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钢城地名故事(109)庙子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31 编辑

天宝山寨:  位于村南白马山之巅,呈东西走向。因山顶地势平坦,古人便借山势筑寨,外筑城墙,内建石头房若干,并建有炮台、信号台,以此抗击当时的土匪。
清朝末年,由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加之白马山地理环境险要,致使匪患猖獗。一些游兵散勇纠集当地流氓地痞组成土匪帮伙,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村民们四处逃亡,无处安家。忍无可忍的村民,逐渐聚集起来,开始奋起抗击土匪。
民国十二年(1924年),为抗击土匪、“光棍”和强盗,庙子村自发组织成立了红旗会,会首为领,成员若干人,上有年迈的长者,下有稚嫩的娃娃。他们以红缨枪为主,兼用土枪、大刀、木棒作武器,因此称作红旗会。村民推举魏孝东为会长,田子顺为副会长,联络周围村民共同抗敌。
  同年,为抗击土匪,魏孝东、田子顺联络高峪、纸坊两个村,利用冬春休闲时节,在白马山上合伙修筑营寨,以作为联防抗匪的营地。决议一出,周围村民群相呼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场轰轰烈烈的修寨大会战,激起了人人保家护院的雄心。当时的白马山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战歌飞扬。青壮年打石头,手抬、肩扛。昼夜大干苦干,妇道人家,在家摊煎饼,送水送饭。仅用一个冬春,营寨就胜利完工。
  据说当时的天宝寨,建有东西两个大门,西门是主门,村民大都由此进寨。西门,高6.9米,宽5米,呈拱门设计,拱门顶部,一米见方青石匾上刻有“天宝寨”三个阴刻大字,右下角书有“民国十二年”字样。东西两门全部用青石、灰土筑就。山的南、北两面依地势凭险要筑就两座城墙,由东至西长约300余米,南北相距30米。南北城墙筑有12个碉堡,内装生铁大炮,炮身长约6米,通体发黑,可发600余米。
寨内建有石屋300余间,里面存有粮食、衣物和饮水物事,并建有畜禽场所,以防土匪抢掠。山寨中间筑两层哨楼,居哨楼,近可观周围村庄;远可看到莲花山、葫芦山、九龙山。一有敌情,立即做好迎敌准备。守可凭险要地势,退可有深山密林。寨内平常有小分队巡逻放哨,保护山上财产。一旦发现土匪来了,即可通知山下村民,家家户户锁门上山,并肩抗击土匪。
彰善碑:  现立于村南、东西大路以北,是周边村民在民国三十三年,为田和春老人修桥修路行善行好所立。此碑为青石材质,高140公分,宽0.70公分,厚0.20公分,瓦形碑帽,碑的横批阳刻“彰善碑记”四个正楷大字,碑的左右分别阳刻竖写正楷对联,上联是“三桥并建千古远”,下联是“一德流传百代长”。立于中华民国三十三(1944)。
   正文题目是《彰善碑记》,事迹小字均为小楷。西测立于《重修彰善碑》,2016年2月由田茂珠主持,魏绍印撰刻,上面有捐款人田西爱、田洪星、田茂泉、田烈忠等人的名字。
彰善碑历经了沧桑,见证了历史,彰显了不灭的精神。教育了周围一代又一代的子民。不幸的是在四清期间,被作为四旧推到,碑身裂纹破坏。
为了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彰善行善传统美德,在田姓后代田洪喜、田洪海、田洪利、田茂珠、田茂清、田茂明、田茂迎等人的倡导下,田家老少爷们捐款,你一百,他二百,我五百.......纷纷自愿捐款修碑。异姓朋友泥怀柱、魏绍印先生,也为这次重修《彰善碑》献了爱心、捐了善款。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34 编辑

贞节石碑:  人称敕碑楼,始建于公元1889年(清光绪11年)。清光绪年间,港里大户之女段氏与庙子村的高福田成亲。高福田自幼聪明超人,琴棋书画、文理兼得,二八之年名乡里时,称得上最年轻的贡生,高、段两家门当户对,虽当时高福田已是重病在身,但段氏依然嫁入高家,婚后不久高福田病故。
