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24|回复: 0

[健康贴示] 中华武术各拳种的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9 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现下世界正流行着功夫热潮,欧美等西方人士也如火如荼的学习东方文化,其中最吸引人的运动可使说是中国功夫,年轻的学习武术,年长者练习太极拳保养身体,中国功夫电影进军美国好莱坞影片风行大卖,中国文化也飘扬到全球,许多外籍人士到中国大陆、台湾或香港学习武术,在美丽的宝岛上流行着哪些武术呢?在许多的时空之下融合与文化上的交流,有哪些是已经为宝岛上的特有文化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国术者 古今同义国之术修身之艺也!
一、谁创了中国功夫呢?中国功夫到底是谁创的是很难讲,这一定不是ㄧ人一时之间所创造的,我想从最早人类为了生存与野兽搏斗,个体与个体争执时打斗,部落与部落的群体战斗就研发出来一定的搏斗技巧,说了老半天就是说不要以为真实的中国功夫是等到达摩祖师来教授的,你该不会这么认为吧,那不就是还认为月亮里真的住一位嫦娥吗?当然中国功夫不是神话,也不是魔术,随便练ㄧ练或是看个武功秘笈就能跟周星驰ㄧ样在功夫片中学会了 如来神掌吧﹗虽然真实世界的的功夫不是那么神奇,但是也有许多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什么是中国功夫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要有中国文化特性,听起来是废话但是又很重要,你总不会看到空手道或是跆拳道型的表演就说是中国功夫的套路。第二要能格斗也就是具有防身克敌的功效,不然手软脚软的花拳绣腿是健身操不是功夫。第三有套路的型态,套路是东方武术的ㄧ个重要特色,套路内含踢、打、擒、拿、摔的技击技巧与攻防意识的训练,否则就是跳舞了。第四有功法,不论是外在横练的铁砂掌或是内在的气功,所谓的「外练筋骨皮,内练ㄧ口气。」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发源于中国的武术就可以叫做中国功夫。说了老半天不稍微提及一下功夫的起源记载实在对不起各位看官,古书上记载着蚩尤〞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这个角抵有人说是摹仿牛以角斗人,也可以说是一种角力术的开始,在《庄子.说剑》记载〞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武术起源得非常早,绝非等达摩祖师传到少林寺才有中国功夫,但是明朝以前所查知的资料多属于军事武术,ㄧ般我们所认知的民间武术或是所谓的武术运动是在明朝才完备。

二、南拳北腿中国通常是以长江来分南北两边,所以说发源于北边的拳法称作北拳,南方所创始的拳方称做南拳,ㄧ般而言北方拳法大多跳跃动作多,因为北方地势多平原,所以拳法套路中有许多腿的技击法,其实这说法比较适合在查拳、华拳、通臂拳、翻子拳等,但是像形意拳、太极拳、心意拳等腿法不多,动作跳跃的也较少。南方拳法因为地方多山岭与水路,因此拳法跳跃动作不多,手部技法多而细腻,但是并不是没有腿部的技法,在台湾有金莺拳(蝶仔拳)、鹤拳、太祖拳、罗汉拳等,广东的洪家拳、蔡李佛拳法、咏春拳等,现代交通发达武术教师与学员南来北往敎拳授课或是前往学习,甚至拜现代科技所赐,上个书局或网站就能搜罗到南北各门各派或是世界其他武术,不需样古代ㄧ样需要半夜偷偷摸摸的去偷拳学艺,不小心还得死命逃跑免得被逮到被痛殴ㄧ顿,在如此的频繁接触之下南北拳法也就相互交流起来。三、少林与武当「拳出少林,剑出武当」这句话常常被人提到,少林寺的武技最早出名在唐朝初年,据说有十三位武僧在一次战争中救了秦王李世民,之后跟随李世民平定天下,自此少林寺以武功闻名于天下,少林拳之特色是讲究拳禅一体,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步,事实上少林寺的武术是兴衰不断的交替著,许多战乱中一些武术名家入少林寺出家,彼此不断的交流学习,少林寺的武功种类众多是有民间的武术不断的加入并与丰富之,可以说是「天下武功入少林,而非天下功夫出少林」在明朝时著名将军俞大猷,有一次经过少林寺时观看少林寺的武术大感失望,于是重新指导与训练少林寺的僧人武术,事实上现下的少林寺经历清朝末年的动乱,民国初年军阀战乱,抗日战争摧残,国共战争的影响,文化革命的动荡,寺内人才四散,“一片破败,一共就十几个和尚,9个是老人,靠28亩地过日子。”这是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对记者(大陆记者:蔡崇达)描述的1981年的少林寺。近来重新整理与推展,目前少林寺附近武风甚为盛行,武馆学校有数百间之多。

俗称内家拳为武当派,传闻由张三丰所创,但并不可考,就历史考据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八卦掌在北京,太极拳在河南,这些拳法跟武当山没有直接任何关系,目前武当山的武术以武当道总徐本善所传的武功为主,徐本善是全真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生于清朝咸丰年间(1860年),于1932年仙逝。四、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分别ㄧ般认为最早有内外家分别的说法来自黄宗羲所写的「王征南墓志铭」其中所言〞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用力打人的是外家,以静制动的是内家,且依文章内的分法所谓的外家是指少林拳,内家指张三丰所传授下来王征南学习的拳术,由于一般认为张三丰势创太极拳,所以有人认为文章中所指的内家拳是指太极拳,但是目前四川有一派拳法叫做〞内家拳〞他们认为他们才是「王征南墓志铭」文章所说的〞内家〞。依照《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云︰「内家则松溪所传为正,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厄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可以了解到这里所指的内家拳是以防守为主,以点穴为技法,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头昏眼花了,到底什么是内家拳?什么是外家拳呢?

按照现下一般的说法 「内家拳」注重巧劲,以静制动并且注中呼吸与人体能量~气的训练,ㄧ般常见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鹤拳可以作为代表, 「外家拳」注重攻击,强调肌肉的训练,拳术强调刚建有力,八极拳,少林拳,太祖拳、等为代表。其实这一种分法已经很难严格的区别内家拳或是外家拳,譬如说螳螂拳要外练铁砂掌,内练三回九转功罗汉功,又称三回九转还阳功,因为几乎中国功夫都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讲究的是内外兼修,在多年的武术交流攻防技巧也都注重攻防并重,因此用内外家来别武术的种类不够严谨也难以有明确的区别。
五、霍元甲与精武会精武会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 ㄧ席地位,民国初年全国弥漫着强身强国的风潮,到处有许多有心之士成立各种组织推展体育活动,当时在北方有马凤图、李存义、李瑞东等人在天津成立中华武士会,北京有耿继善创立四民武术社,南方上海有精武体育会,其中现今影响深远到海内外且组织最庞大的属精武体育会,精武会的故事曾被多次改编拍摄为电影,想要了解现实上的精武会故事吗?
