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王家卫十年磨一剑的电影《一代宗师》再一次点燃了国人心中的武侠情结。王家卫说,他要讲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快意恩仇的武侠故事,他想表现的是民国武林。民国期间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武术的最后巅峰?当时武林真实生态如何?传统武人和中国功夫到底啥样?看过影片后,许多人仍意犹未尽。
1929年,在浙江杭州举办过一次国术游艺大会,那场大会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武林人士和武术机构。记者翻阅史料、遍访武术专家,试图为您还原那个中国武术的巅峰时刻,展现一个逝去的武林。
从“把式”到“武林”
1929年5月,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为筹备西湖博览会忙活了大半年。眼看博览会开幕在即,他又有了一个新想法——再办一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
事实上,1928至1929年正是张静江政治上极为失落的两年。张静江不但是国民党元老,而且是孙中山革命背后的主要金主。孙中山曾感叹:“自同盟会成立后,出资最勇最多者张静江也。”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按说,凭资历张静江进入核心权力层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忌惮他树大根深,蒋介石甫掌大权便把他挤出了中央,贬到浙江任省主席。履新后,张静江决心要振兴浙江,一抒胸中闷气。举办西湖博览会就是他振兴浙江经济的第一步。那么怎样才能振奋国人精神呢?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武术。
清末民初,不但国家危在旦夕,就连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也在外来文明面前溃不成军。儒家被五四新青年打翻在地;社会上废除中医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就连神话般的围棋国手张乐山、汪耘丰也败给了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四段……就在传统文化全线溃退时,一直被主流文化瞧不上眼的“武术”却异军突起,成为国人振奋精神、强国强种的一线寄托。
电影《一代宗师》的编剧之一徐皓峰对记者说:“‘武林’这个词是民国武侠小说家宫白羽发明的。以前练武的人叫‘把式’、‘武行’。‘林’有高级文化沙龙的意思,像词林、琴林。一沾‘林’档次就高了。”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武术史研究专家周伟良向记者解释,明清时期民间禁武,是武人社会地位低下的直接原因。有清一代,官府曾屡次颁布民间禁拳的法令。在他们眼中,民间习武直接威胁到王朝的统治。当时,习武者往往与民间教门相伴相生,在南方最著名的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也称“洪门”),而北方影响最大的则是白莲教和义和团。“清政府把一切习武的教门,统称为‘拳教’,那都是要严格打击的。”因此,民间习武只能在隐秘的环境下进行。
近代,民间武人第一次闯入公众视野,当属义和团运动。虽然义和团中神汉居多,但也不乏身怀绝技的技击高手。率众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的单刀李存义就是著名的形意拳大师;北京沦陷后击毙多名洋兵,最终倒在洋枪之下的程廷华则是八卦掌巨擘;还有曾经谋划营救谭嗣同的大刀王五、精武会创始人霍元甲……这些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湖豪侠。不过,今人可能想不到李存义、大刀王五和霍元甲都是开镖局的;程廷华则是崇文门外眼镜铺的老板。
徐皓峰告诉记者,虽然清末流传着许多关于大侠的传奇故事,但他们最终被主流文化接受,甚至一跃成为社会名流,还是民国以后的事。
清末,日本的崛起对革命党人触动很大。他们感到,全民尚武对提振国民精神有着莫大的影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当时的社会共识。”徐皓峰说。因此,当西北军将领张之江向国民政府提议将“武术”改称为“国术”时,很快就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以“国”字命名,足见社会对武术的重视程度。
1929年5月3日,浙江省政府委员会第223次会议,通过了张静江举办国术游艺大会的议案。虽然张静江身兼浙江省国术馆馆长之职,但他却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举办一场全国性的武术大会,没有个行家主持大局可不行。此时,他想到了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
