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24|回复: 0

[健康贴示] 形意五行拳的行气与走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8 1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形意拳,其特点以散手为主,套路辅之。其用以养生为主,技击次之。动作形式简单,然而要求严谨,不以虚招花架炫人耳目,注重健身与技击之实际效果。根据人体生理之特点和内经有关气机与脏象的理论,通过练拳可调节脏腑之气血,加强其活动功能,以强身健脑,修残补缺;根据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因势利导,以出奇制胜。此拳种内外兼修,气形合一,健身与技击并行不悖,乃是形意拳之真谛。
图片
神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拳经云:“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气乃人体维持生命的源泉,脏腑功能之一切活动,皆赖气为之激发。而神则是人体内气是否充实,脏腑功能是否强健之外在表现。所以气与劲实为形意拳之根本,既云祛病强身,则必然存在如何练气与行气的问题。既欲用之于技击,则必有进退、转换、刚柔、化发之妙,因而又存在着如何走劲的问题。
五行拳为形意拳之根本,内外兼修,体用兼备。每一动作,调整呼吸,转化阴阳,无不发挥其练气之功。即以劈拳而论,每完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绝不能只是单纯地一钻一劈,而必须是在外形上有起落钻翻,内气上有吸呼升降,走劲上有横竖开合。
前手上钻之时,手初动谓之起,手起气也起。由动而直上谓之钻,斯时要吸气,谷道内提,前阴缩,两肋张,内气自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沿大腿内侧直上到中焦入肺经,再上至耳后高骨(玉楼)而达于头顶之百会,所以要顶头竖项,以领其气。钻时,其劲为竖,钻之后,拳稍扭即变为横劲,待扭至虎口朝上时,即转为落,其劲亦转成竖劲。其内之气则自肺经出肩上之中府、云门二穴沿臂内侧下行,与掌劈落之同时,直贯大拇指端之少商与食指端之商阳二穴。百会之气,则下降至鼻、至喉、至脊背,由俞口透前胸而归于丹田。所以掌落劈之同时,虎口必须撑园,两颏要暗含着向前用力以助气之降。势定之后,则其气渐小,龙蛰虎伏,潜于丹田之中。在走劲过程中横竖之变化必须分明。所谓竖,以下体言之,乃自肩直至足底;以上体言之,乃自腋下至二肩井穴。所谓横劲,乃指自腰胸转于斗背骨,及自膝转于臀,这就叫做“横以济竖,竖以横用”。每完成一次钻劈,手恰好走一个圆圈(或椭圆),脚则配合着一撤、一垫、一进。

综上所述,是劈拳最基本的行气与走劲,无论养生者还是技击者,都须如此练法。练时,呼吸、行气、走劲要互相配合,所以走架宜慢不宜快,宜放松不宜用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初学者,由于内气尚不通,故气感不明显,且由于不够熟练,难以面面照顾得周到,故可不必用意识去导气运行,只要姿势走对了,劲路正确了,气路自然逐渐畅通,内气自然按轨道运行,应纯任自然,切勿强求。