霍元甲是天津人1886年出生,家传秘宗拳,幼年时本来体弱多病但是努力学习且资质聪颖,所以功夫出类拔粹,后来以武会友,融合各家武学之长,将家传之「秘宗拳」发扬改善,霍元甲功夫超群声名远播,当时著名的山东大侠刘振声仰慕其名,特别到天津拜霍元甲为师,霍元甲感其正值善良,打破霍家拳「传内不传外」规矩,将他收为徒弟,霍元甲交友广阔与大刀王五是好朋友。霍元甲著名的ㄧ件事是在1909年,有英国人在上海设台要挑战国人欲耀武扬威,结果听到霍元甲的大名挑战者、公证人与举办者都一起逃之夭夭,后来霍元甲与有志之士感于国人身体不佳,为除去东亚病夫的称号,1910年霍元甲在农劲荪等武术界朋友的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来其学生陈公哲、姚蟾伯、王维蕃等人发展改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体育会以黄、蓝、红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精武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宣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精武体育会南北拳法兼收,最初有十套主要的套路1.弹腿(12路弹腿)2.功力拳3.节拳4.大战拳5.群羊棍6.八卦刀7.五虎枪8.单刀对枪9.套全10.接弹腿。虽然霍元甲过世后,精武会在门人的不断努力之下不断的扩大与发展,现下海内外的精武分会达到四十多个分会,而会员也多达四十余万,精武体育会也不断的吸收各地拳法,所以不同地区的精武会有不同特色的拳法。六、国家成立的武馆~中央国术馆在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为弘扬中华武术,强健国民体魄,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批国民党元老发起创立了中央国术馆,在几经波折之后在国民政府常务委员李烈钧的大力支持下于民国17年成 南京中央国术馆全称为“国民政府直属国立南京中央国术(研修)馆”,简称“央馆”。名节馆长冯玉祥将军,馆长为张之江将军,副馆长为李景林,说到这里有ㄧ段故事当初张之江将军与李景林曾经在战场上是敌对的,但是张之江将军知道李景林武艺高强且武当剑法是真传,因此多次敦聘李景林为副馆长,李景林起初不肯最后感于张之江的诚意不计前嫌,因此两人共同位中华武术努力教育,就这点来看两位前人的气度是值得为后学的典范。

之后国术馆变热热烈烈的展开招生,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中央国术馆举行第一次的国术考试,这次考试通称为〞国考〞,国考的目的当然是要选拔优秀的人才,所以考试的内容刀、枪、剑、棍、拳样样都来。而且功夫讲求实用防身所以也有对打角力、散打、长兵器和短兵器都有比赛。所以当时的学员是各个门派的精英,第ㄧ期学员特别称作“央馆教授班”,是为了培训馆内的教授人才,中央国术馆前后共招了五期,学员约共五百人,这对中国武术后来的现代化教学或是武术人才的 培养有的重要的影响 。有ㄧ件事特别要提的是1936年中国武术在柏林奥运会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由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寇运兴、翟涟源、傅淑云、刘玉华等人组成的中国武术团,这些人几乎都是中央国术馆的人员,在德国的汉堡、法兰克福、柏林等城市做了精彩的武术表演与示范,受到西方人士的喜爱。民国38年政府迁台ㄧ批中央国术馆武术名家也跟着到台湾,如第ㄧ期第一名毕业的武状元「千手擒拿」韩庆堂先生、摔角大王「花蝴蝶」常东升先生、八极拳名家李元智先生、查拳名家张英健先生、角力名家潘文斗先生、武术名人傅淑云女士、武术名师范之孝先生等人及当时中央国术馆所设立的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的吴文忠教授、郭秉道教授等人,这些人位台湾的武术界注入了ㄧ股新的力量,对台湾的武术推展有着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七、台湾目前常见的武术台湾的武术早在明末清初郑成功迁移到台湾前就应该有了,但是可以相信的是随着郑成功来台湾时,武术将领军队中必定有武艺高强者,譬如永春人林日胜、林兴珠叔侄即为其中的佼佼者。林兴珠还组织藤牌兵,郑克爽降清后,藤牌兵曾奉调参加雅克萨战役,打败沙俄侵略者,其后并将藤牌军列为绿营兵种。郑成功的军队随之在台湾落叶生根或是有心组织团契保留反清复明的志向,必定有将武术流传到民间,而武术的种类当是以南方一带的拳术为主,早期在闽南一代的武术为少林一达尊、二太祖、三行者(猴拳)、四罗汉、五白鹤为主,台湾眀清时期武术传入的时期,期间大多是这几种拳种,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鹿鼎记中的天地会。据目前资料所知天地会其实是洪门的别名,洪门之所以取名为洪门是因明太祖的年号是洪武,所以取洪为名,而在理念中明朝才是真正的父母,不以满清为父母所以指天为父,指地为母,所以又名为「天地会」。而大家想不到的是洪门的创始人是谁吧!其实创始者就是郑成功,在洪门中称之为「万云龙」或「万大哥」,军师陈永华以「陈近南」之名字来传布,会中许多的事物的实际主持者为陈永华。我想「陈近南」这个名字因为鹿鼎记的 关系让人更知晓,其变更名字的目的是避免天地会推行反清复明时被清朝政府注意而难于发展。郑成功在台湾首先成立「金台山」,目前这一支系在台湾还是有在教授拳艺例如天地金台山勤习堂一十三代堂主」王进发先生,除教授太祖、鹤拳外也教授狮艺,王进发先生目前担任中华民国体育总会国家级教练、裁判和中国国术国际联盟总会国际裁判,也是中华洪门总会副执行长,洪门传到广东时,将洪门天地会改名为三点会,后来改为「三合会」。

