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5295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21-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77827
|
作者:讷言
有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农历正月初七这一天不出门,正月初八这一天则不回家,正月初七出门,正月初八回家不吉利。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七不出,八不归”实际上是一则古训,正确的解释如下:
【七不出】说的是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平凡的日子里,最真实的幸福就是柴米油盐醋茶了。也许有人认为每天和家人一起过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太索然无味了,却是最温暖,最踏实,最厚重的幸福了。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代做人的八条基本道德规范,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的,都无脸面对家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八项美德应该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个子孙的骨髓里。我们应该谨记于心,严格遵守。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七不出,八不归”的含义,正确地面对家人,面对生活。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要先搞明白,然后再去传播与执行。比如古人提倡孝道,并不是要求晚辈对长辈绝对的服从,而孝的前提是爱,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心,长者言爱,幼者才能言孝。长者爱,幼者孝,这才是天律。没有爱做前提,片面地强调孝是错误的,长者不言爱,幼者怎么可能言孝呢?切不可曲解了这些古训,并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子打死,正确理解并严格遵守大有裨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