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42|回复: 0

[健康贴示] 该醒醒了,不要再惦记太极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1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陈家沟太极拳申遗成功,举国欢庆同时,南边不远处“武当派”凄凉中发出各种说辞难掩内心极度失落,该醒醒了,不要再惦记太极拳了,好好练习太乙五行拳。金庸武侠梦很美,终究要醒,为什么不早点醒呢?

武当太极?张三丰创拳?别闹了,这不过是一场隐藏着利益下的骗局
作者:剑客浪心
近日曾经在头条看到推送过来的某位大神的一番言论,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具体是哪位世外高人就不记得了,只记得他的一番高论:当年陈长兴是有两套太极拳的,教给陈家后人的是“炮锤”,而将真正的太极拳教给了外姓徒弟杨露禅。给出的理由是陈长兴觉得只有杨露禅才是真的可以继承真正太极拳的正经弟子,他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不配学。。。。这番理论实在是太。。。怎么说呢?感觉恐怕马里亚纳海沟也没这位世外高人的脑洞深不见底吧!说真的,但凡是一个思维正常逻辑的人,恐怕也不会对这样的论点觉得深以为然吧。然而,现象偏偏就是,这番高论确实有相当多的人们觉得赞同。这其中就必然有着非常值得去探讨一下的问题。这也就算是本人实在忍不住来写这篇的一个引子。关于太极拳,是谁创立的,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这里本人不会去自己考证一个结论出来。因为这是历史学家的事情。本人没这权威,更没有这个实力去考据。不过,在这里,本人仅仅想要去声明一个观点,也就是本文标题所述,甭管究竟当年是谁创立了太极拳,但就目前本人已知,并且凭着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得出的结论来说,太极拳的起源,可以肯定的是,和张三丰这位历史传说中的大神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引申出来的推论就是,现在时常看到的,听说过的,乃至一切信息媒体宣传过的,传自张三丰的所谓“武当太极”,都是根本并不存在的骗局罢了。
那么,下面我就一一道来。

太极拳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太极拳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全部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武术当中,名字起的最好的一套拳法。然而就我个人的理解来说,有点“盛名之下”的意思。不过这个并非本文要去讨论的话题。不过这个“盛名”,其实也就为后面各种争着去当太极拳的“祖师爷”的争论埋下了种子。但是,有必要去探讨一下的就是,究竟什么时候,什么样的原因,才让这个原本在陈家沟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沟沟里面家族代代传学但无人问津,直到有了杨露禅学拳之后名震京师才让世人了解,并且大为追捧的拳,最终会被定名为太极拳的呢?因为根据各种目前已知比较靠谱的资料论据来看,起码一直到杨露禅本人学成之时,这套拳原来并不是被叫做“太极拳”的。在杨露禅之前,陈家人管自己这套家传的拳法,有的叫绵拳,也有叫长拳,也有叫“十三势”,等等,反正并不叫他太极拳。而杨露禅学完出山,直到到了当时的京城,一直到王爷府中扬名那个时候,基本上可以说,杨露禅自己也并不叫他身上学成的拳叫做太极拳。只说是学自豫北陈家的一套拳法罢了。直到杨露禅成名之后,太极拳这个名字,才由世人给杨露禅定名了下来。这其中又有两个比较关键的由来。第一个,是因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观看过杨露禅的武艺之后,有这样的评价: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可以说,这算是皇家“官方”把这套拳定名为“太极拳”的开始。从此才有了“太极拳”这个“名号”。说真的,本人更愿意将太极拳作为这个“拳”的名号,而并不是名字。