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品读自牧,从日记开始 张含保(山东济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7 17: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51127175659front2_0_815174_Fp1FtUPYx0vqrOeTVERWDx30AEtS.jpg

       接触一位朋友,其实就应该是品读其人,往往一位好朋友就是一部耐读的书,需要经常翻一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
        第一次知道自牧,是在1990年春天,我由山西回到了济南,在《作家报》担任过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版编辑。因为报社离山东大学很近,经常有山大作家班的一些学生来访,从他们嘴里第一次听说作家班里有个“好人自牧”,因为没有见过面,所以这名字就像小雨湿过的地皮一样,只略略留下点痕迹。
        第二次是在1994年左右,我随同诗人辛戈先生去英雄山旧书市场,正好路经省委机关医院门口,辛戈说去找找自牧,到他那里玩一玩,这才真正见到自牧:一位三十几岁的青年人,相貌英俊而儒雅,待人诚恳又平和,从他嘴里根本听不到“文人相轻”的不负责任的议论和文坛上是是非非的话语,给我留下的是一个很好的印象。
        后来,与他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虽说接触多了,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年两三次,仍属于“君子之交淡如水”之列。因为他担任着《齐鲁英才》丛书的主编,他这里无形中便成了诸多文友的相聚点。文友们相聚随意性很大,大多是聚聚散散,“人一走,茶就凉”,真正留心的人并不多。然而,自牧却留心了,他把它又写成一篇篇日记。他在《自嘲》一诗中写道:“春来秋去又一年,庸庸碌碌未敢闲。涂鸦赚得酬几许,大半相还书肆间。”后来又把这些日记辑录进《百味集》《人生品录一一百味斋日记》《抱香集》、《疏篱集》《淡墨集——自牧及其作品》……结集出版了。这些日记大多是记录着近年来他与全国各地名流、文学前辈、同代文友的日常书信来往、生活琐事,似乎很平淡。有的朋友还并非贬意地取笑说:“自牧的书大都是迎来送往的内容,就连在哪里吃顿饭都写上了。”凭心而论,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只感觉自牧这个年龄的人真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人品不错,是个不显山不露水,对文学创作很痴情的青年作家。我长自牧十五岁,在年龄上有半代人之交。我年轻时支边,足迹遍及塞外、江南,还去过一趟伊拉克,有着类似杰克伦敦、海明威般的生活经历,生活基础厚实,遇到过的艰难困苦决非一般人所能忍受。虽然写过两部长篇小说,社会反响也不错,但如果能记日记,把当时的经历和心灵感受的第一手材料留下来,岂不更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无奈,自己年青时正逢极左思潮的高潮阶段,亲眼目睹了许多记日记的人的生活遭遇,心怀袒露的越多,受到的伤害越大,也就寒了心,为了少惹是非,干脆不记日记。但后来才发现,丰富的生活阅历,固然可以在创作的宏观把握上搭起个好的框架,但因平时不记日记,许多生动的细节就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模糊起来。因为没有日记,在写作品时,尤其在完成大部头的作品时,就无法更精辟地把人物的心态置入当时的氛围,也就使作品中人物心态的层层递进上少了些细腻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对任何事情都能较冷静的理性思考了。我蓦地发现,自牧在似乎平淡无奇的日记体作品中,日久天长,已经产生了质的飞跃:他把生活的体验、人事的交往、重大的事件、人们心灵的反馈,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到历史变革的大氛围中去了,成了一幅文学上的“清明上河图”。只要翻开某一页,马上就使你联想到某年某月某日友人们交往的情景,一种强烈的氛围感、真实感立刻展现在面前。自牧在《百味集》跋中云:“不管是历史长河中的惊涛巨澜,抑或微波细声,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情一理,只要有所感触,都可以联辍成篇,蔚为美文。”想到这里就不知不觉有了新的认识。这终于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神圣的文学殿堂犹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既有阳坡也有阴坡,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攀登,感受自然不同。可以像我这样“十年面壁苦僧身,瀚海逐鹿自销魂。千古风流何相似,垓下一战定乾坤”般顶风冒雪极力攀登;也可以像自牧一样在较平缓的路上一步步攀登,同样在品味着攀登的酸甜苦辣……总之,诗神缪斯垂青于每个真正钟爱于她的人。自牧在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日记体作品中,在似乎是生活琐事的日积月累里,我惦出了它内在的社会容量,同时也看出了自牧的魅力所在。
        他的存在,虽不像花圃中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其势夺人,却像傍晚摆在庭院中的一盆米兰,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幽香……
        从日记中品读自牧,越品越觉有味,够味。
————
      张含保,1942年生,山东济南人。1965 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短诗 200 余首,出版诗集《放歌山水间》。1982年到伊拉克参加援建,回国后创作长篇小说《GGC的诱惑》《不平静的底格里斯河》。《GGC的诱惑》被评论家誉为“我国第一部反映新时期国外劳工生活的长篇文学作品。
      由山西调回山东后,曾在《作家报》《山东电力报》当编辑多年。
20251127175711front2_0_815174_FgSj2Kv6niTaHp9jjMQxavyNgZLZ.jpg
著名作家、现代京剧《沙家浜》编剧汪曾祺先生题自牧《百味斋日记》诗手迹
20251127175809front2_0_815174_FvXAji7yszpf0IlIH8PUVSQguNV9.jpg
20251127175809front2_0_815174_FlW5xBjxi9B-vf0BHZyXT072pue1.jpg
20251127175810front2_0_815174_FjWmxPKuIuoXnJdifRACSucgpl0A.jpg
20251127175810front2_0_815174_Ftdd2Dy6AAoWagScKVgDc-LoCn_k.jpg
20251127175809front2_0_815174_FguUSvrM5cMVG_xQA2JoZ-LmWQoZ.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28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