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
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 故名“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内气”而言。“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 配合力的蓄发,从而提高驾驭全身肌肉张弛的机能和以气催力的能力。练习“内劲”的关键是由松静入手,以静练气,以松练体,逐步将显露于外表的刚劲隐藏于 内,从而达到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境界。
二、整劲
拳谱所云:“姿势安合劲要整”,所谓“整劲”,是指整个人体所具备的劲力在瞬间汇聚为一。“整劲”大于人体某一个部位肌肉的收缩力,“整劲”用于进攻 对手时,它可汇集于攻击着力部位,能极大地加强攻击力;在防守时,整劲汇集于防守部位,能加大该防守部位的抗击力。“整劲”贵在一个“整字”。整劲的培养 和锻炼,要求身体各个部位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指导和支配下,遵循同一个技法的要求,一动无有不动地进行专一的配合,先全身放松,聚气于丹田,再从 丹田送达于四梢,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依次催送,节节灵通。这里的关键是意念专一,意守丹田,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便可将全身各部的散劲聚合成整,攻 击时可瞬间达于梢端。以左步炮拳为例,在蓄劲与发劲攻击的过程中,先是细微呼气,与此同时,在意识的指导下,由上而下放松肌肉,全身的关节随着肌肉的放松 而呈现出收缩蓄状,全身力量均汇集于腿的下部,通过足作用于地面,这时地面就会产生一种方向相反、力量等同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随着双腿的蹬地和伸 展,经膝送达于胯和腰,再经腰送到两膀,再由两膀送到肘,肘再送达梢(拳或掌),与此同时,在双脚蹬地时要配合短促的呼气,使拳的攻击动作与呼气的过程同 时完成。这样左步炮拳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就不仅仅是单纯右臂右拳的力量,而是右臂右拳的力量再加上整个身体所获得的地面反作用力,即蹬地、展膝、转胯、拧 腰等一连贯动作所增添的力量,再加上短促呼气所促成的快速力量,这样,左步炮拳对对方攻击所发出的力量就是“整劲”。许多形意高手往往在较技中,一个劈拳就能将对手打出几米开外,其奥妙就在于此。
三、丹田劲
所谓“丹田劲”,是指借助丹田气而配合蓄发的劲力。此劲以丹田为根,劲由丹田发,劲归丹田蓄,发劲时,由意念支配丹田之气运行至四梢。此气上行时,可 形成肩催肘,肘催手;此气下行时,可形成胯催膝,膝催足,使整个身体成重心下沉、劲往外发的状态。蓄劲时,意气由四梢归丹田,其气下行时,形成肩带动肘, 肘带动手;其气上行时,则是胯带膝,膝带足,使全身之气都归聚于丹田,成为蓄劲待发的状态。记得形意散手名家孙德宜先生,每晚都要盘膝静坐“五心朝天”一 个小时,每天早上站三体式桩功,不少于半个小时,他丹田运气时,小腹部位坚硬如铁,一旦气运四梢时,全身关节都可听到轻微的响声,这就是丹田聚气、丹田发 气的具体事例。
四、蓄劲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蓄劲”指积聚劲力,蓄而不发,一旦战机出现,就会以所向无敌、势如破竹的气势一触即发,制服对手。
蓄劲,类似于丹田劲,但又与丹田劲有着许多的不同。蓄劲的锻炼方法是将驰散的意识收敛集中,将散向四梢的意气收归于丹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与吸气配 合,尽量放松全身各部的肌肉,整个身体的外形适度的屈曲(例如含胸、鸡腿、沉肩、塌腰),使被收敛的意气好似被压紧的弹簧,有一松即弹之势;放松的肌肉被 屈曲的关节预先拉长,身体四肢如弓胎,筋肌如拉满的弓弦,有一触即发之势,这就是形意拳谱中所讲的“全身备五弓,以腰为大弓”和“鸡腿、龙身、熊膀、猴 相”意义之所在。
五、发劲
所谓“发劲”,是指将人体内部积蓄的劲力,在攻击对手时,找准战机瞬间爆发出去,达到攻击目的的具体过程。
在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中,发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有意识的蓄劲为前奏,蓄而后发,这种发劲,要求意气先回敛,汇聚成一点,再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迅速 向攻击目标发出。与此同时,必须与呼气相配合,收缩主攻部位的主动肌肉与协同肌肉,整个肢体的外形要适度展开。另外一种发劲,是以任何一种形态为预备式, “一触即发”。这一类的发劲,大多数运用于较技散手搏斗的过程中,它是通过加快呼吸和收缩肌肉,在瞬间完成发劲。“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是 说形意功夫到了炉火纯青、随心所欲的境界,这第二种发劲的方式就会随时爆发出来。记得1965年,在太谷县体委孙德宜先生与一位擒拿高手较技时,任凭对方 使用什么高招,但是总被孙德宜先生一一破解,只五、六分钟的时间,孙德宜先生把他放倒六次,他起来拉着孙德宜先生的手,心悦诚服地说:“孙师傅,技艺超 群,胜我十倍”,从此以后,两位师傅成为至交,经常来往。
