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58|回复: 2

钢城地名故事(153)汶源街道东峪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5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东峪村,西南邻灰菜峪村,正西2.5公里为大上峪村,东南与新泰围屏庄、路踏泉村接壤,东北毗邻青冶行村。60户,201人。耕地146亩,150亩山滩。
    东峪东、南、北三面环山。百年前,峪中荆棘丛生,荒山野岭无人居住,邻村多来此砍树枝簇蚕,开荒种地,就叫"蚕草峪"了。1913年前后,邹姓从寨子高峪来开荒种地。陈姓从新泰巩家庄迁来。为种地方便,后孙姓、刘姓从大上峪迁来,亓姓从黄庄通香峪搬来。9户人家前后20年陆续迁聚于峪中。建村后,因峪在大上峪村东,遂改名为东峪。
   民国建村,1939年东峪并入灰菜峪,属蒙阴县管辖;1942年隶属博莱县张黄区;1944年7月博莱县撤销,复归蒙阴县;1945年5月,隶属沂源县六区,1957年隶属黄庄乡,1958年隶属黄庄人民公社,1961年从灰菜峪分出为行政村,1984年隶属丈八丘乡,1985年隶属黄庄镇,1988年沂源县划归淄博市,1991年划归为莱芜市钢城办事处黄庄镇,1993年归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2001年1月归汶源街道办事处。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东峪村为济南市钢城区高新区管辖至今。
   东峪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战争年代,东峪属于老革命根据地。特殊的抗战环境中,东峪村民悉心照顾我地下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躲在堰屋子、草棵子里,及时给他们送吃送穿。华野八纵驻在村里时,村民各家各户煮上瓜干招待他们。村中有20多名党员,群众基础好,部队在这里开会时,村民站岗放哨,家庭妇女积极主动地为部队做军鞋、摊煎饼,青壮劳力为部队带路。
    1939年孙照连、陈宗俭参加八路军,1946年孙照连转业到沂源县公安局刑侦科,陈宗俭在反扫荡战役中受伤。1947年正月初一,全体党员开会决定。只吃一顿水饺,把剩余的麦子、白面全部支援莱芜战役。村民陈培胜、孙洪玉大动参时参加解放军,转战南北。莱芜战役时5位村民参加支前担架队。他们是东峪村的光荣和自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峪村村民团结互助,干劲十足。1953年东峪村成立互助组。1954年成立农业合作社。1955年村民全部入初级社。1957年加入高级社。1958年加入黄庄人民公社。地处山区的村民生活不富裕,村里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育花椒苗栽种于荒山上。同时,把剩余的花椒苗卖给邻村。村民有了收入,生活有所改善了,温饱有了保证。1958年大跃进,村民吃食堂,精打细算;1960年生活困难时期,生活仍能保障。1964年村里进行了”四清”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平坟头、砸旧物,扩大种植面积。
    1968年新华翻砂厂建厂,把二车间建在村西北向阳峪,打山洞4处,村西建职工宿舍300间。村东南蚕草峪建装药三车间,宿舍与村庄建在一起。1969年修建了直通205国道的公路,1972年全部铺上油漆,这一年村民全部安上电灯。村里组建建筑队、劈铁队,挖地基、垒院墙、烧石灰、建粉坊、盖**,从内蒙古引进60只绵羊,每年放养两群猪、一群牛。集体经济壮大了,社员年终分配户均都在1000元以上,工值连续10年达到1.4元。
    东峪村舍小家,顾大家,新华翻砂厂占用村民土地20亩和上百亩的山场,村民毫无怨言,刚建厂,材料遍地都是,村民无一人乱动,厂里宿舍与村民住宅建在一起,职工的衣裳刮到了村民家,村民主动送还,每逢职工过节、过年、探亲访友,村民为他们看家护院,职工有困难,村里给予帮助,1974年三车间一邵姓职工的儿子烫伤,东峪村借给他200元钱为儿子治疗。村民劳动工具放在地里成天不往家拿,从来未有丢失的现象。真可谓"道不拾遗,夜不闭户"。1997年新华厂搬迁泰安,二、三车间闲置,钢城区经济开发区在二车间,建轧钢厂、蜡烛厂、化工厂等。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东峪村民国初期建村,建村时间短,山地瘠薄,属纯青石山区。上个世纪70年代初,壮劳力抽调建水库,老弱妇女垒涵洞600米,垫地22亩。村人在山顶栽柏树20万棵,山腰栽花椒柿子、枣树等。同时,打大口井2眼,电机管道配套,保证了小麦、玉米的用水。村民生活用水自新华建厂就用上了自来水。因工作成绩突出,东峪村连年被评为先进单位。村党支部书记亓永利连续8年担任黄庄公社党委委员。1973年,东峪村9户村民盖起了瓦房。1982年,东峪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全村分为两个管理小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东峪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大干苦干。1988年在沂源水利局帮扶下,村民出义务工在村中心挖大口井一眼,加盖封顶,既能浇地又能饮用。1997年新华厂搬迁,自来水中断,市电业局帮扶村里打深井一眼,家家户户重新用上了自来水。靠山吃山,村民大力发展牧业,养猪、养鸡、养羊、养兔,规模大、效益高。花椒树、柿子树数量多,家家有经济林木。东峪村走上了以山养兔养羊、以兔羊粪便养树的良性循环轨道。东峪村民在邻近各村最早普及了"老四件"、"新四件"。现在东峪村家家有小车,户户有存款,家家有"绿色银行"。
     东峪村,重视文化教育,舍得投入。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与灰菜峪同建一处小学,1967年二村协商在二村中间共建学校一处。1970年二校分开,灰菜峪小学回村里,东峪村迁入新华厂子弟学校"103"小学。初中、高中也在子弟学校就读。1980年"103"小学搬迁到厂部,东峪村新办小学。1985年沂源县校舍改造,东峪村与灰菜峪在"102"宿舍前联建一处六配套标准小学,每村投资2万余元。1988年东峪学生到上峪联办学校。自恢复高考以来,东峪村有50名考入大学。
      特别是2019年1月划归济南后,东峪村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开起新的征程,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街道硬化、亮化、美化了文化娱乐广场。使居民过上了幸福的文化生活。
    现在村中有5个姓氏,村民不分宗族、贫富、多寡,世代和睦相处,耕读传世,民风淳朴,勤劳勇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26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