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怎样正确理解“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的拳理就是阴阳原理,用现代哲学讲就是对立统一,如果没有对立统一,任何体操、舞蹈、拳术,只要慢练便都是太极拳了。能让太极拳有意义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共性,即它是武术;二是它的个性,即对立统一。这二者让它有用,有独特的作用,有鲜明的特色。轻、慢、柔之类都是它的外部特征。就像一个人,从外貌上可以辨别,但真正要辨别,还是要看他的DNA。
以前讲了很多方面的对立统一,现在讲意与用法的对立统一。
太极拳的动作要做得正确,必须面面俱到,因为它是周身协调,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都是有用的——肩、胸、胯、背、臀可以靠,肘是肘法,大臂小臂掤、挤、挒,腕捋、采,手挤、按等。但我们练时只能以某种用法为主,,其余用法为宾,这也就是某式某动的意义,特别是式子各各不同,主要是不同的用法。陈鑫先生把这种关系说是主宾关系。哪个用法为主,意就主要放在这里。我讲内劲的时候就说过,是意识参与的,或者结合了意的。还讲劲与法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分别,又不可分。意在力在,意在法在,这是它们的统一;它们的对立,当然是意与力,意与法是两回事,甚至不协调时互相拆台。
但要练出挨着何处何处击的功夫,练出很多用法,就必须分别把所有用法都当主练一练。比如白鹤亮翅第二动,以采为主,就练采法,动作没变,只是以意在采法;以掤为主就练掤法,动作没变,意在掤法;以靠为主就练靠法,动作不变,意在靠法;以按为主就练按法,动作不变,意在左手的按;以踢为主就练左脚的踢,动作还是那样,意在左脚;以弹为主就练弹,动作不变,意在右脚;以双手配合练搳,就练搳法,动作不变,意在双手配合……再如掩手肱捶,以右手为主,但也可以以左手或左肘为主,练一练。同一个动作,要练各种用法,就得有意识地练,只有意到了,反复到了,才能留在心中,印在脑海,做过储存,真正用时才能出来。很多人练拳是没用心,没用意,所以总是没东西。
看了上面的例子,大家也就明白了什么是“用意不用力”了。杨澄甫的《太极拳十要》有一条就是“用意不用力”,很多人就反对用力,强调用意,他们理解不了意是怎么回事,只是简单理解为只要不用力就是用意了,或者用意念打人。
关于“用意不用力”,洪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洪均生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但他讲得不这么隐晦,很明白,很辩证。他首先强调了力最重要,是首要的,但又强调巧是无限的。力是先天的,是一定的,但巧是后天的,是无限的,因此要重巧。王宗岳也是这个意思,他反对用“先天自然之能”胜人,强调“后天学力”。这个后天学力,后天学的巧,都是意重要。因此,重意不重力,可以理解为重技术不重蛮力;重后天所学,轻先天本力。因为意在力在,意在巧在,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这种无意识状态必须先经历这种有意识地训练。讲到这里插句题外话,很多讲拳的弄不明白先天后天的意思,总以为先天是了不起的,后天是低级的,实际上先天后天就是个本来就有还是后来才有的区别,没有特别的意思。天赋再好,后天不努力也白搭,这就是先贤重后天的原因。
练时意在哪,就练了哪个法。用时则用哪个法意就在哪,其余的全是宾、为辅。这个辅,不是辅助用法,而是辅助用力。意在哪,主要的力就在哪,但其余的地方都要帮着发力。这才是太极拳。
“用意不用力”,是练的时候,注意力、心都用在法上,也即技术和技巧上。用的时候则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用力的大小,也就是手上的分寸,伤不伤人,伤到什么程度,心里要有数,手上要有数,根据对方来力大小、方向、角度做出决定。
理解不了“用意不用力”,就会误解它,主要出现两个错误,一是真的不用力,认为用力就错了,违背了大师的原则,违背了经典拳论。二是去用意解决实际问题。这都是荒诞的。意是指挥力的,力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只用方法不用力,那就是出工不出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陈鑫先生还告诫我们:“落于纸笔皆糟粕”,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拳论,不能正确理解纸上的东西,那就真成糟粕了。学了一脑子的垃圾,终其一生,练了一身的垃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