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71|回复: 0

[健康贴示] 八极拳·修炼秘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31 1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工夫也。盖技击一道,必也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以致用。神志不清,杂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此外,对内外兼修,锻炼形神,尚有专门功夫,以炼后天补先天。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一、调养功

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条理气血。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数息功

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愈好,唯花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或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息。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蠕摩内脏,以资健康。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中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如是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收功不可少。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炼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有,进二百十六度,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

益用调息坐(或卧)功。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几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十六,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则有: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吸气:真气运向拇趾,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命门,夹脊,经玉枕,达泥丸稍停;呼气同时真气下行过天目,经上鹊桥沿舌尖下重楼,顺左右肩分两路沿上肢内侧下行,达中指尖后从外侧回至天突汇合,再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达会阴。继而沿带脉分左右,经环跳,沿腿外侧而下继续运行——称此为经络周天。


(三)起居法

每日醒后按下列次序行之:

子:醒后先默想自身四周景物以意检查自身各部及血液流动。

丑:搓两手,并以两手搓眉,搓耳三十六次,上额及须部目及长揉枕骨,干漱口三十六次。舌兴沿唇内侧从左,下,右,上至左三十六次;逆之三十六次。左右各三十六次。

寅:卷伸腿各三次。曲伸指、趾各三十六次。

卯:起前左右各侧身片刻。

辰:坐起双手揉胸腹各三次。双手推揉两肋各三次。顺脊骨两侧身自上而下推揉五至七次。

已:将腿直伸,两手搬足尖。年。两手搓足心各三十六次,再搓足根外侧各三十六次。

未:睡前及起后以双手梳头七十二次(可避中风)。

申:睡前仰卧,双掌一前一后平按腹部,顺、逆时针各揉二十次(可助肠胃蠕动,顺利排泄)。


(四)养目功

有如下几种:

子:清晨每无风雨时于野外空旷处行之。其法:背向太阳,合眼,眼珠转七次,右转七次。而后尽力睁开视远处景物。若每清晨行二至三次,可增强视力。

丑:视微物法:微物视久则大。久练能视微物。

寅:搓耳根及眉际,可做以上两项之辅助功法。可随上述二项合并行之。

卯:夜眼功:于夜间院内或野外行之。


(五)聪耳功

有如下几种:

子:夜静时灭灯冥坐,静听周围细微声音,久之能聪耳。

丑:悬垂物察其声响。

寅:两手捉耳擦磨耳根;冬天以干热毛巾熨耳根及颈部。


(六)固齿功

睡前后扣齿三十六次,或于坐功时行之。


二、运使功


(一)地盆步

此步又曰骑马步,骑马式,马步。此为八极拳入门之基功。籍此练气下行。不独增强足胫力,且可免气血上浮,即可以固下盘也。其法:两足成平行,足尖微向里扣,两足相距为两足半至三足宽,两足放平,十趾抓地,身下蹲,膝向前屈,膝盖勿过两足尖,上身立直,头上顶,两手插腰,或两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而两臂抱圆;松肩,松腰,松胯;两目正前视;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初立时往往腿足酸疼,再久反觉松懈无力,此为换力。练习时刻要逐渐增加之。能站两时辰仍觉轻松自然。逐渐能使足胫坚强达下盘稳固。八极地盆有四忌:

子:忌两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实。

丑:忌站立时腰背弯曲,如此气不能下达。

寅:忌一站即起,两腿全不受痛苦,则功不能成。

卯:忌肩耸头斜,及眼神乱视(练时肩要松,头要顶,颈要直,眼要平视)。


(二)半马桩

或称子午桩,长三式。


(三)弓箭步


在于练胯膝。要左右变换练习。


(四)揉手功

练揉手功主要为练腋力,松肩,活腰,练习吐力及耸动劲。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双揉,单揉等法。练久能使腋肩耸力增加,吞吐灵活。每日练习逐步增加揉推次数,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松开,发力能吞吐自然,双臂劲快而有力,力能达于指尖。


(五)碾步

此功专练松腰,松胯,合膝,扣裆,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联合动作。久练则步灵,膝合。外三合。


(六)回环捋手

其法:做正骑马式,左右手捋带攥拳,以练小臂及掌根横力与十指抓力,并能活胯开裆,横力增强。


(七)提膝

尽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练能使腿活。


(八)呼吸功

其法:马步下蹲两掌心朝上,随呼吸自下而上提至乳间而后两手随呼气向前推放,时两肩下沉,肩窝吐力。而后左右手向外分开,身体下蹲,两手抄起,如是反复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时变拳,推放时变掌。