借力中央国术馆
在民国武林,李景林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投到张作霖麾下。由于作战勇猛,他很快成为张作霖的手下爱将。不过,1926年他在与西北军将领张之江的大战中一败涂地,从此退出军界,当起了寓公。
可谓无巧不成书。两年以后,这对战场上的冤家又聚到一起,不过这次不是因为战争,而是为了武术。
1926年,张之江打败李景林后,也因常年的军旅生涯患上了半身不遂。得病后,张之江在周围人的劝说下开始练太极拳。没想到,坚持了半年,病竟然好了。本就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张之江,更加感叹中华武术的玄妙。从此,他退出军界,专心致力于推广武术。
1928年,在张之江的奔走之下,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他亲自担任馆长。让谁来出任副馆长?他想到了正在南京做寓公的李景林。
除了军阀之外,李景林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武当剑侠”。关于李景林的武当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当年他主持修铁路时,工兵从地下挖出一本“武林秘籍”——“武当剑谱”。本就有武功功底的李景林依照剑谱,练成了独步天下的武当剑。
这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当然不足信。不过,李景林的确曾经拜在武当派传人宋唯一门下,学习剑术。“说他的剑法有多高倒谈不上。他在武林中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在军政两界广博的人脉。”周伟良说。有感于张之江的诚意,同时也希望为推广武术做点事,李景林欣然就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之职。
中央国术馆建立后,各省市县纷纷建起国术馆。据统计,截至1934年底,全国已有24个省级国术馆,县级国术馆更是数不胜数。国术馆系统的建立,对于弘扬武术、培养武术人才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武术最后的巅峰,也跟国术馆系统的建立密不可分。
张静江请李景林担任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筹备主任,除了想借助中央国术馆的名气,招揽更多武林人士参与外,还因为只有中央国术馆曾经举办过类似的擂台赛。1928年10月,为了充实人才,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简称第一次国考)。这次考试以擂台的形式出现,不分重量级别,不分戴护具,是一拳一脚地真打,三局两胜。
比武打擂,争夺武林盟主。这似乎是武侠小说中常见的桥段。然而,徐皓峰告诉记者,现实中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真正的高手不用交手,握握手,一个眼神,就大概知道彼此几斤几两了。如果接不住对方的拳,又何必出丑呢?”
电影《一代宗师》中宫宝森与叶问在金楼“掰饼”一场戏,交手只在想象中进行,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传统武人都好面子。一个人比武的输赢,不仅代表着个人,还代表着整个门派的高低。因此,大家都尽量避免这种公开比武。一旦动手,很可能就要见生死。”徐皓峰说。
第一次国考可以说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比武大会。虽然第一次国考打破了门派的限制,选手们也不肩负本门派的荣辱,但场面仍十分惨烈,筋断骨折、头破血流者,比比皆是。第一次国考的优胜者们,许多后来都进入中央国术馆做了教习。第一次国考在组织上并不十分完满,但毕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接到张静江的聘请后,李景林欣然前往杭州,住进了西湖柯庄的筹备委员会会所。1929年10月11日,就在西湖博览会闭幕的当天,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了。
筹备期仅一个月
从时间上看,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的筹备期仅有一个月。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武术盛会,对于筹备委员会是个不小的挑战。
据《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以下简称《汇刊》)记载,筹备委员会分会议部和执行部。执行部下面又分为总务、秘书、交际、场务四个处。总务处负责财务;秘书处负责对外宣传和撰写往来文书;交际处负责全国武林人士的报名和招待工作;场务处则负责大会会场的设计施工。