后来随着清朝的统一两岸多少有着武术的交流,日据时代有鹤拳名家到台湾教拳引起甚大的影响,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此时更带来了许多北方拳种传入台湾,也为台湾的武术展开一种新的面貌,台湾经济繁荣政治安定,各种民俗文化被保留下来未被破坏,因此台湾武术保留着大量的道统武术,武术界也展现百家齐鸣的盛况,中央方面有中华国术总会、太极拳总会,各县市也有国术会与太极拳会,各地都人不同的武术团契推展,所以说台湾是学习武术的一个优良学园。民国七十二年中国文化大学在体育系下成立国术组,后来改为国术系,是国第一所有武术科系的学府,国术组早期有许多武术名师教课,如︰张敦熙、常东升范之孝、傅淑云、孟昭勋、刘云樵、孙绍棠、郭秉道、罗开明、陈天一、王凤亭、贺顺定、唐克杰等人,为中华武术的薪火起了延续与推展的作用。在台湾许多地方都有先人所流传下来的功夫与故事,大家常听到的有西螺七嵌的事迹,自古以来中国各地村落为保乡卫家,常聘请有名的拳师到村庄教拳授艺,台湾也是一样,在清朝道光年间,刘炮,字明善(阿善师),从福建漳州来台湾,在西螺创办广兴武馆「振兴社」,同一时期,西螺大户廖金埜结合廖家传武术与来自唐山的武术名师高荣师的武艺,积极在地方推广。他的七子廖懋昭(别号万得师)聪颖过人,尽得其真传,在光绪年间考取武秀才,年方二十四岁即开设武馆,由其父取名为「勤习堂」,广收门徒。「振兴社」与「勤习堂」在台湾是流传非常广的两个武术社。在大甲一带也有民间流传下来的武术,根据台湾武艺文化研究会郭应哲先生的调查,大甲五十三庄武馆系统概分为大安钦习堂─泡师、大甲集英堂─黑番师、外埔义虎团─趖师、玉麟金狮阵─益师、麒麟神狮阵─王仔甲、大安振兴社、大甲金胜堂、玉麟馆、忠义堂等派。每个武馆都有其武术特色,钦习堂有「连环八卦阵」;玉麟馆经目前考証,极可能是鹤拳系统中,最古朴的「永春白鹤拳」,不要说国内罕见,应该也是举世罕见。「义虎团」更是国内独一无二「弄虎不弄狮」的武馆。此外在台湾常见到的宋江阵可以说是台湾早期武术的一个雏形,关于宋江阵的源流,有许多种说法︰一说,有人以为源自「水浒传」,宋江攻占城池所用的武阵,因为它的名字就叫做「宋江阵」,而阵法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与小说内容又很搭配。其二,有的人认为这是少林武学的一支,结合拳术、器械、狮阵同时留传下来。第三说是源自戚继光的「藤牌舞」或「鸳鸯阵」。第四说认为是源自郑成功的「藤牌兵」及「五花操兵法」。根据学人考証,多数认为台湾的宋江阵始于明郑时代,郑成功的部属陈永华为了方便治理台湾,提出了「寓政于教」的政策,结合民间信仰与地方武力而成的阵头;换句话说它可能就是由明郑的「藤牌兵」蜕变而来。宋江阵是国术团体的一种集体表现,将国术团练武的成果,在迎神赛会中向居民表演,这种表演配合锣鼓伴奏成一种「拳舞」,后来参与的人数增加,寓意水浒传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以喻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现在阵容缩小,往往以三十六人为一团,团员全身轻装,手执刀、剑、矛、盾、弋等古代武器,由一旗手领先,两人一排,作成长,在锣鼓声中行进,表演的武功有单打、双打,亦有全体对打,演的动作,优美而有力,与锣鼓配合,如同舞蹈一般。宋江阵流传在台湾南部,而以高雄县最多,堪称是宋江阵的故乡,高雄内门宋江阵,被评选为台湾地区十二项大型地方节庆活动殊荣,以带动高县文化观光产业。

国内的道统武术常与庙会结合,形成台湾特有的民俗文化,武术除了有健身与防身的功效之外有着人亲乡土亲的功效,这也形成国外人士到台湾参观与学习武术的热潮,譬如大甲镇澜宫每年的庙会也是一个武林盛会,除了为当地带来观光热潮外也有着文化保存的价值,武术的热潮也蔓延到全世界。在了解到武术为全球风行的运动下,武术是个宝,宝不必往外找,因为明末武术已传到台湾,后来随着清朝的统一两岸有着武术的交流,日据时代有鹤拳名家到台湾教拳引起甚大的影响,随着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此时更带来了许多全国各种拳术传入台湾,也为台湾的武术展开一种新的面貌,台湾经济繁荣政治安定,各种民俗文化被保留下来未被破坏,因此台湾武术保留着大量的传统武术,各种武术,如空手道、柔道、剑道、合气道、跆拳道、拳击、卡波拉、格雷希柔术、泰拳等武术传入台湾展现百家齐鸣的盛况,各地都有不同的武术团体推广,所以说台湾是学习武术的一个优良学园。现下为大家介绍目前在台湾常见的中国武术,因为种类繁多所以无法一一介绍,便列举一些常见的门派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且提供能够学习到这些武术的团体与地方,方便有兴趣学习的人前去拜访,当然拜访时要注意一些礼节喔。
﹡北少林长拳台湾的北少林拳术几乎可以说是在民国38年左右传到台湾的,最多人学习的北少林拳法几乎就是中央国术馆所教授的拳术,有连步拳、十路弹腿、埋伏拳、查拳、三才剑等拳术,北少林武术以远距离攻击技法为主,腿法伸展度大,其内涵可以说是架势舒展、起落分明、节奏分明。

