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4|回复: 2

钢城地名故事(209)窑货厂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2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4-3-22 19:10 编辑

     窑货厂村,北靠新矿集团西港煤矿和西港村,南接状元沟村,西邻西港新村,东邻南港村,村北约一公里就是二O五国道,交通方便。235户,705口人,382亩耕地。
    据村碑记载:窑货厂明朝初年赵姓由河北省迁此建村,因以烧陶器为业,众称窑货厂。
   相传,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加强外交安邦礼仪工作。在此地设置了官窑,派遣督陶官,烧制各种宫廷、外交、礼品用瓷等。官窑凭借帝王之威势,汇集大批精通瓷业,擅长制瓷技艺之工匠,用最好原料,对产品精益求精,因此制造出了许多精品瓷器。瓷器不仅品种繁多、风格多样,而且质量上乘,不少成为传世珍品。公元十五世纪中叶,此地已建官窑30座。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个朝代。此地因以烧陶器为业,名声大振,人们称该村叫“窑货厂村”。
   建村的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具体始祖是造父。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后来建立赵国,史称“去周如晋,赵姓始昌”。在赵国灭亡时,赵姓已分布以下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姓。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姓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
    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赵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
   秦朝末年,秦国宗室真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活动范围推广至今两广和越南北部。
   西汉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
  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姓从代又迁居洛阳。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徙居南郑,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
  五代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俘虏了赵姓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赵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建立南宋,成为赵姓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据载: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德秀与德林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
    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的基本状况是: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光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光义一脉宗室南迁后裔,此后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
   赵光义五世孙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
    开宝九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赵匡义登基之后,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于是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留守。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家;魏王赵廷美闲居在西京,后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年仅38岁。
   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 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据记载,窑货厂村,解放初期,隶属莱芜县第七区,1958年10月隶属莱芜县颜庄人民公社,1961年正式独立成为窑货厂大队,1984年颜庄公社改称为颜庄办事处下设乡镇。窑货厂村归颜庄镇(小乡镇),1985年11月撤区并乡改属为颜庄镇,1991年划归为莱芜市钢城办事处颜庄镇,1993年莱芜地级市建立,归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窑货厂村为济南市钢城区颜庄镇,2020年6月30日撤颜庄镇设颜庄街道办事处,窑货厂村为济南市颜庄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窑货厂村重视教育。早在明、清两朝,村中便有私塾。建国后创立窑货厂小学。1984年合班并校,窑货厂村、西港村、验货台村、半壁店子村四村合办了西港联小。建校18年来,四村重视教育,不断投资改善教学条件,学校发展快,变化大,不仅拥有高标准教学楼一幢,而且相继建起了设备齐全的微机室,器材室,自然实验室,并硬化了操场。学校教学成绩历来在全镇名列前茅,多名教师被评为市、区、镇优秀教师。西港联小名誉校长先是西港村党支部书记吴式龙等。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23年,窑货厂村考入大学学生为190人。
    窑货厂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抛头颅,洒鲜血,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战斗英雄王学京和革命烈士李学博。王学京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身上多处负伤;复员后,他身残志不残,担任了8年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学博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战斗中光荣牺牲。
   莱芜战役间期,窑货厂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53年成立了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至1957年窑货厂和西港、半壁店子、验货台合办裕民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四个村为一个大队(核算单位),1960年窑货厂独立,成为大队,1960年至1962年窑货厂村社员上山挖野菜,度过三年自然灾害。1964年窑货厂大队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了种植面积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领域发生了变化,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窑货厂大队社员和全国一样,白天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大鸣大放。深掲猛批,除了写大字报,贴大字报外,还橫扫一切牛鬼蛇神。红卫兵还叫四类分子扫大街等。
   1970年窑货厂大队遵照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发展农副业生产。社员生活不断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
   1974年窑货厂大队开展了反潮流(反到退、反复辟,打倒帝修反,批判封资修)和批林批孔活动,政治运动达到了高潮!墙上到处都是林秃子和孔老二的漫画以及抓革命,促生产的文字,政治上虽一度混乱,可粮食产量稳中增升。
   1980年窑货厂成立了村委会,大队改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基层组织。一选5年,届满选举,可连任。
    1981年窑货厂村,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搞起了畜牧养殖业,养殖的山羊,肉质鲜美,在羊市上备受青睐。仅养羊一项,每户可年增收入上千元。大型养鸡场有柴鸡、肉食鸡、乌鸡和蛋鸡,销售良好。
   1982年12月窑货厂村落实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生女户苦不堪言,有的为了生儿子,逃到了山西 、河南、东北等地,有的民办教师不当,背井离乡去生孩子。墙上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生一个孩子好”等。违背了自然规律,颠覆了老百姓的认知。特别是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使下一代,少生,不生、生不起孩子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新婚夫妇在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村干部又收了回去,有的新婚妇女明天就生,今天拉去卫生医院强迫流产,家人和新婚夫妇都苦不堪言)。
   为让村民尽快富起来。1983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窑货厂村民和西港煤矿搞起了“工农共建”。以“为西港煤矿服务”的原则,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在矿北门口道路两侧办起了饭店、理发店、羊汤馆、百货批发市场、饺子园、修车行、蔬菜等市场,既方便了职工的生活,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1984年 窑货厂村民借助靠近西港煤矿的优势,提出了“煤矿发展,我发展”的思路,搞起了运输业。村中的拖拉机、农用汽车、出租车六十多部,成为远近闻名的运输村。
    1986年村民管仲贵、管仲富两兄弟成立了建筑队,安置本村剩余劳力40多人,脚印遍布莱芜、钢城、济南等地。年收入近百万元。
   1997年窑货厂村落实“羊圈养,牛做槽”的指示,镇、村成立了逮羊队,一见放羊的就逮,逮住就上羊汤馆,畜牧业受到了冲击,村民意见很大,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有的养殖户直接关闭(不干了),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损失。同年村民刘佃民投资50万元,办起了大型奶牛场,奶产品远销外地,年收入50万元,1998年村民刘佃成,投资80万元办起了大型粉末冶金厂,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2021年窑货厂村,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亮化、绿化,环境进行了治理,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到位,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窑货厂村家家户户有存款,有小汽车、有高档家具,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的200元,增加到2023年的19000多元。
    窑货厂村有,王、管、刘、赵、程、李、亓、南、段9姓。9姓当中王、管、刘姓居多。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民风淳朴,勤劳勇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23 07: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