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263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习拳多年,粗通拳脚,分享一下自己心得。
形意拳桩功练习可谓是入门必学之科目,其锻炼的根本目的,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追求肢体在静态时的结构力,为后面五行拳的练习打下基础。抛开这层面纱来说没什么神秘的,任何搏击技术都有服务于自己技术动作结构的构建方式。
形意拳虽然入门就学站桩,但是也要看人,也要分情况,因为桩功只占形意拳内容的一小部分。
身体素质太差的人,一开始就傻练桩功,只站桩,不进行其他的锻炼。
这是不行的,虽然通过桩功的练习,身体具备了一定的结构力,但是由于筋骨肌肉的素质太低,身体结构的强度不足以承受太多力量。
好比拿一边拿稻草扎个三角结构,一边拿钢筋扎个三角结构,结构都是三角形的,但是稳定性天差地别。人也一样是这个道理,不能入门要站桩就真的只练站桩了,其他诸如劈枪抖棍的练习一样也不能少。
桩功的基本要求达到了,这时候要进步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上述由于身体素质太差,结构本身强度不足的问题。
二就是结构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也就是关节与关节连接处的问题。形意拳贵在身劲工整,过去形容人功夫到家,叫做身如铁铸,但是人不可能真的把自己铸造成一块。
只能靠身体各部位的微调来完成。
怎么微调呢?形意拳二十四法的基本要求不能丢,其次就是要微动。
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
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白了就是关节连接处要微微用力(桩功外表不动,但是各关节处于争力状态)拉开,而且是劲力相争的对拉。
做到各关节矛盾含劲后,关节的状态应该是有拉扯感,这是由于关节之间缝隙拉开导致的。时间久了会有酸涨麻的正常现象,等练习时间久了就消失了。
通过这种各关节的矛盾争力,拉开各关节的缝隙,强化关节与关节的连接点。
桩功练到这里算是登堂入室了,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来验证自己哪里不足。
1、下肢测试
站混元桩或三体式,想难度大一点的站成伏虎桩。注意站在较为光滑的地面上,让同伴沿着两脚跟之间的延长线稍微用劲拖拉,速度不能太快。如果站桩的人能整体的滑动,重心不丢,身架不散的话,证明桩功有一定基础了。(注-测试时拖拉要有突然感,不可提前做好准备。)
如果做不到证明下肢没有做到裹胯,下肢关节是散的,没有互相联系。
2、上肢测试
混元桩站立情况下,双抱手小臂应该内裹外翻,肩肘沉肩坠肘,这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测试者上下拍压提挑成桩者的手臂,或者试着用力分开或合拢成桩者的手臂,应该感觉对方放松不用力的情况下有阻力感,而且松活有弹性的触感,就证明练习者的关节拉开了。
如果不能理解,还有个简单的体验方法,双臂各挂一定量等重的哑铃片,再找一根阻力带,横向拉开,不要放开,维持混元桩状态,记住这种感觉。
不借助外物的情况下,还能感受到这种矛盾感就对了。
上述测试都是静态结构下的对外力的承受状态
如果做不到就证明要么是身体素质的短板让身体结构承受不住外力,要么就是关节连接处没做到要求,使结构稳定性遭到破坏。
如果能初步完成以上测试,也不要太自满,逐渐加大一下测试力度,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拳虽无内外之分,但是功力却是有高下的。
有人身如铁铸,也有人身如纸糊。(本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