(九)活胯

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骑马下蹲,猛蹲缓起。如是屡蹲屡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插腰,蹲至胯矮于膝部。最后练到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能附于地,则胯与腰连接之筋即伸长而灵活矣。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向外呼气,从丹田吐力,目向前视。


(十)练腰

两手插腰,咸弓裆步,以突然动作拧腰摆肩变成正骑式;由正骑式再变弓裆步,以腰力带两膀。弓步时后足根下蹬;两胯下掖,身躯要正直,两膝要内合。每日练二十次,久则腰力大增。


(十一)气口功

该功主要练内脏应变之机动也。气需内七外三。练法可由两人对操,或个人单操。练久能使气口坚实,应敌变化迅速。


(十二)靠桩功

楼桩功,打桩功,铁砂掌功,吊球功,挂带功,鹰爪功,点穴功等等。

靠桩功包括:背靠,膀(前,后)靠,肩扛。

楼桩功包括:小臂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双臂交替,并掌尽量扣向腕侧面以此腕侧面砍桩;或马步使桩贴于大腿内侧以一臂曲(状如举方盘)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桩。

打桩功中包括:掌打,肘顶,膝顶,脚踢。或以吊起之沙袋,墙上钉革蒙海绵(替代古时多层毛头纸),或以寸板高与人齐,下插水泥槽中等法代之。

铁纱掌功:先以双掌正反面拍打绿豆袋,六个月后换成掺半(体积)绿豆砂石袋,再六个后换成砂石袋,又再换成绿豆铁沙掺半之绿豆铁沙袋,经绿豆铁砂袋练习六个月后,最后换成铁沙袋炼三年以上铁沙掌功可成。

此功万不可求速成,务须循序渐进。且每一过程用力均须从低层开始,以在老师指点下习练为益。习练时须运丹田气。盲练必出偏颇,悔之晚矣。

吊球功:马步双手吊住泥球,双臂于体前平伸(球重与本人适应),泥球重量须渐增。或以二坛代替,内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或马步双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拧身防于另侧,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复。

挂带功:双肩挎直径尺许圆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动称扇球功。

鹰爪功:练指之抓捏力。

点穴功:须练指点与认穴。

练此等硬功,务须自两至三层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层力(一年半后增至九层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十二,百零八后各练三月,增至百四十四度后无须再加。另有捧墙角功,练法亦同上。

练时须运气,练后须以药水浸手脚(增加功力,凉血解毒)。


炼意法

术中以意为主宰,乃行动之司命。天之三宝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故,意不可不练,经日练空如打实;打实如练空。此云练拳路中即含练意也。除练拳路必须练意外,还须熟练意之基功,不外两端,一日静,二日活。静须养活,活须练静。静如闲云野鹤,无忧无虑,四大皆空;活如虎猛猴灵,蚊龙腾空,所向披靡。其法一日全身通明功(内视功),藉以养意也;二日意动法(静周天功);三曰内外齐动法(身内行大周天,身外行神拳。而大周天者,应在经络周天运行相当熟练之后方显。乃是真气在体内周身运行均已轻车熟路,收功真气或聚一点于下丹田,或聚一点于加脊。或云周身电麻感乃真气运行也,实此电麻感乃真气之初级阶段尔),藉以练活也。

如练小架,第一层功夫,每势间数息数皆相等(自三度始,渐增至六度,九度,十二度,二十四度为限)。第二层功夫为小周天运行(子:进九度退六度;丑:进三十六度退二十四度)。第三层功夫为大周天运行(子:经络周天;丑:大周天,亦即“翻江倒海”者也)。第二层,第三层功夫中不再称练拳,而称炼功。何也?来自“武宗”公众号·此周天运行即炼丹也。每式间隙至少周天运行一次,或几次。收功时务将真气存入下田,真气聚合之点愈小愈好。


八极拳八要

一要:八极拳要相合,内外一致,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人乃一完整之躯,必须一致。要上下相随须用六合劲。即: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上身与下身动作相随。   

