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50|回复: 5

钢城地名故事(143)张庄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张庄村隶属于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搬迁前,北与陶家岭村毗邻。东与西冶接壤,西同周家坡村、逯家庄村交界,南靠西冶、吕家庄。
    现在北靠山钢集团炼铁厂、焦化厂、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邻莱钢集团生活区,西接山钢集团烧结厂,南边是山钢集团动力部和西冶宿舍区。全村有398户,1125口人。
    张庄,明朝末年,张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以姓名村建村。名叫张家庄。
    传说,明朝末年,山西一带,天气大旱,黄河断流,颗粒无收,再加上人口稠密,人们纷纷以要饭为生,有的百姓养不起孩子,为了讨一口饭吃,卖儿、卖女、卖自己。就是这一年,张老汉在走头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领着老婆孩子顺着黄河岸边东下,一路要饭逃到这里。
   一天,张老汉出去要饭,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这里地势平坦。山清水秀,土地宽满。黑沙河的河水涓涓细流,向牟汶河流去,河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河水里游玩。心想:全家老小何不在这里定居下来,比山西哪边好的多。
  回到家里,张老汉先做通妻子的工作,枕头风吹的妻子同意后才罢休。其实,他和妻子商量定居的事,儿女们都听见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老汉围着锅台招集儿女们商量,没想到儿女们异口同声的说,同意。于是,张老汉决定,以自己姓氏冠名定为“张家庄”。从此,张老汉一家在这里住了下来。
   建村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入。李姓,崇祯年间从郭家台迁来,吕姓,从吕芹村迁来。苗姓,从沂水县迁来,还有其他姓氏迁来等等……
   1982年村庄普查,因张家庄村名重名,经莱芜县人民政府批准,改为张庄村。后改成张庄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张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历史上,西汉时期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轨(255年-314年)建立前凉国 。
   张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2019年1月,根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张姓人口总数达到了0.954亿,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3位。
  宋朝第三大姓。元朝、明朝第二大姓。
   张的本义是“使弓弦”,把弦绷在弓上,将要开弓,与“弛”相对。引申为开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义。张,也是星名,属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张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
    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
   秦汉是张姓向四周发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时期。张姓在秦初进入了四川,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战争中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再西进甘肃、宁夏等地。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成为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从陕西出发,徙河北入江苏,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西汉末,张姓已经到达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的原因,张姓人群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继续向西北发展。西晋末,张姓人群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唐宋时期,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明朝永乐年间由广东始入台湾地区。
    张庄,明清时期属莱芜县黄山保;民国时期属颜庄区;1941年5月至1945年属新甫县清泥区;1946年属莱芜县逯家乡;1951年至1957年属清泥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属颜庄办事处城子坡镇(小乡镇),1985年10月属莱芜市城子坡镇,1991年属莱芜市钢城办事处城子坡镇,1993年归莱芜市钢城区城子坡镇,2001年寨子乡和城子坡镇合并,起名艾山街道办事处,归钢城区管辖。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张庄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管辖至今。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张庄地势较平坦,黑沙河从村前流过。张庄在历史上比较穷。在当时流传着一句俗语,说“有女去讨荒,死不嫁张家庄。”清朝时期,张庄不但穷,还很不安宁,匪寇三天两头抢掠,为防打劫,早在清同治年间就由吕信、李福元、李元奎挑头,组织村民修起了土围子,后因雨淋坍塌。至民国时期,匪寇更凶,为防蹂躏之苦,由李化武、吕可元赞助,李逢科、吕可传、李逢喜、吕可善领头组织,于民国十六年十二月重修土围子。
    围墙厚3米,高5米,留有垛口,全长800米,围子在四个角上修有炮楼,配有机子炮、生铁牛等武器,在东、西、南、北四面各开一个门。东门外的黑沙河上边修有“乐善桥”,桥腿立在用大石块雕刻成的4个大青蛙上。现在,修乐善桥的石碑还在,对于围子,当年称“安屏寨”,有关情况有当年的《修安屏寨碑记》为证。为防备日寇利用,抗日战争时期,围墙已被拆除,但东门上的一块大石头至今还在原地。
   1938年当地有了党组织以后,吕可彬是该村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他是1938年入党的。1939年建立该村第一个党支部,他是第一任村支书。1946年进行土改,16户中农献出了95亩土地。35户贫农分到了94.66亩土地及房产。当时村有132户,574口人,1760亩土地。
    1952年村里成立互助组,最先加入的有李德实等12户。1954年刘向禄等2l户率先在全村成立了初级社,社长是刘向禄、李华笃,会计是李德实。1956年,张庄与苗家寨、周家坡成立三义高级社。社长是高庆祥,村支书是周俊星、刘向禄。1958年,颜庄人民公社成立.1961年张庄和苗家寨两个自然村合成一个大队。村里依靠集体的力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打l2眼机井,修了一座水库,挖了一个方塘,使该村的水浇地由1949年的70亩扩大到1970年的140亩。同时,加大对农业投入,注重科学种田,使粮食亩产量由1946年的113斤增加到1970年的1689斤,人均收入也从1949年的30元增加到1970年的890元。
    1970年4月11日,莱钢“大会战”的序幕拉开,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军,驱车前来张庄工地万人大会,做动员报告。当时的口号是:“胸怀朝阳建莱钢,要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三线建设要抓紧,要让毛主席他老人家放好心”。还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慌为人民”等口号。决心是:“学文件,抓大纲,深掲猛批党内帮,大学习,大批判,大批大学促大干。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是英雄?是好汉?701建设比比看”!还有“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比、学、赶、超等决心!