这其中也有前面“盛名之下”的那个因素在其中。第二个,就跟杨露禅的同乡好友,也是同为一派太极宗师的武禹镶有关了。因为武氏后来因为仰慕太极拳之名,专门学着杨露禅也从河北跑到了河南那边,找陈氏学拳,并且十分关键的是带回来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太极拳论》。据称是王宗岳所作,有了这篇权威的论,从此,太极拳也就正经八百的被命名为“太极拳”了。那么,既然有了武氏拿出来的权威论文。就不得不说一下写出这篇著作的作者。也就是下面将要论述的第二点:太极拳创拳之说关键人物,王宗岳其人。但凡是有关太极拳起源之类的话题,永远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王宗岳。

民间各种支持张三丰创立太极拳说法的人们,总是要把王宗岳作为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来加到他们的论调当中。比如说陈王庭开始创拳的,他们就说,其实陈王庭的拳是和王宗岳学的。有的还说当中还有个过渡人物就是蒋发。还有的说其实真正的太极拳是从陈长兴那时候才真学到的,教会陈长兴太极拳,并且传给杨露禅的那个“真正的太极拳”的,源头在王宗岳。反正不管是教给陈王庭的,还是传授陈长兴的,那个神秘“宗师”。就是王宗岳。各种说法到现在网上可以搜索出来一大堆,各种各样版本都有。总之总结下来无非要达到一个结论目的,也就是陈家拳不是自己创的,也是跟人学的。谁创的呢?张三丰。谁传的呢?王宗岳。持有这个论点论调的人们起码还算有点常识,那就是他们始终不太敢直接说成是张三丰这个老神仙亲自传给陈王庭或者陈长兴。因为毕竟这两个人之间在陈氏辈分来说,足足跨越了五代,差不多百年的时间。(陈王庭是第九代,陈长兴第十四代)所以王宗岳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持有王宗岳传授陈王庭太极拳观点的人,为了逻辑上以及历史考据上面的合理性,还不得不再引入一个过渡的人物,就是蒋发。有个观点是王宗岳是山西人,他之前几代师父不提了,关键是从张三丰那边流传下来的“太极拳”,然后又传授了一个徒弟,就是蒋发。而蒋发后来种种原因,有说是犯了人命官司,也有说为了逃荒,总之来到了陈家沟,被陈王庭也就是陈家主人收留。蒋发为了报答收留之恩,于是把太极拳传授给了陈王廷。这样一来,张三丰创拳的脉络也就明晰起来了。然而是这样吗?首先第一点就有问题。王宗岳究竟是哪朝人?如果按这个说法,王宗岳起码应该是明朝期间的人,原因很简单,陈王庭生活的年代,就是明末清初那个时期。这个是有确切家谱文献佐证的,没办法推翻。按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庭生于明末,还参加过当时明朝的武举,但没有考上。为此还有一怒射杀监考的鼓吏的事情,为了逃案,才又回来陈家沟。所幸的是很快明朝末年战乱起来,陈王庭甚至还参加了当时李自成反明的起义。一直到后来清朝入关,最后失败才又回到了陈家沟。这里不说其中记载的事迹有没有什么实际上面的出入问题,但这个时间节点是没办法去动摇的。所以王宗岳要想“被”成为陈王庭的师祖辈人物,就肯定只能是明朝中后期的时代。然而问题就出来了。根据现在各种各样的考证来看,王宗岳怎么也不太可能是明朝人。根据比较靠谱的研究来看,王宗岳更可能是清朝中期,康熙,乾隆差不多那个时期的人。所以这第一个论点就有点站不住脚了。王宗岳看来要当陈王庭的祖师爷,稍微欠点历史依据。那么就有第二个说法。王宗岳不是陈王庭的祖师爷,应该是陈长兴的师父。然后就又有一套说辞,从张三丰创拳开始,经历了几代各种传人,然后到了王宗岳。然后王宗岳又不知怎么的跑到了陈家沟,一看,哇,陈长兴这个孩子不错,骨骼清奇,天资过人,我有一套太极神功传授于你,未来维护地球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扯远了其实这个思维脉络是和第一个说法大同小异的。总之就是一定要把张三丰创的太极拳,一定要安到陈家头上。然而无论这两个说法,还是其他各种别的不同版本的说法,在实际的逻辑上看,存在着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缺陷:在这么厉害,这么牛叉的太极拳产生之后,一直到传到陈家,再一直到陈长兴传授给了杨露禅从而“名震天下”之前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或上百年,或更长,怎么这个拳外面一个传人,一个闯荡出名堂的人都没有呢?