几年后,段氏过继其弟高春田子女并抚养成人,段氏终生未嫁,坚守妇道,孝敬公婆,邻里和睦,妯娌团结,疼爱晚辈,深的晚辈和乡里人的好评,人称贞节孝女段氏。事迹感动了相邻,有识之士撰书赴京面圣,光绪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御书敕旌节孝匾递立节孝匾,并邀请戏团数日。据传,当年给段氏立碑时还有段佳话,在立碑之时,石碑怎么也扶不正,主持立碑的人,便问段氏有什么事情隐瞒,经过段氏回忆,想起了自己曾在地里收割庄稼时,因自己的腰带是破布条缝补的,不结实,在下腰收割时,腰带断裂,以致裤子掉到腿弯,被临地的男人看到。段氏的回忆完后,紧紧了腰带,整整了整衣裳,捋了捋头发,石碑立马竖直了。传说的真伪无据考证,但贞节牌坊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节孝碑,教育了庙子周围一代,又一代子民。不幸的是,在四清期间,被作为四旧推到,碑帽被砸。为了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和忠孝,公元2014年3月10日,在庙子籍高姓后代高登义的倡导下,高家你200元,他500元,俺1000的,自愿筹集资修缮家族贞节石碑,高登义带头捐献2万元;并邀新泰市梆子剧团搭台唱戏祝贺一周,传播节孝文化。邻村的肖马、卧龙岗、九龙庄、罗汉峪村、纸坊村、北楼、高峪村、胡家宅等村数千名村民来前来听戏,有的孩子为了图个长命,把石碑当做了精神的化身,认石碑为“碑娘”。
豆腐石:在村南白马山姊妹峪左山膀子上,有块奇异的岩石,重达两吨,犹如刀切的豆腐块模样,令人非常惊奇。经测量该“石块”为长方形,长约2.8米、宽约1.8米。奇异巨石的形成已有千年的历史,过去曾有人想进行开采,但被当地人制止,并一直保存了下来。关于这“豆腐石”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九龙山一带的乡民们只知道把黄豆磨成豆汁煮浆喝,不知道做豆腐吃。白马山脚下附近的村子里有一姓刘的住户,婆婆、儿子、儿媳一家三口,本应过的快乐幸福,其乐融融。可婆婆非常吝啬,煮了豆浆都是一人独喝,从不让豆浆沾儿媳的嘴边。
一天,儿媳怀孕了,妊娠反应,很想喝豆腐浆解解胃口。恰巧,这天婆婆出门了。媳妇一看,便自己泡上了豆子,磨了豆浆,准备要喝。哪想,忽听得外面有脚步声。她以为是婆婆回来了。急忙将豆浆倒在锅台后的一个空坛子里,盖上了盖子。然而,她走出厨房一看,见回来的是丈夫。于是,她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便拉着丈夫一起去喝豆浆。谁知,待打开坛盖一看,见豆浆已经变成了雪白凝固物了。丈夫看了说道:“你别逗我了,这哪里是豆浆!”原来这坛子曾腌过咸菜,里面尚有些盐卤。由于这盐卤的作用,豆浆便成了凝固物。小夫妻俩把它取出来,只见它清白如玉,细嫩似脂,用嘴一吃,味道鲜美可口,非常喜人。
丈夫吃了后说道:“世上凡物皆有名,咱也给它取个名吧。”小媳妇听了说道:“可也是,那么叫什么好呢?”小媳妇一想,笑了,说道:“有个名字可挺好,就怕你听了不愿意。”丈夫说道:“怎么会不愿意呢!”“好,那我就说。”“快点。”“我是你啥?”“妇呗。”“你是我啥?”“夫呗。”“方才你说我啥来着?”“我说你逗我来着?”“好。逗你,是逗啥?”“逗夫。”“对,咱就叫它逗夫吧。”“好么,我逗你,不成了逗妇了吗!”小媳妇一听,说道:“逗夫逗妇,这样叫下去有些不雅,咱还是将它改一改吧。”“咋改?”“逗夫,逗妇——这物是豆子做的,也占一个‘豆’字;再把那个‘夫’、‘妇’字,换成同音的‘腐’字,干脆就叫它‘豆腐’得啦。”“好好,就叫它‘豆腐’。”小俩口乐得蹦起来。
从此,“豆腐”这名便传了下来。后来这豆腐被黄豆神恭送给了玉皇大帝,吃后觉的美味可口,实乃宝物,命山神做了一块巨大的豆腐,放到了白马山姊妹峪左山膀子上,以昭示豆腐天下美味。随着日月的复始和自然的雾化,这块豆腐历经沧桑,凝固成了一块“豆腐”模样的岩石,矗立在白马山姊妹峪左山膀子上。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石牛屄泉:  原名叫南老泉,位于村河南边,因形状似如石牛屄,得绰号“石牛屄泉”。泉水从石缝间汨汨涌出,清澈如镜,乃一大景观。每到夏季,行人至此,投荫纳凉,捧泉水止渴,顿觉心清神怡。
  传说,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帮助附近村民春耕,将自己大殿门口的一头石  牛下放到凡间。刚开始的几年时间里,石  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每到春天,村民耕完一块地后,就会发现整片地都耕完了。每到秋天,村民收完一块地的谷子,就会发现自家的谷子都颗粒归仓。
村民知道是石牛在帮助他们后,每逢过年、过节,都要摆上祀品祭拜它。时间久了,享受着人们的爱戴与供奉的石牛慢慢地变得懒惰起来。它每天吃饱了就呼呼睡大觉,越吃越肥,越睡越懒,再也不愿意帮着村民耕种了。