    随后,莱钢(701)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动力部都建在该村的地盘上。征用土地903亩,到1972年全村只剩下127亩耕地,968口人,人均只有0.13亩地。莱钢的兴建,使张庄由乡村变成了厂区,使村民离开了土地,由务农种地转向务工经商,每年都有500多名劳动力整天到厂里去干零工。这虽比种地来钱快,也比种地强,但想致富却比较困难。1977年,该村利用紧靠莱钢的便利条件,自己办起了服务于莱钢的4个小厂子,当年获利30多万元,从此使该村看到了新的希望。自1980年起又先后办起了工矿机械厂、洗煤厂、磁选厂、设备零运维修公司、五交化公司、钢模板厂、堆焊厂、货物倒运场、电镀厂等村办企业21家。2002年又新建干渣处理厂,当年增加集体收入128万元。固定资产达到1.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1亿元,年创利税1500万元,集体年总收入1.7亿元,吸收1000多外村人到张庄村。
  1991年张庄改为居委会。居委会不仅注重发展第二产业,为了吸纳更多的人就业,特别是妇女就业,还非常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张庄于1982年立了集市。1999年投资300万元,进一步改建了市场,安排个体私营户130家,设果品零售、餐饮、服务、维修摊位120个,使全村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活干,家家有收入。
    张庄从1991年开始,先后投资2000万元盖起了10座居民宿舍楼,建起了安全文明生活区,使全村居民住上了三室一厅、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楼房。随后又对生活区实施了全面硬化、绿化、美化。安装了路灯,硬化路面一万平方米,种植草坪3500平方米,栽种绿化、美化树木花草2600棵。生活区内配有传达室、诊所、粮油、百货、维修、服装加工、理发、洗浴、舞厅、饭店等服务网点,并组建了由10人组成的环境卫生服务队。
    1995年投资250万元,建起了老年公寓一座,现已接收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56名,对于有子女的老人每月只收取45元的赡养费。其余开支全由集体负担。老人的月生活费达到900元。1999年起,每月还给65岁以上的老人发30元的零花钱,使老人老有所养。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现在全村有电话300部,手机100多部,电视平均每户1 .5部,家家看上了闭路电视。千百年来“楼上楼下,电灯电市场商业楼话”的美好理想已变成了现实。全村不仅住上了楼房,家家户户有了小轿车。1992年被山东省政府评为村镇建设明星村,省级文明单位。
    张庄人自古崇尚教化,重视教育。早在清朝雍正年间,在村中建起了**。庙由六块石头雕凿而成,专门请章丘的工匠完成。庙虽小,其构造之巧妙可称一绝,周围五六十里都有人来观赏、取样,然而照样修起来还是比不上该庙。庙雕刻的对联也很有教育意义,上联是:将相才能王者肚,下联为:英雄气节圣人心。
    1928年6月,村里有私塾,教书先生是李丰弟。1935年,周围4个村和该村建起了联办小学。有两个班,教师是王嘉峰和吴占振,开设的课程有国语、算术、自然三门。1938年联办小学撤销后,该村自己建起小学,也有两个班,教师是郑孝树,开设国语、算术两门课,课本是油印的。其中有一篇课文是:“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合作,中国就兴旺;两党不团结,国破家亡”。
     战争年代,学校时办时停。建国初期,村里利用8间民房建起了小学。为改变办学条件,于1964年、1971年和1985年三次进行改建,学校越来越大,越建越漂亮。1991年进行新村规划,开始集资盖民居楼。同时,接着集体筹资180万元,于1994年又新盖起了高标准的小学校。教学楼三层,音美教室、微机教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一应俱全。建校标准之高,在全区是数得着的。并为住校教师配备了两室一厅的成套宿舍,给每位教师每月发30元的生活补助。每学期发给250元至400元的奖教金。
    1998年还投资l2万元,买了大客车,专门接送出村上学的初、高中学生,居委会对教育的重视,激起了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小学的教学成绩连续13年钢城区第一。           

    1999年投资40万元,进一步扩建了幼儿园,使幼儿园达到了高标准。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有231名学生考上了大学,其中第一位考上大学的是李传庆。
   张庄出人才,清末就出过秀才李化堂。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吕士刚、李忠实、李兴功等3名烈士为人民流血牺牲,立下了丰功伟绩。在和平建设年代,吕继光在山东武警总队服役时因公牺牲,荣立二等功。在建国前后出了6名县团级以上的干部。李平是北京军区装甲部队师政委,吕宜安是空军飞行大队长,吕宜功是上海师范大学后勤处长,鲍盛祥是青岛警备区政委,李宜实是浙江公安厅处长,李壁笃是浙江省箫山县县长。
     新中国成立后有3人获地厅级以上荣誉,苗宗河,1994年7月被山东省委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I995年4月被省授予劳动模范,同年8月,被省军区评为民兵基层建没先进个人。李锋实,1994年3月和1996年8月两次被莱芜市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1995年3月.被团省委、省乡镇企业局、省企业家协会评为全省第四届优秀经理,1997年6月加入全国企业家协会,1995年被团市委评为市十佳杰出青年。小学校长苗桂芝,1993年被市政府评为市级优秀教师,1995年9月被省人事厅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靠莱钢吃莱钢,辛勤奋斗奔小康”。如今的张庄村,日子过的红火。特别是2019年1月划归济南后,张庄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物质文化水平逐年提高,小区环境得到了整治,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开起新的征程,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小区硬化、亮化、美化了文化娱乐广场。使居民过上了幸福的文化生活。
    现在,张庄社区共有12姓,李、吕、苗姓人口最多,但居民世代和睦相处,性情温和,民风淳厚耕读传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26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