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0|回复: 1

钢城地名故事(173)茄子峪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3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茄子峪村,北靠黄花峪村,西南为沙岭子村,东南与霞峰村接壤。52户,158口人,耕地105亩,山滩150亩。
   据《徐氏家谱》记载,始祖于清乾隆年间迁此,以桑、刘两姓为多,住址在山峪中,野生生物中野茄子居多,故名茄子峪。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茄子峪村有婆媳二人以种菜卖菜为生。一天,有一老头一瘸一瘸地路过,正巧听到婆婆吆喝“卖茄子喽”,老头误听是“卖瘸子!”于是他很生气,上前去找婆婆理论。儿媳妇见状,急忙赶过去解释,因为老头耳聋,儿媳妇趴在老头的耳朵说“是卖切子不是卖瘸子”。老头听清是”切子“,方知是误听,这才罢休。从此以后,在茄子峪一带,"茄子"又得“切子”的俗称。
   说到这里茄子峪,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一对婆婆和媳妇生活上的趣闻。婆婆一日三餐叫小媳妇下饭的都是咸菜,而婆家园中许多长得又肥又嫩的茄子,却从来不给她吃一次,天长日久,咸菜委实让小媳妇吃腻了,忍无可忍,小媳妇终于题诗示意。曰:
   婆家茄子满园烂,
   不予儿媳供一餐。
   不想从此以后,婆婆叫她一天三顿吃茄子,这位小媳妇到底还是吃够了,却又有难表之音,难言之苦,只好续诗告饶。曰:
   不料一茄茄到底,  
   惹茄容易退茄难。
   婆婆领意。从此,不再叫小媳妇天天吃茄子,只是隔三差五的吃一顿了。意思是告诉人们,再好吃的东西,吃长了也会吃腻。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若木为徐姓始祖。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远古时期,徐若木被封徐国(今安徽北部),徐国成为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后,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两汉直至隋唐,中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西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仍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地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茄子峪村民历来和睦相处,勤劳淳朴,耕读传世,村南边公路旁依牟汶河源头,牟汶河清泉滋润着茄子峪村人,村中间有一条宽敞的道路,两旁有一排排新建的瓦房,从前往后,由低到高,整齐美观。道路西侧,靠东岭脚下,有一条窄而长的深沟,弯弯曲曲,像一条长蛇躺在林边。一到夏天,人们便坐在沟边闲聊攀谈,好不自在。
    据史书记载,民国初年,茄子峪村属蒙阴县黄庄东王庄乡;1958年属黄庄人民公社;1985年属沂源县黄庄镇;1991年划归为莱芜市钢城办事处黄庄镇,1993年莱芜地级市建立,归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2001年1月黄庄镇改为汶源街道。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茄子峪村为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茄子峪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莱芜战役间期,村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47年,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茄子峪村成立了农协会。组织佃户们,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实行耕者有其田。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解放后,茄子峪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53年春,村民自发组织农业合作社,1956年进入高级农业合作社,实施“人七劳三”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1960年至1962年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1963年茄子峪村民在支部书记桑有全的带领下,团结奋斗,治理山沟,开山造田50余亩。1964年茄子峪村里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扩大种植面积。砸封、资、修,斗地、富、反、坏、右。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白天村民种地干活,晚上闹革命。当时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粮食产量稳中增产。
   1972年茄子峪村开始“农业学大寨”,全体村民齐心协力,改河垫地30亩,改变了全村人的生活状况,为使庄稼旱涝保收,村民从沂源东风水库引水,修渠道500米,打机井2眼,保住了庄稼的收成。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1980年茄子峪村成立村委会,大队改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群众基层组织。一选5年,届满选举,可连任。
   1986年,茄子峪村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村民发展经济树,大力栽种桃树,全村共栽桃树100余亩,现在人们已尝到了桃园的甜头,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
   1996年以来,在村书记刘义国的率领下,打大口井一眼,全村吃上了自来水,并扩大了浇地面积。2001年因大旱,全村出现了饮水困难的情况。村两委提出了“咱庄稼人有的是力气,引不来水决不罢休”的口号,于当年11月6日,经黄庄镇技术员勘测,认为离村约80米的山腰中有一泉眼,常年流水不断,如果在此打井,利用地势落差,引水下山,可以不用油、不用电,清水自然流门前。
    得知这一喜讯,深受缺水之苦的茄子峪村人再也沉不住气了。全村人扛镐头,拿铁锨,拥上施工地点,人来人往,披星戴月,斗风雪,战严寒。寒冬腊月,井里凿出了水,结了冰, 60多岁的桑有全老大爷也扛起了锨头,爬上山,下到井底,站在刺骨的冷水中奋战。人心齐,泰山移,经过20多天的奋战,投工1000多个,直径2.5米、深5米、容水量20多立方米的大口井终于建成了。随后,村里又开挖渠道1600米,引水下山,将哗哗的自来水送到全村每一户农家院中,茄子峪祖辈被扁担压弯的腰,第一次挺了起来。
   打井,打出了茄子峪人治穷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计划着将水引向百亩果园,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使甘甜的日子更加甜蜜。
    茄子峪村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业。村居丘陵,周围水渠环抱,村前有一条清水长流的小河,沿河有一条直通黄金蜜桃基地霞峰的公路;鸟瞰风景优美,林果葱郁,有花果山之美誉。随着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民有99%以上的把原来的草房修成瓦房,家家户户有了小汽车,全村吃上了自来水。如今的茄子峪村,春花秋果遍布山野。柿子树、软枣树、杏树、梨树、桃树、山楂树样样齐全。归了济南市以后,茄子峪村民发展经济劲头更大,村民人均收入由生产队时不足200元增长到2023年18000多元。村民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茄子峪村正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迈向更富裕、更文明的农家新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5-11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