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46|回复: 19

钢城地名故事(109)庙子村(田茂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4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640.jpg

  庙子村,西邻罗汉峪村,东邻肖马庄村,北为九龙庄村,南与高峪村隔山而居。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0亩,共594户,2015口人。
    传说,清顺治年间,清总兵改扩兵营,修建房舍,四处伐树。把九龙山附近的树木几乎伐光。一天,总兵来到了“鸟气村”,见村中有一棵大槐树,又高又粗,枝繁叶茂。总兵带人要砍伐。“鸟气村”人不许。总兵说:“此树为野生野长,不归“鸟气村”所有。”鸟气村民说:“此槐树本是该村先人所植,是这村的风水树,本归鸟气村人所有”。
     双方争执不下。于是鸟气村人把总兵告到州府,各说其理。官司打了一整天,也没评出谁是谁非。天快黑了,州官说:“你们各执其由,都有何证据?”鸟气村人灵机一动,说:“州官大人,我们村这棵槐树杈中间,常年有一个喜鹊窝,平时外村人看不到,只有我们鸟气村的人能看到。我们让它什么时候出现,它就什么时候出现。外村人根本不知道。这是我们村世世代代的一个秘密。”州官判不好这个案,有些心烦了。
     听鸟气村人这么一说,心里想着快些结案,于是对双方说:“现在树上没窝,明天如果鸟气村这棵槐树上真有喜鹊窝,能让大伙看见,这棵槐树就判给鸟气村,总兵就不许破伐,否则,照砍不误。”当时总兵心想,树上本无喜鹊窝,这树就该归我砍伐。州官说罢,见各方没有异议,拍板定案说道:“要问谁家树,鹊窝能作主,好,退堂。”
     第二天.州官和总兵来到鸟气村一看,槐树上还真有一个喜鹊窝。于是,州官就把这棵大槐树判给了鸟气村。原来这喜鹊窝是鸟气村人连夜爬上槐树,临时搭作而成的,既骗了州官,又蒙了总兵。鸟气村人感到特别高兴,认为官司打赢了,是这里风水好,以后一定会兴隆起来。再加上人们早就想把鸟气村这个不雅的村名改掉,于是就改叫"兴隆庄"了。
    到了清乾隆年间,村里的老少爷们筹款在村东南建庙宇一处,并有西去新泰、羊流,转往博山、周村的大路穿过。兴隆庄庙宇东侧有一家魏氏店铺,专供来往客商歇脚食宿。四处八乡过往的人为了方便好记,便把“兴隆庄”省略,直接说在“庙子”魏氏店铺歇脚食宿的。久而久之,“庙子”村名也由此叫了起来。并且越叫越响,根本无法改过来。兴隆庄人根本不接受这个名字,于是放出毒言、狠话:“谁叫庙子打死勿论,谁叫“兴隆庄”保管(送)酒饭一顿”,意思是力保“兴隆庄”的美名。即便是采取了补救措施,庙子村名至今没有改过来。幸好“新农村建设”,庙子村盖小区楼,取名“兴隆家苑”,还愿了“庙子人”的心愿。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07 编辑

       庙子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原名曰:鸟气、兴隆庄。清乾隆年间,因在村庄东南部建一庙宇,庙前古柏参天,并有西去新泰、羊流,专往博山、周村的大路穿过。庙东一家魏氏店铺,供来往客商歇脚食宿。久而久之,便称庙子。村民有“谁叫庙子打死勿论,谁叫兴隆保管(送)酒饭一顿”的说法,意思是村民们力求保留兴隆庄的美称。
     所谓庙宇,是个土地庙,始建于乾隆年间,门匾曰:七圣堂。坐北向南,三间,砖瓦结构。外有前出厦,厦下有两棵圆木立柱,柱下各有一个鼓状石墩。门、窗、柱均为朱红色,门前有100平方米的平台,略低于堂。台高1.5米,台墙用石块砌成,长方形,台上植两古柏,枝茂参天。堂有石碑四座,分列两边,碑文清晰。堂内有神像7座,为: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庙南有一汪,曰:蒜臼汪。同治年间修缮一次,光绪年间二次重修,建有关帝云长居福星财神,镇灾辟邪神威,后门匾改为:关帝圣庙。因历史变革,毁之,荒芜至今
     2006年4月7日,赵乐君、刘学、魏绍礼、赵吉星、田西爱、高连开、田子美、赵永兴等人自发筹备重建,恢复古迹,新选村北新址,于2006年5月8日竣工。门匾为关帝圣庙。关帝圣庙的建成,还愿了人们期盼,保佑了庙子村人财两旺,家家四季平安。
      庙子村始有赵姓建村,其间魏、佐、高、田等陆续迁居。现有赵、魏、田、高、刘、和、周、胡、曹、吴、阚、尚12姓,其中赵姓最多,高姓、田姓次之。憨厚朴实的人们从不以族姓论众寡、分强弱、比贫富,世代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勤奋耕读,世代相传,生息繁衍。
     明末清初、民国,庙子村归蒙阴县管辖;1944年7月划归新甫县;1945年10月属新泰县;隶于属新泰县翟镇区纸坊乡;1958年隶属新泰县翟镇人民公社:1984年4月庙子乡成立,隶属新泰市庙子乡,庙子村为乡政府驻地;1985年10月撤处并乡归新泰市寨子乡;1991年12月寨子乡成建制的划归莱芜市,庙子隶属莱芜市钢城办事处寨子乡;1993年1月,地级莱芜市成立,设立莱城、钢城两区,庙子属钢城区寨子乡;2000年12月寨子乡和城子坡镇合并,成立艾山街道办事处,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钢城区,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庙子村为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管辖至今。
