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53|回复: 0

[健康贴示] 一个武学实修者的练功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09: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唉,最近心情不好,今日工作也不多,就给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个人体验吧,权当转移下注意力。只是,虽然只是粗浅皮毛,但在当今也少有人说,为何?一是功夫在当下已经没落,二是许多政府认定的武术家,其实没多少实战技击能力。真正的高层次点的功夫,在国内,或许很快就要失传了。希望我说的,能对大家有些帮助。

       深层次的,我不敢说,因为自己没练到,没有体会,且也未听老师等人说起过,所以只能说说浅层次的连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不管武术也罢、气功也罢,包括佛教禅宗静坐,其实在内部功法的练习与感觉上基本相通,都是首先要求放松(具体放松方法、要求则不同,但总体宗旨大同小异)。在放松入静状态下(甚至不用入静)可以达到的一种体验,一种自身的调节,各种感觉都是人体正常反应。只是,气功、宗教等把这些弄玄虚了,往玄学上引导,过于追求自身的感觉了,其实是在误导大家。
       但是,不管怎么练,都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日常心态,保持平静,不能有害人之心。要练出一股体内的勃勃生机。因我多年心情低落,有时甚至心丧若死,所以多年来进步不大,下的功夫都基本废掉了。唉,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浅通督脉,一般有两种感觉(因为自己练习的层次不够,所以只能谈谈浅通的感觉):
       人身是一个整体,所以通二脉,并不是只有任督两条线有感觉,而是那种通畅、融合的感觉,从身体前后两大片一直辐射到全身四肢手足指尖,是一种立体的感觉。
通督脉:
第一种感觉:
       开始就像武侠小说上说的,小腹(即丹田,指小腹到命门之间的空腔)发暖发热,将这股热流用意念慢慢沿督脉(脊柱)像上引导,至头顶。在头顶聚集,感觉头顶内部、百会穴及其周围如同有一小片微微沸腾的水,不停冒着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小气泡,这片水似乎要顶开头皮,带动着整个脑袋也不由自主的往上悬挂着(这片水,感觉上,并不热,有时有些暖意,有时则带着清凉)。
       只是,这是暖流通到百会的时候不多。大多情况下,是暖流到肩胛骨之间就消失了。按气功的说法,就是基础太差、功底太浅,内气不足导致。

第二种感觉:
小腹丹田似一个充满气或充满水的泡或皮球,这个皮球是鼓的。整个后背,特别是命门处,也似一个扁扁的、两面紧紧贴着的、没有气的皮球。这两个皮球,是紧紧挨着的。丹田的气(稍有些暖意的气或水),越来越多的时候,忽的把两个皮球之间的障碍融化了,两个皮球合成了一个。
一般来说,每个重要的穴位,在自我感觉中,都是一个片,在未打通之前,任何相邻的穴位都是粘连在一起的两块或多块球皮,或两个或多个里面没气的肥皂泡(比喻而已),平时我们感觉不到。但穴位之间彼此相通时,就是两个或多个球融合成一个大些的球,就像两个或多个紧挨着的肥皂泡融合成一个大气泡的样子。基本就是这种感觉。

后背的几个皮球(穴位)由下自上融合后,与百会融合,然后,感觉如同第一种感觉了,百会及其附近,一片不停冒着细微气泡的水。
通任脉:
浅通任脉的感觉,基本就一种:额头,如同一块大的青石,头顶百会那片似乎微沸的水若一小片清泉沿额头流下,流过眼窝、鼻梁,进入上颚,在空中化为许多津液(唾液)。将唾液不停吞下,这片清泉,似乎随着流下(其间有时也伴有上下间着几个小球融合的感觉),一直到流入小腹丹田。这时,小腹清凉中带着暖意,或微热,辐射全身,整个身体内外暖融融、清爽爽一大团,同时头脑特别清凉清楚,遍体轻松,感觉很舒服。这时,任督二脉初步打通,也就是武侠书里的练通小周天。

“清泉石上流”,这种意境,就是连通任脉的初始。
其实,练通二脉,只是内家拳功中较为基础的一步,表示身体自我调节开始改善步入正轨,至于身体调节到如何程度、劲力达到哪种地步,则还要看花费的时间多少。
关于练习的基本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一点:放松  这一点,武术、气功、坐禅、瑜伽等都是如此要求的。
放松主要包括两部分:
1、身体放松:包括全身上下,所有关节、肌肉、筋腱、呼吸等,都要松弛下来
2、头脑放松:所有思虑,如同轻风,在脑子里一吹而过了无痕迹,慢慢达到无思无虑
其实简单说,就是让交感神经兴奋度降低,这样副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起来,人体就开始自我调节,具体科学原理不在此探讨了(哦,个人见解而已,本人不是学医的,就不在这儿班门弄斧了)。
思想、身体,对我们个体而言,是一统一整体。头脑、身体放松到一定程度,慢慢的各种感觉,如热麻暖凉涨及各种淡淡的幻觉等,就会到来。这时,就已基本开始入静了。
慢慢的,什么感觉也没有了,整个身体也没感觉了,似乎全身就只有一个头(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头的形状,而是指一个头的抽象轮廓,或自己的思想、精神等,不是很好用文字表达)在那里,所有的肉体硬件部件都没有了。这就是较深层次的入静。

这种入静,在佛教里,就是“空”了。据说佛教中认为,当第一次达到这种“空”的状态时,若感到满心欢喜,就是上乘根骨,否则,若有恐惧危险感或其它感觉便是下乘根骨等等,网上、书上对此状态也说的玄之又玄。窃以为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其实这也只是一种只要坚持练习,每个人都可能达到的一种正常现象而已。
这种放松,看似对身体增进力量方面没什么作用,其实,这却是内家拳的根本所在,是练出内劲的基础。哦,所谓内劲,也只是身体发力方式而已,所有能够在某种姿式下整合协调身体发出的最大力量,就是内劲。这个也可以通过不停训练获得并增强,本身并没什么神秘的,只是知道具体练法的不太多而已。
日常生活中,平时走路、说话、做事注意情绪平稳,身体、思想放松,身体自然会进行大小程度不同的自我调节,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哪怕在进行比较激烈的体育运动,如打球、短跑比赛,力量训练或其它竞技活动时,也努力放松身体头脑,会发现,自己能发挥得更好。
所以说,健身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时刻放松。
个人浅见罢了,不一定完全正确,只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帮助。希望大家都有个好身体,特别是医生,抛开个人成见、各类负面传言,客观上讲,其工作还是很累很辛苦的,平时更需学会时刻自我调节锻炼。
内家拳站桩的入门基本要求,就是要把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胸部及以上部位,都站“空”了,似乎自己没有了胸膛。这样,才会达到上虚下实、气沉丹田什么的,其实就是能感受到自己在腰胯的重心。自己能掌握自己身体的重心了,移动自然就会非常灵活。基础的气沉丹田,原理就这么简单。只是要做到则不是很容易。
日常生活、坐卧住行注意放松,俱可。当然,独处一室时放松入静(静心)效果最好。
放松,首先是精神放松,这是最最主要的。至于形体细节,从上到下可以通过以下调整:
1.头、颈:虚灵顶劲,舌抵上腭,下颌回收,轻合齿(不想入静的时候,或在日常生活应酬中,可不时轻叩齿);胸背:含胸拔背;肩肘:沉肩坠肘。
front2_0_84182_Fua4BlKebt4ve9an0TWMEnEgUSZB.1637284835_09_20_36.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13 15: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