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形意拳宗师郭云深老先生一生的经验总结是:『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无心方见奇。
一位习武六十多年的老人回忆说,他早年从名师练形意拳五年,一拳劈出,带动风声,势不可当。但他练的是开展式,行家们称为「假拳」,只不过是形意拳的基础功夫,相当于太极拳的摧僵阶段。为了把明劲练成暗劲,他不得不重新从站桩练起,将开展式改为紧凑式,以求劲力内蕴。
这样又足足练了七年,才觉得身上有了内劲。他夜晚在公园练拳,虽然全身放松,但打出拳去,居然发出嗡嗡的震动声,能传出好远,惹得行人前来观看。他逐渐体会到形意拳由外向内练的奥妙。
练成了暗劲的人,经过了多年的刻苦磨炼,对武学的博大精深、不可穷究的道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所以,他们大多待人谦和,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子,也不会动辄炫耀武功,恃技欺人。有的人甚至将武功深藏不露,混同于常人。
在完成易筋功夫的同时,习武者的体形和神态也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一是体形渐趋于瘦健,少横蛮肥重之态;二是步履轻捷而稳实,少拖沓滞重之病;三是目光渐趋清朗慈和,临敌时则威神自出,目光如冷电,少凶暴浮露之相。这种地步,就基本上达到了暗劲(炼气化神)的境界,从而迈入化劲(炼神还虚)的上乘修炼阶段。
炼神还虚的要诀是「虚静」二字。「虚」指心内虚空若谷,「静」指心境淡泊守一,所谓「虚静为主,虚无不受,静无不待,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是也。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要求心境达到极度空明宁静的状态,这样才能归根复命。道家养生术认为:「不认不知,无声无臭,名曰希微,只这个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机」。也就是说,必须对外界的任何干扰全不理会,心中不存任何芥蒂,一无阻滞,听不到任何声音,闻不到任何气味,凝神守一,不懈不僵,久而久之,才能悟透箇中的玄妙之机。
太极拳高手们认为,虚静「乃太极拳最精微处,非稍有根底者殊难领会」,又说:「太极拳应敌时,其最妙处在以虚静胜人,故太极拳实以无法为法」。在内功的最高境界,武学与道家互通互融,达到了高度的一致,这就是武学中的「拳道合一」。武术家们早就明确指出:「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静心者,道艺也」,划清了武艺与道艺两种境界的差别。
在练习化劲的时候,习武者周身内外全仗真意运用,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其运气亦不着意,亦非全不着意,忽隐忽现,若有若无。呼吸似有似无,以真息行之。练到至虚,则身无其身,心无其心。一些武学大师如实地纪录下他们练习化劲时的体会。
在长期的内心虚静的状态下,中枢神经的反应可以达到极其敏锐的令人吃惊的地步,乃至「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是形容习武者的感觉灵敏已达极处,即使加上像一片羽毛、一只苍蝇那样微乎其微的力量,也能立即觉察清楚并作出反应。习武者练出了这样的谖夫,在同人交手时,只要一搭上手,对敌人的功力深浅即已尽悉无余,而敌人对我却懵然无知,只能处处被动,为我所制。
一般的技击家讲究的是以快打慢、以强击弱,高明的武术家却把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奉为准则。一般的技击家在临敌时常常心急如火,气血上涌,恨不得一拳将对方打翻。高明的武术家面对强手,却能做到心平气静,从容不迫,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他们在同人交手时,心境空明,无虑无念,置胜败于不计,置生死于度外,形神合一,心无定式,但一抬手一投足均为精妙招式,威力极大。其动作或快或慢,或柔或刚,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又如钱塘之潮,滚滚而来,令对手无招架之功,无退避之处,处处无不受制。
达到了炼神还虚境界的武术家,大多性格豁达,心胸开阔,待人谦和有礼,不同人作无谓之争。耿继善先生回忆道,他早年练习拳术时,肝火太盛,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合,视同道如仇敌,自己也常感烦恼,而且周身为拙力所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力量。后来从深州刘奇兰先生学形意,练明劲四五年,自己感到性格起了变化,对于过去的事常感愧悔。
又练暗劲五六年后,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和,对于技艺高过自己的人,不仅不嫉妒,反而加以称赞,但自己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以秘技示人。而后又练了五六年化劲,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这时方能泯灭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不相爱,遇有不如自己者无不欲教。偶与人较量,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而所用所发皆是道理,无入而不自得。这时方才明白了形意拳中和的道理,体会到练拳可以变化人的气质,使之入于道的境界。
练成了化劲的人才真正能称得上武学大师。他们大多儒雅清秀,似有仙风道骨。他们目光清朗澄澈,神态慈祥和蔼,步履轻盈飘逸,两眉正中隐隐若有红光,拳经上叫做「一点灵光吊在眉」,又称「光聚天心」。不过,能达到这种境界毕竟太不容易了。在练成暗劲的武术家中,能最终练成化劲的也不过一百个人中有那么一两个吧!也就是说,在所有习武者之中,大概平均每十万人中不过有四五个人有希望成为真正的武学大师,恐怕实际比例比这个估计还要低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