     庙子村背靠九龙山,前临白马山,一条蜿蜒的汶河上游之水,把村庄与白马山隔断,绕至村东,直向东北方向远伸,犹如一条银色玉带环抱大半村庄。村东河上宽阔的大桥,是西部数村东去的交通要道,它记载着乡里人的辛劳。村西有一条小河,桥上那古老的石桥,铭刻着庙子村的历史和变迁。那白马山中的姐妹(大小)峪,宛如一母同胞,让人深感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村中央8米宽的沙石结构公路横跨东西,西去莲花山麓径,东通钢城区府地,它为人们带来滚滚财源。
    民国初年(1924年),由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致使匪患猖獗。一些游兵散勇纠集当地地痞流氓组成土匪帮伙,四处对人们烧杀掠抢,糟踏妇女,殴打老人,抢光粮食,牵走牛羊,无恶不作。村民们四处逃亡,无处安家。对此,人们忍无可忍,奋起抗击;于是成立了红旗会,推举魏孝东为会长、田子顺为副会长,同高峪、纸坊村合伙修筑天宝寨,共结联防抗匪。粮食、衣物、畜禽放置山上, “光棍”、土匪来了,就拿起土枪、土炮、大刀、红缨枪,甚至用上滚木擂石与匪战斗,有效地抗击了匪患。
  1935年庙子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洪灾。一时暴雨倾盆,山洪瀑发,河水湍流,奔腾滚滚,洪水冲跨了3公里长的河堤,村南农田一片汪洋。村民高为乐之妻就是被洪水冲走的。匪患的掠夺、天灾的打击使人们生活雪上加霜,苦不堪言。为逃生,人们只好携儿带女,背井离乡,西下山西,北上东北、博山。全村先后出走百余人。赵伟伦打擂就此广为流传。
     据《彰善碑》记载,民国三十二年前,因村前有东西大路,经百年沧桑,水冲雨淋,加之兵荒马乱而无人问津,来往行人过河行路困难。村民田和舂看在眼里,痛在心田,于民国三十二年出资、粮,修三座河桥,方便了世人。
   纯朴、善良的人们被匪患和天灾几乎逼上绝境。红旗会的诞生,抗匪斗争、战胜水灾获取的成果使人们看到了前途的光明。自强不息、顽强抗争、力求生存,成了庙子人的光荣传统。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抗日英雄田文法、“沂蒙红嫂”许来英,就是庙子人的典型代表。
     1938年古历七月十七日,庙子发生激战,吴瑞林将军率部沉着应战,让敌人闻风丧胆,在民间广为传颂。村民刘翟氏、赵徐氏、赵乐群,田文法、许来英、赵乐彦夫妇不畏敌人所迫,舍身救子弟兵的事迹展示了庙子人的勇敢和胆略,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1946年轰轰烈烈的大参军运动中,胡连启、赵乐坤、魏少柱等7人奔赴解放战争的最前线。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人们做军鞋、送军粮、支援前线,并派出胡连明、赵乐心、赵乐宽、和西春等人20余人,抬担架、推小车、运送伤员,长达一年之久。赵现隆、赵乐英二烈士在解放蒙阴、泗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葬于异地,至今骨骸未还。抗美援朝时,赵乐坤、魏绍柱两战士被选人列。这些光荣的历史,是庙子人的荣耀和自豪,也为庙子人留下了世代的怀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民才安居乐业,勤劳耕织,过上了幸福生活。先后历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人民公社。1968年‘‘农业学大寨”,发动全村村民兴修水利,在村东南,挖直径10米的机井2眼,配套水渠600米。1972年春在村东1公里处,将一古井旧址,拓宽为大口机井(当时发生了震惊全村的东井事件),配套水渠有三级扬水站,总长2000米,共用石料1,2万立方,出动总工日3万个。长长水渠如一条卧龙,由村东斜向村西北,形成一大景观。1980年在白马山脚下,借一古泉,挖一大机井把水从暗渠送至万方水池(西汪),使井、汪、池成为三通。1982年修筑堤坝3000米,架桥两座。水利兴建使灌溉面积达到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亩产粮食过千斤。村民们自豪地说:“南京到北京,庙子家南称一称。”以此来称赞兴修水利的作用和村南的麦田的成长。
    庙子人自古有地瓜加工的传统,主要特产以庙子粉皮而远近闻名。以淀粉加工为龙头,促进了全村种植业、养殖业、副食加工等各业的发展。全村共有48家。同时,该村是这一区域科学种田的带头村,设有植保站一处。赵德兴是该站的全权代表,四邻八乡前来“求医问药”,被人们誉为科技带头人。2000年庙子村被评为山东省“农业科技示范村”,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庙子村,加工粉皮,以皮薄、透明、耐煮烫、口感好等特点而闻名乡里,但由于都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分散经营,质量参差不齐,还竞相压价争客户,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2008年6月,庙子村通过去外地考察、市场分析,确定了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投资500万元建起粉皮加工基地,把零散的加工户集中起来,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粉皮的价格扶摇直上,由过去的两块多钱一公斤,到2022年的20元一公斤,粉皮产量由过去的不足60万公斤增加到300万公斤,仅粉皮一项每年就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散漫惯了的村民终于战战兢兢迈出了正规创业的第一步。