北少林武术常练习的拳法之一是弹腿,弹腿有因发源地关系又称为潭腿,弹腿是以踢技及腿法训练为主之拳法,其特色是动作朴实,舒展大方,节奏分明,快速有力,每路差不多是直来直往,左右对称,易记易学。现下流传较广的有十路弹腿及十二路弹腿,十路弹腿因为主要流行于华北及西北地区,广为回民所喜爱及修习,故又称「教门弹腿」,中央国术馆教授此套路,所以流传较广;十二路弹腿因为上海京武会霍元甲与赵连合先生极力推展,所以又称精武弹腿,但是在台湾因为没有精武会所以此套路不多见。另外在台湾有位吴福庆先生,早年在冯玉祥部下当连长,曾教十六路弹腿,其学生吴光宪先生担任中国文化大学国术组教师时也交授此套路并有著作。教授最多北少林武术而学生遍布全台湾最多的是武状元~韩庆堂先生, 虽然大师于民国68年仙逝,但是他所教授的学生也在继续的教授,其弟子中,王建绪、沈茂惠、姜长根、唐克杰、孟宪明,当年人称“韩门五虎”也不断的有传受技艺,此外有高芳先将军,山东即墨人,曾任青岛 国术馆副馆长,武绍林先生山东平度县人、山东国术馆第一期之高材生等人也传授少林长拳。现在推举两位老师做介绍在中华国术总会长拳委员会(北少林长拳门)、成功高中有沈茂惠先生教授,沈茂惠先生自十二岁习武,拜于浙江名师虞可金先生,后来在上海跟程淮生学习武术。民国三十八年七月来台后,拜韩庆堂、王松亭先生为师,学习北少林长拳、螳螂拳、猴拳、醉拳、双钩等。之后又跟随吕祖和先生学习虎尾鞭。此后常在各情治单位与国防单位教授武术,内容包括︰国术、擒拿、摔角、夺刀、夺枪等。姜长根先生,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学习"凤阳派"南少林拳术,曾在洪拳名家王成俊先生门下学习洪拳,随政府来台后,转入警界工作,并拜入当代北少林长拳宗师韩庆堂先生门下精习北少林长拳及擒拿、摔、打等武技,并跟随螳螂拳宗师王松亭先生精研螳螂拳等各项武技。先生集南北拳艺于一身,之后任教于情报局,现为中华国术会理事、中华北少林长拳协会理事长、国家级教练及国际裁判。先生在中华北少林长拳武术推展协会、政治大学、中正高中等处有传授,大师不幸于2006/7/18往生。
﹡广东洪拳洪家拳又简称洪拳,洪拳的创始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反清复明组织中洪熙官拜少林寺至善禅师后融汇贯通后所创出的功夫,洪熙官姓洪故称洪拳。洪拳武术风格有二种,一是长桥大马、大开大合武术,这是我们常看到的洪拳;另一种是短桥窄马、贴身攻防的武术,我想这是洪拳流传了数百年,其中能人辈出,又因时势及个人须求,ㄧ定会做一些更动。洪拳的套路很多如洪拳三宝『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及虎鹤双形拳』,工字伏虎的特色是气势雄壮,刚劲猛烈,达到「气吼山河动,举步风云起。」的气势。铁线拳为洪拳的内功拳术,动作大开大合、长桥大马。特色在于以身调气、以气催力,达到「内练一口气」的效果。另有一种的说法,指铁线拳为广东十虎之一的铁桥三所传。乃属短桥窄马近身贴战的武术。此三套拳术之所以称三宝,主要原因乃工字伏虎重根基,可扎桥手、桥马及内功基础,尤其它的手法及桥马、劲法可奠定学习其他洪拳的根基,所以一般都把它作为母形拳,所以称为洪拳的代表套路;铁线拳主扎内功,乃武术名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实践套路,故称为洪拳至宝;虎鹤双形则为洪拳之作秀及应用套路,故三者有互补互用之特点。
广东洪拳因为香港的电影武术片大量的引用,所以非常容易见到,所以大家不陌生,台湾教授洪拳的有来自香港的戚冠军,有台湾岭南拳术协会等都有在教授洪家拳法,但是最多人学习的洪拳可能来自于张克治先生,譬如中华民国少林洪拳协会尤少岚先生、中华民国长拳洪拳推展学会的陈清河先生、少林五祖拳的杨裕民先生、中坜的卢文琛医师等人都是跟他学习,据说他的武术承传为下太祖师爷洪熙官洪文定陆阿彩黄麒英黄飞鸿林家坤张克治。
﹡八极拳看过漫画「拳儿」的人一定不陌生八极拳,许多电动游戏也有用到八极拳的招式,猛虎硬爬山、顶心肘、六大开、八大招都能朗朗上口,八极拳发源于河北省沧县东南乡,在清代以沧县为中心,传到盐山县、南皮县、宁津县等邻近的几个县。八极拳古时候称作「巴子拳」,八极拳动作刚猛有劲,气势磅因因礡,八极拳之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个部位的应用,由于八极拳实用著名拳家甚多,在当地演变出许多不同形式的八极拳,如吴氏八极、霍氏八极、强氏八极、季氏八极等。其中有著名的拳法家李书文大师他两个弟子霍殿阁和刘云樵两人,霍殿阁后来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刘云樵来台后则担任总统府侍卫长,使得八极拳更加的出名。在台湾的八极拳主要有中央国术馆体系的八极拳,在中央国术馆有马英图等人教授八极拳与八极拳对练,霍殿阁所传授的大八极的套路招式几乎与中央国术馆所敎授的八极拳相似,反而与同师门的武坛刘云樵大师所传授大八极套路差异甚大,来台的中央国术馆学员几乎都会八极拳,早期李元智先生在军队中教授,而八极拳几乎是军队中必学的拳术,韩庆堂、潘文斗先生、有教授八极拳,范之孝先生在中国文化大学国术组时也有教授八极拳。

而现下在台湾流传最广的八极拳是刘云樵先生所传授下来的八极拳,刘云樵先生创立武坛为台湾武术做出不少贡献,武坛的八极拳套路主要有小八极、大八极、八极连环、六大开等套路。由刘云樵先生教导出来的武术名家甚多,想要学到八极拳可以到武坛国术推展中心、中华民国八极拳协会有叶启立先生、大内八极武学发展协会金立言先生、止戈武塾徐纪先生,八极螳螂苏昱彰先生等多处。此外台湾大学的教授季昭华先生有着家传季氏八极拳,早年功力门王凤亭先生也教授八极拳。其中徐纪先生,先后随各派名师,学习各类武术,有教门长拳、螳螂拳、八极拳等多种拳法,并致力于中国武术的推展与传承工作,对于武术之研究与探讨不遗余力,先后出版多种武术著作,侨居美国之时,旅美期间入选为全美十大高手等殊荣,创立止戈武塾除台湾外美国、日本都有学社。
﹡螳螂拳螳螂拳在台湾也是很多人练习的拳套,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人王朗所创,王朗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据说武艺一直比不上他的师兄,有一天看到螳螂的动作,王朗受到启发,觉得可以参考螳螂搏斗的动作来改进自己的功夫。经一个时期的细心观察,他领悟出粘、黏、贴、靠、刁、进、崩、打、勾、搂、采、挂这十二种螳螂拳中的基本动作,并结合北方十七家名拳之精华,后来又加上猿猴步法,从而创造出螳螂拳术。所以说,螳螂拳武技是集十八家门派之所长而成。螳螂拳后来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目前主要有三大派别
