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回帖
- 0
- 积分
- 44670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日记杂志》(第45卷)专号《半月日注》跋
小 引
今日乃丙戌年除夕,当别人忙年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却在盈耳的鞭炮声中,开始通校《半月日注》的稿样,并同时准备撰写跋文。《半月日注》,可以说是前已刊印的《半月日谱》、《半月日影》和即将组编的《半月日志》的姊妹篇。其作者虽说更换了百分之九十还多,但形式和风格却依然如故。为了让大家对各位作者有所了解,我仍然采用了一段随札散记缀上一首打油诗的形式,简约客观地分别介绍之。正所谓——
半月日谱同时刊,
日影日注姊妹篇。
上下接力各成帙,
风格依旧挽流年。
一、“复旦学仔”王欣荣
澹园主人王欣荣,年已古稀但他几乎每日徜徉在“疏篱居”内著文写字加鉴赏。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自称之所以喜弄文学,有三位老师起了大作用:一是在济南二中读初中时的别少逸;二是《文汇报•笔会》的徐开垒;三是《文艺月报》编辑茹志鹃。他先后在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教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调入山东社科院从事文学研究,尤其对曾扶持过浩然等一系列作家的巴人(王任叔)的研究最为倾力,先后出版了“王任叔研究系列”(传、论、谱)及《传播报道学》《王学仲及其黾学》等。由于自幼喜欢书画艺术,近年又重点研究沙孟海和王学仲,自然他的书风也颇受“沙王”的影响。善书之外,且好吟哦,曾有朋友为其辑印过一册《疏篱吟草》,诗风清新纯朴,佳句自出胸臆。我们同住在一个城市,而且相距不远,故不时见面赏字论文。我和济南的张汉英、吴键、徐明祥,以及西藏的王永东、甘肃的张士伟等小字辈对他的总体印象为:年届古稀,心似青年;著文做事,情怀散淡。正所谓——
年逾古稀士气豪,
散淡心胸疏篱绕。
倾情巴人又黾翁,
知己三俩自啸傲。
二、上海“丰味书画”传承人丰一吟居士
在中国美术界,大概没有不知道众艺兼美的缘缘堂主人丰子恺先生的。丰韵散文随笔和丰味小品漫画,风靡着过去,也风靡着现在。据说解放初期丰先生曾提出到山东师范学院来任教的要求,但当时主管文教的一位副省长却说丰先生只会画几笔漫画,恐难以胜任国文等课程,殊不知,丰先生的学问绝不囿于美术艺苑,他的国文、他的外文都是很有根基的。设若当时那位孤陋寡闻的省长大人不出面过问此事,说不定丰先生真的会来山东任教呢。如果真是那样,那么山东美术史可能就要重写了。在丰子恺先生的子女中,最得其真传并且继承其书风画格的当为其小女丰一吟女史。晚年的丰一吟女史,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弘扬丰氏艺术:她不但在上海滩开设了“丰子恺艺林”,专门经营开发丰味作品及相关的文具用品,并且还大量“复制”“丰味漫画”,以及时满足喜欢丰氏艺术的人们的需要。去年秋天,我就曾获赠过一幅《小松植平原,他日自参天》,对照其父的原作赏读,其构图,其题字,其用笔,其着色,可以说几近于乱真呢。正所谓——
众艺兼美缘缘堂,
嫡传一吟最堪当。
丰门书画俏艺林,
小品味足土兼洋。
三、河北三河“杏坛探索者”杨育云
通过北京日记研究者康健先生介绍,河北三河冶金学校的高级教师杨育云女士与我们日记杂志社取得了联系,并且应邀参加了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日记与日记文学论坛”大会。在与其交谈中,她的热情,她的真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教学之余,不但辅导学生怎样写日记,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带有散札随记色彩的《杏坛遐想录》,及时记录教学心得,抒发情感理想,亦留存了一串串诗行和一组组生活感悟。她曾在日记中动情地写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心灵应该永远年轻,有活力,有性情,有诗意!要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形成自己不断增长的自信力。所以,一个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十分生动的人,一个风度儒雅的人,一个智慧幽默的人,一个高尚纯粹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人师者,首先要模范在前。正所谓——
三河杏坛杨育云,
抒情言志遐想真。
潜心教研辅日记,
文苑勤灌蔚成林。
《自牧为全国民间读书人速写“留影”》之二
https://www.ql1d.com/general/20661397.html
《自牧为全国民间读书人速写“留影”》(之三)
https://www.ql1d.com/general/20670863.html
《自牧为全国民间读书人速写“留影”》之四
https://www.ql1d.com/general/20675275.html
《自牧为全国民间读书人速写“留影”》之五
https://www.ql1d.com/general/20687529.html
《自牧为全国民间读书人速写“留影”》之六
https://www.ql1d.com/general/2068967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