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436|回复: 0

[健康贴示] 从尚武精神到军人血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3 2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爱武尚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籍有言:“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足见男女皆然,练武者众。

练武原为“制止侵袭”,所谓“止戈为武”,即拿武艺用来“止战”,凭强大的武功和武力,达成“和平”的目的。

其实,“武”的发音原出于“舞”,“舞”在历史上先于“武”出现。可见,武术的初衷是为了使身体强壮、矫健灵活。随着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争斗出现,“武”才逐渐演变成“停止战斗的技术”。所谓“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便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深远意境的高度概括。

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军人练武乃职责所系,天经地义。事实上,军人习武的传统源远流长。远的不说,抗日战争时期,平时注重练武的29军大刀队500勇士,在赵登禹将军指挥下夜闯敌营,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杀得敌军鬼哭狼嚎。在这里,武术与战术有机结合,成了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鉴于武术有壮体强国之能,所以历代有识之士都倡导武术。民国时期曾有人发起“以武术改变国民性”运动,让尚武精神一度广为传播和弘扬,出现了全民爱武、全民尊武、全民练武的时代风貌。这种“尚武”风潮,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大人爱看《少林寺》,少年爱上武术班;市井小伙偶有宿怨,会预约来番拳脚较量,输者认输,心服口服,赢者也不狂傲,见对方认输便主动交好,一腔怨怒,瞬间化解。那时的“武功”较量,绝不拿砖头棍棒帮忙,只能赤手空拳,否则会被视为懦夫无赖,遭人耻笑。再往后,“功夫较量”这一化解矛盾的独特方式逐渐敛迹,代之而来的竟是某些黑恶势力以及社会闲杂混混的棍棒逞凶,其与尚武精神己是南辕北辙毫不相干了。

“尚武精神”的淡化,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国民性的向弱蜕变。一段时间以来,“路见不平一声吼”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装聋作哑,明哲保身,以至道德滑坡,正气不张。环顾四周,体态臃肿者日多,体弱多病者渐众,有的人沉迷于胡吃海喝,有的人沉迷于网络八卦,日复一日,头昏神迷,心浮气躁,与亚健康相伴;更有甚者,由身病而心病,反传统、逆人伦,拜金钱,轻气节,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武术何以能改造国民性?我想这与习武者必先具备武德有关。何谓武德?核心是“仁”与“义”。往细处说,是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和“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以及“戒骄奢淫逸”等为武德信条。我儿时随父习武,后又随散打名师学习格斗技术。那贯穿习武全过程的,是要不断接受师傅的“武德”训诫,直到深入骨髓,渗透血液,一生都无法淡化忽略。武术之所以被称为“国粹”,除了其技术层面的艺术光环,便是它所坚持的武德信条,这些信条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声音。

然而,武术这个中华瑰宝似有式微之态。记得我在自家小区习武的时候,一位路人竟对我“大为不解”,问我:“现在谁还练这个啊?打架有棍棒,打仗有枪炮,更有超高速制导武器,何必练这无用功?”殊不知,练武的意义远非他所理解。简而言之,练武既能强身,也能强心。既能练体能,更能练精神。强身才能举重若轻,战胜险阻;强心才能万难不屈,所向无敌。二者是精武的前提,战术的基础,胜利的必备。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军人要有血性,要能打仗,打胜仗。尚武精武,摸摔拼打,恰是培养军人血性的重要一途。放眼外军,尽管他们刻意追求远程打击、精确制导,但他们依然苦练体能战术、野外生存,为的也是练体能,练胆量。我期望全体战友人人尚武精武,一身武功,一身硬功,一腔虎胆;个个万苦不惧,万难不屈,万死不辞,出则能战,战则必胜,做一个有血性、有担当、顶天立地的英雄战士,做一个让人民放心的祖国卫士!
front2_0_FhCj1CwTE-MWQF_5r4W3ve_khnDu.162705284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3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