一、梅花螳螂以其多是三、五个动作连贯,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恰似朵朵梅花,意似梅花五瓣,故名。又以此拳动作连绵不断,劲力较柔,称为"太极螳螂拳",身法要求︰拧腰坐胯,意形并重,内外兼修。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环步。歌诀︰"骑马登山吞托式,御敌跨虎姿"称为螳螂八势,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二、七星螳螂拳相传为姜化龙大师所传。"七星螳螂与梅花螳螂内容与技击特点大同小异,其练功方法,以七星步而得名,又说是七星拳而得名。七星拳强调七星式",实为七个部位,即头、肩、肘、拳、膝、胯、脚作为种技击手段。
三、六合螳螂拳与其它各种螳螂拳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由外形上看偏柔,由套路上看以暗刚暗柔劲为主,很其劲多为内含,故有人称为软螳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八步螳螂拳,这是目前在中国大陆没有而仅存在台湾螳螂拳之派,民国初年,姜化龙先生在当时为螳螂拳大师,结合八卦掌、通臂拳、形意拳,创出新的螳螂拳种,再传冯寰义先生。冯寰义先生传卫笑堂先生并由卫笑堂先生带进台湾,并加以推展流传,姜化龙先生本来就传承七星螳螂拳,传给李昆山先生的为道统七星螳螂拳,而传给冯寰义老师则是八步螳螂拳。早期来台著名拳师有李昆山先生,李昆山先生在民国二十二年山东省国术考试长兵组第一名,同年,南京国术考试长兵组第一名,所传授的是七星螳螂,国内国位名师程跟随练习过;有「铁胳臂」王松亭先生也是教授七星螳螂拳,现在有高道生先生传受其技艺,并成立长拳螳螂门以推广,长拳螳螂门教学历史悠久,学生遍布全台及海内外,高道生先生多次被邀请到日本教学,其学生林昌湘先生在淡水成立「青岛国术馆」推广,松山分馆有颜明达先生教学;六合螳螂名师张详三,其学生戴士哲先生在台北教授推展;八步螳螂卫笑堂先生,弟子有王杰先生,陈国钦先生等人,其中左显富先生并成立「八步功夫壆苑」推广;张德奎先生教授的秘门螳螂拳,有杨逢时先生在文化大学国术组教学、施政忠先生在台南推广教学,施先生所学的螳螂拳套路据闻超过200套,是一位功力深厚且博学多闻的教师,曾任亚运会武术代表团总教练,此外尚有贾金亭先生的螳螂拳传授,有朱勇强先生推广。
﹡太极拳太极拳的发源一般人认为是张三丰所创,但是就历史考据而言认为是从河南的 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不论如何就近代太极拳而言都知晓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释到河南的陈家沟学习武艺,到了北京之后打出了名号,由此衍伸出吴式太极、郝式太极、孙式太极等各家太极拳。

太极拳一般招式柔和,全球公认太极拳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益处,但是常常忘记太极拳当初可是能防身制敌的武术耶!在咸丰三年陈家沟族人对抗太平天国斩杀"大头王"杨辅臣,(杨辅臣在破武昌时,曾一人挟铜炮,登上城墙,所以号称"大头王"。)如果太平天国没有在此受挫也许历史就会有所不同,陈家沟的人并且对抗数万的捻匪保家卫乡,所已说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武术。杨氏太极拳体系第一代创始人杨露禅先生,第二代杨建侯,第三代杨少侯与扬澄浦,早期来台的各门各太极拳名家甚多,太极拳在台湾发展的历史大致是这样民国35年上海致柔拳社陈微明大师学生谢镜湖、周敏益从上海返回台湾,陈微明先生是杨澄浦大师的首徒,在新竹教授太极拳,民国37年陈微明大师应邀莅台指导并示范,带动风潮,为太极拳发展奠基。翌年,戚静之、王延年、施丞志等前辈在台北市新公园、圆山等地教授太极拳;民国38、39年大批武术名家跟随政府来台,因此这时期在全省各地都有人教授太极拳,以下列举所知数位名家事迹以飨读者。郑曼青宗师世称「诗、书、画、医、拳」五绝老人,郑曼青先生是浙江永嘉人,民国十年出生,于民国六十四年仙逝,先生十分聪颖,十九岁的时候就到北京教学,与齐白石等名家交往,年仅二十四岁时就被聘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主任,培养出不少杰出画士人才;二十九岁与黄宾虹创办中国文艺学院,自任副院长;而拜皖中九代名医宋幼庵为师,而后成为国医圣手,并当选为全国中医公会理事长及廌选为中医师公会产生之国民大会代表。二十七岁在上海跟杨澄甫大师习拳,后来因教客的需要改杨氏太极老架为三十七式,称作︰「郑子简易太极拳」, 来台之后创办「时中学社」本「善与人同」的宗旨招生授徒,五十年来培养师资人才约三万人次,散播世界各地去发扬光大。如果有兴趣学习者可以到中华民国郑子太极拳研究会查问,此外尚有中华神龙太极学会、财团法人中华太极馆,郑子太极拳在台湾推展得十分的广泛,到处都有郑子太极拳的教练场,全国区运比赛的太极拳项目就有三十七式太极拳。张敦熙先生教授通臂太极,先生从六岁起学少林字门拳及于棍、锏,其后更拜三名师,学罗汉拳、伏虎拳、地蹚拳、铁沙掌、弹腿、醉拳及十八般兵 器、三节棍、大刀、拐子金钢圈及空手对白刃等精湛武术,实战造诣非凡。