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回复: 0

自牧与弘一:当“向内求”成为生命的笔法 黄岳年(甘肃张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7 1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51107113910front1_0_815174_FmI6tpYoclMS-M3gKYTq3Ze-RVmc.jpg
       济南的李千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文人书家自牧小记》,说“自牧”二字从《易经》里来,“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自己管着自己,自己养着自己,有谦逊,也有自重——是向内求的。”
        忽然生出一种想法,向内求?向内求的人,有一个标杆式的人物,是弘一法师,自牧和弘一,有关系么?   
       有了这个问题,就再找自牧写的书和字去看。看着看着心就动了。还真有点像。“向内求”三字,像一把钥匙,打开久久萦怀的思想之门,一个清癯而庄严的身影从记忆深处浮现——弘一法师。那个从繁华绚烂归于极致平淡的魂灵,不正是“向内求”最彻底的人么?那么,我们的“自牧”,与弘一法师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隐秘关联?这想法带着思绪,去看望心里的自牧。和自牧先生相识于世纪之交,忘记具体的时间了。但和读书有关,和文字有关。我们是同气相求的人。我从河西走廊过来,在济南见面,他约了徐明祥兄来,我们一起吃饭,聊天喝酒。那之后,他的书和字就时不时的会出现在我的案头。我的文字第一次结集出版,是自牧张罗的,书名也是他题写的。后来我们在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一次次见面,一次次欢欣。每一次他送我或者书或者书法作品,总让人开心不已。他的散文集《百味集》《抱香集》《舍得集》《三清集》《存素集》《自然集》等,多数时候都是我出门时行囊中带着的好书。自牧兄还曾让名家为我制印,精美可人。书香荡漾在人生里,想到自牧,想到他的作品,他的书和书法,慢慢品味,心底竟泛起阵阵涟漪。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一种跨越形质的相似。是的,李千树先生的感受很精准。
        
20251107113930front1_0_815174_FuoDPdSubrzYBxxTcFy3Ba8WE2dd.jpg
      自牧的字与弘一法师的字,在精神气质上,竟真有几分神似。这“像”,不是表象上的像,而是内核的呼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须得先回到“自牧”的源头活水——《易经》那句“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此处的“牧”,本义是放养牛马,引申为治理、修养。所谓“自牧”,便是将向外张望、评判的目光收束回来,转而审视、照料自己的内心世界。它要求一种持续的、自觉的内心劳作,如同牧人看守自己的羊群,不容放逸。这是一种高度的精神自律,其目的是达成内在的秩序与和谐,从而在纷繁外境中保持谦逊与自重。这个过程,便是“向内求”。禅家所谓回观返照,照顾话头,大约也是这个意思。
         而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生,正是对这“向内求”最壮烈、也最平实的诠释。他的人生是一道清晰的分水岭:前半生,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翩翩公子,是引入西方乐理、话剧的艺坛先驱,是“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的激昂志士,可谓将“向外”的才华挥洒到了极致。然而,正当盛年,声名最隆之时,他却毅然斩断红尘,遁入空门,成为一名苦行僧。这惊天转折,并非厌世逃世,而是一次决绝的、彻底的“向内”转向。他将过去对艺术、对情感、对社会的巨大热情与能量,全部收敛起来,专注于律己、修行、求内心之真谛。他将“自己管着自己”践行到了极致,持戒精严,过午不食,生活简朴至极;他也真正做到了“自己养着自己”,他的精神食粮,不再是外界的喝彩与物质的丰盈,而是佛法与内心的证悟。从李叔同到弘一,是从才华横溢的“展露”到戒律精严的“收敛”,是从“我执”的绚烂到“无我”的平淡,这是一条不断向内、向深处溯洄的修行之路。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头品味二人的书法,那种神韵上的“像”便有了着落。弘一法师晚年的书法,被形容为“刊落锋颖,一味恬静”。他早年的魏碑功底何等雄厚,笔力千钧,结构谨严;而晚年之作,却将这一切技巧、锋芒、火气洗涤殆尽。点画之间,不见起止的痕迹,圆润含蓄,如稚子执笔,却又蕴含着无法撼动的安定与超然。那是一种剥离了所有表现欲与烟火气的字,它不寻求观众的赞叹,只是书写者内在心境的自然流露,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最高境界。看他的字,如对古井寒潭,清波不兴,却能照见观者自身的浮躁。
     