  惯坏了石牛的脾气,慢慢地没有人再祭拜它。吃惯了俸禄的石牛每天只能饿着肚子度日。很快,大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属于庙子河北边的地,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但属于庙子河南边的地,每年都歉收。庙子河北边的地和庙子河南边的地,仅一河之隔,土质气候都没有任何差别,收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大家开始纷纷找原因。
  一位夜间去地里放水的老人田立成揭开了谜底。他亲眼看到那头脸朝南背朝北的石牛在夜间突然动起来。它伸展了一下四肢,张开嘴,大口大口吃起河南边地里的谷子来。吃饱后,它原地休息了一会,撅起屁股拉了一泡屎。因为它背朝河北边的地,拉的屎便落在河北边的地里,所以庄稼长的好。这头石牛激起了当地人的强烈不满。他们通过祭祀的方式,将这事禀报给上天。
玉皇大帝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责令雷神立即去凡间将石牛正法。电闪雷鸣中“轰隆”一声巨响,把石牛的头炸飞了。南蛮子心想:神牛落脚之处绝非寻常之地。专程到济南市钢城九龙山地质公园,艾山街道庙子村南山脚下,寻找风水宝地。他看到石牛的后腚呼呼淌水并流在河里,南蛮子自言自语地道:河里的水,是“石牛屄泉”淌出来的。从哪以后人们把南老泉改为“石牛屄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文化名人
高志纯:(1918年2月—2005年2月)男、汉族,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2月离职休养。2005年2月18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7岁。历任文化干事、科长、处长,1969.12~1972.10,任山东省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革命领导小组组长)主任, 1972.10--1982.12 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出版局副局长。山东省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田文聚:(1912年9月一1982年10月)又名田西聚。1934年春,随父亲田子安去黑龙江鹤岗煤矿,在矿上他接受了进步人士的教育,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 “七七事变”后,他以满腔热情的爱国热情,积极组织抗战,联络进步青年,发动矿工参加抗日,仅1938年由他动员参加东北民主抗联的矿工就达60多人,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的嘉奖。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在鹤岗煤矿担任了地下党支部宣传组组长、副书记等职。在东北民主联军中曾担任连长、指导员、副营长等职,参加了上百次抗日根据地反 “扫荡”、反 “蚕食”、反 “封锁”和敌战区拨点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中,他历任人民解放军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保卫四平以及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了海南战役,历任团长、师参谋长,东海舰队某基地政委等职,1977年离休,享受正军级干部待遇。曾出版《战地新歌》一书。1982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0周岁.。
  田茂泉:(1958--)笔名田牛、墨牛、泉水叮咚。从1984年至今,他先后有2800多篇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民兵》《黄河民兵》等五十多家报刊杂志上,有189件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新闻和文学奖。其中;报告文学(明天)获1998年济南军区[前卫报]举办的“龙年双岳杯”有奖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获1990年(国防时报)举办的“幸福杯”家庭有奖征文一等奖,民间故事《棋山传说》获2001年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局、地税局联合举办的“税研杯”民间故事大赛一等奖;钢城区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铁城血案》分别获2002年山东省“黄河杯”文学创作二等奖、2004年山东省青年作家优秀作品一等奖;小说集《田牛墨雨》,获2004年当代作家优秀作品一等奖。
