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店子村,东邻下北港村,西连新矿集团莱芜中心医院,南接西港村,北靠牟汶河,与陈盘龙隔河相望,66户,210口人,耕地30亩。 据村碑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蔺姓迁此,早有人居,始建村无考。蔺姓来此时,水患毁村,只剩半堵墙壁,蔺姓据此搭棚开店,随取村名半壁店子。 传说,康熙皇帝南巡微服私访,沿汶河乘船路过此地,感到腹中饥饿,吩咐停船靠岸。上岸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棵亭亭玉立、枝繁叶茂的大槐树。树冠犹如华盖,树梢又像龙头。康熙帝心旷神怡,驻足欣赏许久,曰:此树有灵气也!遂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康熙帝转身,见路旁有一独家院落,走近门庭,上书“蔺家小店”,康熙微微一笑,步入院内,见院落宽敞见方,整齐洁净,鲜花靠墙,美观大方。店家听得声音,急忙出门躬身迎接。见为首客人,气宇轩昂,温文儒雅,便知不是凡人。即刻吩咐家人,高档规格,热情款待。店主十分健谈,面对皇帝,热情介绍本地风情,地貌、乡村民俗、汶河古今等。店主无拘无束,侃侃而谈,皇帝听得神采飞扬,被店主的热情所感染。康熙帝酒足饭饱,十分满意。走出店门,见院落矮墙只有半截墙头,遂问店主缘由。店主答道:世道平安和谐,民风质朴,崇德向善,无盗可防,高筑无益。康熙帝大喜道:“真乃德化之地!那就叫‘半壁店子’吧!”店主连连道谢,欣然接受。后来店主才知龙颜至此,欣喜之至。 蔺姓出自姬姓周王族,是韩国王族宗室,蔺国君室后裔,以地名命姓。春秋时,曲沃成师之子万因功被封于韩(陕西省韩城县),他建立了韩国,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代子孙遂以韩为姓,称韩姓。传到韩厥(即韩献子)时,他的一个玄孙叫韩康,在赵国为官,因功得封蔺国(今山西柳林县孟门),蔺国是赵的属国,韩康是开国之君,他的后代子孙遂以封国名为姓,称蔺姓。 蔺( lìn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后裔韩。春秋时期,晋献公姬佹诸将自己的的小儿子姬成师封于曲沃,又号曲沃恒叔,恒叔子姬万因功被曲沃武公封于韩地(今陕西韩城 ),由于姬万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称韩子,他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韩氏,建立的韩国最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康的封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传到韩厥(韩献子),使为晋国上卿,担任大司马之职,以执法无私著称。 韩厥在春秋晚期晋国内部争斗之中,一直保持着超然的姿态。周简王姬夷三年(晋景公姬孺十七年,栾氏、邯氏两大家族协助晋景公攻灭了赵氏家族。韩厥虽然与赵氏家族渊源甚深,但没有起兵发难,但在事后在保全赵氏后裔上起了关键作用。 周简王十二年(晋厉公姬寿曼七年,公元前574年),栾书与荀偃迫于情势骤起发难,杀胥童、废晋厉公,当时也曾请韩厥参与其事,但是韩厥断然予以拒绝了。这两次晋国大家族之间的斗争都与国君有牵连,所以韩厥说:“弑君以求威,非吾所能为也。”实际上,他是不愿意参与家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正是由于他这种超然的态度,使得后来韩氏家族得以保全、壮大,最终成为后来“政在私门”时的六卿之一。 周简王二十年(晋悼公姬周七年,公元前566年),韩厥告老致仕,退出政坛,其子韩起(韩宣子)继位为晋国上卿。此后韩氏家族在晋国的显赫地位始终没有衰落。到了“三家分晋”之后,韩氏家族赫然成为诸侯,在战国时期的历史上显赫一时。 韩起的重孙子名叫韩康(韩厥之元孙),后来在赵国为官,因功被赵襄子赵毋恤封赐到蔺地(即今山西柳林县孟门)。 在韩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蔺氏,世代相传至今,最著名的人物就是使“完璧归赵”、并使赵国强大一时的赵国丞相蔺相如。 蔺氏是一个典型单源汉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百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 蔺氏出自韩姓。春秋时候的韩国,其先祖名叫作韩阙,谥号献,历史上称为韩献子。韩献子有一个元孙叫作韩康,后到了赵国,被封到蔺地。韩康的后代有的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为蔺氏,是今天蔺氏的起源。 根据史籍《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卿韩厥的玄孙名字叫康,在赵国做官,食采于蔺这个地方,就以邑命氏,称为蔺氏。康的裔孙蔺相如为赵国上卿,他的子孙在秦国做官,跟随司马错伐蜀,因而家族就迁居在成都。望族出于冯翊、中山、华阳。而根据史籍《广韵》记载,东周时晋穆公的儿子成师被封于韩,韩献子(韩厥)的玄孙康,食采于蔺地,从此世有蔺氏。因此,蔺氏是韩氏分支出来,以邑为氏的,得姓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蔺氏家族发源于冯翊郡(陕西)、中山郡(河北)、华阳郡(四川)一带,后来以这三个地方为中心,逐步向全国各地扩迁和繁衍,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有蔺家村(与高窑村合称为蔺高村)村中大多数人口姓蔺 陕西洛川有林台(蔺台)村,蔺家川,崾睍等村,大都为蔺姓封地。人口约为800(其中林台人口约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