如今,合作社入社农户已达20多家,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准了粉皮这个“金娃娃”。2008年11月,村里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分散养殖户抱成了团,村里帮助他们联系销售出路,扶持农户走上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致富养殖之路。已经有15户村民搞獭兔养殖,由于兔子繁殖快,销量好,每个月的纯收入都在5000元左右。2009年6月,庙子村又成立了兴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广大农户提供收割、播种、耕田等生产全过程的一条龙农机服务。 十八大以后,庙子村还出了不少个体大户。如:赵方东、赵贯乾、赵贯栋、赵明利、高连雨等人,到2022年底,庙子村,经过历届村两委的齐心努力,已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兴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会管理民主和谐、农民生活文明健康、精神风貌奋发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了1.6亿元,年产粮食550吨,年出栏生猪1050头,鸡8万只,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70%以上。全村所有街道,全部达到了硬化、亮化、“四旁”(村、路、渠、宅)绿化、环境净化、整体养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0年以上,公共卫生覆盖率接近城市水平。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09 编辑

    民间文艺业余演唱团,历来是庙子人喜爱乐好的文艺团体。自民国初年成立,至今没有间断。每逢农闲、节日,村民有重大喜事,总能听到业余演唱团的吹奏声和村民的欢笑声。庙子村村委历来崇尚科学、崇尚文明、重视文化教育。建国前设有私塾,田和春任教师,学生10余人。1936年创办短期小学,刘恩范任教师,学生30余人。1952年办小学,田子美、魏少刚两名教师,学生40余人;1960年改为完全小学,教师有王明盛等8人,学生近200人:1968年为戴帽小学,教师有王兰甫等12人,学生220余人;
     1994年迁新校址,建新校,与罗汉峪村联办完全小学,总投资25万元。教师有李德永等22人,学生350人;2000年12月划归艾山街道后,庙子、罗汉峪两村、又与九龙村、纸坊村合校联办,建有校舍40间,2008年艾山街道又出资100多万元在原校址,建高标准的教学楼一座,教师有徐西圣等21人,学生450人,达历史最大规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庙子村首出8名高中毕业生,是历史之最,史无前列,号称"八大金刚”。他们分别是:田茂泉、高登义、田洪文、赵方杰、田洪福、赵方有、赵方明、和法泉。当时人们对这8名高中生,堪称秀才,称之为回乡知识青年。这八名高中毕业生中,除2名逝世外,其余6名都已退休,怡养天年。
       由于庙子村重视文化教育,建国后该村出了优秀拔尖教师,他们分别是:赵吉星、赵方杰、魏绍法、赵贯修、田西爱、田洪文、田烈芬、田烈波、田烈翠,赵静。出了6名卫生拔尖人才,分别是:高登义、魏述祥,高登堂、田洪福、魏庆华、赵乐红。值得骄傲的是庙子村还出了一名高产作家田茂泉。已出版《棋山传说》《棋山民间故事》《铁城血案》《里辛古今》《田牛墨雨》《钢城大汶河传说》《钢城九龙山传说》《钢城地名故事》等专著。
     庙子村历来崇文尚武,建国前到建国后直至今天,先后有139名优秀儿女报国参军。解放军东海舰队某基地政委田文聚(正军级)、青岛公安消防支队大校田洪星(副师级)、少校田茂钢,镇江公安消防支队上尉田烈健,精忠报国、崇文尚武,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庙子人引以为豪,田姓老少爷们感到光荣。
      1993年,村党支部、村委会规划,组织全体村民,拓宽交通要道,由原来的4米拓宽为8米,由泥土结构改为沙石结构,长达2千米,横贯东西。借每逢三、八庙子大集(1964年立)之优势,将大道两旁全部划为商品地,优先供水供电,大力支持村民办厂、经商和种养,大力发展个体经济。从1995年起,仅5年的时间,大路两旁幢幢楼房矗立,建材经商业、农机修配业、饮食服务业、电汽焊、日用百货商店、家用电器经销及维修、理发店、五金、油漆经营店、淀粉加工厂、空心砖厂、塑料编织厂、面粉加工厂、油房、铁匠铺、粉皮基地等几十家,排列大道两旁。被钢城区授“工商专业村”称号。1994年取得莱钢支持在村北一公里高坡定位钻230米深井一眼,建起容量300立方米储水池一座,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结束了人们肩挑人抬弄水吃的历史。2010年村两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投资2000多万建起了兴隆家园,盖居民楼6栋。