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谦和儒雅一君子 /朱永平(江苏张家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20 1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51120120454front2_0_815174_FscWCnfo8hvtS1ByGunXBs8pl3r1.jpg
20251120120454front2_0_815174_FiRsbuMUMPV5Tj-OPhp4yo32nrlH.jpg


        知道有自牧其人,是很早的事了。平时翻阅一些读书类报刊,常能看到这个名字跳出来,慢慢的也就知道他主编的《日记杂志》在读书界有着良好的口碑,偏巧我也是个比较深度的日记爱好者,从高一开始一路坚持,也写了30多年,可以说写日记已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日记也是我阅读的一个重要门类,各类名人非名人的日记书架上排了长长的一溜儿。比他的《日记杂志》更为广大爱书人称道的,是他急公好义,有侠士名。除了自身的创作外,平时多为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文友编稿、校稿、写序、作跋、联系出版。上至达官贵人,名流大家,下至草野之人,芸芸百姓,他都热诚相待,平等相视,为人作嫁,不遗余力。这为他赢得了“好人自牧”的美好声名。
        这样的文人侠士,或者说侠士文人,是我一直钦慕的。但我蜗居在一个江南小城,常年单位住家两点一线,平时就在家胡乱翻书,极难得写一两篇小文章,也都限于自得其乐,羞于拿出去见人,更不要说外出参加读书界的活动了。因此,纵使钦之慕之,却始终无缘得识。
        2019年11月,因了我的一篇文章,又因这篇文章提及自牧兄,终于和他牵上了线。
        这是篇题为《赠书摆上了旧书摊》的短小书话。谈到文人出书,喜欢分赠友人及同好,但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少签赠书流到了旧书摊,我还不无贴心地替受赠人说了情:“很多时候也许真不是受赠人的本意,就是他本人也感觉离奇的,真是不能横加责怪。”其实,对我这样的爱书人搜书人而言,书籍的流动更多增加了获得名家签赠本的机会,更增添了不少藏书的乐趣,还有我更想探寻赠书人与受赠人之间的关系,当时是在何种环境下赠书的,又是何种原因导致赠书流向了二手书市场,赠阅双方获知赠书新流向又持何等态度。虽然,这些问题不可能全部找到答案,但每有所得,总是能让我兴奋很久。
        这样的小书话,自然少不得“一点事实”和“一点掌故”。我提到了自己书架上的几本书:范笑我先生签赠郑晓林的《笑我贩书》《笑我贩书续编》,谢其章先生签赠杨云辉的《搜书记》,还有就是自牧先生签赠苏斌的《自然集》。我和范笑我先生后来有了更多交往,还在《爱书应笑他,多情应笑我》一文中写到了他对赠书“被换成了银子”非常豁达的心境和态度,后来也在阅读《笑我贩书四编》时查阅到旧日签赠的缘由和故事,解开了我心中的一个疑团。我没有谢其章先生的微信,但曾与他在微博上有过关于这本签赠书的一次互动,他的回复中是清晰无误地带着些怨气和不爽的。当然后来我还曾写过一篇《我误会老谢了》,觉得这个怨气和不爽,也许只是我的一个错误感觉,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真实想法。同样的,我也在谢其章《搜书劄记》“2009年日记”中搜寻到了当时赠书的缘由和细节。  
       自牧的《自然集》是这年的5月31日与他的《存素集》《淡墨集》一同购于孔网的,一直没有翻阅,国庆节到单位值班才带去消闲的。翻开两页,就看到了特别有意思、很是耐人寻味的情节。除了自牧在前环页的毛笔题签外,受赠人苏斌在扉页也用毛笔题跋“自牧兄赠书当珍重之常读之耳”。自牧和苏斌,同为作家和书法家,题签文气圆融,跋语潇洒风流,配上多枚书斋印及名姓章,完全可以看作两个蛮有味道的书法小品。我注意到,在《自然集》“百味斋书简”辑收录有《致河南濮阳苏斌》信札5封,从2009年4月30日至2010年12月3日,两人互赠作品集多部。除了鱼雁往返,苏斌还曾于2010年秋拜访自牧在济南的“淡庐”,两人交往可谓频繁矣。这一本苏斌先生说“当珍重之”“常读之”的有意思的签赠书,是如何散失的,我无从查到缘由。也因为当时与自牧先生没有交流交往,故而他对自己的签赠书流散到二手书摊会怎么想,我也只能作了这样的私下揣度——
        稍稍有点可惜的是,我在自牧的书中没有找到他对签赠书流散到旧书摊上持何等态度,但以他的豁达大度,怕是会淡然一笑的。事实上,他在日记上也经常写到将别人的赠书再转赠他人的事,他认为谁最需要一本书,最能将一本书发挥作用,谁就是这本书最好的主人。
