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积分
- 75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1-5-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272037
|
每年五月,法考考生总会被同一个问题困住:主观题该选商法,还是行政法?这个看似简单的二选一,背后藏着对 “上岸” 的焦虑,也夹杂着对 “他人经验” 的依赖。可事实上,没有普适的标准答案,唯有锚定自我,才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 若未来仍不确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便是最稳妥的答案。​
面对选择,最容易陷入的误区,是把 “他人经验” 当作唯一指南。打开备考论坛,满屏都是 “行政法简单易过”“商法难但提分快” 的声音:有人晒出 “零基础选行政法一次通关” 的经历,也有人抱怨 “选商法栽了跟头”;有人推崇只背内部讲义,也有人坚持啃完九大本才安心。可这些经验贴,大多是博主一次通关的 “个人经历”,而非经过反复验证的 “通用方法”。就像《小马过河》里的场景:大象说河水只到小腿,小松鼠说会没过头顶,小马听得晕头转向,却忘了自己的身高与二者都不同。上千份经验贴里,有半个月过客观题的 “学霸”,也有三年全职备考失利的 “坚持者”,若自身基础、时间、偏好与博主不同,这些经验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加重选择焦虑。​
真正有价值的借鉴,从来不是照搬某个人的路径,而是从数十份经验贴中提炼共性 —— 比如 “重视真题”“定期复盘”,再结合自身情况调整。就像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当律师,别人的成功路径充满偶然性,唯有深入了解行业本质,再对照自己的性格与能力,才能做出理性判断。​
比盲目参考经验更靠谱的,是 “双向了解后选有把握的”。对于二战考生或时间充裕的人来说,不妨花些时间接触商法与行政法的真题:看哪类题目更能快速抓住考点,哪类知识体系更符合自己的思维逻辑,哪科还有更大的提分空间。客观题阶段的考生则无需焦虑,现阶段打好基础即可,等到九月中旬,再根据两科的掌握状态做决定。这种 “基于了解的选择”,能最大程度降低试错成本,也让后续备考更有方向感。​
可若试过种种方法,还是难以抉择,不妨回归本心 —— 选自己喜欢的。“我喜欢” 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却能抵御备考路上的无数艰难。曾有个备考群,十五人里仅两人坚持选商法,其他人都因 “行政法更简单” 的说法动摇。其中一位选商法的考生说:“我在公司工作过,公司法一听就懂,像老朋友一样亲切”;另一位则觉得 “股东与公司的博弈很有意思,学起来不枯燥”。对他们而言,喜欢带来的不仅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克服难点的韧性 —— 哪怕知识点复杂,哪怕别人都不看好,只要真心热爱,就愿意花时间钻研。​
这份 “选喜欢的” 的智慧,早已超越法考选择本身,延伸到人生的诸多十字路口。刚毕业时,我们总向往券商、咨询公司的光鲜,羡慕公务员的稳定,却忘了问自己 “这真的是我喜欢的吗”。有人挤破头进入体制,却在办公室的琐碎中倍感压抑;有人跟风投身热门行业,却在高压工作里逐渐迷失。年近四十才明白,随大流选择 “看似正确” 的路,未必能抵达理想的终点,反而可能在不喜欢的领域消耗自己。​
或许你会担心:选了喜欢的,若没有好结局怎么办?可仔细想想,随大流选不喜欢的,失败的概率未必更低。与其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不如带着对 “喜欢” 的热忱全力以赴。法考如此,人生亦然 —— 若前途不定,便选心之所向,用力拥抱,尽力做好,即便结果未必完美,也能在过程中收获成长与心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