安置村民180户,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使村民过度为市民,真正享受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到2022年底,庙子村,经过历届村两委的齐心努力,已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兴旺、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会管理民主和谐、农民生活文明健康、精神风貌奋发向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数字表现为:一是全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了1.9亿元,年产粮食550吨,年出栏生猪1050头,鸡8万只,二是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022年年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全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10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80%以上。全村居民全部使用安全卫生水和新型清洁能源,三是村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无论是楼区、还是老村街道、庭院整洁,杂物堆放整有序,生活垃圾都定点存放、集中处理,改水改厕达标,全村所有街道,全部达到了硬化、亮化、“四旁”(村、路、渠、宅)绿化、环境净化、整体养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四是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电力、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污水等管网配套入户,小学、幼儿园、医疗卫生室、农民文体活动场所和信息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2022年底,全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了10年以上,公共卫生覆盖率接近城市水平。如今的庙子村,白天机器轰鸣、街道上车水马龙,傍晚灯火通明,呈现出新农村的时代风貌。
    今天的庙子人在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英勇顽强的意志,绘制着家园的锦绣蓝图。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13 编辑

烈士英名录
赵乐英男、1920年1月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2月,在解放泗水的战斗中牺牲。
赵现隆男、1921年10月生、1939年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在蒙阴战役中牺牲。
历任村(大队)党支部书记:
  1946年12月一1956年11月  田子本
1956年12月一1977年11月  赵乐新
1977年12月一1983年11月赵德兴
  1983年12月一1985年11月赵乐奎
1985年12月一1995年11月田洪利
1995年12月一 2007年11月赵方生
2007年12月一2008年11月【空缺】
2008年11月一2014年11月赵贯广
  2014年12月一2017年11月  赵前方
2017年12月一2022年8月   高传平
2022年8月一     田茂强
历任村(大队长)主任
1946年12月一1956年11月  赵永伦
1956年12月一1977年11月  赵贯成
1977年12月一1985年11月  田洪利
  1985年12月一2001年11月  赵德兴
2001年12月一2007年 11月 赵方生(兼)
2007年-12月一2014年11月 赵贯广(兼)
2014年12月一 2022年8月 高传平(兼)
2022年 8月一       田茂强(兼)
县团级以上干部及地市级社团负责人
高志纯原山东省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病故)
赵乐坤原新汶矿务局水泥厂厂长、党委书记
田文聚原东海舰队某基地政委(病故)
田茂泉原莱芜市第一届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退休)
田洪星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大校(退休)
高登友 山东省交通厅机场铁路处长
赵伟伦打擂
赵伟伦,又名老聋,因耳患疾病而得名。青少年时,身高体阔,力大无比,为人正直,胆量过人。1935年,因生活所迫去了东北,正遇日军立擂比武,他看到日本人接连摔伤几个中国人时,义愤填膺而跃上擂台,抢先给日本人一措手不及,将其摔在擂台之上,当日本人爬起欲以还击时,他抓起两把沙土抛向日本人面部,使其双眼难睁,引起全场人的喝彩。但给他招来杀身之灾,他见势不妙,便在众人掩护下逃走。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15 编辑

庙子激战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九年夏末,抗日英雄吴瑞林将军率领八路军四支队第一大队驻扎在艾山办事处高峪村。这一情况被伪军知道后,密报了驻新泰的日军,新泰日军立即与驻莱芜的日军联系,准备纠集各据点的日伪军,来一个多方夹击,把一大队消灭在高峪村。八路军泰安敌工站科长尹奎元(东施村人)接到敌人准备于农历7月16日夜袭击一大队的情报后,连夜赶到高峪村向吴瑞林通报了敌情。吴瑞林当即决定,在葫芦山脚下沈家崖一带设下埋伏,一举干掉从莱芜据点向我军出击的日伪军。