       后来,《赠书摆上了旧书摊》一文发表在是年11月11日的《藏书报》,该报的公众号同日还推出了《赠书流入旧书摊,你怎么看》,引得很多人在底下留言评论。文章发了,我及时推给范笑我先生,知道他在读书界的广泛影响力和丰富人脉,顺势请他将自牧兄的微信推给了我。就这样,2019年11月12日,我与自牧兄终于牵上了线。所有的时间点记得如此清晰,还真是要感谢自牧兄一直在倡导而我也一直在践行的日记写作了。一笑。
        自然要聊到我的这篇文章,自牧兄确实很是平和,觉得一切都是很正常的事,当然我又暗地里瞎想,以他和苏斌的深交,也可能他了解这册签赠书后来散失出来的原因。无疑这仅是我的瞎想罢了。随后的一段时间,我收到了他寄来的《人淡如菊——自牧六十初度友声集》和几册《日记杂志》,也是在那段时间,我把他的书系统地翻阅了一遍。读书如读人,捧读他的日记,真是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如他这般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慷慨仗义的人,在现代的社会真是不多了。身边也有几个热情豪爽的山东朋友,于是我又胡乱猜想,也许是孔孟之乡的儒家文化和梁山好汉的快意恩仇共同作用,才产生了这一位读书人众口齐夸的好人自牧。
        又过了两天,11月22日,自牧兄发来消息,说原发表于《藏书报》的《赠书流入旧书摊,你怎么看》,经他推荐,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联合日报》“人文副刊”版全文转发了。这当然再次让我切身感受了自牧的热情,也不难见到老兄在圈子中的强大资源和游刃有余的活动能力。
       此后,和自牧兄的交流主要就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在他的朋友圈美图下面点赞,或写上一两句评论就成了日常。他晒得最多的该是书房和小院,也是最让我艳羡的所在。特别是冬雪装扮下的小院,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在他的镜头下尽显姿容,让一直做着小院梦的我多了一个追求的目标。从朋友圈内容的细微变化中,我估测自牧兄应该从原来不无繁忙的医院领导班子退了出来,或者就是荣退在家了,但习惯了忙忙碌碌热衷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他依然停不下来,继续在齐鲁书画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作家班文学馆馆长等新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2021年,宅家抗疫的那段日子,也是实在有些无聊,我实施了两个计划已久的行动,一是“把童年的读物搬回家”,二是请读书圈中有一定影响力的朋友或者我的书画家朋友,给我题写同题的“纸上云烟”。自牧兄自然在我的名单之中,很快也就收到了他寄来的书法小品,他的书法结体严谨,线条圆厚,章法活泼,文人气浓郁,是我最喜欢的一类。正好那两天图书馆邀我去做一个“书生活”的网络直播,我把自牧兄的作品带到现场,网友们也都纷纷点赞,我就知道,现在网友们的欣赏能力也真是高了,毫不张扬,满是静气的书法才是最好的书法。其实,人不也是这样吗?字如其人,这点上,自牧兄的书法和为人真是完全一致的。这篇流水账文章就要写完了。走笔至此,我突然想,我还没和自牧兄见过面呢。曾去过一次济南,但当时不认识自牧,下次有机会再去济南,是一定要去自牧兄的淡庐拜访了。自牧老兄如果得空来江南走走,也别忘了张家港这座小城有我这个书友在。
————
朱永平,1973年生,江苏张家港人。为江苏省书协会员、苏州市作协会员、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喜爱藏书和收藏地方文献。
20251120120501front2_0_815174_FlwRZj6iLdLH1_a8kM4_ev_r6Bqh.jpg
20251120120502front2_0_815174_Fo5YmaxXs5hA83Ph7W2aBeota69q.jpg
20251120120503front2_0_815174_FmGJqk9NDPQoDOxvieIX9JmJrv4-.jpg
20251120120501front2_0_815174_FpznzHGVBgH2Z0pinmX4x9g6shR9.jpg
20251120120503front2_0_815174_FkduqojEOlmkhGSnbJj2XotQHeQr.jpg
20251120120503front2_0_815174_FjovH5SZzXiBQ_OP-3dixJlGpoO_.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21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