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291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练功时切莫发急,先找个适宜场地,凝神静心,调息站立,身躯宜直,两足分开与肩齐,浑身关节都含有似曲非直的一点意思,内空灵外清虚,两手慢慢轻松向上提,高不过眉、低度不过脐,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往怀抱不沾身,向外推不逾尺,双手变化在范围里,不计较姿式好坏繁简和次序,须察全身内外得力不得力、守平庸,莫好奇,非常原来极平易,这种运动也算真稀奇,不用脑,不费力,行站坐卧都可练,这里边蕴藏无限神思、精金和美玉,钻研起来生天趣,有谁能知这种自娱能支配虚空宇宙力,锻炼的愉快难比喻,飘飘茫茫随他去,精力充沛神不疲,注意头顶有如线系,遍体松净力如泥,慧眼默察细胞系,如醉如迷,如疯如痴,虚灵独存,悠扬相依,浸在海阔天空涤万虑,管他日月星球在转移,只要恒心去站立,就有意想不到的舒适,习拳应以善字入手,从静中作为方能达初之精确之正路也,再增繁功以臻至入微入妙也。然学识学术亦如是也,研究越高级,入手作为越应正确,佛,儒、道、医、天主、基督,均平心正性,善念济世,由善心慈念入手,由静心抑欲、清静中求其作为,解理悟性,体认源识,以理义而指导行为也。拳学更应如此,入手与作为原则是不能改变的。至于每一具体、每一局部,或某一单纯之事物中或可有其与总则不尽同处,亦属常规之例。但总则方向不可逾越者,是理义大局,整体概念也。此理望当慎记之,慎求之,慎为之。
拳中之“吸”鲜为人知,实是鲜有人用,鲜有人研也。挤、按、撞、拍、抖、掸、扔、推以及砸、削、扇、挂、裹、偏、挫、靠,拳界因多研、多用不为奇。因其为明,而吸则为暗。吸为稀传,而诸皆常施也。
另,吸难为,而诸易用。故是理则所系,非吾不言、不教,实技击桩之站功,吸胯溜臀之吸,吾早有所言著,只是人多不深解,一览而过,故不明析。实际,吸胯之吸是提、抽、拔、拧之意总和而言,桩中含奥,有拧卷、提吸、抽拉、拔拽等相近而微细之不同,桩中所求重吸、用时方可知吸也。此即前人不传的秘决。
站在浑圆功夫的角度对传统武功的层次来划分,标准是很高的,以致很多武林高手难达其小成阶段:那就是不但练出了整体力及整体爆发力,而且在双方对搏的大动中亦不失其威力,以一两个照面解决战斗。目前中国传统武术中各门派有代表性的武林高手,一般都具备此种能力。
浑圆功夫的整体力是经过哪些工序产生的呢?首先是经过养中炼的浑圆桩来祛除人体不同程度的病患,恢复本体健康,乃后再进行炼中养的浑圆桩来积蓄能量。当随体内能量充盈并配合拍打能产生抗打功能时,便具备了整体力的物质基础,由此再配合技击桩、试力、半试半发、发力的锻炼,使站桩所产生的静能转化为技击所需的动能。
其中试力是关键,其要点是:先定住四肢,乃后动身体带四肢来引内力外发,即"打人不伸手,身体往前走"。第一步以松柔的试力求协调,达到后再进行第二步的加意加力,使内劲外力成为一体。至此基本上可在对练中做到手到人倒。第三步使自身的平衡与地面支撑,空间争力互称互应,达到新的平衡,这是整体力练出的粗迹。
对手整体力的掌握,普遍停留在师兄弟间的定势互发,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达到前后左右的随意大动中,无论对练还是应敌,都不失整体力的威力,那就是一碰人就跌出去,但击人是整体撞击力,一般不易伤及对方内脏。
1整体爆发力
整体爆发力的形成,是在整体力的基础上,试力、发力由到位的大动,逐渐缩小,乃至在微动中靠内脏的鼓荡和肌肉的松胀来爆发出内在的能量。使发力具备穿透性、杀伤力。修炼者在此阶段应敌,能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和打法,属有规矩有章法阶段,即有形有意阶段,完成这一步才算达到武功小成的标准。
功入此境,其人修为的表现如何呢?一般是:
精神旺盛,心情愉快,整天有使不完的劲。说话做事干净利索而不问后果,容易激动和发脾气,不服世间有高功夫,只有自己最好。名利观念很敏感,与人交手不论伤残,杀心很重,与人争论,理论偏激,不能取长补短。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一听有武功好的就想与之一分高低。