非得等到这么久之后,杨露禅出来了。太极拳才真的打出了名声?之前那么多代除了陈家之外的世外高人们,究竟哪儿去了呢?要么,他们那些人身怀的太极绝技,其实根本不怎么地。要么,所谓那些高人们,压根不存在或者说有名无实罢了。这两点是那些奉行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人无论如何不肯接受和承认的。说到这里。我想到差不多十年前,在央视纪录片上看过一部国家去考证王宗岳其人的纪录片。这部片子并不是当年唐豪,顾留馨(这两个人被奉行张三丰的人骂的很惨,但仅仅是民间去骂,也不见敢公然在官方去骂)考证的脉络去拍摄的,只是到了陈家沟各种走访,各种实际场地去取证。最后,根据陈家沟老人的叙述,王宗岳是陈家沟中一个外姓过来的教书先生,换句话说,也就是个书生而已,并不会武功。但他在陈家沟还挺有名望,因为是秀才,陈家沟上上下下都很尊敬他。他还有一个重要的遗物,就是在陈家祠堂亲笔题词过的一块匾文,关键还有自己的落款王宗岳书。然而十分可惜的是,这块可以证明王宗岳其人真正身份的重要文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时期,被当做四旧给砸烂烧毁了。所留下来的,仅仅是陈家老人的一份记忆罢了。这部纪录片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网上找找还有没有这个资源。而且,由于匾文的遗失,最终也没能斩钉截铁的留下有关王宗岳其人的结论。但这也是历史留下的遗憾。如果说,这个纪录片最终能够确凿无疑的证据出来的话,其实关于太极拳的争论也就盖棺定论了。然而可惜的是没有,所以直到今天,依然纷争不断。关于王宗岳其人的考据,其实如果是有科学探讨的起码常识,而不是一味的一厢情愿或者所结论推导的话,利用“奥卡姆剃刀”的方式,非常容易给自己逻辑上做出判断。如无必要,勿增假设。所谓张三丰创拳,就是一个假设。为了这个假设,又增加类似王宗岳,蒋发,等等之类的增加假设。但如果按前面所述的分析来看,这些假设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么,由于王宗岳其人,是“张三丰”创启太极拳,并且传到今天的关键衔接人物,那么接下来就必要去讨论一下张三丰的话题。张三丰创拳之说是怎么来的?我们先来看一下流传来的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版本:张三丰,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半神仙一般的人物。有一次,他在武当山修道打坐的时候,偶尔发现有什么动静,好奇之下过去查看,一看不要紧,哎呀!一只仙鹤和一条大蛇在那里打架!张三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修道什么的都不去管了,专心看热闹。后来看着看着,觉得蛇鹤相争非常有门道,暗合天理玄机,后来张三丰就一下子悟道了,然后就创立了一套拳法,也就是后来的太极拳。其实各种各样版本还有很多,不过大同小异。尤其是蛇鹤之争,这个其实是最让人吐糟的地方。为什么呢?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有所了解的人来说,太多的创拳说法都和这两个动物有关。咏春五枚师太,也是看蛇鹤相争。白鹤拳,蛇拳,甚至包括形意拳,各种创拳传说当中,几乎都有蛇鹤相争的例子。要么,就是传说编故事的人偷懒,就把名字换一下就去宣传。要么,就是这蛇与鹤是中国武术最大的劳模级别的宗师。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祖国各地去打架,为的就是让人看到而创立一套神奇的拳法。。。槽点太多,就不去一一吐了,那么再说回张三丰是怎么被认为他创立了太极拳呢?首先有说法是,杨露禅本人说是传自张三丰。相传杨露禅在北京王爷府中,和大内高手比武之前,王爷问他。你身上这身武艺,是什么来历啊,叫什么名字?杨答,我这拳叫做绵拳,是我从河南陈师父那边学的,相传说当年张三丰所创。王爷点点头,就不再问了。这个传说真实性如何呢?我认为比较靠谱。但是,并不是作为张三丰创拳的证据。为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杨露禅所述的张三丰所创的说法,是有当时实际历史背景的,很可能的结论是,他必须这么说,因为为了身家性命。