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24|回复: 0

[健康贴示] 形意拳制胜之法宝“胸中空洞洞,腹内沉甸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9 2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因受拳击、散打、泰拳影响,之前在实战中我比较喜欢打点找漏,避实击虚,走中打。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战交流,我开始注重“打实”的手段了,以前总觉得内家的劲力和速度在实战中颇具优势,但打实的东西用不上。现在可以用上一些了。当然,只会打实,不会打虚显然还不行。学武有年,经验靠自己摸出来。没有办法,实战老师是教不了,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体会。

比如,练拳者常讲:变招不如变劲。十年前我就晓得这句话,请教过多位民间高手,仍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在专业队,发现那些散打王也不知此言,却技击水平极高。后来,豁然明白:此言只适用于一定条件下,比如接触上了。否则无用。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结合,多次与各类人等实战交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以求提高技艺。愿有志于此之同道,多多交流,多多赐教。

形意拳拳谱言:胯催肩,肩催肘,气力到手。此为练。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是为用。拳击亦如是,讲“身子追手”,手如铁锤,身如后牵之细线。其理一致。不明此,内家之拳不可用矣,也难用得上。内家拳三体式、劈崩拳,练时一定要注意间架不可错乱,顶力、支力、三角尤须保持。练时把这些东西作出来了,用时松开即可,任何角度、随时随地、前进后退皆可,与拳击也无差别。只是劲力比拳击要整、要重许多。此为内家拳之优势。内家拳里有个猴蹦,动作简单,练身法却极有效,也极实用。

武术是一门学术,要实事求是,否则早晚要穿帮的。我只说自己看到的事实,对事不对人,绝不是有意与哪位同道过不去。今天,有个朋友在qq上告诉我,他日前与一练拳击朋友切磋,面对对手快而密的刺拳,这位练内家多年的朋友竟无还手之力。问我有何办法。我说,你用拖步摆拳先退后进,左右连摆或摆勾连击,足可破他。他说,你也是用拳击对拳击啊!若用内家拳怎么办?

我告诉他:形意拳制胜之法宝是桩功和整劲。你用炮拳和鹞形贴进去打,他就崩溃了。他说:炮拳不就一下吗?我说:否!否!内家拳是最快的,心到意到力到。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一犯招架就是十下。炮拳可变直拳摆拳栽捶削掌,随心所欲,怎么好使怎么来,焉为一下两下?但前提是:你的内家拳必须有一定的造诣。且有良好的距离感、虚实感。

形意拳是打实功夫,但要懂虚,知阴阳。内家拳讲究练“惊炸力”,难道还有比“惊炸力”更快的力吗?但不懂距离感,打不上又有何用?距离感何来?多打而已。刚才有个网友说:用蛇形好。我说,非也。因为蛇形的动作幅度太大,万一一步走空,接下来不好转换。下棋看三步。炮拳和鹞形简单实用,易于转换。打打专业队就清楚了。千万不要想着一下就解决问题。那是传统武术的痼疾。

打过实战的人都清楚重拳重腿的重要性。其实,真正的搏击往往三两下即解决问题。泰拳叫KO。以拳而言,后手拳(右拳)当为重拳,如何打好后手拳呢?真正的拳击高手和内家拳、独流通背拳的后手拳打法基本相同。其关键点是步子。即带步。如果按市面上一般的拳击手后手拳的打法是打不出这种穿透力的。

拳带步的过程中,后步转换为前步,后拳转为前拳。因为在实战中基本是前拳开路,所以,这种转换往往不易发现,正是这种突然性,才使后拳既重且准,杀伤力倍增。说到后拳,必须谈谈步法。郭云深先生的崩拳为什么能打遍天下,就是崩拳的步子倒腾得清楚。他倒腾得清楚,别人倒腾不清,或稍慢一点,他的崩拳就到了。
何用之有?其二是:打不动对方的重心,他打上对手时人家也能打上他,成了拉锯战。人家打的多,经验丰富,节奏把握得好,他当然要吃亏。一句话,他缺少内家拳“打实”的功夫。我所以要写下这件事,也是要大家关注一下小林的教训,可能也是不少人的教训。

打虚是本事,打实是功夫。前者要转换得快,后者要有实力,要下笨工夫。打虚打实缺一不可。

形意拳讲三节要明,节节贯串,三节明方能胯、肩、肘、手相催,谓之“三催劲”。节节贯串,当然不是一节,更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节节串成整体。三节自然也不是一块,也是把劲一节一节地催成一个整体。就像火车的一节节车厢一样。虽然内家拳讲要练成一个整体,一动俱动,但固有的身体结构,要求必须通过“贯串”的形式将其形成整体。

所以,三节不明,就作不出三催劲来。三节怎么才算明,李存义的内家拳对此有细究,练内家拳者不可不明。练武术的老讲气啊、丹田之类,什么“力由丹田发,打人靠丹田”,言之凿凿。

形意拳也讲练气。炼精化气嘛!实际,人本身就有气,何须练?丹田亦如此。不练拳者,肯定想不到呼吸练气之类的复杂问题。每天起来正常呼吸就是了。

练拳者呢,在练拳的过程中,把练拳的动作与呼吸自然地协调起来就对了,所以拳谱讲:起吸落呼。这就是练拳时的自然呼吸。但一开始练拳,容易紧张,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憋气。所以,仍须有意地把动作与呼吸协调起来。等协调自然了,自然气沉丹田。也就是“胸中空洞洞,腹内沉甸甸”。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要贯穿始终。


20231009230104front2_0_84182_FnRJMXfSxxZriWY35Fh_mKDNZawQ.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4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