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3|回复: 4

钢城地名故事(159)周家坡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周家坡村(旧村),东邻莱钢焦化厂,南靠莱钢铁路编组站,西挨莱钢运输部,北与陈家庄(旧村)接壤。“黄羊山大街”穿其北境而过,“双泉路”贴村东南行接钢都大街,莱钢的两条生产铁路线自村南西接磁莱线。村西2公里是二零五国道。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庄与厂区交织在一起,村庄占地面积1.24平方公里,200户,612口人。
   明朝初年,周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建村,因址在山坡,冠以姓氏,故名周家坡。
    传说,明朝初,天气大旱,周姓由河北枣强迁此,周老汉看到这里比枣强好,便居住了下来。
    一天,周老汉到黄羊山砍柴,见一老头问他那里?周老汉不假思索地说,我姓周,在周家那个坡上住,不信,你看看。
   老头笑道说,我知道你姓周,你住的地方没有名,今天你说出来了,我看很好,就以你的姓氏建村吧,回家后,周老汉和老婆孩子一商量,定为周家坡。从此以后,周家坡村名延续至今。
  周姓,是中国第九大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 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 [2]周姓原来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之时,周姓随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唐末五代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姓开始移居海外。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出自古周国。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河图运录法》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有大将周昌,商代有太史周任,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境)、浔阳(今属江西)、临川(今属江西)、陈留(今属河南)、沛国(今河南、安徽、江苏境)、泰山(今属山东)、河南(今属河南)等地。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姓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一度成为巨族。
   周姓主要繁衍播迁于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姓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代的郡县制、汉代的郡国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姓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两汉时期,河南、山东一带,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业五年(609年),600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因北方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姓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士族大举南迁。
   隋唐前后,周姓又有大规模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唐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建瓯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又迁居福建崇安仙店。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陆续分布于杭州、诸暨、绍兴、萧山等地。周姓入粤是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如新会桥亭房周氏及沙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周姓在台湾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大多是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的。大陆周姓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主要来自大陆的福建、广东。
  《康熙莱芜县志》载,"黄山保·周家坡";续修《莱芜县志》载,民国初年,周家坡属颜庄区·黄山保;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1日归新甫县清泥区;1951年属逯家庄乡;1956年并入清泥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属城子坡镇,改称周家坡居委会;,1991年,属于莱芜市钢城办事处城子坡镇,1993年归莱芜市钢城区城子坡镇,2001年寨子乡和城子坡镇合并,起名艾山街道办事处归钢城区管辖。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周家坡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管辖至今。
    以前发源于黄羊山东坡的小河,紧贴周家坡村东缓缓南流至黑沙河,然后汇入牟汶河。小河有一石桥,名"双龙桥"。桥碑记载,建于清光绪元年,为双孔桥,宽一丈三尺,桥高一丈多,桥墩巨型料石垒砌,桥面长宽厚相同形状10页石板拼合,巍然壮观。桥面相接的街道用硕大青石板铺就,直至村中央,是当时主要交通街道,人马车辆川流不息,石面被踏踩得光滑如镜。此桥已不适应现代交通的需要,主街北移30米,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钢混结构的新生桥横亘小河。
    双龙桥西去百米余,村正中建有三官庙,气势恢宏,砖石结构四梁八柱前出厦。庙脊上有金龙戏珠、飞禽走兽等装饰物。附近有"村小庙大"之说。庙内供奉着关公、周仓、关平三座神像,东西两壁有油彩壁画。庙门朝南,院中柏树两株,庙碑记有建庙年代及"首事人"名录。村南建有土地庙,小巧精致。两座古建筑皆毁于文革。距**北50米,有古槐一株,虬劲苍郁,三人合围,树干空心,村民田间劳作之隙,聚此谈天说地,博古论今,传播信息,此树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境内地下贮藏着丰实的矿产资源,有着大量的无烟煤,周家坡人敢为人先,开个体私营企业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末,就创办周家坡煤窑,足见村民之经济意识。