个人传略,分别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小说家大典》《中国现代作家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十卷书村庄》《世界文化名人台典》《时代楷模》等书籍。已出版《棋山传说》《棋山民间故事》《铁城血案》《里辛古今》《田牛墨雨》《钢城大汶河传说》《钢城九龙山传说》《钢城地名故事》等专著。
  田烈芬:(1987年--)女、汉族、济南市钢城人。1987年1月生, 2010年7月毕业于鲁东大学心理教育学院,学士学位,省级优秀教师。
2011年8月考入山东省“三支一扶”,同年10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教师,2011年12月,她作为滨州开发区教师代表,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淄博桓台举行的第十四届年会,现任西海学校六年级数学教师。
近几年来,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莱芜日报》《烟台日报》《大众日报》等发表文章130多篇。其小传事迹列入《世界人物辞海》《《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外名人大辞典》《中华百年杰出人物》等30多部大辞典中。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敬老孝星
魏开兰:女、汉族,1931年生人,农家妇女。1955年3月从纸坊魏家,喜嫁到庙子村高家。1961年冬日,婆婆因病双目失明, 躺在床上不能自理. 从那时起,,魏开兰在五十三年的长河里,一直陪伴左右, 充当起了婆婆的“眼睛 ”和”拐杖”,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按摩擦身, 无微不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幸福快乐地活到了100岁,,成为全市不多的百岁老人之一,魏开兰用孝心演绎了一段婆媳情深佳话。俗话说:“ 孝敬老人不怕天,遵纪守法不怕官”。乾坤重孝,百孝为先。一个”孝” 字,举家为安,。魏开兰孝敬老人的亊迹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如今, 在她的影响下, 十里八乡养老敬老蔚然成风. 魏开兰也先后获得“山东省十大孝星”、“五好家庭””、“ 孝老爱亲” 等荣誉称号.。为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让“孝老爱亲” 的传统美徳,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于2015年10月21日(农历的九九重阳节),高登义、高登合、高登柱、高登勤等村民,自发地在村敕碑楼院内东侧,为这位“ 身边好人”捐款树碑、立了传。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40 编辑

革命功臣
田子本:(1896年--1978年)男,汉族, 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小接受了进步人士的教育,是庙子及其周边村最早入党员的先锋分子。抗日战争期间,田子本以满腔热情的爱国热情,积极组织抗战,联络进步青年,发动群众参加抗日,仅1938年由他动员参加军的人数就达40多人,受到县大队的嘉奖。1946年田子本受党组织的委托,担任了庙子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积极带领民兵参战支前,在莱芜战役支前中,他身先士卒,和96 名民工日夜以继日地为前线送粮送弹,护送伤员。