农历7月16日夜,天沥沥下着秋雨,吴瑞林带领部队隐蔽地到达指定地点做好伏击准备,守株待兔。时过半夜,未见敌人的动静,战士们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单薄的军衣早已被雨水淋透,山风一吹,冻得瑟瑟发抖。天近黎明,还是未见敌人的影子,战士们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为稳定战士们的情绪,保持战斗力,吴瑞林决定留下孟继合的一个中队就地继续警戒,自己率部队暂且西撤到庙子村宿营休息。负责警戒的战士们由于疲劳不堪放松了警惕,趴在秫秸攒里睡着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200多名日伪军越过警戒部队,经庙子村南向双杨桥凤凰顶方向开进,准备从西、北两个方向包围高峪村。
前头的敌人已快到纸坊村东的魏家林时,后边的敌人小便回头,却忽然发现了宿营在庙子村的八路军战士们晾在七圣堂庙前篱笆上的军衣。于是,敌人立即折回来,呈扇子形展开,向我一大队偷袭过来。此时,正好民兵队长田文法,早起去田里察看庄稼长势的情况,发现敌情后,便大声喊着向村里跑去,日军朝他开枪射击未中。枪声和喊声惊醒了刚刚入睡的战士们,他们迅速起来仓促应战,吴瑞林大队长亲自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掩护部队组织火力向敌人反击。孟继合中队听到枪声后,知道敌人已越过去,立即指挥战士们向庙子村靠拢。那边吴瑞林带领部队集中火力把敌人逼到了庙子村的一片林地里,与孟继合中队一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敌人受到前后夹击,渐渐处于下风,我军乘势勇猛攻击,眼看胜利在即。不料,从新泰据点前来增援的日伪军赶到,在村南山上架起小钢炮向我军阵地发起猛烈轰击,我军损伤严重。日伪军趁机冲锋,我军渐渐抵挡不住,吴瑞林只好组织部队,且战且退,他亲自持机枪带领一个排掩护部队顺村西北河沟沿九龙村向东南峪方向撤退。这一仗,从7月17日早晨五点左右,一直打到下午三点左右才结束,敌我双方均负出了沉重的代价,吴瑞林在这次战斗中也身负重伤,从此落下了“瘸腿”的终身残疾。吴瑞林受伤后,在红嫂许来英家中住了一个月。为防日伪军搜捕,许来英一家,将吴瑞林藏在西北沟(西龙沟)自己挖的盛地瓜的地窖里,因缺医无药,加之地窖里潮湿,数天后,吴瑞林伤口化脓,全身发烧,处于半昏迷状态。许来英十分焦急,到处打听药方,并采集中草药,天天为吴瑞林擦身、洗伤口,为了使其早日痊愈,许来英自己一家吃糠咽菜,用纺线卖的钱买回米、面做给吴瑞林吃,以增加营养。经过1个月的精心救治,吴瑞林的伤口,一天天好转。后转部队医院治疗,痊愈后重返前线。
  战斗结束后,敌人立即把庙子村包围起来,搜捕是否有未来得及撤退的八路军。他们把全村的老百姓全部赶到本村南场园里集合起来,准备一个个进行“过筛”。有个汉奸认得村民赵成伦的妻子徐氏,便向日军头目嘀咕了几句,于是日军便把徐氏从人群中拽了出来。徐氏当年60来岁,长得慈眉善目,精通医道,经常给人看病,是周围十里八乡有名的“神妈妈”,按辈份村里多数人喊他“二奶奶”,二奶奶在村里人缘很好。日军头目朝那汉奸一点头,那汉奸会意,走向二奶奶说:“太君让你认一下,这人群里面有没有不是你村的人,认出一个赏大洋10块,若是不说实话,死了死了的有,明白吗?”二奶奶站在鬼子面前不慌不忙,从容不迫,从她脸上掠过一丝机智勇敢的笑容。日伪军把村民们排成队,一个个地从二奶奶身边过,让她辨认。日军头目一手掐腰,一手握刀,两眼紧盯二奶奶,察言观色,随时抓人,其他日伪军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当过第一遍筛时,每走过一个人,二奶奶都微笑着点头说:“认得,是俺村里的”。当有两个陌生人还未走近二奶奶但已纳入她的视线时,她心里不仅暗自一惊,立刻意识到这两人就是未来得及撤走的八路军,如今被堵在了村里,心想,一定沉住气,豁上老命也要把人救出。当两个陌生人缓步走近二奶奶时,日军头目似乎看出了什么,把握刀的手略向上一提,敲山震虎地向二奶奶说:“他们两个是不是八路?”其他日伪军哗地一声把子弹推上了膛,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二奶奶面对眼前的形势,镇定自若,始终如一地微笑着点头说:“太君,他们可都是俺村的良民,是大大的好人啊!”指着其中一个说道:“这个是俺的干儿,可孝顺俺呢!”又指着另一个说:“这是俺村高志前的干兄弟,不信你问问旁人。他们小胆得很,太君不要吓着他们。”听到这话,日军头目似信非信地点了点头,把握刀的手又放了下去。两位八路军战士悬到嗓子眼上的心这才放了下来,赶紧装作很害怕的样子朝日军头目点头说:“我们可都是老实巴脚的庄稼人啊!”就这样,第一遍过筛总算蒙混过关。敌人不死心,过一会又把部分重点怀疑对象重新排好队,让二奶奶再认一遍,见二奶奶说的和第一次完全一样,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只好作罢,两位八路军战士才虎口脱险。后来得知,其中一个是新泰魏家峪村人,参军前曾当过货郎。
  就在敌人把村民往场园里赶之前,另一位未来得及撤走的八路军战士慌忙跑进了村民刘加志家里。刘加志的妻子翟氏二话没说,赶紧让他躺在炕上,为其盖上被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敌人进来搜查时,她就让其装病在床起不来。当一拨拨的日伪军反复进家查问时,这位八路军就趴在翟氏的怀里说:“娘,他们又来了,我害怕。”翟氏抚摸着他的头对着日伪军说:“好孩子,有娘在别害怕,老老实实地躺着,人家不招惹咱庄户人,何况你还病着起不来。”就这样,这位八路军战士在翟氏的机智掩护下,也躲过了这场劫难。第二年冬天,这位被救的八路军战士还专程来庙子村看望救命恩人翟氏。
