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积分
- 33808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07-6-1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4182
|
听劲是指武术技击动作中接触对手的灵敏度。这功夫是当敌我对峙,我能透过瞬间的接触,预断对手出拳的强弱与方向,又在这瞬间把讯息传人大脑,在电光火石之间作出反应,完成攻防的动作。
提到听劲,很多人想起太极拳。太极拳无疑注重昕劲,但这技巧其实是所有武术的必要条件。任何武术在肢体碰触当中都需要极灵敏的触感和反应。
出拳最快0.1秒
我们的皮肤触觉是否敏锐,是决定于神经元的讯息传递。一个外来的讯息传到大脑,一般需时0.02到0.1秒。再由大脑开出一个指令作出反应,一般需时0.1秒。例如,我们听到突如其来的声音,身体马上收缩紧张,整个过程是0.12秒。当我们前方有足球迎面直飞过来而需要闪避,整个由视觉讯息引发身体移动及闪避的时间最快是0.1秒。
当我们与人对敌,通过肢体接触所感应到的讯息传到大脑,然后再由大脑下传一个指令作出防守或攻击,总时间最快可以在0.2秒之内。所以,在太极拳的推手,或咏春的鹤手,或南螳螂的绞手等类似练习中,当我们感觉到对手有所欲为时,在瞬间作出反应,不论是身体移动,或对抗力撑,或闪避让路,或很快的打出一拳,所有动作都不会超过0.2秒。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生理结构相距不远,神经传递与肌肉反应的功能相差不会很大。当然,像李小龙那么快速的肢体反应是鲜见的。他的反应速度可能是0.1秒。
快速反击高招——撞打
高灵敏度的皮肤触觉在攻防实战中表现出极为重要的优势。拳谚语有“唯快不破”之语。意思是快速的动作是极难应付的。拳论中,应付来拳的反应可有三种。这三种是招打、闪打及撞打。当有人向自己面上打一拳,我们可以招打,即先招后打——格挡后给予攻击,还之以直拳;也可以闪打,即闪开来势,然后借闪势回击,偏身闪开来拳并挨身还以直拳;又或者更高的技巧是撞打,即不招不闪,直接回击。以技巧论之,撞打是最高的。撞打反映拳手不怕捱拳(实际上不会捱拳),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极快的拳势,后发先至。
运用撞打的拳手不担心捱拳,是因为他们经过长期攻防及抗打的反复训练,能预断到敌我的尺寸和反应。当然,这种不怕来拳的胆色和信心,是技巧与训练的结果。若以前面的例子言之,对方有直拳打来,我于桥下(攻击手臂称桥)用插搥抢人敌方眼部,出拳的臂骨已撞开来势的直拳,这种对于来势毫无恐惧的回击,就是撞打。
以气听劲刹那间分高下
长期在攻防及抗打方法进行反复的训练,是练任何功夫(包括太极拳)的必要条件。当我们掌握的技巧越多,我们对敌的信心就越大。从一个较宽松的角度言,撞打其实也是一种听劲功能的表现,只不过这种听劲不是来自肢体接触,而是感知对手即将发放什么样的攻击,从而作出适当的、更强及更快的回击而已。这种听,是一种对对手的预知感测。打过擂台的拳友必会明白,当对打时二人摆桩对峙,我们双眼留神处,不会单纯是对方的前锋手,而是整个身影,尤其是双肩部分,因为对手在施展拳脚的一刹那,必会牵动肩膊。
然而,更聪明的“看法”,是把对手及自己身躯想象成一团“气”的移动,凝神于对手的整个气场,仔细听清楚对方气场的改变,瞬间发放经过长期训练而作出的攻防反应,就是听劲!这个以“气”对待的做法,来自庄子“无听之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赵从武展示听剑气
拳可使劲,听之而还击是一般听劲的讲法;然而,兵器也同样有这个学问。在刀光剑影的每个接触点上,由我们手持的兵器传来的感觉也以这个灵敏度为基础。当敌人一剑刺来,我用刀挡格之际,可感受到对方的刺力有多大,从而预计我的刀要用多大的力去抵挡。倘若力太大,则对方借力回击;太小,则我的刀又不足以挡截。这便是兵器相互接触下所要求的听劲。在剑的对峙中,有所谓剑气的运用。
有关剑气一事,最近请教于香港宋太祖拳宗师赵从武师傅。据讲,二三十年前有日本拔刀术名师找他比试拔刀、剑势。当时赵师傅在旧版(新武侠)的办公室,挂了一柄柳叶刀,他便以此柳叶刀比试。比试结果是,同步拔出手上兵器的一刹那,日本刀还未到位,柳叶刀已架在对方的颈项。这就是出神人化的观剑气,也是上乘的听劲!所听之劲是对方的剑势。每件兵器都是手的延伸,手一动便决定了手持兵器的去势和劲度。
赵师傅就在瞬间见机而动,以比对方更快的速度直达对方的身体。太祖拳有一把双手持握的龙骠剑,技巧奇高,其中有拔此长剑的方法。我们不要以为长剑搁在长鞘之中必难于拉出,想当然拔剑缓慢;刚好相反,拔龙骠剑的速度比单手剑出鞘还要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