所有筹备工作中,会场建设是重头戏。据《汇刊》记载,会场原本拟建在杭州西大街官地,但财政厅复函称“该处已属民有未便收用”。于是,会场改在了杭州通江桥旧抚署遗址。旧抚署占地面积三十亩,辛亥革命时期被革命军一把火烧得只剩下一圈围墙。场务处只要在围墙内建起一座比试台,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从《汇刊》上记载的会场设计图纸可以看出,比赛台为正方形,高4尺,长60尺,宽56尺。台后设有评判席,评判席左侧为军乐队台,右侧为新闻记者席,后面有7间休息室,右边3间为供给室,左边4间是医务室。为了满足各路选手的需求,医务室还分为中医和西医。比赛台前的观众席呈扇形分布,左右两边是特别观览席,正面是普通观览场。为了方便观看,观众席被设计为外高内低,光场内长凳就准备了2万多条。除此之外,会场大门口还设有售票处、职员休息室和停车室,大门外面还建了一溜儿临时商铺。这些设施从设计到施工前后虽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但80多年前筹备人员们工作效率之高、设计理念之先进,仍令人惊叹。
为了筹措经费,省政府批准发行一期国术参观券。所谓国术参观券,其实是一组套票,定价4元,包括10张票,合4角钱一张,比零售5角钱的门票稍微便宜一点,而且参观券还能参加抽奖,可谓一举两得。5角钱是什么概念呢?周伟良教授告诉记者:“当时5角钱可以买一斤最好的猪肉,折合成现在人民币大概三五十元的样子。”在当时,这样的票价也不算便宜了。
令人遗憾的是,后来参观券的发行出了岔子。1929年,《上海画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参观券发行**》的文章。文章称:国术参观券原定11月13日开奖,可是承包者徐信孚交给大会的10万元保证金却迟迟没有到位,开奖只好改在23日。徐信孚本是在西湖博览会上推销德国肺痨药的商人。看到参观券有利可图,他便承包了9成参观券的销售,并许诺先付10万元保证金。其实,徐本人并没有这么多钱,而是找杭州道胜银行贷的款。可事到临头,贷款的事没谈妥。临到发行日期,保证金还没着落。幸亏此时杭州当地一商号出手,认购了8000张参观券,这才使参观券顺利上市。
不过,坊间一直流传着参观券抽奖舞弊的黑幕。记者在中央国术馆主办的杂志《国术周刊》上看到,有人质疑头彩两万元奖金最后竟让李景林得了。有趣的是,《国术周刊》答复:“就是李主任得着,也不见得有什么黑幕吧?”大有此地无银之意。这场参观券风波,让看上去很完满的筹备工作,蒙上了一丝阴影。
广撒“英雄帖”
这边厢,场务处为修建会场忙得热火朝天;那边厢,筹备委员会广撒“英雄帖”,向各地征集武术人才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从筹备委员会发给各省、特别市政府的电文可以看到,此次国术大会可谓是不拘一格招人才。“不论男女无问僧俗”,只要身怀绝技都欢迎到会一展身手。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读到此处,头脑中大概会浮现出各大门派华山论剑的场面。那么,此次国术游艺大会到底来了多少门派的武林高手呢?周伟良教授告诉记者,实际情况与武侠小说中的描写,还是有相当差别的。
中国武术中门派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并不像武侠小说写的那样组织严密,泾渭分明。“中国武术大概有130多个拳种,拳种下面又产生门派。两者有关系,但又不完全一样。比如,太极是一个拳种,它下面不仅有拳,还有太极剑、太极枪,以及太极的各种功夫,由此组成一个艺业。而太极拳又逐渐形成了五大派,诸如杨式、陈式、孙式、吴式等。这就是门派。”
也就是说,同是练一个拳种的人,并不一定属于同一个门派。那么这种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徐皓峰告诉记者,由于明清600年民间禁武,习武之人只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偷偷传艺、练武。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中,同一拳种经过不同传人的领悟、演绎,乃至升华,便会演化出不同的特色。不过,这种表面上的隔绝状态也不是绝对的,不同拳种间也会出现嫁接的情况,比如太极梅花门,就是将太极拳和梅花拳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因此,要说清中国武术有多少门派,一个拳师属于哪个门派,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徐皓峰认为,国术游艺大会组织形式的高明之处就是打破门派界限,以各省政府或各地国术馆为单位保举人才。“国术馆是一个国家教育机构,不属于哪个门派。比试者大可以抛开门派的负担,即便某人输了,也不会让人感到是这个门派不行。”
虽然不牵扯门派荣誉问题,武林人士们可以轻装上阵,但是涉及各省市荣誉,各级组织单位还是相当重视。从各省市给国术游艺大会的回函可以看出,有的保举单位是各地国术馆,有的是省、县政府负责征集,北平特别市竟然是市长亲自过问。
为了本省荣誉,各省市组织单位可谓煞费苦心。有的南方省市由于武风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