后来在天津拜国术大师周景海先生,周景海先生是通臂名家张策大师的徒弟,张策学太极拳于杨健侯,与许禹生、纪子修、杨少侯、吴监泉,同享誉京师,晚年融合太极拳与通臂拳,故称通臂太极,张敦熙先生为一代国术大师﹗先后著有「太极拳著述与发展 」、「太极拳源流再探讨」、「太极拳歌」、「太极拳研究一得纪要」与「摘要」、「太极拳的境界与练习要领 」、「健身基本功法」、「字门拳概述」、「通臂拳简介」、「值得记述的太极拳学术研究会」、「太极拳论丛 附武术丛谈」。学生遍及美加、南非世界各地。王子和先生曾跟随吕殿臣先生学习,吕殿臣先生系杨澄甫幼徒,在台湾成立华步庭,王子和先生于1996年获颁「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中华武艺奖」,为「武艺奖」的第一位得主,这项最高的武艺荣誉,代表社会大众对于王子和先生拳艺、及其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之肯定,王子和先生的桃李满天下,较著名有三十八位。另外台中县九九太极拳道协会推广陈泮岭先生结合各家精华的九九太极拳,陈泮岭先生从佟联吉、刘彩臣、程海亭诸先生习形意、八卦,跟吴鉴泉、杨少侯、纪德(子修)、许禹生学太极,拜在形意、八卦名家李存义门下,先生并成曾担任河南省国术馆馆长、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在台湾教授杨家祕传太极拳的王延年先生是跟随张钦霖,而张钦霖是跟随杨露禅之子杨健侯,杨氏太极拳在台湾或是海外都有许多人在传授,可以说是最多练习的拳术。此外另要介绍陈式太极拳,台湾的陈式太极拳有其特色与风格,保存著古朴的 风格,早期来台湾的陈式太极拳老师教著名的有六位,1.杜毓泽 (字济民) 先生,先从陈延熙学老架,又从陈名标习新架。2.郭青山 (字仰之) 先生,从陈省三习新架。3.王晋让 (字逊甫) 先生,从陈应德习小架。4.王梦弼 (字慕召) 先生,从陈发科习老架。5.王鹤林先生,从陈发科习老架。6.潘咏周 (字作民) 先生,从陈发科习老架。王晋让先生的太极拳又称作赵堡太极拳,高雄县武当赵堡太极拳协萧治傅先生或郭东宝先生有传授,潘咏周大师的陈式太极可以在下列数处学得,中华陈氏太极拳协会理事长江弦苍先生,台北市陈氏太极拳协会洪允和先生,永和市体育会陈氏太极拳委员会洪涂生先生,在中华太极拳第九直之会有贺纪林先生教授王鹤林大师所传之陈式太极拳,在高雄有杜毓泽先生首徒一王嘉祥先生所成立的竟极太极拳社,王嘉祥先生博学多闻,著有「太极拳研究--孙吴郝李武氏太极拳篇」「 太极拳研究-杨氏太极拳篇」等书。

另外要一提的是许多人认为太极拳多是老先生在练习的,实则不然,在此介绍一位太极拳名家李章仁先生,李章仁先生早年学家传擒拿散手与南派战拳,其后毕业于文化大学国术组,跟随校内各明师学习中华武术,从杜毓泽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并专攻陈式太极拳,并与猴鹤双型拳宗师陈明仑学习以柔克刚的实战技术,角力技巧与借力使力的太极相互融合中,太极拳练法中配合气功丹道练习,其套路套路古朴中带着浑浓之劲、缠丝绵密入骨髓,有感于拳法之「阴阳圆融谓之「妙」,心怀太虚谓之「空」;妙法性空、阴阳圆融之意」成立了「中华妙空导引武术协会」,之后对于太极传承的使命又创「中华古传陈氏太极拳协会」为推广优良的武学,成立『中华古传陈式太极拳协会』李章仁先生与其弟李章智长年敎授华侨子弟,学生遍布海内外。
﹡鹤拳在民国七十二年台北的美丽华饭店中有一群日本空手道高手正目瞪口呆著,ㄧ个不可能的事实刚刚发生了,一位令人不起眼六十三岁的老先生,用着慢得可以的拳法居然一出手就把一位三十多岁的高手摔到墙上又掉下来,一次是侥幸,于是日本人如此安慰著自己,于是又派出另一个高手应証,同样的在一瞬间就被打得滚出门外,这不是小说是事实,这位老先生就是集猴拳、鹤拳大成的陈明仑先生,先生的表现令输者心服口服,从此先生在日本武术界一举成名。之后,先生几乎每年都应邀前往日本进行巡回讲习。在日本武术界各门各派争相请教先生的拳理,如合气道十段盐田刚三先生(1915─1994)、空手道推进会长木崎友晴先生(八段)、空手道九段松涛馆总馆长金泽弘和先生(现已十段)及空手道九段日诚会会长野别忠孝先生等都曾向先生请益或拜师。1984年3月,日本少林拳二代宗师森实芳启(九段),亲自授与外国人最高段级极限的「八段」。1984年10月,日本皇叔东久迩稔彦(天皇裕仁之叔)亲授空手道八段证书(日人授与外国人的最高段数),并以黄金打造印有日本皇族标志的领带夹赠送先生,在日本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在2004年荷兰跨文化交流大学(intercultural open university 简称 IOU)武术学院院长李章智的推荐下获颁武术荣誉博士。鹤拳可以说是台湾传统上多人学习的拳术,虽然说鹤拳发源于福建但是由于台湾学人众多,所以在台湾保留的相当完整,鹤拳据说是方七娘于清朝顺治年间(一六四四~一六六二年)所创,后来永春白鹤拳传人五枚师太,在永春白鹤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并将这种崭新的拳法传给严咏春,由严咏春与其夫梁博俦发扬光大,人们称这由严咏春传教出来的新拳法为「咏春拳」(永春拳),也就是现时风行世界的广东「咏春拳」