  还有一位受伤后未来得及撤走的八路军,急忙躲进了村民赵连昌家里。赵连昌的家人发现后,赶紧把他藏在西屋里堆着的一垛高梁穗子里面,让他千万别动。随后若无其事地走出家门,被敌人一块赶到场园里。就在敌人即将撤离庙子村时,有一伪军想临走时捞点油水,便急忙跑进了赵连昌家里翻腾东西。躲在高粱穗垛里的八路军听到动静后,误认为是房东家的人回来了,冒失地探出头来问了声“敌人撤走了吗?”。这一问把伪军吓了一跳,回头看到一名八路军藏在里面,拔腿跑出大门报告了在街上警戒的日本鬼子,这位八路军战士被敌人生擒后,他们又把赵连昌家的两间西屋和一间南屋放火烧尽。事后,赵家人为未能救出这位八路军感到后悔不已。
  吴瑞林激战庙子村的战斗故事,远近闻名,家喻户晓,永载史册;庙子村“红嫂”冒险虎口智救八路军的事迹更是传为佳话,一直激励着后人不忘历史,永怀革命先烈驰骋沙场的战争岁月。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东井事件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二年的春天,庙子大队响应毛主席“水利是农业命脉”的号召和新泰县翟镇人民公社的指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工程,在治理山、水、林、田、路和“猪脸地”的同时,在村东500米处,开凿大口机井,机井开口直径15米,当挖至11米深处,因底部是流沙,发生了大面积坍塌,人和机器全部被埋入井中。不幸的噩耗传开,四面八乡的社员前来支援营救。当时,驻莱钢石棚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622部队)沿河开来了吊车两辆,战士近百人参战,在庙子管理区徐力勤、曹西坡、田洪德等同志的指挥下,解放军战士和前来支援的社员,奋战三个昼夜,终于从井底下挖出了遇难者赵现茂、刘顺、赵奎兴3人的尸体。坍塌造成3人牺牲、3人重伤。事后,田洪德含泪撰文,悼念遇难者赵现茂、刘顺、赵奎兴同志,碑文由高志远同志用毛笔书写,周士顺同志刻碑,现碑文屹立在东机井扬水站上方。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业余演唱团
民国初,周开明、田仲春创办20余人的“撮头子”戏队。1954年有赵兰兴、赵福兴、赵顺兴、赵全兴等自发组织起30余人的业余民间剧团。曲目有《两狼山》《辕门斩子》《李二嫂改嫁》等十几部。文革前后,高志善、魏少学、魏少法、赵学兴等成立20余人宣传队。曲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奶头山》等十几部,演出传遍四邻八乡。1996年,魏少学、高登荣、赵学兴、高登泰等组织成立了10余人的民间吹奏曲乐队,走遍方圆十几里。2012年村民高传英,组织成立了兴隆舞蹈队,利用每天的夜晚时间,组织村民跳舞,2015年五一前夕,所在的舞蹈队在钢城区艾山街道“工行杯”全民广场舞大赛”中,获三等奖。2012年团长冀祯云成立兴隆艺术团,有赵明德、刘方凤、石树香、魏绍君、魏开金、赵方国等人参加,多次受到钢城区的表扬。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21 编辑

主要景点、传说故事
白马山的传说:  位于村南,山顶平坦,海拔260米,为青石岩结构,方圆约5平方公里,属于莲花山脉。山上植满花椒、松柏、山楂等树,山下一条玉带河环抱大半个村庄。
传说,白马山,是由一匹东海神龙幻化而来。白马山西面,那座山叫亢山,山脚下村子里姓朱的居多,因为谐音“猪吃糠”,所以朱姓人靠着亢山,日子过得还算充裕。据说亢山下有匹白龙马,只有到了年底最后一天,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白龙马才偷偷出来下山喝水,马头伸到河边,马尾却还在山上。此时,山上云雾缭绕,青烟袅袅,方圆几里香气扑鼻。至今还能在白马山的东面找到云雾生起的地方——云窝。据说云窝直通东海,深不见底,有人曾丢一块石头下去,却听不到一丝声音。每逢年底,小白龙就从东海腾云驾雾而来,出现时先是云雾源源不断从云窝里冒出,香气溢人,不久整座山便笼罩在朵朵祥云之中。可惜的是,云窝已经让淤泥淤住了,失去了往日的灵气。
“南蛮子”(南方人)听说这件事后,想来擒住白龙马。有一年年底,“南蛮子”深夜偷偷埋伏在亢山下,等待白龙马出现。周围村民听说后,自发组织起来要保护白龙马。大家商议等夜深白龙马出现时,一起放鞭炮,用声响来通知白龙马。果然,深夜子时,白龙马按时出现,只见它正要伸头喝水时,“南蛮子”缚住了马的脖子。此时,鞭炮声、呐喊声骤然响起,惊激了白龙马,它回头想要腾空,可绳索紧紧套住了它,使它无法升起。它便不住地抬起前腿乱踢,一下将“南蛮子”踢下了山。此时,白龙马全身白毛都竖了起来,可依旧挣脱不掉缰绳。
  随着黎明的到来,白龙马的毛开始往下掉,不一会儿就落满了一山,白花花全是龙鳞,就象下了霜一般。就这样折腾了一晚上,白龙马最后幻化成了一座山,后人叫它白马山;原先的亢山叫成了“霜”山,后来演变成了双山子。
  姊妹峪传说:  在村南有一座挺拔、耸立的雄山,名叫白马山。山的阴面有两条峪,当地人戏称它为“姊妹峪”。千百年来,这个叫人向往的山峪,在当地却流传着一段悲切动人的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长江以北,连年天灾,黄河泛滥,饿殍遍野,黄河岸边的百姓,只好背井离乡逃活命。话说黄河岸边的葛家庄,有一户姓葛的老人,早年丧妻,身边留下两个长得一模一样,如花似玉的俊姑娘,日子过得非常艰辛,上顿不接下顿。这一年他们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被迫离乡逃荒上路。上路不几天,老人家连饿带病死于道旁,两个姑娘悲痛万分,掩埋了父亲继续逃难。这一天,她俩又饿又渴。路过庙子村东南,实在走不动了,就躺下昏昏欲睡。刚睡着,她们二人同时梦见一个身穿盔甲,手持宝剑的红脸大汉从天而降,非要捉拿她姐妹归天。正在此时,她俩同时被梦中情形所吓醒,方知刚才是一场恶梦。说来也怪,顿时俩人全身增添了力量,肚子也不饿了,她们又准备上路,各自都脱下靴子,清理靴子里面的尘土,谁知,她们没走几步,轰隆一声巨响,她们鞋子倒下的那堆尘土,突然变成了一个丘岭,这就是庙子家南“东南岭”名字的来由。
