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东村有着革命光荣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广大村民投身革命斗争,涌现出吴修伟、吴会梅、许开绍、许隆绍等16名革命烈士,并成长起一批革命老干部。
吴修伟,1938年入党,成为当时的澜头乡党支部书记;1939年任新甫县委秘书;1943年任泰北县委敌工部长;1945年5月,在黄前与敌谈判时牺牲。
吴会梅:l3岁跟随农会参加土改斗争;1946年春担任埠东乡妇救会长,同年入党;1947年11月被还乡团俘去,英勇不屈,壮烈牺牲。
许开绍:八路军连级干部,在著名的吉山战斗中牺牲。许敬绍:1947年8月曾在埠东一人打死一名国军士兵,吓跑两名国军士兵,缴获一支步枪,两匹金黄马,曾获鲁中军区奖励两挺机枪。
莱芜战役期间,埠东村民积极为子弟兵抬担架、运给养,妇女做军鞋军袜,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全村人全力以赴支援莱芜战役。1948年土改,村里成立了农协会,实行耕者有其田。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解放后,1950年,埠东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立变工组,1952年,为了让村民吃上水,上级拨款埠东村,在村边建起了五星池。水池呈五星状,并铺设了3公里长瓷管引泉水峪之水入池,供埠东、野虎沟、唐家宅三村人民吃水。而今,五星池虽随着自来水入户,已不再那么重要,但曾起的作用体现着党对老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1953年埠东村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1960年至1962年埠东大队的社员挖野菜吃,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1964年埠东大队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了种植面积。
1965年埠东大队带领广大社员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使水浇面积达到40%以上。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领域发生了变化,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埠东大队的社员和全国一样,白天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大鸣大放。深掲猛批,除了写大字报,贴大字报外,还橫扫一切牛鬼蛇神。红卫兵还叫四类分子扫大街等。
1970年埠东大队,遵照毛主席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社员生活大幅度提高。同时,开展了一打三反"运动。"一打三反"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展的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的政治运动。以上统称为"一打三反"运动,是深入"斗、批、改的"一项重要措施。
1974年埠东大队开展了反潮流和批林批孔活动,政治运动达到了高潮!墙上到处都是林秃子和孔老二的漫画以及抓革命,促生产的文字,当年粮食产量稳中增升。
1975年至1978年间,埠东村民在党支部书记许度绍的领导下,接连在村东、村西、村北打了3眼机井,并在村北架设了200多米长的渡槽,如凌空飞舞的巨龙。
上个世纪80年代建起了3座连接6个自然村的水渠,灌溉千亩良田;还建起了3座连接自然村的石桥,修筑了直通泉水峪水库的公路,从而大大改善了埠东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1980年埠东成立了村委会,大队改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基层组织。一选5年,届满选举,可连任。
1982年12月埠东村落实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生女户苦不堪言,有的为了生儿子,逃到了山西 、河南、东北等地,有的民办教师不当,背井离乡去生孩子。墙上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生一个孩子好”等。违背了自然规律,颠覆了老百姓的认知。特别是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使下一代,少生,不生、生不起孩子的结局。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埠东带来了勃勃生机。村民更新观念,不断拓宽致富门路。除了科学种植农作物,全村近200人投入料石、片石、碎石加工。埠东人喜欢经商和食品加工,有50多户从事经销,集市摆摊卖布料、衣服等,有的从事屠宰加,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2000埠董村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养殖业成为埠东两大支柱产业。全村发展桑树桑园86亩,年产蚕茧14000斤。生姜种植扩大到220亩,一跃成为颜庄街道桑蚕、生姜基地。
现在,埠东村的村民,家家户户有了小汽车、高档家具,人均年收入由1982年200元,到2023年增加到19000多元。
特别是归了济南市后,埠东村的村民发展经济劲头更大,村两委班子,思路开阔,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升道德素质,引导村民发展经济,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全村共10姓,许、吴两姓居多,村民不分宗族、支派,和睦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