纵鹤拳始创人方徽石,字世培,福清县茶山人,生于清道光元年(1820年),因为观察鸟与狗抖落身上水的动作,悟其阴柔震抖力,将所学之鹤拳加以改进而成「纵鹤拳」。其门人较有声于武林的有唐依鹤,程学琛,黄霖,蔡道年,子~方永华,侄~方永苍等。纵鹤拳在台湾十分流行,另有食鹤体系林德顺(蕊师),另有鸣鹤系统,日本刚柔流始创人东恩纳宽量及宫城长顺曾在福州拜鸣鹤大师谢崇祥为师习艺,著名太极大师黄性贤先生早年也是学习鸣鹤拳法。一般鹤拳以吞、吐、浮、沉身法,金、木、水、火、土手法,套路以三战、四门为主,鹤拳的传来台湾早期主要有四位:张常球(俗称台中二高),方阿凤,林国仲(一般称虎尾二高或义高),林德顺(蕊师),现下台湾所流传下来的鹤拳几乎就是这四位所流传下来的,现下就稍微介绍一下四位前辈的事迹。林德顺来台湾之后,在民国十六年为台南县柳营乡富绅刘故礼聘,为私人教师,也曾转往麻豆,佳里等地授课教徒。后来因为中日战争开始,日本人以为他为中国政府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因此多次搜捕,蕊师之后终于被逮捕,日本人将他遣返回中国,但是怕他逃跑因此以注射麻醉剂模式,以船将他送回福州,因为注射药剂过量,林德顺先生不幸于船上去世。此派鹤拳称为食鹤,刘故后人再新营、柳营一带教授,有刘金龙先生,刘丞家先生在教授。林国仲先生大约于民国十一年来到台湾,落脚在云林虎尾,并以此为据点传授白鹤拳,到现下他的传人仍能秉持门风,极力推展白鹤拳,并且成立中华民国纵鹤拳协会营林英明先生领导。林国仲先生于民国四十五年以八十七岁高龄谢世,洪宗基先生在台北市,林朝火先生在台北中和敎课。阿凤师是世培祖师之嫡孙,曾于高雄,台南盐水一带授徒,滞留台湾数年,后因应福州祖籍公廨号召,离开台湾。阿凤师与张常球先生乃结义金兰之兄弟,新营太子宫李栋梁等人随其学之,传授阿凤师鹤拳系统的有陈明仑先生等人。台中二高张常球先生原先在台北发展,后来在民国四年南下台中,张常球先生功夫高强,所教过的学生,在外与人较量比试,均能克敌致胜,可惜张常球先生于民国18年不幸去世,享年仅有49岁,他教过的学生很多,而且多是文人雅士,学武多为防身健身,少以教授武术为业,目前在台中有赖醒民先生、蔡泽民先生等人。另外在台湾早期有些将领跟随郑成功来台湾,这些将领身怀高身武艺,心怀反清复明之志,也组织一些团契并传授下来拳法武艺,有关于鹤拳的体系目前所知道的有永春白鹤拳 潘世讽先生、勤习堂白鹤拳 王进发先生在嘉义、台湾朱水官老师父传系福州鹤拳 赖东盈先生。
﹡形意拳与八卦掌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一般称做内家拳,习者通常都会兼学,形意拳的起源,充满了传说附会的色彩,达摩、岳武穆、张三丰都曾被奉为开派祖师,其中岳飞首创之说尤盛、近世拳家乃多奉山西姬际可为形意拳创始人,形意拳代表拳架有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十二形、四把捶、八式拳、杂式捶等。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架,明朝末年的「神枪」姬隆风创立了龙、虎、猴、鸡、鹰、熊、燕、鹞、马、骀、蛇、鼍十二大势,有刚有柔。清初的武状元曹继武和山西的武学宗匠戴龙邦,乃相继整理归纳,创编形意拳最精练的五路拳法:劈、钻、崩、砲、横。劈拳属金、钻拳属水、崩拳属木、砲拳属火、横拳属土,五种拳相生相克,所以称为『五行拳』。早期在台湾教授形意拳的人有王树金先生、陈泮岭先生、曹连舫先生、桑丹启先生、李梦熊先生在教授形意拳、其中王树金大师早年被日本人礼聘去教学,声名远播,当然这些大师的门人能仍有在传授武艺如中华武术国际诚明会传授王树金大师的拳艺,此外还有贺顺定先生,刘秋麟先生等人仍在教授形意拳。

八卦掌相传为清朝的董海川大师所传,他的功力惊人,被清朝的肃亲王提拔为王府护院,此后八卦掌便在中国慢慢发芽茁壮。八卦掌的套路有八大式、老八掌、六十四掌等。八卦掌以“滚钻争裹,奇正相生”为劲力法则,其运动特点表现为拧旋翻转、纵横连环、掌随步换、随走随变。可谓是:“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势似鹰、沉若虎坐”。董海川的弟子以尹福和程廷华二人最著名,其中程廷华后又传给高义盛,程、高这一派便被称为程氏高派八卦掌。在台湾早年有张俊峰、吴锦园先生等人传授,八卦掌身形步法变化多端,来台的名师有宫宝斋先生,张俊峰先生、王树金先生、陈泮岭先生、王明渠先生等人,目前有贺顺定先生、何静寒先生、吴国正先生、武坛体系徐纪先生等人、台始易宗门体系罗德修先生等处教授八卦掌。通常学形意拳也学八卦掌是因为张占魁大师,张占魁大师拜在形意名家刘奇兰门下形意拳,苦练多年,技艺精湛。艺成后又经师兄李存义推荐,拜董海川学习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艺主要得自程廷华,集形意八卦之大成,授徒众多,最负盛名的有韩慕侠(金镛),姜容樵和赵道新。﹡其他此外在台湾还有许许多多的拳术,如刘维中先生,为太乙门高手,年已九十,赵福林先生年近八十,精通少林武术等,已往生之武林前辈如童金龙先生结合鹤拳与各种武术成立柔拳,其拳法注重实用,Discover曾采访过,梅花们的吴体胖先生,后来传人有蓝旭如、张武臣等人,孙膑门的孙绍棠先生,功力门的王凤亭先生,等等武术也在台湾流传。早期台湾武林高手聚集的地方大家可能猜不出是在那里,说出来可能大家也会觉得不可思议,是立法院,所以当时有句话说︰「台湾的武术,台北最盛;台北的高手都在立法院『开会』」,台湾有许许多多的武林前辈,各各身怀绝技,也许不是以教授武术维生,而各有不同的工作,犹如功夫片中的裁缝师或是杆面的面店头家,隐于都市丛林中,也许当我们在公园散步时见到一些其貌不扬的长者在运动也许他就是一位武林高手或是武术史的一位见証者。﹡散打中华武术中的防身技巧,是包括了踢、打、擒、拿、摔等技法,不同于空手道注重在打击技、跆拳道在腿技攻击、柔道在摔法,随着中华武术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中华武术的对打技巧也将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中列入示范赛,往后可能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台湾早期国术的队打项目称作「擂台赛」,台湾在多年的举办有许多的优秀选手,也举办数次的国际对抗赛,国内的选手都能获得不错的成绩,这股热潮也在国内掀起炫风,国内也举办格斗式的活动,较出名的是TFKC(台湾综合格斗大赛),想学习散打技术国内有张恩煌先生主持的中华武术散打搏击协会,张恩煌先生是89-98历届世界赛,亚洲赛,亚运会国家散打队主教练,陆军特勤队散打搏击格斗教练,海峡两岸国际散打搏击职嶪化推动人,张教练培训出许许多多的好手,其学生也的到多种武术竞赛冠军,国外许多人也慕名前来学习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武术在其他领域的影响武术对舞蹈的影响很大,早期舞蹈家蔡瑞月女仕曾采集庙会、民族、客家到原住民一系列的本土风成为素材,大圣猴拳与太祖拳名人廖五常被邀请到中华舞蹈社教学,也为舞作「车鼓阵」作编排,现下就举一些以武术作为素材为作秀的团契。