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79|回复: 0

二十四节气的创立者——落下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2 0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作者:讷言
front2_0_877827_FizObryKY10dtgMg_aRKx7bStBhx.1637541940_08_45_41.jpg
落下訇(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訇(或闳),字长公,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其在家乡阆中蟠龙山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民间观星台,改制了观测仪器浑仪,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违、张衡、祖冲之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落下闳完善了古代天文学说浑天说,奠定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理论基础。他在天文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落下訇醉心于天象观察,后在家乡小有名气,经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推荐,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此历被汉武帝采用,于“太初元年”颁行,故称其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一,就是他编制的历法《太初历》。

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历经100余年,误差积累已很明显,出现朔晦月见等实际月象超前历谱的现象。另外,按当时的推算,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历元要求。于是,太史令司马迁等人上书建议改历。汉武帝同意,并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

落下訇在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和唐都等20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都各有方案,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18家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对照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于其他17家,遂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新历又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为符合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公元前104—84年)。

为了表彰落下訇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坚辞不受,而邓平则被任命为太史丞。

《太初历》的优点

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为81,所以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法。它在很多方面超越颛顼历,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与农业生产结合

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

2、无中气之月为闰月

太初历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偶数者,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叫做中气。凡阴历月中没有遇到中气的,其后应补一闰月。这种方法显然要比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
front2_0_877827_FopMIiejHfnM2Hoh4eiX-rsKX3zh.1637541949_08_45_5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7-7 0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