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40291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还有十天左右就要入伏了,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即将到来。
在以前伏天也被称为“邪伏”,“邪伏”就是所谓的六邪,即风、寒、暑、湿、燥、火,这六个字是三伏天最真实的写照。颜师古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伏阴逼热,把地面吸收的热能全力发散,故特别热。
不过,面对来势汹汹的三伏天,古代人也有自己的小妙招。
老话讲:头伏吃5瓜,身体顶呱呱”。那这“5瓜”具体指啥?
古人讲究“应急而食”,春吃芽夏吃瓜,秋天吃果,冬天吃根,这就是我们的饮食,一定要随着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三伏天里,说到最应季的瓜,很多人会想到西瓜,但很可惜,西瓜不在其中。
这里的”伏瓜“并非指的是某一种瓜,而是泛指三伏天上市的瓜菜。这些瓜菜往往含有丰富的水分,而且解暑效果普遍都不错,所以大家在日常饮食当中可以常吃。
这五种瓜分别是南瓜、冬瓜、黄瓜、丝瓜和苦瓜。
这其中,苦瓜为”降火第一瓜“;丝瓜,被称为”美容第一瓜“; 冬瓜,冬瓜被誉为”消暑第一瓜“;黄瓜,黄瓜被称为”补水第一瓜“;南瓜,南瓜被称为”养胃第一瓜“。对于夏天容易上火的人来说,多吃些瓜能够预防和缓解上火症状。
除了吃瓜,伏天大家出汗多,容易导致体内盐分和水分流失,因此一定要多补水。
古人早已用智慧为我们解决了困扰。
古时候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他们的祛暑方式主要以饮食来调解,三伏天饮食会清淡,最重要的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
喝茶,就是一种很好的补水方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被酷暑扰得心烦意乱,提笔写下“何以销烦暑,端坐一院中”。
静坐院中,或手捧一书,或沏一壶茶,眼前是郁郁葱葱的竹林,凉风阵阵吹过。如此这般静坐在院子中,吹着阵阵清风,心静了,热也散去。
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也十分嗜茶。他熬夜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写诗要喝茶:“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睡前睡醒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
夏天容易乏累,茶,助诗思、战睡魔、祛暑热,正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本草纲目》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茶,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清爽,不昏不睡。
茶汤里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溶果胶质、芳香物质等可以刺激口腔粘膜,促进唾液分泌,有着生津止渴的作用。
同时,茶汤里的咖啡碱对人体控制下视丘的体温中枢的调节起着重要影响,茶中的芳香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清凉剂,它们在挥发过程中能从人体皮肤毛孔里驱走一定的热量。
水在胃中并不能被吸收,入胃的水需流入小肠才能被吸收。500克冷水,需要40~50分钟才能完全流入小肠。如果喝的是热水,可以加速胃壁收缩,促进胃的幽门开启,使水能很快地流入小肠而被吸收。而热茶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使大量水分通过皮肤表面的毛孔渗出体外,以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
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在中医看来,适当出汗还能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和热毒,人也变得精神抖擞。
“三伏天”期间喝茶,很多人会选择茶性温和的白茶。白茶是只经过不炒不揉等程序轻微发酵的茶,性清凉;且茶叶中富含的氨基酸具有清热祛暑解毒的功效。烈日当头、口渴难耐的时候喝一杯白茶,便可清热消暑,止渴强心。
不过,如果你在三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还爱食用冷饮,那红茶可能更适合你。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贪凉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此时饮茶宜饮暖性的红茶,祛除体内的寒气。
除了以上两种,绿茶也是个不会出错的选择。
喝茶讲究四季有别,有“春饮花,夏饮绿,秋饮青,冬饮红”的说法。夏至后,人们的喝茶方式也要相应调整。一般夏至后,应该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夏至后因为容易上火,喝绿茶有一定的清热降火作用,并且能够不断补充消耗的水分。中午可饮绿茶,尽可能多次少量,以免喝得太多伤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