这阶段可谓功成名就,很容易被世间的五颜六色所包围,而以上都是要出现的。人生的走向是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靠自己的观念、情操、毅力和机缘等来决定。有的在此阶段经过自己的不断静修、思辩来"自渡",而能由糊涂转为清楚;有的在老师指点下,通过自己的修性(看书、交友、闻道、悟道)也能向好的方面转化。以上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新的起点向新的目标攀登。但也不乏固执已见,从此老子天下第一,被红尘中的名利、花花世界引入歧途,从此马放南山,享清福去了,这是最让人可惜的。要知道,即使天资、体质、条件俱佳者,达到此步功夫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掉下队来不免让人可悲可叹。当然也有因为认识和机缘等原因上不去,虽努力也只能在此阶段完善的。
2爆炸力及浑圆爆炸力
从整体爆发力向浑圆爆炸力过渡的是爆炸力。爆炸力是在整体爆发力基础上,经过多年的静桩蓄能,使体内的物质反应一次次的分解与合成,一次次的
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所产生的更高级的能量。同时,在长期拳学生涯的磨难中不断总结,提高认识,使发力时意识一到,力达四梢。能量不足时为整体爆发力,养足时为电击力,即爆炸力。受此力打击者如触电,神形两伤,终生难忘,一想起来就深怀恐怖。
爆炸力应敌的标准是收发自然,拳拳服膺。实战中审时度势,应感而发,无定招定法,属拳学的"有意无形"阶段。所遇对手,大都相差甚远,无论功力、速度,还是反应、经验,都造不成对自己的威胁,所以一般无须重创对手。至此可谓拳学中乘,功入此境,代不数人。
此阶段的修为一般表现为:
对人有同情心,为人厚道办事认真,凡事能虑及后果,临战能理智战胜感情且爱听不同的意见。武功虽然造诣精深,见解独到,领悟高人一筹,但拳学修为上入之愈深,愈感其博无涯。离师出游者大多在此阶段,不过以后每上一层次都很不容易。
3关于浑圆爆炸力浅述
在爆炸力的力达四梢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静修和大量实践,体悟,达到全身无点不弹簧,挨着何处何处击。由有意无形阶段过渡到无形无意阶段。即不论是有意应敌,还是无意中遭袭,机体都能产生本能反应,自然避开对方威胁的同时不经意的重创对手,此阶段电击力经常出现,达此境者,大多臻于拳学的大成之境。近百年来,有据可查的仅三、五人而已。
此阶段的修为表现为:
神充气足,静刚武人文相,动则丰神潇洒。言谈举止,让人钦敬。对一切事物的看法一语中的,可谓"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其次,不论于养生于技击都自成体系,有其一套科学的修炼方法。
由拳理入道理,与各种学术一通百通,无论佛、道、儒都易相接相通,借用王芗斋先生的《大成拳论》来说,"……若从迹象比,老庄与佛释,班马古文章,右军钟张字,大李王维画,玄妙颇相似……"。
此阶段在积德与修道上虽有不凡的成就,但在历史上再迈一步的屈指可数。已不是个人的聪明与刻苦的事了。
关于浑圆力阶段的浅见
1、武功上出神入化,已超出常规的时、空、感。修炼产生的巨大能量,运用上远不止武功一道。回顾武功不过是道之末技。
2、修道上,魔难虽时有时无的出现,不断的诱惑,但不能靠近,人生走向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只看自己的意志如何,修炼中能和宇宙、自然的发展变化相接相通,即古称的天人合一。
3、达此境界后大智大慧,健康长寿。且修行越高慈悲心愈大,不存在什么名利观,一心存于普渡众生。
总的说来,浑圆力阶段即修道阶段,大家信与不信意义都不大。这一境界的达到,毕竟不是现代社会的个人、家庭等主客观条件所容易达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