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河北永年县杨露(禄)禅(1799~1872),绰号叫“转杆子三爷”,当时他已名满乡里。杨露禅曾长期在河南温县陈家沟从镖师陈长兴(字云亭1771~1853)学拳,学成后回故里教拳。后由结交的永年好友武汝清(武汝清考中进士后曾任河南温县知县)举荐来北京。武汝清屡升官至刑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他与王公大臣们都有来往,其中有一个石贝勒(六爷)患半身不遂,想让其儿杨露禅子学武,要请个名师来教。
武汝清便举荐了杨露禅。杨露禅到府中看见石贝勒躺在炕上已好久未下地了,便说石贝勒的病不要紧,能走,同时吩咐给贝勒穿上鞋。鞋穿上后,杨露禅架着贝勒的手就在屋里走了一圈,然后上到炕上,石贝勒佩服极了(这也是杨露禅一进门就露了一手沾粘连随的“绝活”)。石贝勒说好,你的功夫很高明,我马上就叫儿子石少男给你磕头拜你做老师,跟你学功夫。这是杨露禅进京后收的第一个徒弟。
另外在皇室里有一个叫岳柱臣的,武状元出身,官至将军。他知道杨露禅功夫,也要拜杨露禅做老师,但杨露禅不敢收,因为,第一他是武状元出身,第二他又是将军,是跟王爷平起平坐的人物。可是他坚持要拜杨露禅为老师。除此二人外,常有王公大臣、贝勒爷等,到府里来学上一手两手的,那人数就多了,但都不是正式徒弟。后来杨露禅到旗营(神机营)里做教官,旗营里是培养中级军官的,都是八旗子弟,在那里教的人就更多了。其中有三个人学的候特别好,学的时间也长,这三人也要拜杨露禅为师,这三人就是万春、凌山、全佑(全佑就是吴式拳的第一代)。
杨露禅说不行,你们要人门就拜我的儿子班侯吧。这三人就尊师命,拜杨班侯为师。但实际上还是跟杨露禅练拳。这三个人功夫各有不同,万春得刚劲,凌山善发人,而全佑公则是刚柔相济,有刚有柔。那么杨露禅为什么不收三个人做徒弟呢?原因是他已经收了贝勒的儿子,和岳将军作弟子,这三个人怎么能和他们称兄弟,而拜他的儿子杨班侯是没问题的。
后来杨露禅回家休息一年,杨班侯在京教拳,他功夫是没问题的。后来杨露禅回家休息一年,杨班侯在京教拳,他功夫很好,是杨露禅的次子,20岁以后即进京助父教拳,后在旗营任职,是戴蓝顶的“武德骑尉”,对发扬太极拳的作用极大,其弟子中著名的有万春、凌山、全佑、王侨宇等。后因故返乡隐居,又收有弟子张信义、陈秀峰等人,但不能向他提问,你要问就出手打人,脾气很不好。他喜欢教就教,不喜欢就不教。
杨露禅返京后,他的两个徒弟说:老师你走了一年,我们什么也没学到,班侯兄没教我们什么。杨露禅一听,便说,我辜负了你们,后来,杨露禅又教他们几年。岳柱臣学得很好,功夫有所提高,后来带兵打外国人,他一刀一马冲人敌兵营杀了不少外国人,也算是抗外英雄,但他没有传人。其他学过三手两手的人更没有传人了。万春和凌山也没有传人,我现在也没有访到和他们学拳的人。只有全佑公(外号全三爷)培养出了王茂斋、吴鉴泉等传人。
太极拳传到北京的第一阶段,是在清同治年间,传到宫廷、王府和旗营,习练的人群是王公大臣、将军贝勒、王子和八旗子弟;第二阶段是将太极拳普及了社会上。那是在民国二年(1912年),当时杨式门中的另一位弟子许禹生,在北平创立体育研究社,社址在西城劈柴胡同,那里房子很大,有五个院子,开设好多项目,有田径、足球、垒球、少林等,太极拳也是其中一个项目,开始邀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来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太极拳开始公诸于众,传于门外造福社会。
在此之前,太极拳是关起门来练的。也就是在家里练功,不给人家看的,这叫内家拳。你在公众场合是看不见的,也找不到。外家拳是保镖护院,行侠卖艺,是打给人家看的。体育研究社成立后,从此太极拳首次向社会公开招生,但报名的不完全是年轻人,还有许多是老年人。过去太极拳的发劲、跳跃等高难度的复杂动作,显然是对这些教学对象不太合适了。于是有两位教师把原有的跳跃、发劲等复杂动作都取消了,这就是杨澄甫和鉴老(吴鉴泉),他二人把太极拳的架子变为慢架子,其实可谓是将太极做了升华。杨式、吴式、太极拳就在北京公开流传直到现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