随后,姊妹俩又继续往西走,路过庙子家南白马山,她俩连饿带病实在走不动了,便昏倒在百马山上,再也没有起来,三天后,人们发现这两个饿死在白马山上的姑娘不见了,在她俩死去的阴面山脊上,变成了一大一小的山峪,后来人们纪念这两位逃荒姑娘,称之为姊妹峪。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26 编辑

西龙沟传说:  庙子村西北,由于地理方向位置的缘故,庙子村人习惯地叫它西北沟。
说起西北沟(西龙沟)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呢?传说,明初有位高僧来到这西北沟(西龙沟),见沟深奇兀,怪石林立;沟水轰响,沟岸两条龙石昂首欲飞。不觉心中大喜,就住了下来。
两条龙石,见自己的地盘上,住上了一位生人(僧人),大为恼怒。深夜,它们驾着黑云,挟着狂风向高僧袭来。就在它们起飞偷袭的同时,一朵莲花由高僧头顶升起,挡在了两条龙的前头。两条龙正在催云赶雾向前冲来。忽觉云头一震,停住不动了。它们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是一朵金光闪闪的八瓣莲花挡住了去路。它们自出世以来就只知道自己厉害,哪里还把别人放在心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挥爪就向莲花抓去。谁知还未接近,就被一束红光扫落沟底。两条龙在沟底缩做一团,全身盘抽骨碎,疼痛难忍。“时至如今,悔恨当初。”两条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它们想起了高僧在诵经时“孽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就一齐忍着疼痛,忏悔起自己过去的罪孽来,发誓改恶从善。它们这一忏悔,高僧就知道了,挥手解除了对它们的惩罚法术。两条龙爬起来,一齐向高僧行礼跪拜,从此双双皈依佛祖,做起对村民有益的事来了。西北沟(西龙沟)的美丽传说,真假难考,但故事就这么一直流传着。
  东龙沟传说:  在村东北。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天,二郎神杨戬巡游到九龙村,刚到村口就听外面有人念一首童谣:二郎神,本领大,龙王都听你的话,俺村三年不下雨,  为何不去管管它。
二郎神一听,掐指一算,的确不错。九龙山一带三年滴雨未下,那东海恶蛟**,从不下界体察民情,只凭个人意愿布云降雨,有的地方阴雨连绵,水涝成灾,有的地方早被他遗忘,几年干旱无雨。致使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严重的渎职,罪不可赦。
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皇亲国戚。他从小就拜玉鼎真人为师学得七十三般变化,神通广大,武艺超群。他是人神混血,肉身成圣,力大无穷,法术无边,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通晓八九玄功,阙庭有神眼,手持三尖两刃刀,伴有哮天犬、神鹰,是个顶天立地的战神。他性情刚直,桀骜不驯,嫉恶如仇,哪能让恶蛟在九龙山一带胡作非为,今天一定要把它缉拿归案,对百姓有个交代,以解心头之恨。想到这里,二郎神带上哮天犬、神鹰,腰挎三尖两刃刀直奔东海,找恶蛟兴师问罪。此时,一条叫水母的蛟龙正和女儿小白龙在东海戏水。二郎神大声喝问:“好你个恶蛟,天庭多次下旨叫你们母女二人到九龙山一带布雨,你却懒惰成性,胡作非为,使九龙山一带三年滴雨未下,干旱成灾,饿浮遍野。而江南一带洪水泛滥,水患成灾,快跟我回天庭受审,方可饶你一命。如若不然,今天我叫你命归西天!”
  水母和小白龙一见二郎神杨戬来拿她们母女天庭问罪,大惊失色,腾地窜上水面,在天空上下翻飞,左右盘旋,与二郎神交战,不到几个回合,她们母女就败下阵来,向东方向落荒而逃,二郎神紧追不放。此时天空狂风不止,乌云翻滚,飞沙走石。一转眼水母和小白龙就逃到了上空。二郎神一看眼前显出两座高山,二话没说,左右抓起两个高山,奋力向二龙砸去。水母眼疾手快拼命一跃,躲过一劫,而小白龙由于体力不支一下被砸中。水母摇身一变成一妇人,来到一家面馆,此时她口干舌燥又渴又饿,要了一碗面条就吃,她哪里知道这是二郎神变的一家面馆。吃下去的面条却是一条长长的铁链从她身体下流出。二郎神伸手就把水母锁住带回天庭,打进天牢。
据说,小白龙被二郎神一山砸中,头昏脑胀,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向东飘去,实在坚持不住,一头栽在九龙山前的一条大沟里。因天气持续干旱无雨,大沟早已干涸,这天又正好是阴历六月初六,天气炎热,小白龙龙背受伤,鳞甲不整,在烈日的烤炙下奄奄一息,龙嘴一张一合想喝口水,沟里却干干的无一滴水,后悔当初没及时布雨,真是自作自受。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听说天上掉下一条巨龙,纷纷前来观看。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一条懒龙,他管辖的九龙山一带三年没有布雨,以至被天庭贬下凡尘,遭此惩罚;有的说是条恶龙,他贪赃枉法,胡作非为,被逐出天庭。”
众说纷纭间,有一位老者上前说道:“不管是懒龙还是恶龙,总归是龙,龙乃神兽,我辈岂可怠慢,赶紧想法施救。”再看那龙蜷缩在河沟床上,蝇叮蚁咬,惨不忍睹。众人为之驱蝇逐蚁,扇掀驱热,但无济于事,那龙在烈日的烤炙下喘着粗气,苟延残喘,真乃是龙困浅滩,雄而无威。