六、横劲
横劲是指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发出的横向力量。横劲的施发,必须以腰的拧转来带动上肢发力,同时与呼气相配合。在实际散手较技中,多以这种横劲来破坏 对手的直劲和竖劲,也有以横劲来斫击对手颈项部位的。形意五行拳的横拳,有里横和外横之分,无论里横外横,都是主练横劲。而人们往往练直劲多、横劲少,这 无疑是练功者的一大误区。因为在散手较技中,对手的攻击和防守是千变万化的,所以要求每一位练功者的技法必须全面系统,才能适应散手技击运动的需要。1952年,北京京剧团的著名武生周云楼先生,慕名前来太谷城内小南街拜访形意拳大师布学宽先生。当时布老已年近八旬,不宜再与人交手,时值孙德宜、张永 义、车彩藻等弟子们在场,布老让孙德宜与周云楼先生切磋技艺,二人来到平坦宽阔的院庭,互相施礼之后,只见周云楼先生一个顺步右崩拳朝孙德宜先生的心口打 来,速度之快,力量之猛,其势咄咄逼人。孙德宜先生只用了一个右侧身调膀,使对手的来拳落空,紧接着左手托其右肘,一个左步里横拳(俗称反手割脖)一下打 在周云楼的颈项左侧,迫使其横倒在地,许久站立不起。就在当天上午,周云楼正式拜布老为师,这一事例就是以横破直的典型事例。
七、竖劲
所谓“竖劲”,是指由下而上发出的劲力。这种竖劲的发力,大多是上肢用的多,发竖劲时,应保持头顶项顺,同时要塌腰松胯,重心稳定,松肩坠肘。运用竖 劲的目的,是要掀起对方的重心,迫使其失去根基,尔后相机攻击。形意拳五行拳的劈拳,就是先竖后劈;钻拳也是由下而上的竖劲攻击对方。劈拳的起势歌诀讲:“两手抱起胸前生,前拳钻出与鼻平”;钻拳的起势歌诀则云:“钻拳出势如泉涌,一手阳拳一手阴,前拳钻出打鼻准,后手阴拳护脐门”。五行拳为形意母拳, 劈、崩、钻、炮、横五行中就有两行强调了竖劲,可见竖劲在形意拳中的重要地位。
八、直劲
所谓“直劲”,是指直线向外发出的劲,多指由后向前发出的冲击力和扎刺力。在形意散手的技法中,人体的着力点应对准攻击目标顺直线出击。同时,随着力 点运动,肢节也必须尽可能地沿直线运动。例如五行拳中的崩拳,枪术中的扎枪,棍术中的平刺,刀术中的扎刀等等,都是直劲的应运。必须指出,无论拳械的直劲 动作,两肘关节都要紧护两肋,出入紧对攻击目标。这也就如拳谱所云:“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心口),出洞入洞紧随心”。直劲的攻击力一般来讲要大于横 劲和竖劲,而且直劲较易应用,这是人们应用直劲较多的原因。
九、螺旋劲
所谓螺旋劲,是一种支配肢体作螺旋式转旋进退的劲力。
螺旋劲在用于进攻的动作时(例如形意拳五行拳中的横拳),其劲力的源泉在腰脊,通过意识的指导,旋腰转脊而送于肩、催于肘、达于梢;其下行时,则送于胯、催于膝、达于足。
螺旋劲的运用,能使对方来的直劲沿我螺旋劲的运转方向而化解。例如形意拳所讲的侧身调膀、顺手牵羊的动作,即是螺旋劲的具体应用。
十、抖劲
所谓抖劲,是指通过迅速变换腰与肢体的幅度和方向而发出的一种突如其来的爆发力。要想使抖劲用的恰到好处,其关键是在发劲前要充分使肢体放松,发劲时 才能突然爆发,瞬达梢端,并且一发即止,充分体现了快速、短促、猛烈的特点。抖劲多用于在散手较技中的贴身靠打,例如形意拳传统套路中的“金鸡束翅接金鸡 抖翎”、十二形中的蛇形、崩拳在接触目标的瞬间,无不突出一个抖劲、寸劲。
十一、寸劲
所谓“寸劲”,指距离攻击目标很近,或者是攻击动作接近终了时的瞬间,突然加速收缩肌肉而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这里的“寸”表示发劲的距离短 促。正如形意拳“十六”练法中的第一要意“一寸”所指,迈步不过尺,其中的含意就是短促、刚脆。另外,形意拳强调出拳伸臂要留有余地,不能使臂百分之百伸 直,这样就失去了弹性和及时回旋的余地,不利于“寸劲”的突然爆发。发好“寸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动作加速度的时机,这一时机应在我肢体的着力点出击至沾 贴对方衣服(即距对方肢体一寸左右)时,才以闪电式的速度来发劲,形意拳称为“贴身近打”,“打人如亲嘴”。“寸劲”的使用,必须与步法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十二、崩劲
所谓“崩劲”,也就是一种在短距离内的瞬间爆发力。“崩劲”分为直崩、立崩和横崩三种。“直崩”如形意五行拳的“崩拳”、“形意六合枪”中的“崩枪” 等等,都用的是直崩。在刀术和剑术中的“崩剑”、“下截”等动作则用立崩和横崩。“崩劲”在发力时,必须在肢体向下松沉的同时,通过腕部骤然而发、嘎然而 止的快速微小动作来将劲发出,达到攻击对方的目的。直崩时,腕部要突然挺直前催,而立崩和横崩的发劲,腕部要突然上挑和下弯,向拇指和腕部外侧靠拢侧屈。
以上是形意拳十二劲法的粗浅含义解析,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