首先,托古奉师的现象在那个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形意拳一直是以岳飞为祖师爷。不过只要是比较了解形意拳传承历史的都直到,形意拳真正的创始人和岳飞没什么关联,顶多可以说是借鉴了岳飞传承下来的武艺而已。再有就是少林拳都奉达摩是祖师爷,不过其实达摩就是修行的高僧,可以说和武术也没啥关系,少林寺的那些绝艺,基本上都是后来外来的有武艺的人去少林出家然后传下来的。而凡是和道家阴阳五行等等有关联的拳法,几乎都有托张三丰为祖师爷的例证。也可以说是当时的时尚传统。托古奉师的原因,归根揭底是两大原因。第一是方便立出名号。第二最为关键的是,为了自己安全。封建统治王朝历来其实是非常忌惮民间习武的,这个是公开的秘密。而且,懂得中国武术历史的人起码有个常识就是,各种拳法的最初传人,往往都或多多少有些犯案的记录。河北沧州为什么成为武术之乡,和沧州作为自古以来发配流放犯人的聚集地有着很大的关系。更加厉害的是清朝历史上,非常多的汉民反清团体,都是以武术传授而聚合在一起,这在清朝统治阶层看来也是相当明显的。南方的咏春拳,就和当时的白莲教非常有关联。以至于很多咏春传人隐藏在唱戏的红船当中秘密传承,甚至是形意拳,曾经一度也有过只要是练形意拳的就被当做天地会乱党诛杀的历史。那么杨露禅在面对王爷所问,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明哲保身的说辞。而这个说辞,据我个人看来,甚至有可能就是当年下山之前,他老师陈长兴这么教的。为什么陈长兴自己会这么去授意徒弟这么去说呢?在本文前面其实也提到过,而且有关陈家沟历史考据也有记载,陈家沟其实一直也是在清朝时期,属于避祸隐居的一个秘密地点。还是从陈王庭说起。陈王庭更重要的一个身份就是曾经参与过李自成的闯王部队,与其同乡李岩一起,都算是曾经闯王旗下的武将。那么这个身份之下,在清朝统一之后,陈家沟就成了必须隐居躲避清兵剿灭的一个地方存在。这个其实也在陈家沟家谱记载当中提到过得。有的人为了反对这个说法,有说不承认陈家家谱,伪造等说法。不过还是那个奥卡姆剃刀原则,自己冷静思考判断一下就行。虽然已经过去了上百年,曾经的乱党叛匪已经成了大清的子民。甚至有记载,陈家沟在康熙年间还有两位老人受邀请参加了康熙爷的千叟宴。但是,那个时候,即使去参加宴席的陈家老人,也不敢显露自己是有武艺在身的。杨露禅在京城献艺是差不多光绪时期,但那时候还有义和团等乱党背景。那么他就更不太可能给自己老师添这么个大“麻烦”了。所以我认为,杨露禅托张三丰创拳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而且也很可能就是他老师这么让他去说的。

当年的人们,名声是不如性命重要的。练武的人,很多甚至深怕别人知道自己会武功。不像现在,生怕别人觉得自己不会武功。也正是有这个名利之争,才有今天太极拳的创立之争了。

还有就是。别人说是张三丰所创。这个别人,就是“别有用心”之人。从杨露禅到后来各派太极拳纷纷创立,又过了几十年的时间了。时间也从清末来到了民国。在当时民国之前的年代,杨露禅所说张三丰创拳的说法,普遍的人们其实就是听过就算了而已。因为其实心知肚明是一个托古的说法罢了。但到了民国时期,尤其是1928年左右,一个太极拳历史上很有名的事件,一下子让太极拳创拳的争论又起来了。这个事件就是陈发科上北京教拳。陈发科没来北京之前,所有人认识当中的太极拳,都是基于杨氏后来定型的那种慢悠悠打拳的太极拳。可以说这种风格的太极拳已经成了人们心中太极拳的标准形象。那个传说中形容出手如电,雷霆万钧的杨无敌太极拳已经成了历史的印记而已。而杨露禅本人说的学自陈家的那个拳法,始终没有人真的见到过。甚至也有人认为,其实太极拳就是杨露禅自己创的,所谓学自陈家也不过就跟张三丰一样托词罢了。这个想法其实在当时很多练太极拳的弟子当中都有。其中就包括许禹生。然而有一天,忽然听说来了个真正出自陈家沟的太极拳大师,也就是陈发科。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时期,陈家沟的传人也开始正式称自己家传练的就是太极拳了。之前有陈鑫写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也就是例证。但陈发科所练的太极拳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根据许禹生所述的文献记载,当时相约去看陈家来的太极拳大师的表演,在表演之前,所有人心里准备的是起码要看一两个小时才能看完的,因为当时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太极拳一定要比谁打的慢,打的越慢,代表功夫越好。