20251107113958front1_0_815174_FhVhTBKm7bifsejRRqyykiEMGB4l.jpg
      而自牧先生的字,同样给我这样一种“向内”的质感。他的用笔,不追求视觉的冲击与奇崛,而是沉稳的、内敛的。线条中蕴含着一种柔韧的力道,那不是向外迸发的张力,而是向内凝聚的生气。结构安稳从容,章法疏朗通透,整体给人一种不疾不徐、自在自足的感觉。尤为重要的是,他的字里,没有那种急于证明自己、取悦他人的“作意”,而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相处”的安然。这与弘一法师那种洗净铅华、返璞归真的书风,在精神底色的追求上,无疑是相通的。他们都在用毛笔,进行一场“自牧”的实践,那笔下的每一根线条,都是心绪的轨迹,是“自己管着自己”的功夫体现。当然,这并非说自牧先生就是另一个弘一。弘一法师的“向内”,是宗教性的、出世间的,是建立在彻底的佛教信仰与律宗修行之上的终极超越,其平淡中蕴含着大悲悯。他是圣人。而自牧先生的“向内”,或许更贴近传统文人的“修身”理念,是于尘世中寻求一方精神净土,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远地自偏。他是平凡的人。二者的境界与归旨或有不同,但在“向内求”这条路径上,他们无疑是同路人,他们的艺术,都是这条路径上开出的清净之花。
       由此,我们或可触及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为何在今日,像自牧先生这般“向内求”的书写,依然能如此打动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被速度、信息与外部刺激裹挟的时代。我们的目光被无数屏幕分割,注意力成为被争抢的资源,内心世界常常是一片喧嚣的荒原。我们习惯于向外索求——更多的财富、更响的名声、更快的反馈,却独独疏于“自牧”,疏于照料那颗因过度耗散而疲惫不堪的内心。在这样的语境下,自牧的书法,以及他所承袭的弘一法师的精神遗产,便显露出其珍贵的当代价值。它们像一帖清凉剂,提醒着我们:生命的丰盈,或许并不在于占领多少外部的高地,而在于开掘内心的深度;真正的力量,有时正来自于这种主动的“收敛”与“自制”。当我们凝视自牧笔下那安详的、自足的线条时,我们仿佛被邀请,暂时从外部世界的奔竞中抽身,回归到自身,去尝试“自己管着自己,自己养着自己”的生命状态。这种艺术,不提供答案,只提供一种姿态,一种可能,一种让心灵得以栖息的秩序。回到李千树先生的文章,他称自牧为“文人书家”,此论尤为精当。“文人”之魂,本就在于内在精神的涵养与独立人格的塑造。书法于他们,从来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修身为本”、“文以载道”的延伸。自牧先生的实践,正是接续了这一濒临断流的传统。他的字,是其人“自牧”功夫的外显,我们通过他的字,感受到的是一个持续向内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灵魂。
       因此,自牧与弘一,他们的关联,不在师承,不在形质,而在那条共同选择的、朝向内心的路径。那是一段“卑以自牧”的谦逊旅程,一场“自己养着自己”的精神远征。在弘一法师那里,我们仰望的是一座已然抵达的、冰洁雪彻的高峰,花枝春满,天心月圆;而在自牧先生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同路人依然在行走的、踏实而温厚的背影,人淡如菊,抱朴守真。他们的存在,共同为这个向外过于用力的时代,提供了一种向内生长的、沉静而强大的力量。这力量,足以让每一颗在喧嚣中徘徊的心灵,在某一刻,看着看着,便“心动”起来,继而,开始尝试着,回归自身。
       自牧已在佛慧山下安居,书斋是东山居、佛慧山房,宜乎其人。诗曰:

         谦谦自牧溯周易,
         笔下烟霞弘一钟。
         百味自然存素集,
         三清舍得抱香容。
         浮华褪尽真如见,
         慧福修来妙境逢。
         莫道人间无乐土,
         心灯亮处即禅宗。  
                                                
              2025年11月6日于甘肃张掖弱水轩
20251107114110front1_0_815174_Fq0AbTrVXE3uI4lQ-vbzRZJmByKP.jpg
20251107114143front1_0_815174_Fk0dKp1X-3YANAPUIDNSSiMEUNs3.jpg
20251107114111front1_0_815174_Fg59hFjSKKsThJy4GOwckozmbjFC.jpg
20251107114134front1_0_815174_FtvufSAy4Zh2lgoEnLGj3nTaPbiR.jpg
20251107114113front1_0_815174_FgW7hG2PjrGwFLZV8Tb87ZqcLnjD.jpg
20251107114142front1_0_815174_FqSpL1BHPUWpgFkvHnHlWC02jFHy.jpg
20251107114148front1_0_815174_FraKNqH_7xOJhcn3ll4sfGizpo1-.jpg
20251107114138front1_0_815174_Fk2MermK6hOtQK7rok8lA5Jnsyl6.jpg
20251107114147front1_0_815174_FgxHls5ObYf7tZ6noCTAEunX8cYd.jpg
20251107114120front1_0_815174_Fh-b9Bu-ARk1KPIM62P472eybcCL.jpg
20251107114144front1_0_815174_Fpb5_DtpssjpI_XUImUGMVL7OWdO.jpg
20251107114148front1_0_815174_Fl7CqVnlkAVP98flmiodjaXSyL53.jpg
20251107114134front1_0_815174_FlOM3G6V-7M_B3G78RVqwGY8mW5K.jpg
20251107114132front1_0_815174_FmemhBZQbnnHvkYWRfIvuv-6FXMC.jpg
20251107114148front1_0_815174_Ft9QaezZkNgaXMvkk8jYJ4lit8zp.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11-7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