毗邻,北靠二O五国道,180户,525口人,耕地面积365亩。
   据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段姓由河北省沧州县迁此建村。相传古时此地为一片沼泽区,因址在原港口北,故名上北港。
    段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许慎《说文解字》 对段字所作的解释是,“段,椎物也。”朱芳圃在《殷周文字释丛》中讲得更加明白具体,他说:“金文段,象手持椎于厂中捶石之形。”段字是象形字,一般认为段字的左边像山石或山崖的形状,右边的象形则是用手持锤击之。由此可知,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公刘》所记述的是后稷的曾孙、古代周的首领公刘率领族人自邰迁豳,安定居处,开基创业的事迹。到达豳地之后,派人横渡渭水,采运石料。按郑玄和孔颖达的说法,他们采来的碫石是用作椹质。所谓“椹质”,就是锻造金属器具用以承受锤击的砧垫。
  “段氏”的出现,始见于《周礼·考工记·轴人》:“段氏为镈器”。晚清学者孙诒让解释段氏的含义说:“凡铸金为器,必椎击之,故工谓之段氏,锻则所用椎段之具也。”这里所讲的“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以王父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史记·郑世家》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武公废长立幼,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叔段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叔段,叔段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叔段大败,逃到共,称为共叔段。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之今地待考);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氏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武威),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段荣的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早期段氏以陕西、甘肃一带繁衍最旺,以后段氏大致以此二地为主迁地,扩播四方。 西汉时期,段任北地都督,玄孙段贞任武威太守,子孙遂在此世居,日益族大人众,形成武威郡,尊段贞为开基始祖。   
    魏、晋、南北朝之际,段氏或因仕宦,或因避战乱而迁往各地。段贞后裔段荣任北魏定、秦二州刺史,段诏任北齐太宰左丞相,封平原忠武王,段嗣元任郑州刺史,段楹任大理司直并隋、朔二州刺史,段纷任后魏晋兴太守。此支段氏可谓仕官累累,簪缨不绝。另有鲜卑段氏世居之地被后赵帝石虎所灭,族人遂与汉人杂居,而日渐相融。  
   唐朝时期,段氏仍以北方人口居多。段氏一支此期仍多入仕,主居于陕西西安及河南一带,人丁兴旺,家族庞大,有段文昌任穆宗时宰相。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有白蛮(白族前身)人段思平建大理王朝,其子孙相继统治达三百一十七年之久,致使段氏在云南发展迅速,今日大理,段氏仍位居大姓之一。
    宋、元时期,北方段氏为躲避金人南下及蒙军入主中原所带来的战祸,而纷纷南下,为南方段氏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明清时期,明朝时期,有山西大槐树籍段氏迁于山东、河南、河北、甘肃、陕西、湖北等地。清朝,段氏族人无大规模迁徙之举,各地段氏繁衍平稳,覆盖广泛。
    据记载,上北港,清归“港里保”,民国初年取消乡保,全县划为10个区,286个乡,1951年10月称第七区;1955年10月数字改为地名区,隶属汶阳区,1958年3月属颜庄区;1958年10月颜庄公社成立,上北港村划归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颜庄人民公社改称为颜庄办事处下设乡镇(小乡镇),1985年11月撤区并乡改属为颜庄镇,1991年划归为莱芜市(县级)钢城办事处颜庄镇,1993年地级莱芜市建立,归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上北港村为济南市钢城区颜庄镇,2020年6月30日撤颜庄镇设颜庄街道办事处,上北港村为济南市颜庄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上北港村有着光荣革命的传统。莱芜战役间期,王家港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土改后,上北港人分到了土地,家家户户缺劳力,缺生产家伙头的原因,1950年村民自发的组织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按“地四劳六”分粮。1957初上北港、下北港、王家港、南港四村联合成立高级社,实行按劳分配。时称王家港高级社,设4个生产队,张备富任社长,一年后四村分离出去,王家港高级社解散。1958年上北港加入了人民公社。
    1960年至1962年上北港村大队社员挖野菜,吃树皮,度过了苏修卡脖子,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4年上北港村大队开展了”四清”运动。"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在工作组的领导下,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烧文书,砸旧物,扩大了种植面积。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领域发生了变化,从”我的一张大字报”开始,爆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上北港村大队社员和全国一样,白天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大鸣大放,深掲猛批。除了写大字报,贴大字报外,还橫扫一切牛鬼蛇神,红卫兵还叫四类分子扫大街等。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抓革命、促生产"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口号之一,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概括性表述。同时也是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一种全新回应。事实证明这条方针对于社会主义初级时期一穷二白的新中国的工业、农业、科技、道德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建设意义。
    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北港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遵照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号召,发展农副业生产。社员生活不断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打击现行反革命,反贪污,反浪费,反投机倒把。
    1971年上北港大队开始“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的战斗口号是,说了算,定了就干,天大困难也不变,是英雄是好汉,大寨田里比比看!广大社员积极响应,整平土地、围堰,填洼以补耕地之不足。最突出的工程是1975年在大队东南修的“备战洞”。原来是一条深三、四米,长千余米的沟。沟的两边是高低不平的小块地。社员利用一冬的时间把这条沟修成一条长长的涵洞。洞修完后又开始平整两侧土地,削高填低,把洞顶上垫上一米多厚的土,上面种地,下面(雨季)排水。工程完工后在洞口的左右和上方分别写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当时是公社学大寨的样板工程。今天人们站在洞前,仿佛当年热火朝天的场面就在眼前。
   1979年上北港大队开始分地到户,生产队解散,拉犁的牛宰杀。农民不学大寨学小岗,地里到处是撅子,好地、孬地分的一片片,老婆孩子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
    1980年上北港大队成立了村委会,大队革委改为村民委员会,从此以后社员改为村民。
    1982年12月上北港村落实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生女户苦不堪言,有的为了生儿子,逃到了山西 、河南、东北等地,有的民办教师不当,背井离乡去生孩子。墙上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生一个孩子好”等。违背了自然规律,颠覆了老百姓的认知。
   1985年上北港村在村东建砖厂一处,砖厂建成后由个人承包,每年向村中交一定数额的承包费。
  1992年上级修乡村公路(民兵路),从上北港村中通过,村中8户村民顾全大局做出了牺牲,将自己的住宅拆除,让乡村路(民兵路)顺利从村中通过。从此上北港村分为东西大街。街道整齐,布局合理。  
    1997年上北港村落实“羊圈养,牛做槽”的指示,镇、村成立了逮羊队,一见放羊的就逮,逮住就上羊汤馆,畜牧业受到了冲击,村民意见很大,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有的养殖户直接关闭(不干了),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损失。  
    2000年上北港村,在牟汶河以北黑石岭上打吃水井一口,在村南建水塔一处,铺设地下主管道2500米,为全体村民安上了自来水。
 楼主| 发表于 2024-4-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村民经济意识不断增强。2021年上北港村民在本村建大型养鸡场2处,养猪场3处,油坊2处,在205国道两侧建旅馆、饭店3处,百货副食品批发店3处,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2022年上北港村,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环境进行了治理,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到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上北港村家家户户有存款,有小汽车、有高档家具,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200元,增加到2023年的19000多元。
   村中现有段、吕、李、夏、姜、孙、池7姓,7姓中以段姓人为多数。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继世,民风淳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5-4 11: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