然而当陈发科两套拳打完,大家一看连十五分钟都不到,都傻眼了。这倒底是太极拳吗?从这时候起,恐怕也就是一直以来有人拼命去宣言陈家的太极拳根本不是太极拳,而是炮锤的说法开始。而其中叫唤的最凶的,就是吴氏太极拳当时很有声望的代表人物,吴图南。吴图南吴老的太极拳水平是很高的,我本人也转载过他的拳架视频。不过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拳打的程度好坏,其实和拳的历史研究没有直接等价的关系。并不代表说一个人拳厉害,那么说的一切都是真理。因为这其中一个是实践体育,而另一个是历史考据,根本不是一个学术范畴。不过当今乃至过去,一直都有似乎谁谁拳打的厉害,谁说的一定就是真的这种说法。说白了是自己给自己为了增加“自信”去刻意树立一个“权威”。别的不说,其实很有意思值得琢磨的一件事情就是,凡是声称“陈氏不是太极拳”最响亮的人们,他往往自身学习传承的太极拳是比较“靠后”顺序的。又或者是出现名声树立较晚的。例如吴图南代表的吴氏门人,其传承是陈——杨——吴。可能他(吴老)潜意识里面是,如果说陈氏是太极拳,那么吴氏就成了孙子辈了。当然这也是我个人胡乱瞎猜。不当做数。哈哈不过,后来的情况就是对于陈发科的质疑诋毁愈演愈烈。后面有很多事情,包括当时中央国术馆的一些历史纷争,就不多一一陈述了。直到后来,民国战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这些关于太极拳的历史争论,其实在当时国家大潮之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一直到建国之后,太极拳重新进入了中兴的时期,这个时候,一个“武当派太极拳”的论调,又悄然兴起了。

武当派是怎么来的?据我的太极拳老师的讲述,他年轻的时候开始接触并且学拳的时期已经是建国之后差不多十年了。老师今年八十高龄以上,那个时候是1958到1959年,他是大约初中时期。在那个时期,其实历史上有个很重要的号召,也是伟人提出来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且还有“跑跑步,健健身,打打太极拳”这样的说法。因此太极拳一下子就成了民间武术的热门。国家当时就已经公开承认全国五大太极拳种类。陈,杨,吴,武,孙 并且在北京体育大学带头,录制颁发了标准太极拳动作套路。(这个视频现在网上都能找到资料)而且同时还有了简化的24式,48式等国家入门套路,后来还有专门的竞赛套路等等。可以说,除了太极拳之外,国家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别的拳种,是这样官方公开带头大力推广的。可以说这时候起,太极拳一下子就成了中国最有代表性质的国家武术标志了。与之而来的,就是太极拳带来的巨大名声。那么这么大的太极热潮之下,和武当山有没有关系呢?很遗憾,没半毛钱关系。武当山,以及武当派的各种功夫说法,其实很早以来就一直有。然而仅仅存在于传说当中,从各种能够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以及考古证据来看,仅仅只能证明武当山的确存在过道家修道的证据,却和武术没有半点关系。甚至来说,张三丰其人都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说张三丰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张三丰在正史文献当中的确有记载,然而正史记载都没办法肯定其真的存在。关于张三丰的正史记载是在明史方伎传当中的,有兴趣的可以搜索看一下。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关于他一切的描述,都是据说,据传,等等。而且还有关于明朝皇帝因为传说张三丰神通长生,而专门下旨去寻访,但都找不到,最后有一位皇帝正式宣布,张三丰已经羽化了,就不再去找了。等等之类。说白了就是听说有这个人,去找找不到,最后不找了。这个记述。那么这个记述究竟结论是有没有这个人呢?自己体会吧。然而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这种传说历史记载当中,其中只字不提的就是张三丰究竟会不会武功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明朝那个时期的传说当中,张三丰也只是作为一个修道的道士,而并不是一个武术家的存在。