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9|回复: 0

[健康贴示] 赞天地之化育——浅谈开启内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0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赞天地之化育——浅谈开启内劲
童旭东
赞天地之化育,其言出自《中庸》。

那么在武术中化育者何?

于人,乃本来之性体。于艺,乃内劲。

又以何赞之化育?

极还虚之道,以极还虚之道开启天地化育之门。

依据呢?

孙禄堂先生言: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拳意述真·自序》

那么通过孙禄堂先生建构的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以其极还虚之道如何去开启内劲呢?

孙禄堂先生又云:

“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即速回光返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练至不动为限,数满止火,谓之坎离交炉,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气二者而已。”——《拳意述真》

由此孙禄堂先生开示极还虚的法门是“顺中用逆、逆中行顺”。

于是有人要我谈谈“顺中用逆、逆中行顺”归气于丹田,修为金丹内劲这个话题。这让我甚感尴尬,因为我在金丹内劲上几无成就。

我接触各派武术四十余年,所遇、所见各派名家、隐士几近千人,确实具有道家金丹造诣,且能将此金丹用于技击者屈指可数,仅支一峰、刘子明、肖云浦、阚春等先生,其中全然超逸于现代技击效能者仅支一峰先生一人而已,其金丹之劲,触之人靡,所遇未有能抵御者。

当然四十多年来自称练就出金丹且能用于制人者颇多,其中不乏在气功界、佛道界享有“盛名”者,但经我见验,皆为欺世之辈,无一具备以金丹内劲制人(非暗中配合者)之功。

凡具有金丹内劲造诣者,研习技击很快就能进入感而遂通之境,若合之以拳法纯熟,不久即入化劲。故当年孙禄堂先生对陈微明先生说:“形意拳练好,练其它的拳不难。”

因为有金丹内劲造诣者感应能力超凡,即使不练推手,亦能感应到对方意图,经过拳师引领,练习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即知如何运用,应对时丝毫不爽。故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之根本即金丹内劲,三拳合一之基础即金丹内劲。昔日我辈中有此造诣者并不乏人,除上面笔者接触过的数人外,据说还有董岳山、陈垣、何道人、圆觉和尚、清源道士、牟八爷、驼五爷、何回子等。

关于“顺中用逆,逆中行顺”一事,孙禄堂先生早有揭示:

“先天八卦,一气循环,浑然天理,从太极中流出,乃真体(真体者,即丹田生物之元气亦吾拳中之横拳也)未破之事。

后天八卦,分阴分阳,有善(善者,拳中气式之顺也)有恶(恶者,拳中气式之悖也),在造化中变动,乃真体已亏之事。

真体未破,是未生出者(未生出者即拳中起钻落翻未发之式也),须当无为(无为者,无有恶为)。无为之妙,在乎逆中行顺,逆藏先天之阳,顺化后天之阴,归于未生以前面目(即拳内阴阳未动以前形式),不使阴气有伤真体也。

真体有伤,是已生出者(即拳起落钻翻,发而不中也),须当有为(有善有恶之为),有为之窍,在乎顺中用逆,顺退后天之阴,逆返先天之阳,归于既生以后面目(即拳中动静正发而未发之间之气力也)。务使阳气还成真体也(即还于未发之中和之气也)。

先天逆中行顺者,即逆藏先天阴阳五行,而归于胚胎一气之中(即归于横拳未起之一气也),顺化后天之阴,而保此一气也(保一气者,不使横拳有亏也)。

后天顺中用逆者,即顺退已发之阴,归于初生未发之处,返出先天之阳,以还此初生也。

阳健阴顺,复见本来面目,仍是先天后天两而合一之原物。

从此别立乾坤、再造炉鼎,行先天逆中行顺之道,则为九还七返大还丹矣。

今以先天图移于后天图内者,使知真体未破者,行无为自然之道,以道全形,逆中行顺,以化后天之阴。真体已亏者,行有为变化之道,以术延命,顺中用逆,以复先天之阳。先后天合一,有无兼用,九还七返,归于大觉,金丹之事了了。

再以金丹分而言之。金者气质坚固之意,丹者周身之气圆满无亏之形。总而言之,拳中气力上下内外如一也,此为易筋之事也,今借先后天八卦合一图,以明拳中拙劲归于真劲也。”

——以上是孙禄堂先生在其《八卦拳学》中对“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的阐释。

故顺要顺至其极,逆乃还虚之功,由顺中还虚,由虚中至顺,此乃极还虚之道,即合于进阳火、运阴符之功夫。

孙禄堂先生于《拳意述真》中又云:

“拳中内劲,是通过顺中用逆,将周身散乱之气收归丹田,渐渐积蓄而成。”

