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38|回复: 0

[健康贴示] 遗失的武林秘籍——《武穆遗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4 2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引子】

最近传武圈颇乱,传统武术与武术打假之间的争论愈演愈烈,各论坛、贴吧已成为各方势力骂战的战场,再无往日平静祥和的讨论氛围。笔者忽然起念想写一篇武术专栏,又恐才疏学浅,武艺又未登堂入室,难免有误人子弟之嫌。故笔者在此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同道多多讨论,多发文章,多谈拳理,少起争执。

文章标题说是武穆遗书,具体内容还是谈形意拳。相传姬际可参《武穆遗书》而创形意拳,如今已不可考,而《武穆遗书》又因金庸先生的小说而被世人所知。岳飞后裔于1987年将古抄本《武穆遗书》捐献给国家,本文引用来源于网络版本,遑论此版本《武穆遗书》的真伪,其中拳理确合形意拳之理,笔者在此将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其中难免有曲解之处,希望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一要论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而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

且拳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化,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首项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四肢百骸,相联为一贯之者。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

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泰山;当时而动,如雷如崩,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并无抽扯游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之也。若火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致而至。是岂无所至而云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方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急遽,按部就班,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矣。

武穆遗书开篇由大至小,世间万物虽繁,而有一气为本,武术之动作虽多,亦有一气贯之。此气非呼吸之气,非气功之气,非隔空打人之气,非硬气功抗击打之气,虽以气为名,实则周身整劲也。

何谓整劲,此乃形意拳的核心,文中也有描述,“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合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

简单的说,形意拳任何动作都不是局步的运动,而是全身协调的运动,(这点在别的武术、散打中也都有强调,但是又有细微的差别,具体的比较以后再说,因为文章主要是面向没有武术基础的人,所以从最基本的开始讲)未经过任何训练的人打一拳,可能只能调动一个胳膊上的肌肉,稍微懂一点发力了,可能会在出拳的时候转腰,这样就能把腰部肌肉运动产生的力量运送到拳头上,两相比较,肯定是加入腰部运动打出来的拳力量更大,如果再能够加入腿蹬地,重心前倾等技巧,打出力量的力量就更大了

形意拳整劲的目的之一,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身体上的力量,当然前提是——你自身也要有力量。这个整只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力量,打个比方,一个人全身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有80公斤,另一个人是个大力士,一个胳膊的力量也有90公斤,整劲也并不比一个胳膊的力量大,极端的说,一个婴儿的整劲也并不会比一个成人的胳膊劲大。所以说,力量是基础,整劲是为了更好的把力量发挥出去。

整劲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使身体协调。所谓“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有再大的力量,打不到人也没用,而快又分几种,一是出拳速度快,二是变化速度快,三是反应速度快。有的人出直拳很快,但是一招不一定就能打到人,打到也不一定能打倒人,所以要变招,变化速度快很重要。两人交战之时,你来我往,反应速度快也很重要,两个身体素质差不多的人打,更多的是比脑子,比谁反应更快。而想要快的话,基础就是协调,动作不协调,处处违反身体的生理结构,怎么能快呢?所以说动作协调是基础,在动作协调的基础上训练,速度才能越来越快。

之后的内容讲了心态,静如止水,动如霹雳。两人交战之时,心态也很重要,临阵怯敌,瞻前顾后,必不能发挥出自身的功夫。静是放松,心无他物,只有眼前的敌人,动是决绝,出手要果断,不要顾虑太多,打就是了。要想达到这种状态,只有多实战,第一次实战没有不紧张的,多打打就好了。自己练的再好,如果从来没有实战过,即便是力量大,出手速度快,变化不快,反应不快也是不行的。这样只能算是拳匠,称不上武术家,一动手就露馅了。

再后面的内容讲习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拳理明白了,基础打好了,之后再按部就班的训练,功力才能日益提高。在周身整劲的基础上,再去增强力量,提高速度,多打实战,功夫才能越来越好。武术的派别不同,道理都是一样的。

二要论

尝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主乎静者为阴,主乎动者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下行为阴,阴气上行即为阳,此阴阳之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而要之阳以滋阴,阴以滋阳。浑而言之统为一气,分而言之为阴阳。气不能没有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此即对待循环不易之理也。然而气分为二,实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为拘拘焉。

这篇讲的是阴阳和呼吸,按照中国传统的阴阳理论,万事万物都能以阴阳划分,阴阳虽分为二,又合而为一,即是太极也。

太极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且阴阳始终维持在平衡之中。于武术中来说,就是始终维持动态中的平衡。

何谓动态中的平衡?八极拳讲十字劲,太极拳中讲混元劲,形意拳讲二争力,皆是在动态中找平衡。简单的说,譬如左手出拳,击打正前方,若把力量全部贯于左手拳,只向前方发力,而没有其他部位发力,没有向后的力,则身体必然失去平衡,此为阴阳失衡。解决方法就是左手向前发力时,右手向后发力,此为二争力。实际发力时,手、肘、肩、胯、膝、脚都是左右对应的。又以脊柱为中轴,以躯干为载体,以腰为核心,则左侧向后的力,可以转化为右侧向前的力,右侧亦然。

上面只讲了左右的平衡,上下、前后,亦有平衡,即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称为六面力。关于上下的平衡,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举重,举重运动员将杠铃挺举过头顶时,身体是往下沉的,这就是上下的二争力。形意拳中又有一种整撞劲,就是将身体的自重,通过身体整体前移打到对手身上,在前移的过程中,身体也要有向后的力维持平衡,否则一击不中,自身就摔倒了。

内家拳强调站桩和慢练,站桩是找静态的平衡、静态的六面力,慢练是找动态的平衡、动态的六面力。这是先建立正确的发力方法,再去寻求速度和力量,太极拳慢练也是这个原因。当身体发力协调以后,就可以练习速度和力量了,否则在身体不协调的状态练出的力量和速度,反而会成为练习的阻碍。

呼吸也分阴阳,吸则为阴,呼则为阳。在站桩的时候,可以采用腹式呼吸法,让呼吸尽量绵长,这样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于修心也有好处。在慢练的时候,也可以尽量将呼吸和身体的动作相配合,这样对身体也有好处。而实战的时候就不必太拘泥于呼吸了,自然就好。而又有发声的方法为可以作为辅助,通过发声快速换气,在此就不详谈了。这就是拳经里说的气分为二,而实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为拘拘焉。(本文完)


20231224225014front2_0_84182_FqZfbUu0V3XnfklIsKCJYZRJ7Sdp.jpg
20231224225014front2_0_84182_FvPLF0Jyuvq1hSnhrK0ngJaRbiHM.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5-17 1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