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5209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21-10-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77827
|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这批人因为文凭低,就都参加了进修,搞进修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凡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志,都很了解刘锡庆,因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里有一门重要的课,那就是写作通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选的《写作通论》课本是刘锡庆先生著的。刘锡庆的这本书作为大学课本,用于培养写作能力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是一本系统性的集写作理论于大成的著作。
刘锡庆是何许人也?他的著作为什么能被教育部列为大学课本呢?现在就把刘锡庆先生简单介绍一下:
1938年10月生,河南滑县人。1956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退休前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任北师大中文系写作、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鲁迅文学奖散文奖评委,老舍文学奖评委,“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1月15日13点40分,刘锡庆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珠海与世长辞,享年79岁。
看来,刘锡庆还是大有名头的,无怪乎他的书被当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材呢!
刘锡庆的《写作通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引经据典。所谓引经据典,就是引用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大家都熟悉,他们说的话令人信服。知名度不高的人,即便是说了一句话乍一听非常富有哲理的话,也不宜作为论据使用,因为这样的人道业还不够深,他的话难免会经不住推敲。刘锡庆是大学教授,可以说是大学名教授,讲事情,总说是别人说的,自己直接说不就完了。因为引经据典是为自己的论点作为理论支撑的,如果没有名人名言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自己的观点再好,也不会具有说服力,大家都这么说,尤其是卓有影响的历史名人、文化名人都这么说,自己的论点就树立起来了,否则再好的论点也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论文字的事情,一般都是用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理论依据的,论写作的事情一般要用什么作为理论依据呢?刘锡庆先生跟其他文学理论大家一样,采用的是刘恊的《文心雕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在延安文体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论据的。当然,作为论据的东西还有很多,名人名言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是点睛之笔,神来之笔。
《文心雕龙》主要是讲写作技巧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主要讲文艺的来源问题、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这些名人名言,就把写作参悟透了,叙述清楚了,更何况还有别的东西做支撑呢!
刘锡庆在谈到文章的修改的时候,主要讲了三种方法:第一、阅读修改,写好的作品,多读几遍,肯定会发现不少问题。这样对于修改十分有利。第二、搁置修改,自己写的东西,刚写出来,觉得哪里都好,写好后先放止一段时间,自己再去干别的事情,或读书或看报,等自己的认识水平提高了,哪怕是发生了转移也好,这个时候再去看自己的作品,就会看出毛病来了,然后再加以修改,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求助修改,自己写的东西一般都很珍惜,即便是不恰当的东西也难以割舍,删减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就像从自己的身上割肉一样,非常心疼,哪怕是一块病肉也不舍得割掉。求助于别人修改,就像让医生做手术一样,能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
读了,应当说是学了刘锡庆先生的《写作通论》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