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096|回复: 0

[健康贴示] 传说中“胎息经”的呼吸,原来是这样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4 0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在。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入,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 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蹴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皇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此言神之与气,是一非二。无气则神无依,无神则气无主。神既为主,故神动即有气动,神不动,即气亦不动,如影之随形。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住。

神气合一而定,即是此节之旨。盖神行气行,气行精败,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气定,形随以泰,自然长生。张三丰《道言浅说》曰:“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两边,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无尽定,心气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经》自始至终不离神气二字,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忘气则入虚,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学者如能恪守勿失,勤而行之,则柔气功之道尽在是矣。

《胎息经》是我国古代气功文献中的精品。胎息二字,胎即圣胎,乃真神所结;息是真息,乃内外呼吸气停[真息无息]所成。只此二字,已明明指出神之与气,互相对待,互为其根。神属阴,喻之为汞;气属阳,喻之为铅;此是本身之阴阳。神是性,气是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二者是二是一,即是性命双修。故虚靖真君曰:“神是性兮气是命”。曹文逸仙姑曰:“我为诸公说端的,命蒂从来是真息”。经首二句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话是两句,事只是一端。前句言神[胎即是神之喻],后句言气。而神气合修之主旨,专在“伏气”二字,乃是修习之手段。气如何伏?又专在“凝神”。故虚靖真君说:“神不外驰气自定”。并且经中言神气之重要,有“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句;言神气之互根,有“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句;言修习之方法,有“固守虚无,以养神气”和“若欲长生,神气相住”句。虚是虚其身,无是无其气;曰养则不是勉强造作,而是自然而然,两者相住如水乳交融。反反复复,都只是神气二字,真可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总上可知:“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也就是生出定力,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到了那个境界,是为“伏气”。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而惟有一神独耀。故曰“胎从伏气中结”。在此圣胎凝结的同时,内外气息亦自归寂灭,故曰“气从有胎中息”。古仙曰:“脉住息停胎始结”,陈泥丸祖师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皆可为证。

还有必须知道的,玉蟾仙翁曰:“昔日遇师真口诀,只是凝神入气穴”。气穴一般都指为脐下之下丹田。实际上所谓气穴,我得真师指授,乃是在静定之中,真神与真气相依相抱而合一;换句话说,即是以气为穴而神凝之。所谓“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内”者是也。善乎闵一得真人之言曰:“圆虚圆寂,圆清圆和,何内何外,何有何无?生生化化,一付如如,还返妙用,如斯如斯,成身内身,是名真吾”。此种高层次功夫的行持,是不拘行住坐卧,只要能祛除一切杂念妄想,不思过去、未来,惟用现前一念,将全身放松,与整个宇宙太空法界融为一体,则气自养。如是熏习既久,自见“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矣。

总之,《胎息经》之所指示者,乃是直接从神气入手,而不是在后天幻躯上去纠缠,这符合老子“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之旨,亦符合于《谭子化书》“忘形以养气”之诀。故在古代气功中,乃是较高层的层次,除了真正人元丹法乃依同类阴阳而修外,此则是本身阴阳亦通虚空阴阳之惟一可靠而无偏倚之大道,至简至易,至圣至神也。至于《胎息经注释》之原稿,本名《胎息经签疏》。


front2_0_Fv8jykWNV1xS2nRMKBX1vcjpjv5D.161922816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4-11-24 05: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