   战乱年代,周家坡村屡遭匪患兵侵,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土匪李方纲、翟方荣(驻莲花山附近袜子铺)、抢劫周家坡村,掳走周茂功、刘庆选、刘宪永、刘清田、周楦等当人质。为救人质共送给土匪五千块大洋,由于送得不及时,周茂功被残忍杀害。日寇入侵时期,驻清泥沟的阎团经常来周家坡拿钱拿粮, 1940年5月20日汉奸小头目外号叫郑线绳子、王沫子带人来村劫掠,烧毁房屋100多间,抓走周俊杰当人质,采取吊子、压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强令送去800块银元才放回。
    周家坡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39年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周茂松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周家坡村许多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先后有20多人奔赴战场,周俊荣、刘佐周英勇牺牲。那时,男壮劳力为子弟兵抬单架、运弹药,妇女做军鞋军袜,全体村民全力以赴支援前线斗争。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莱芜战役间期,周家坡村民为部队送军粮,抬担架,积极支前。1947年,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周家坡村成立了农协会。组织佃户们,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实行耕者有其田。穷苦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解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53年成立变工组、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社长为周俊星,1957年和张庄村联合建立高级社,社长为刘相禄。1957年成立了高级社,1958年加入人民公社。村成立大队,下边是生产小队,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1964年村里开展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种植面积。1971年冬,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周家坡村全面展开,全村劳力齐上阵,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整地修堰筑坝,小地变大地,大地变平地,形成了层层梯田,新增土地50余亩,建修8000立方米的小型水库2个,使过去的“靠天田”变成了“粮食囤”。由于莱钢(701)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周家坡村大量的土地被征用。所剩土地不足60亩。1995年村民由农民转为城市居民。少量土地的耕种、灌溉全由村委会负责,全体村民由农业向企业转型,村民的主要精力转向商品经济与第三产业。
  周家坡人自古崇尚文明。解放前,村小、人贫办不起学校,请不起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国民政府在逯家庄村创办逯家庄小学,学龄儿童前去该校就学。1955年成立周家坡小学。1994年城子坡中心小学成立,本村四五年级学生并入城子坡中心小学,2002年所有班级学生并入艾山中心小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2022年,周家坡村考入大专以上学生108名。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周家坡人自古勤劳朴实,耕读传家,民风淳朴,安守本分,经济意识强。先前村里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要想富得快,种地加买卖"。早在解放前,刘清玉的粉坊,周茂山的孵鸡坊,刘宪福的抽丝厂,刘清田开设的染坊闻名遐迩。周家坡真正腾飞的起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周家坡人高瞻远瞩,创办各项工副业项目,增强经济收入,人们凭紧靠莱钢的有利条件,创办了翻砂厂,利用大企业的边角料加工后增值,用以养活自己。村委为了提高工厂产品的质量,聘请了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和管理,工厂迅速发展起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轰轰烈烈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壮志凌云,雄心勃勃,放下锄头,办起了企业,冲进了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建安公司、购销公司、钢铸厂、机械加工厂等村办企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庄稼汉当上了经理、厂长。改革的大潮给周家坡人增添了豪气,增添了胆气。有头脑善经营的一部分能人,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西装革履,腰挂手机,坐上了小汽车,当上了大老板。个体私营企业最有成效的当属庆华机械加工厂。为了发展壮大经济实体,村委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在黄羊山大街统一规划商住楼30栋,面积达8000平方米。截至2022年底在这里从事个体工商的户达150家,年创产值11400万元,实现利税达168万元。全村人均收入达18180元。
    境内地下贮藏着丰实的矿产资源,有着大量的无烟煤,周家坡人敢为人先,开个体私营企业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末,就创办周家坡煤炭公司,足见村民之经济意识。
     现村中有刘、周、赵、李、栾、张六姓,村人大都儒雅诚实,和睦相处。
发表于 2024-1-2 0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老师说的头头是道领教。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4-28 1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