二要:身躯中正,不倚不偏,下盘稳固,劲发八面;尾闾中正不偏,方可前进后退运用自如;方能有横(爆也)力,不致出一面劲,方可变转灵活。

三要: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

四要: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内七外三,意静神恬。

五要:以意行气,以气促力,力出自然,不僵不滞。

六要:碾步合膝,两足平整,五心要实。

七要:以腰为主,带动四肢,要发腋力。

八要:有吞有吐,有蓄有发,耸动有力,刚柔相济,变势要快,发力要横,定势要稳,节奏分明。


八极拳八忌

一忌:内外不一致,劲不完整。

二忌:出一面劲。

三忌:腆胸撅臀。

四忌:用僵力、强力、粘力。

五忌:眼神不正,练空不存意。

六忌:下盘不稳,步法虚浮。

七忌:虚实不分,无吞无吐。

八忌:闭气。


八极拳之练习

练拳要因人之体格而异。刚劲强者要练柔,将刚劲泄尽,实力换出,此为去刚换柔;体弱者,要练刚劲,渐进勿猛,练久则刚。

练习时,要注意调筋理气,筋骨曲伸务求顺达,筋长力大也。气要顺通自然,闭气与用强力皆非所宜。场所又宜择空气新鲜之地,否则伤及气血。

初练架子必会发生腰腿足酸痛现象,不必忧虑,练久则愈。习久反觉全身松懈力短。此非力短,实乃换力。盖将从前之浮力换尽,熟力已生也。觉似力短,实力增也。乃气血筋骨开始灵活之象征。

练拳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谚云:“万丈高楼从地起”;又云:“欲速则不达”。大凡练者,均图在一朝一夕即完全练成。因而使用过分之力,必致有损身体。夫练拳所以养身者,必身心强健,方能学以致用。若遽而用力过猛,必致筋脉张弛无常。伤及筋骨肺腑。与强身长寿之旨相违背,不如不练也。·来自“武宗”公众号·必也,按照本身体力负担能力,及练功次序,循序渐进。练一式,有一式之增益;练一套有一套之增益。日积月累方能有成。

艺在精,不在多。拳路虽多,能于一招精到,即可保身应敌,多亦无用。有一招精到,即足以应万变。艺多而不精,徒为身累

练功要持之以恒,不可中途停辍。有恒心为万事成功之母也。若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时练时辍,必无所成。盖功夫本日积月累而来,苟持之以恒,练一日必有一日之增益。谚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练拳亦莫不如此。此道若朝夕不辍,孜孜不倦,则三年有小成,十年有大成。

要戒色欲,食欲,盖人身气血未锻炼则虚,浮滞,涩而无力,既经锻炼则灵活而易动,倘不知节戒色欲,食欲,狂饮暴食,则多损害身体。练拳以凝神静气为第一要义。必须心静勿乱。心为全身动作主宰,惹心神散乱,心绪不宁,则对各部动作难期指挥如意,如斯临敌,必然心神无主,手足无措,曷可言胜。故练功者要注意宁神,养气,参贯禅机,超脱于生死恐怖之域,除却一切杂念私欲,方能在练习与运使之中,纵使泰山倒吾侧,东海倾吾右,心君泰然处之若平素也。吾门拳术纯为以意守气,以气促力。来自“武宗”公众号·若心绪不宁,心神无主,何气力之可言。故练吾门拳术者,以心不动,宁神静气,为第一要义。

吾门拳术一招一式均有其深奥用意,必须细心钻研,从平常中感到不平常,方可称真正融会贯通。谚云:“艺不精熟思则精。”乃经验之言也。如架子第一式:‘悟空问路’,练者往往认为极平常、极无用之一式,实则此式乃八极中:“以不变应万变”之绝妙招式也。

本拳以宁神静气为先,固下盘为主。故下盘稳固与否乃练习之主要标准。练习则必先注意下盘之锻炼,上盘所发主力,必先由下盘及中盘发出,如树之根干及叶也。

练习次序要从运使之基功始。而后架子,再次为八极拳,六大开与散手。调养功乃养身之法,必经常行之。

喂招成招乃求致用也。只练拳不喂招成如,临敌亦无法用。有拳技精熟,不能临敌致用,盖以此也。

各种拳术与散手之锻炼,在有一定基础之后,不必每日全部练习之,择几式经常练习即可,使功夫不致退步。

拳于兵刃一理也。拳术精通,一切兵刃自会融会贯通。

练拳炼功有五戒七伤,必须警戒。一忌荒惰,二忌骄矜,三忌燥急,四忌躐等,五忌酒色。七伤者,一日近色伤精,二曰暴怒伤肝,三日思虑伤神,四日多忧伤心,五日乱饮伤血,六日懒惰伤筋,七日燥急伤骨。因而不可不慎也。


front2_0_84182_FgSl0kg3a1FFILj9T_iFlHWhMrBL.1635659414_13_50_1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7 2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