为争取莱芜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收到了鲁中分区的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向应党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地土地改革运动;他配合上级土改工作队员,深入到群众家庭之中,和群众搞“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访贫问苦,扎根串连,和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知心朋友。圆满完成了庙子村的土改任务。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田子本响应上级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群众防汛抗旱、生产自救、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推广优良品种、开展爱国增产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征粮任务的完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1956年因身体健康原因退居二线,在家修养1976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2周岁。
  田文法:(1900.1.28-1968.11.6)男,汉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出生入死,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一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田文法进行了大小几十次战斗,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保卫了革命根据地。共炸死炸伤日伪军280多人。被誉为抗日英雄。
1942年抗日烽火烧遍沂蒙大地,4月的一天,新泰、寨子的日伪军出动,到我根据地桃花峪一带“扫荡”。上级命令田文法同爆炸组用地雷阻击日伪军。他立即带领全体飞行爆炸队员,到日伪军必经的纸坊魏家林,布下了地雷阵。天刚亮,日伪军的炮车、马队、大车涌进了雷区,踏响地雷,炸死了7名,伤4名。其余敌人不敢前进,炮击一阵之后,便缩回了据点。田文法爆炸组首战告捷,大长了人民群众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
  1943年5月的一天,日伪军500余人突然到抗日根据地"扫荡"。田文法接到县武委会通知时,敌人先头部队已到高峪村。田文法立即带领民兵爆炸队员,跑步赶到敌军要经过的要地,埋设了5处地雷区。这次敌人带着七八只狼狗在前面探路,但敌人仍然踏响他们埋设的地雷,有3名日军当场毙命,七八名日军被炸伤。战斗中,庙子村民兵爆炸队的埋雷技术愈来愈熟练,特别是田文法能根据实战需要灵活巧妙地布雷,让敌人防不胜防。他埋设的地雷,平均每颗炸死2个敌人。
1943年冬,日军“扫荡”我根据地,田文法率领民兵爆炸队,在必经大道上埋设了几个雷区。当天晚上,日伪军大队人马路过时,踏响地雷,日军1名小队长和1名士兵当场被炸死。敌人不敢再走大道,改走田间,试图绕过大道上的雷区,结果在田间也踏响地雷,又有2名日军被炸死,被迫撤回。为防止敌人前来报复,当夜,田文法又率领民兵爆炸队在寨子一带,采用真假地雷混埋技术布设了3个雷区。第二天,日军调来扫雷队,但沿途到处是地雷区,真假难辩,扫雷进度缓慢。日军大队人马一天只前进了5里,傍晚,再次撤回。
  第四天,1000余日伪军突然出动,田文法得知这一消息时,敌人距离他们只有2里多路了。他一面派人向主力部队报告,一面派人调集民兵联防队员,准备打击敌人。他自己带上几颗地雷,飞快地跑到敌人要来的路上、路旁、小河中埋上地雷。日军发现大路上埋设了地雷,便转到路旁小河边,恰好踏到地雷,走在前面的日军被炸死。这时,两边山上的民兵联防队员,一齐向日伪军开枪射击,敌人纷纷中弹倒下。恼羞成怒的日伪军,成群结队地向山上民兵发起冲击,民兵联防队员顽强抗击敌人。不久,我军主力部队1个营赶来增援,经过一阵激战,敌人被迫又逃回据点。
此次战斗,重创了寨子据点的敌人,共击毙日伪军90余人,缴获重机抢1挺和其他军用品一部。田文法和他英雄的民兵队,在山东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了不朽功勋。
