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18|回复: 0

[健康贴示] 这些拳谚你能领悟多少?能悟透一半,你绝对是个高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1 0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打拳时别让胳膊拎着手”“打拳时别让胳膊拎着手”语出老练家。“胳膊拎着手”影响到肩松、胸松、手松,制约了松功层次。要想胳膊不拎着手打拳,就得把松肩垂手和松肩伸手练到位。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好似无舵船恩师林墨根先生对我说过:“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好似无舵船。”这两句话源自中国武术圈的谚语,道出了“功”和“拳”的互根关系。一些人把太极拳当健身操来练,是为了追求外形动作的美观而抛弃了很多传统的好东西,这样一来别说十年,就是一辈子也练不出太极拳的功夫。如果没有管用的基本功融入拳架,那就是空架子;拳架修炼太极拳功夫之本,也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我听一位太极拳前辈说过:“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无舵的船,控制不了行驶方向,这船怎么能用啊?我也听另一位太极拳明师说过:“练功不练拳,犹如船无橹。”就像你划船没有桨,请问你该如何行驶?

坐着打拳“坐着打拳”一说语出拳谚,二说来自前辈和老练家。部分初学者习惯将坐与蹲弄混,其实太极拳对此十分考究,坐与蹲是不一样的,蹲的下肢的动作是膝盖与腿的夹角变了,而坐是身体躯干的动作,腿上是没有变化的。大家想想看,你坐在凳子上的时候,我们会重得将凳子坐变形或降低高度,最后导致膝关节角度发生变化吗?坐凳有着自然的松腰塌胯、开胯圆裆、圆膝舒踝姿势,如能融入练功习拳,必然有可喜的进步。

一足着地”与“单脚打拳“一足着地”语出张肇平与杜飞虎合著的《论太极拳》一书,书中有个真实故事是这样说:“……抗战初期,曼师(指郑曼青——笔者注)主湖南国术馆事,曾与杜心五大师往还,甚仰杜大师功力,欲拜为师,曼师于表演一套太极拳后,杜大师说:‘看你刚才表演拳架,自始至终,都是一足着地,不必再跟我浪费时间了。所谓一足着地,就是不失重心,不失重心,就是时时能够中定……’。“单脚打拳”的说法来自老练家,与“一足着地”的内涵意思差不多。“一足着地”也好,“单脚打拳”也好,都与含金量高的桩功有很大关系,桩功练好了,中定才好体现。恩师林墨根先生对此指出:“不练桩功,懂不了虚实。”确是这样,桩功练好了,虚实才分得清楚,才好变化。试问:没有桩功而勤盘几年拳架就能长太极内功?没有桩功而勤揉几年推手就能懂劲?以我之浅见,若修太极拳之真传,如不练出强似不倒翁含、落地生根的站桩功夫,过了十年、二十年也可能体悟不到太极拳之真谛,出不了太极之门。太极十三势当从中定为主,其他十二势为辅,太极拳的每一势,都是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试问:下肢若不稳,上肢你敢松吗?实脚若不够实,虚脚你虚得来吗?

借地心力打拳“借地心力打拳”语出前辈和老练家,这是体现太极拳个性特点的好东西。在太极拳圈内所说的地心力,就是地心引力和地面反座弹力。欲要“借地心力打拳”,先练出松沉到脚底的入门功夫,这样才能初见成效。如能练出气沉丹田的进阶功夫,功效愈发见好。

打拳运气如卧床呼吸“打拳运气如卧床呼吸”也是语出老练家。当你平卧睡在床上,那时的呼吸既自然又是腹式呼吸。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人体最自然、最充分的放松状态,腹肌和腰骨、腰肌都解放了,鼓、瘪自由了。这就是说放松腹肌、腰骨、腰肌,无需用力,这是腹式呼吸的要领,部分人把腹式呼吸的要领只盯在一呼一吸中。老练家有言:“只要一松,气就能通。”所以,行拳走架的一举一动,都不能忘记“放松”与“行气”的结合,也是“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功效。当姿势动作熟练之后,进阶到呼吸配合动作时,先体验几下卧式呼吸,会对内外相合的拳势呼吸带来好处。

练拳如在陆地游水“练拳如在陆地游水”语出太极拳名家郑曼青先生的《郑子太极十三篇》,他在《郑子太极十三篇》文中说:“在我们的意念中,不在打拳,我们要比喻在水里摸鱼,也像是在陆地游泳,把空气当作水用,意到气到,时间久了,便会水到渠成。”郑曼青先生的陆地游泳之说,揭示了意与气的关系,是将意念归之于克服动作阻力,则“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可避免气滞之弊。勇国本先生翻译的《郑曼青与史密施师徒对话》文中的一段话:“生:在练拳时怎么知道是不是已松?师:知不知道是主观的,而松不松是客观的。我愿意说,当一个人在练习整套拳架的过程中,其心灵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这便是求松的一个好的开始,但是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你须踏踏实实的练。练完时你会筋疲力尽。当你的双肩觉得沉重时,你就知道这已是接近真松了。这是‘陆地游泳’的结果。”我师爷雅轩公在《太极拳练习谈》日记中说:“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于扛河之中,是又有动荡之形势,又是非常的沉稳。起,不离水的托力,下沉,不能触到河底,船身始终是由水的浮力托着的。也就是说,人练拳的身体,是在脚腿上之动弹力托着的,又不能浮起,又不能生到硬根上。”这番话与“陆地游泳”之说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虚下实中间活“上虚下实中间活”之话来自拳谚。区分虚实其中有处于劲力较大的身体部位为实,处于劲力较小的身体部位为虚。所谓“上虚”,一是相对下肢而言,上肢是劲力较小为虚的身体部位;二是有虚灵之神的意思,神贯于顶,能空则灵,越空越灵;手的屈伸自如、肩松、胸松、虚领顶劲体现了“上虚”。“下实”也是相对上肢而言的,下肢是劲力较大为实的身体部位,气沉丹田、重心下降、足有力、脚有根、下盘稳固体现了“下实”。“中间活”的“中间”是指腰胯,动作的上下相随和拳势的虚实转换,全凭腰胯的灵活变化和指挥协调;行拳走架的稳、匀和推手散手的变招、换劲体现了“中间活”。

打拳如手拉木偶戏“打拳如手拉木偶戏”语出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对此的意喻。郑悟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比喻,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用台下演员的手来指挥,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太极拳的胯动作也是同样道理,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打拳像‘耍拳’

“打拳像‘耍拳’”的说法来自和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前辈和老练家。何谓“耍拳”?意思如下:取其自然、轻灵、松柔之意,非常放松,毫无拘谨、凝滞之态,如和风细雨,似儿童戏耍,逍遥自然;没有故意造作、故弄玄虚,不用刚猛威烈之发劲。历代赵堡太极拳宗师,都重视“耍拳”之称谓,主要是追求太极拳的道法自然,使太极拳返朴归真。“耍拳”这个朴实简单的称谓,道出了大道至简的原始含义,“耍拳”内涵中的精神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周身随和、轻灵自然,。
front2_0_FjzdGuUTScwg1CLYLUQCrTSvODVE.162069398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6-18 2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