琥珀中国武集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武术为主要创作元素,以呈现并发扬属于中国武术中的特殊美学、哲学、兵学、等各种丰富内涵为目标的武术艺术作秀团契,其将武术舞台化,所谓的舞台化并不是将武术舞蹈化,是充分展现中国武艺独特之美。云门舞团编舞者由「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的偈语获得灵感作舞。舞蹈动作则根据熊卫先生所创「太极导引」的原理发展形成。中国肢体的美常常在拳术中。拳术武术也被吸收到戏剧身段中,成为肢体美学重要的传承。太鼓舞团优人神鼓是台湾本土走上国际舞台的艺术团体,「先学静坐,再习击鼓」,使道与艺结合的表演方式成为优剧团的特色。这群优人的艺术训练也较为特殊,除一般的专业训练外,也结合了民间鼓击、武术、太极导引、静坐……等,训练场所更回归于自然山林之中。舞工厂将踢踏舞与中国武术融合是想要让踢踏舞更具东方的色彩,以舞者以『武侠』的型式登场,剧中将利用中国道统兵器双棍互打铿锵呼应的响声,配合脚步踢踏舞强烈的节奏,展现全新中西合并刺激的踢踏舞。」等融合的武术的训练与技巧。结语︰也许看完了上述的些武术,激起了那自幼武侠的美梦,也许血液中龙的灵魂也蠢蠢欲动,让我们不禁要提剑去追梦,决定想的武术与团体后,在拜访团体前ㄧ定要先打个电话去约时间,当然首先要语气和缓的说明想要学习的意愿,当前往去团体所在道馆后要注意礼节,现下的武术团体对于愿意前来学习者都非常欢迎,但是有点要注意的,如果看到道馆架上的兵器千万不要情不自禁的去摸或是拿下来玩,因为这是有挑性的意味,随意去拿刀就是有想要去挑战刀法,拿棍就是要挑棍法,因此这个要注意,以前有一群学生男男女女一起出去玩,刚好有位教师刚好教学生武术完毕在休息,结果那群学生中一位男同学因为学过兵器想在女同学面前炫耀,就随手拿起别人的兵器来挥舞,当然是白目的结果,除了被训骂ㄧ顿之外,也搞得同行的朋友兴致全无,若是遇到武林老前辈可能还被修理一顿,这是一个大忌,此外武馆的狮头也不能随意乱碰。也许面对这么多种武术,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可以先看看自己喜欢的拳术,是跳来跳去的武功,还是刚猛有力的拳架;自己的时间能不能配合,如果是早上五、六点能不能起得来,还是晚上时间较好配合;再跟教课的老师聊一聊,看看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不是可以接受,是一板一眼的严格还是喜欢轻松自在的教学;自己再去试上几堂课,看看自己在马步、弓步的基本桩步训练时,自己是不是可以享受那种汗水流畅的情境,在劈腿拉筋时能感受那种痛快,这是有其必要性,所谓练功不刻苦纸上画老虎,当然只讲求健康就不需要要求这么多。当然武术能不用来打架惹事,但是想要学到能自保也是要下功夫,不过既然练了 最好能努力下功夫好好的学习,尽量把防身技巧也学会,免得哪天需要用却用不出来那会很遗憾的,防身技巧就像灭火器ㄧ样最好是备而不用,说到这里跟读者说ㄧ个故事,笔者有一个朋友身高大约只有160公分,他每天都会去附近的一所大学练武术,有一天他运动后回家,发现楼上有异常的声音,所以他就手拿器械沿着楼梯小心翼翼的去察看,等他到了顶楼发现有一位壮汉约180公分,他吓了一 跳直接反应就是冲上去一个肘撃加侧踹,那小偷立刻跌出在地上不能动,后来在加里床底下找到一把匕首,原来小偷来打算等天黑他们熟睡后拿刀抢劫,笔者的朋友事后直说幸运,也认为武术救了他全家逃过一劫,当然不好的事最好不要遇到,但是需要能备而不用。武术的练习重视自我审视,也就是自我的观察,譬如在蹲马步的时候要自我检查姿势是否正确,膝盖有没有超出脚尖,重心是否有摆正,肩膀是否有放松,如果有镜子更好,在这些做完这些检视之后,在从头检查自己肌肉的感觉如何?是紧张还是放松,再从头、颈、肩、胸、腰、胯、手、腿一层一层做检查,去感受身体的觉受,在一切都矫正之后,要去注意自己的呼吸,感受吸进来的空气进入鼻腔,进入胸腔,腹腔与盆腔的配合,这是在练桩步时的基础要求,在练习套路时除此之外可以去感受身体与空气接触的感受,感受空气的流动,在练武术时更要能去发觉自己的念头,每ㄧ个动作的念头,由观身进而观心,这样练起武术就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的肢体运动,练习武术来就会更有趣了。其实想要把武术练好,除了努力下功夫之外,还要多多充实自己,多阅读有关武术史、生理解剖、中医经络与身心灵有关的哲学等书籍,这不仅是学生需要的,一位武术教师自己更是要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此外品德得修养也很重要,如果学武术只是增加自己的暴戾之气、图个逞凶斗狠,那不仅对自己没好处也对家人朋友增加负担,武术是要求德术兼修的,如果有了以上的理念,相信可以很快乐的悠游在武术的美好领域中。



front2_0_FnBiIDdHSzvHFZC1mtDggRecBZIe.162756853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4 15: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