当练功有一定基础之后,在练习单手发劲,或在技击实用中,其行气与走劲问题,则较为复杂。由于敌我双方体质与本力之差别,以及当时拳势之变化,其走劲与呼吸的关系亦是多种多样。其内气之运行,也就与初学者走架练功时有所不同。现仍以劈拳之应用为例,一般说来,钻翻落的动作变成一个完整的劲路,并无明显的阶段区分。如对方以右掌(或拳)向我前胸进击,其体重与力量比多大不了多少,我可以用右手阳掌(手心朝上)顺步接手,左手置右小臂内侧,与右手一齐出击。出手便带横意。此乃先天之横,有意而无形。接手后,右掌一翻使成竖劲,劈向对方,左掌下按,同时右足进寸步,这即是拳经上所说不钻不翻,一寸为先。在这一变化中,胳膊不动,涵蓄在胸,转化在腰,不在外形。带脉之气横缠,冲脉之气上下,全在内中,将横劲变为竖劲。走横劲时,应将背骨用力贴住,劲自脐下而出,从六腑向外转至斗骨;出竖劲时将尾中大筋伸直,两肩井穴软意松开,向前一送,其劲自然发出。这个动作是吸、呼、呼。出手是吸,一接手用横劲时即变为呼,以竖劲进行击发时,再呼。由吸开始,其气即自丹田转过会阴,复上行过长强至命门,与击发之同时,气自命门透过腰腹至于丹田,由脐下而出。用丹田、会阴、命门,完成一个三角形的小周天循环。此是刘纬祥先生的行气发力之法。若对方体重,力大,劲猛,我一接手便觉钻之不起,则可在右手接彼小臂之同时,急上左步向右转腰,以左掌抚其大臂之上,顺彼力向后方一捋带(呼气),待对方被捋而向回抽劲时,我急作短暂吸气,将气自会阴提到命门可夹脊。步不动,借彼回抽之力左掌下按,以右掌向彼胸前劈出(呼气),同时内气亦穿过胸腹,自丹田而出。作是三点小周天,以肾气击人。此乃张占魁先生惯用之打法。盖劈拳为形意拳之基础,在技击中,随敌我形势的变化,其出手、行气与走劲之法,亦是千变万化。总之,照拳经所云:“劈拳高举出云门,肺叶舒张气畅伸,少商指引意中气,修残补缺效如神”是养生走气;“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竖,起如摘子,落如坠子,起如钢锉、落如钩竿”是走劲;“劈拳勇猛不可挡,斩梢取面击中堂”,是技击用法。其它如崩拳、炮拳、钻拳、横拳莫不是。 
拳经论崩拳云:“崩拳起意在大敦,拧目竖项肝气伸,左右连珠轮番进,消息一动定乾坤。”盖因崩拳之动作与体内肝经相呼应,起于足大趾之大敦穴,沿大腿内侧而上,转过会阴,达于肝脏。至胸而汇肺经,其分支上达于目而转至百会,故云肝开窍于目。所以练崩拳时要努力蹬后足,大趾及足底前、内侧宜特别有力,顶头竖项,瞪眼,使肝气畅通,直贯双目。从保健角度,可以舒肝、明目、治眼疾。从劲路上讲,起于脚跟,尾后大筋极力要直,前腿要提膝,其劲沿大腿上夹脊,而于两膊,沿臂下,直贯少商、商阳,是一条直线,故出拳时一定要两肘擦肋而出,平直而去,势如中平枪。昔日尚云祥先生的棉袄两肋处总是露着棉花,即因打崩拳之故。崩拳之劲贵直、贵速,宜猛不宜迟。但平时自己练功走架,也是宜慢不宜快,每打一拳,鼻中一吸一呼,内气一起一伏,走一个小周天(最好气从会阴,过命门,上百会,下印堂,沿任脉而归于丹田)。吸气时舌顶上颚,接通任督,呼气时发力降气,可以口鼻齐呼。但不要勉强出声,练之日久,自然力由声发,手随声落。在技击中,用崩拳如使枪,有里拿,外拿,拳打一条线,束身而进,身子如同一条狭逢中挤过去一般,然后浑身一齐伸,力由丹田而出。拳经云:“身有手准腰似车轮,气如火药拳似弹,灵机一动鸟难腾”。即是此意。
图片
钻拳之气走肾经,意一起而手动,气自涌泉沿大腿后沿直上肾俞;出拳同时呼气,气自肾俞透过前胸下沉于丹田。出拳要以气帅劲,以劲带形。此拳为肘打,用劲在肘,肘要向自身中线裹挤,周身防护甚严,使对方无隙可乘。而以拳时,其形从内,疾如闪电,敏速令人难以捉摸,询手如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刘奇兰先生云:“钻拳之妙在于‘唰’”。盖言其发如闪电之迅不及防也。

炮拳之气,发自心经。起势便是疾步,双手一出一握,浑身毛孔卷紧,从双足下叫起真气,意在双手小指,则心经之脉冲动起来,与心相应。左拳向上钻挑时,其气自腋下之极泉穴,翻转而上,沿臂内侧后沿直上,出于手小指端之少冲穴。右拳平直打出,小指自然用力,其气亦是自右腋下直贯手小指之少冲与中指端之中冲。与打右拳之同时进左足蹬右足与之相应,十趾抓地,足心空涵,使涌泉之气,沿腿上升,与心经之气汇于前胸。孙禄堂先生谓之“心肾相交,水火互济”。炮拳之发劲甚烈,如火药之爆炸。两手握拳时,双肘要向里裹劲。出拳时,向上钻挑之手,既旋转着上钻,同时又向前发劲;平出之拳如同拗步崩拳,其劲与后脚之蹬劲相合。肩既沉,又要向前松,又臂既沉,又要开,又要有裹之意。仍是束身而进。带脉横缠,冲脉上下,其劲路甚为复杂。一吸一呼,一蓄一发,要紧的是钻进去打,发劲要整,要近发不可远发。
横拳之妙,在于拗步斜身,以横破直。练时要顶头、竖项、沉肩、坠肘、塌腰、提肛。拗步出拳时要连翻带拧,肘要有垂劲,不可有曲劲;要暗含着横劲,有横之意,无横之形。两手分开时,犹如撕棉。进步时,后脚大趾用力,叫起真气自隐白直达关元。出手拗步斜身时,使气在脾经胃腑循环,沿带脉往复斜缠,舌抵上颚,两腮微有向前之意,则脾经自下而上,通透无阻矣。
以上所述供初学者练习时参考。对于练形意拳有一定基础的人,在走气时可以进一步采用“五气朝元”的练法。使内气随吸而升,随呼而降,升则一起升,降则一起降,不必再沿经络路线,只管走向。吸气纳入丹田,复升之于顶,再下俞口,降入丹田。丹田气足,分三路运行:一运真气沿小周天道路循行;二运真气自裆下于足底;三运真气自背里,膊里,出于两手,复自六腑转入丹田。三者并行不悖。随拳式之动作,一升一降,一下一起,周流不息,气形合一。练之日久,自可得健身与技击之妙用。
20220108155306front2_0_84182_FhbSYJ7JHJvhlubFmPkgHuMf8F9d.jpg
20220108155307front2_0_84182_Fu1OsLnFMRPnP-NCriMpcA9YoApu.png
20220108155307front2_0_84182_Frb69tNH8nUiIj9tYHWoaojrnEfZ.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5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