连有没有其人的传说都记载的史料当中,却压根一个字没有关于他武术的记录,这个逻辑大家还是自己判断好了。那么可以肯定的说,有关于张三丰创立武当派这一不是道家门派,而是武术门派的说法,起码明朝时候是没有的,估计也就是清朝时期开始出现。可以肯定是清朝时期张三丰确定没有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么他究竟是不是武术祖师爷,去问他本人好了。呵呵。然而武当派这个名声被国人耳熟能详,很可能有金庸先生的一份大功劳。民国时期,其实就有很多武侠小说的雏形。例如比较著名的侠义英雄传,其中也就有关于武当派的说法。不过要说的武侠,更为著名的肯定是金庸先生。尤其是射雕三部曲,从全真教一直到后来倚天屠龙记当中出现的张三丰,金老爷子在绘制了一部武侠世界的同时,也把武当派这个名头算是彻底响亮起来。金庸先生写作的时代,恰好正是中国60-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在金庸构筑着中国传统文化世界的时候,恰好很多传统的东西正在被破坏。但直到八十年代。特殊时期过去了。金老爷子的著作,就成了老百姓心中真实的故事了。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个时候,武当派太极拳出来了。不管现在武当派的代表人怎么去拼命的辩解,有个历史上的事实就是,其实直到80年代之前,全国根本没有任何所谓武当派太极拳乃至其他任何实际跟武当有关(非托名)的任何武术种类存在。无论是武术考证,还是说真实的传承。估计可能有人会拿一些武当之名的拳种来反驳,但据有依据的考据来说,这些要么不存在,要么仅仅是托名而已。包括武当山,根据当地人的记述,80年代之前,连真的老道都没有。后来的一些道士,很多是从崂山过去的。但是,正是这个时期,却有了一个所谓“武当张三丰原式太极拳”的名字出来了。这个事情我是在翻阅老的武术杂志看到的。八九十年代,有几刊有关武术的杂志非常有名,比如《武林》,《精武》等等。我在收集翻阅的时候,就有一篇大概是九几年的期刊上面,看到一篇有关《批武当原式太极拳骗局》的文章。文章给我本人启发印象十分深刻。那么就扼要转述一下:
1所谓武当原式太极 的立名就非常有问题。中国有不下上百种武术拳种,没有任何一个拳种在创立立名之初就会用“原式”而命名的。就好像没有所谓原始形意拳,原版咏春拳,等等说法存在。难道创始人一开始创拳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拳未来会有山寨版本?如果说这样命名就是为了刻意声明自己就是真的“原始”版本,其实完全可以在介绍当中说明,而不是直接用在命名上面,如此命名,画蛇添足并且居心叵测。
2所谓武当太极,其中拳谱抄袭痕迹十分明显。为了便于说明,我把网上比较权威的所谓武当太极拳拳谱各式名称摘录一下:1预备势 2起式 3退步崩式 4揽雀尾 5正单鞭
6提手上式 7白鹤亮翅 8左搂膝拗步 9手挥琵琶 10白鹤亮翅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 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上步搬拦捶 16如封似闭 17十字手 18抱虎归山
19倒撵猴 20右搂膝拗步 21斜穿掌 22揽雀尾 23斜单鞭 24肘底捶 25右搂膝拗步 26倒卷肱 27斜飞式 28虚步推掌
29提手上式 30白鹤亮翅 31左搂膝拗步 32海底针 33闪身搬拦 34推窗望月 35揽雀尾 36正单鞭 37云手 38正单鞭
39高探马 40狮子右蹬脚 41狮子左蹬脚 42转身临其境 43右搂膝拗步 44上步伏虎捶 45闪通背 46上步搬拦捶 47小擒拿手 48右踢腿
49左打虎式 50右打虎式 51右弹腿 52双插掌 53双风贯耳 54十字手 55跨虎式 56独立式 57上步搬拦捶 58如封似闭
59十字手 60抱虎归山
61倒撵猴 62双插掌 63斜穿掌 64揽雀尾 65单鞭 66野马分鬃 67揽雀尾 68正单鞭
69玉女穿梭 70揽雀尾 71正单鞭
72云手 73正单鞭 74单鞭左下式 75单鞭右下式 76独立锁喉捶 77倒搓肱 78斜飞式 79虚步推掌 80提手上式 81白鹤亮翅
82左搂膝拗步 83海底针 84闪通背 85迎面捶 86上步搬拦捶 87揽雀尾 88正单鞭