1944年5月,在鲁中区英模大会上,田文法被鲁中军区授予民兵英雄光荣称号。农历1968年11月6日年因病去世,享年68岁。
许来英:(1906.1.12—1992.7,28)女,汉族,1939年初,30来岁的许来英参加了本村妇女救国联合会,和青年妇女一起,磨军粮、做军鞋,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被誉为沂蒙红嫂。1939年日本侵略军调集1000多人,对我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
  7月16日,抗日英雄吴瑞林,率领八路军四支队第一大队在庙子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激战中,吴瑞林不幸被日军击中腿脚受伤,从此落下了“瘸腿”的终身残疾。吴瑞林受伤后,在红嫂许来英家中住了一个月。为防日伪军搜捕,许来英一家,将吴瑞林藏在西北沟(西龙沟)自己挖的盛地瓜的地窖里,因缺医无药,加之地窖里潮湿,数天后,吴瑞林伤口化脓,全身发烧,处于半昏迷状态。许来英十分焦急,到处打听药方,并采集中草药,天天为吴瑞林擦身、洗伤口,为了使其早日痊愈,许来英自己一家吃糠咽菜,用纺线卖的钱买回米、面做给吴瑞林吃,以增加营养。经过1个月的精心救治,吴瑞林的伤口,一天天好转。后转部队医院治疗,痊愈后重返前线。
1940年10月,日伪军百余人再次对庙子进行“扫荡”,许来英不顾个人安危,帮助四支队一大队掩藏文件和物资,并会同妇救会其他人一起积极救护和疏散八路军伤员。70多年过去了,许来英的感人、动人事迹,至今被当地周边村民传颂、赞扬着。1992年7月28日(农历的六月二十六日),许来英这位英雄红嫂母亲病逝,享年86岁。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43 编辑

庙子大集
    庙子集:逢三、八,已有百年历史(清延续到1959年,1964年新泰县翟镇公社重新立集)。原来在庙子庄里,东到田茂义宅,西到土场,老供销社(魏述贤宅)、高登荣大门前最为热闹。大约到了1974年改在南大路(现在的集市),东到肖马庄桥头,西到育新学校。周围赶集的村庄有:庙子、罗汉峪、九龙庄、纸坊、大龙门、双阳桥、高峪、胡家宅、肖马、北楼、上下古墩、沈家崖、卧龙岗、雁埠子、新泰的周家泉、张兰子、小龙门等村庄。
名优特产
   庙子粉皮:该产品制作独特,工艺传统古老,始初由本村魏氏所在,后传于街坊邻居。据考证,庙子粉皮,距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加工历史。
   传说,清乾隆年间,乾隆帝撰写《十全记》书时,御橱每天用庙子粉皮炖鸡,让乾隆帝用膳,以保证他大脑供血。后乾隆帝晓知炖鸡的搀货粉皮,是来源于莲花山脚下的庙子村。于是,便在文武大臣面前风趣地说:“没有庙子粉皮炖的鸡,就没有朕写的《十全记》。”由此在民间广泛流传出许多庙子粉皮与乾隆帝《十全记》书的感人传说。从此,庙子粉皮这一百姓当家产品,便被推举为朝廷贡品。
   庙子粉皮,货真价实,的确名不虚传。它不仅质优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据权威部门化验分析:每100克粉皮,含维生素A1.89毫克,维生素B0.2毫克,维生素C0.25毫克,维生素D0.11毫克,尼克酸.25毫克,蛋白质2.5毫克,还原糖4.95毫克,脂肪酸1.2毫克,粗纤维1.86毫克,热量201千卡。
    经常食用,能充肌肤,去死皮,破宿血,软化血管,增强皮肤弹性。具有养生、开胃、健脾、补虚、益气、滋肾、壮阳、清热除湿、预防阴冷、调节平衡人体酸碱等功效。该产品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控制大脑衰老,强体活血、润肠、通便最佳保健补品。科研人员在地瓜粉皮中发现了一种去氢表雄酮的物质,它能预防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1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庙子村真牛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写的比较事实,语言动人,是一部地方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0 1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