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21|回复: 0

[健康贴示] 遇见肯教内劲发劲的名师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8 23: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拳一生坚持是必须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但水平的提升不是武侠小说里什么五年十年功力如何如何。看看现在的搏击选手,三十岁就是高龄老将了,哪有什么神功越老越无敌之说呢?再看看现在的训练,培养一个冠军选手,也不过是三五年的专业训练,如果还在迷信什么十年才有小成,那只能说明训练相当低效,方式方法不科学。如果一定迷信师父比徒弟厉害,师爷一定比师父厉害,那反过来说,就是这个门派一代不如一代。  礼敬自己的师承,是对历代先师们传承的尊重。但攀附传承关系,用先贤的远古故事给自己脸上贴金,用师父的名声给自己造势,就可悲可叹了。自己给师门挣得名声是能耐,要靠师门的名声给自己贴金,是无能。在与武友接触时,我常说:我不关心你师父是谁,我只关心你是谁,我会因为尊重你而更加尊重你师父,但不会反过来。
  每个人爬山,初心都是要尽可能的往山顶爬。那些靠忽悠的大师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告诉学员,大家不一定要往山顶爬啊,又不是专业运动员,在半山转转就行了,也没有几个人有机会到达山顶啊,爬过了,感受过了挺好。在这样的影响下,学音乐学不出来可以培养气质,学跳舞学不出来可以塑造形体,学绘画学不出来可以提高审美,学武术学不出来可以锻炼身体等等一系列的引导手段用在学员身上。其后果可想而知了。更可怕的是,学员也发自内心的这样认为以后,就真的永远也学不出来了。

真正的明师,他的水平也许并不在山顶,当把学生带到半山时,他能告诉学员,自己水平就到这里了,你要往更高的方向去攀登,你现在要去找另一位老师学习了。能够遇到这样的明师,就是一辈子的幸运了,更值得一辈子尊重。
  用轻柔虚无的内劲,把人打出"丈外","丈外"不过三公尺多而已,这种距离的发劲到底有什么难处?尤其是用在那些对发劲丝毫没有概念的武者,或用在那些完全没有心里淮备的武者,用内劲将他们发出三公之外有何难处?尤其是"发劲标淮示范动作":"叫被发者不要吞化顽抗,发者不动步,而用轻柔虚无的内劲,将被发者用手轻轻发出丈外,或发到墙壁上,发出如钱投鼓的撞击声音。"这种发劲技巧,绝对不难,却为什么被人说得好像神技一样?实在令人好奇。
  等到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一般武者连"发劲标淮示范动作"都不会的原因,竟然是从一开始学拳时,师父就根本没有引导他做发劲的基本练习,武者心里也根本没有往发劲方向去学习的念头,甚至连学会发劲的梦想都没有。统统都被一些师父引导练基本功,还把祖师爷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着熟"妄解为"盘架精熟",再逼着学生天天打拳架,一打就是几十年,根本不教他发劲的要领,最后他当然不会发劲。其实,这些弟子完全是被自己的师父暗杠了,难怪会把"发人丈外"的简单发劲技巧,当成高不可攀的神技来崇拜。
  有些武者很纯洁,也很善良,对自己师父有关的发劲神话,从来不敢有"异见",全都信而不疑。根本不会想到发劲只是一种简单的技巧,一般人只要稍加练习,一年半载就能发出大师们那种虚无空灵的内劲,根本不需要花几十年的精力去苦学才能成功。


  想学会发劲,一定要先坚定学习发劲的决心,要清楚大声地告诉自己和自己的师父说:"我一定要先学会发劲"。找一个师父,叫他用"发劲标淮示范动作"把你打出丈外,体验一下是不是真的是虚无轻灵的发劲;如果他只是用蛮力将你推出,你就找个理由走人。
  如果他真的能用虚无轻灵的内劲把你发出丈外,你别急着交学费,求他先教你发劲。如果他肯直接教你发劲,或者要求你和拳架同时学习,你遇到好师父了,赶快交钱,他不收你也要交。如果他说发劲要拳架学会之后再教,或者说些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学成的话,即使免费,你也赶快找个理由走人。
  在学习中,还要体会明师教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以"发劲"为目地,不可盲目学习,也绝不可盲目怀疑;譬如他可能会要求你练习些放松的功法,或者作些双脚换劲的训练,或者某些发劲意念的训练,这些都是以"发劲"为目地的基本功法,是发劲所必须的,不可怀疑或偷懒,一定要认真学习,以免明师真的发火了,再也不教你了。
  如果你认真学了一年半载之后,发现你和一起学的师兄弟,个个连基本的"发劲标淮示范动作"都不会,一定要和师兄弟约好,剩下的学费就不要了,大家趁早走人,另投明师。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或少数人学不成,那就要多研究自己的毛病在那里,逐一加以改正,相信在明师指导之下很快就能学成。"发劲标淮示范动作"是发劲的初步,也是太极拳的基础,学会之后就可以逐步往更高的推手技巧"控制敌人"去努力。
  有人说,要先学会拳架才能学发劲。这是错误的,不先学会发劲,拳架里全是一些不能发劲的滥招式,再磨一百年也没用。有些弟子被师父改拳架,一改好几十年,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好,改到最后徒弟恶言相向,师父翻脸无情;师父死了,师兄师弟间又争着比谁的拳架像师父,争到反目成仇。为什么,因为不以"能发劲"做为拳架的标淮,只顾着手多高、脚多高、屁股多翘、拳味多少,当然一辈子吵不完。前几年师父又年轻又高,总嫌你的手太低;近几年师父年老变矮,又觉得你手太高。这种师父不管拳架能不能发劲,光在拳架外形上胡搞瞎搞,难怪要师徒反目,同门成仇了。
  发劲不难,得明师难;发劲不难,对不敢要的人才难;只要有明师,又敢要,发劲就很简单。发人丈外,是太极拳的基础,不是什么高深的战技;如果连发劲都不会,基本功、拳架练到老死也没用,更别谈要用来克敌致胜了。


20231208230310front2_0_84182_FkgHbRQRHq-CGIVSqW2TDptixilV.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15 18: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