89云手 90高探马 91斜穿掌 92右斜插脚 93左搂膝拗步 94狮子右蹬脚 95右搂膝拗步 96左切掌 97指膛捶 98揽雀尾
99正单鞭
100单鞭下式 101上步七星 102退步跨虎 103双摆莲 104弯弓射虎 105上步搬拦捶 106如封似闭 107十字手 108抱虎归山如果说是对于太极拳熟悉的人其实一眼就可以看出,整个所谓武当原式太极拳的所有招式,除个别换了名字之外,基本就是照抄杨氏太极拳。这个在当时的文章当中就有人明确反对了。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陈氏太极拳的人,还是肯定或否定张三丰创拳的人,有一个历史事实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推翻的,那就是杨氏太极拳学自陈家,杨露禅是陈长兴的徒弟。另外武氏太极拳学自陈清萍,同样也是陈氏。那么,实际上,陈氏太极拳的拳架套路与杨氏太极拳的套路有联系并且又有区别,这才是一个合理的令人信服的传承态势。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在头条问答的一篇文章里面同样做过阐述,这里就不去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到问答文章这里看看)那么这里这个所谓的“原式”太极拳就显得十分荒唐可笑了。明显抄袭杨氏拳谱,却非要把自己标榜成连陈氏都要学自他的“源头”上面。难怪写这篇文章的杨氏太极拳弟子会如此激愤不已。3 招式名称有着极大的不合史实逻辑之处。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原式太极拳当中很多招式名称,其实是和现存陈氏,杨氏等等太极拳名称叫法完全一致的。有人会说这就证明了这个才是正宗太极拳啊?其实恰恰不是。这样的招式名称,不但是抄袭,而且还是弄巧成拙。原因很简单,张三丰是什么时候的人?元末明初人。陈氏太极拳出来的时候什么时期?明末清初,甚至是清朝中期才出现。从张三丰到陈长兴,其中起码隔了一两百年。而陈氏太极拳当中的招式名称出自什么地方呢?只要是进行过历史研究的人应该都清楚。这些招式名称很大一部分来源是一部著名的明朝将领: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包括懒扎衣,单鞭,高探马,金鸡独立等等很多的招式名称,都是源自这部纪效新书命名而来。而懒扎衣和杨氏揽雀尾招式名称的转音变化,基本上也是比较公认的事实。然而这个所谓的“原式”太极拳,公然的又把这些招式名称,甚至是已经转音而来的“揽雀尾”都变成张三丰的发明创造。难道说其实张三丰还是戚继光的师父?童话都不敢这么写吧。其实,有关所谓武当派的太极拳,还有很多其他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原本我还打算从太极拳的实战技术上面去分析一下所谓武当太极拳的漏洞与毛病,但写到如此一看字数已经逾万,还是作罢。小小总结一下,所谓武当太极拳,以及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说法,我本人是绝不承认其正确的。基本上的原因如上所述。太极拳,说心里话,以“太极”之名冠以这个拳之上,确实有些其实难副的感觉。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创始人李存义宗师是以形意拳作为中国国术代表。当时的确也惹了不少麻烦,可见为名之争屡见不鲜。电影一代宗师当中,北派内家拳代表是以形意和八卦作为代表,偏偏没有太极,其实这也是有当时的史实依据。然而新中国之后,唯独太极拳一下子成了最热门的传统武术,盛名以名利之下,所谓别有用心抱有目的的人的各种“认祖归宗”的言论也就出来了。

本人郑重声明,个人也丝毫没有做过陈氏“创立”太极拳的结论。仅仅是说,目前现有的国家承认的太极拳当中,无一不是直接或者间接由陈氏太极发展而来。但究竟是谁创立的,这个还是历史学家考据去吧。不过可以百分百肯定的是,和张三丰无关。


front2_0_84182_Ft_3aC0nujwewrs8JqfqO6s7iRiX.1636015561_16_46_0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13 17: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