老者继续说道:“谁家有水,弄点水来给他润润鳞甲。”因持续干旱,水贵如油,十分艰难,可九龙山附近村民,自古民风淳朴,慈悲为怀,友善好施。在老者的提议下,大家纷纷将家里舍不得喝的水端来,一杯杯一瓢瓢泼在龙身上。那龙得水后将腰一伸,抬起了头向四周拜了几拜,尾巴在沟里连摇几下,顿时泉水喷涌,水流如柱。
  龙借水势,水助龙威,小白龙腾空而起,刹那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九龙山一带,普降甘霖,人们欣喜若狂。小白龙思念母亲直奔天牢前去探望,流下伤心的泪水。因为这天正好是阴历的六月初六,所以九龙山一带就有这个风俗,每年六月初六这天或多或少都要下雨,这是小白龙去天牢探母流下的泪水。
后来人们纪念小白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举,自发地在东龙沟旁上建起了庙宇,名曰:白龙庙。庙宇建筑华丽,雕梁画栋,琢石刻砖,精巧玲珑。门联刻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此庙建成后,常年香火不断,特别是干旱年景更是人来人往,可惜的是
]民国初年,兵慌马乱,白龙庙被毁之,现遗迹尚存。   

 楼主| 发表于 2023-11-4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网易山东文学 于 2023-11-4 09:28 编辑

七圣堂庙传说: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匾:七圣堂。坐北向南,三间,砖瓦结构。外有前出厦,厦下有两棵圆木立柱,柱下各有一个鼓状石墩。门、窗、柱均为朱红色,门前有100平方米的平台,略低于堂。台高1.5米,台墙用石块砌成,长方形,台上植两古柏,枝茂参天。堂有石碑四座,分列两边,碑文清晰。堂内有神像7座,为: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庙南有一汪,曰:蒜臼汪。同治年间修缮一次,光绪年间二次重修,因历史变革,毁之,荒芜至今。2006年4月7日,赵乐君、刘学、魏绍礼、赵吉星、田西爱、高连开、田子美、赵永兴等人自发筹备重建,恢复古迹,新选村北新址,于2006年5月8日竣工。门匾更名为关帝圣庙。关帝圣庙的建成,还愿了人们期盼,保佑了庙子村人财两旺,家家四季平安。
据当地人讲,建造这圣堂殿时,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传说。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七人救驾有功,被玉帝敕封为“七圣官”,衣锦荣归,下界到九龙山前、白马山以北的蒜臼子汪附近。看到小小庙宇,犹如竹篱茅舍,觉得太不像样了。便决定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七圣堂庙”。建庙第一步是选好庙址,可选来选去,没有好地方。最后还是在原址建庙。
 七圣深知自己给自己树碑建庙,一是有损大雅,二是怕众神不服。于是,就托梦给卧虎山福厅寺的方丈,让他出面在凡间募集资金,召集工匠建造庙宇。方丈一面派人外出化缘集资,一面派人烧砖、制瓦,上山砍树,运树,请木匠做屋料,请石匠到石壁坑去采石条,制石柱。
 石柱很快地采制好了,每根都有一二千斤重,哪里扛得动,即使扛得动,羊肠小道,崎岖难走,怎么扛法?不用扛!只要稍一推,石柱自己就像龙蛇似的溜到山脚下的河溪里。然后像木段似的,半浮半沉地顺流而下,直到庙址附近。石柱怎么会溜?怎么不沉?原来“七圣”建庙,山魈都自动来帮助。
方丈见砖头,瓦片,木料,石柱等等都准备好了,心中还很焦急。为啥?原来风水先生拣来拣去,既定不下庙址,也拣不出竖柱的日子。风水先生定不下,七圣爷自己早就定下了。一天夜里,龙、土、山、赠、掠、牛、马兄弟七人分头到九龙、罗汉峪、庙子、肖马、北楼、古墩、卧龙港等地,召集人力竖柱建庙。这一夜,七圣凡到的村子,青壮年男子都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和很多人一起在蒜臼子汪后竖石柱,个个累得满头大汗。醒来后,都感到乏力,又觉得奇怪。第二天一早,许多人纷纷跑到蒜臼子汪后去看个究竟。只见蒜臼子汪后,果然按方位竖着许多石柱。
“哦,庙址原来在这里。”风水先生也说:“这里好!这里风环水抱,藏风聚气。朝阳聚阳,光芒万丈。左有龙珠出水,右有黄石枕流。堂庙金座,该当七圣坐,该当七圣坐!”有些人听他唠唠叼叼,不耐烦地说:“七圣爷自己选的地方,还有不好的?”风水先生便自知无趣地走到一边去了。在人和神的共同努力下,过不多久,蒜臼子汪处建成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因为这是七圣爷再次显圣的地方,因此人们又叫它七圣堂庙。
还有一个传说,清乾隆年间,兴隆庄(庙子村)东南有一平地,附近有一“蒜臼子汪”,此湾可汇集全村的雨水。一天夜间突然在平地上隆起了一个大土堆,土堆高有丈许,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乡里乡亲也大加评说,兴隆庄的今后不知是吉是凶。如此的言传触动了村民们,于是就组织有见识、有威望的老人来共商如何处理这个土堆,以保村人之安详。经商议,请了位“南蛮子”(南方人)来占卜吉祥。“南蛮子”说:这是一条土龙,这土堆是龙头,村北的大港便是龙尾,它来汪中饮水,要喝光这村里的水。若不马上惩治,兴隆庄便大祸将至。如何避祸,“南蛮子”说:“最好是在土堆上建个‘七圣庙’,庙堂塑上龙王、土地、山神、赠福、掠福、牛王、马王将它填住,可确保全村的安居。”于是,村民自发的筹款建起了这座“七圣堂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0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