此乃“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

支一峰师兄讲,他由无极式、三体式、五行拳练就出电击力(内劲作用特性之一),全仗心中虚空之意,绵绵若存,久而不息,故能合天地之势于神气之中。入手之法:孙氏无极式、孙氏三体式、孙氏形意之劈拳,或孙氏八卦之单换掌,或孙氏太极拳第一节。

入门之窍:有无不立,有无并立以及十字开合,六合一体,浑圆对应,循环不息。

以我甚浅之体认,若能将此入手之法、入门之窍体之于身,行拳自能顺中用逆,气归丹田。

当年,孙禄堂先生借《易经》中天地人三元之理构建其武学体系,可谓赞天地之化育。所谓化育,在孙禄堂武学中具体而言就是开启及完备内劲。

于是需要弄清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是内劲

2、如何开启内劲之门

一、 什么是内劲

孙禄堂先生在其《拳意述真》自序中讲: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

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总纲第一节“形意虚无含一气学”中写道:

“虚无者,〇是也。合一气者⊙是也。虚无生一气者,是逆运先天真一之气也。但此气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形意拳之基础也。将动而未动之时,心内空空洞洞,一气浑然,形迹未露,其理已具,故其形象太极一气也。”

继而孙禄堂先生《形意拳学》总纲第四节“三体学”中指出:

“所谓虚无一气者,乃天地之根,阴阳之宗,万物之祖,即金丹是也。亦即形意拳中之内劲也。世人不知形意拳中内劲为何物,皆于一身有形有象处猜想,或以为心中努力,或以为腹内运气,如此等类,不胜枚类,皆是抛夸弄瓦,以假混真。故练拳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学者不可不深察也。以后演习操练,万法皆出三体式,此式乃入道之门。形意拳中之总机关也。”

关于内劲的作用特性,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第十三章中讲:

“劲不见不闻,洁内华外,洋洋流动,上下四方,无所不有。至此拳中之内劲,诚中形外而不可掩矣。学者于此用心习练,可以至无声无臭之极端矣!先贤云:“拳中若练到此时,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之谓也。”

孙禄堂先生在《形意拳学》第十四章中进一步解释道:

“学者知此,则形意拳中之内劲,即天地之理也,又人之性也,亦道家之金丹也。劲也,理也,性也,金丹也,形名虽异,其理则一。”

孙禄堂先生在《拳意述真》中亦指出内劲作用的特性: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孙禄堂先生在其《八卦拳学》第七章“太极学”亦指出:

“太极之形式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左旋之而为阳,右旋之而为阴,旋转乃一气之流行。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之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也。这一点子即是拳中左旋右转,开合动静,阴阳相交之中枢也。中枢者为人性命之本,造化之原。丹田之气,八卦拳之根蒂也,此气是天地之根,阴阳之母,即太极是也,故两仪由此而生焉。”

此外,孙剑云老师也曾讲:“什么是内劲?即良知良能,故而不生不灭、感而遂通。先父的三拳以此为本。”

综上可知,孙禄堂先生提出的内劲有如下特性:

1、 内劲是道在拳中或说是在技击中的显豁,也是生命的基础。

2、 内劲的本质是先天真一之气的作用,即道家之金丹。

3、 内劲的作用特性是“不见不闻,洁内华外,洋洋流动,上下四方,无所不有”,所谓“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故能“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这里的寂然不动并非是身体不动,而是指心中寂然虚空,消除各种臆念。

4、 内劲的运行特性是“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之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也。这一点子即是拳中左旋右转,开合动静,阴阳相交之中枢也。中枢者为人性命之本,造化之原。”

5、 修为内劲的方法是“极还虚之道”。

那么在人体中具有这种特性的机制和机能吗?

答:具有。这种机制在生理学上被称为稳态机制,也称为内稳态机制。1932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发表了他的《躯体的智慧》一书,专门论述人体的诸多系统中存在这种内稳态机制,这是生命的基础。比如人体的免疫力就属于这种内稳态机制。内稳态机制的作用特性是具有负反馈自动(自主)调节机制,即遇到干扰时,系统通过自动(自主)调节回到稳态。而这也正是内劲具有的作用机制,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以内劲属于人体的内稳态机制。而系统通过自动(自主)调节回到稳态这个过程,正是良知良能。

同样,如同免疫力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以提高一样,内劲也有一个由微见著、由不完备到完备的方法路径。这就是以“极还虚之道”为法则的孙氏三拳。

那么从何入手呢?

由临界态(阈值,也称极点)与虚无空静的耦合,贯穿体用始终。由孙氏无极式、孙氏三体式筑基的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入手,完备基础,融合百家。

顺便说一句,只要立基之式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只要不是处于临界非平衡态,此种拳术就不可能开启内劲,更不可能形成具有前知效能的感而遂通之能。所以,他们就只剩下通过编故事壮以声色了,故事编的虽动人,就怕遇见较真的。

20230820100722front2_0_84182_FuSADIDKnuywkFuTKq-HrHdi_QwP.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5-16 03: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