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回复: 0

[原创作品] 爱≠金钱,但为何我们总用物质衡量真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18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提起受欢迎的爱情故事,无论何种性向,阶级差总能成为绕不开的吸睛点。人们迷恋这种设定,固然是因为悬殊的身份背景能催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让戏剧性桥段自然迸发,但更深处,其实藏着一种不愿轻易承认的人类心理 —— 当我们想象 “爱” 时,潜意识里总会紧跟着追问:“这个爱我的人,能给我多少物质支撑?”​
很多人觉得这种想法羞耻,仿佛承认了就玷污了爱情的纯粹。可细想便知,这种心理早有源头。连孩童对父母的爱,都带着朴素的物质判断:多胎家庭里,父母最偏爱的孩子,往往也是继承最多财产、享受最多物质倾斜的那个。孩子或许说不清 “偏爱” 的定义,却能清晰感知到,谁能得到更多零食、更贵的玩具,谁就拥有父母更多的关注与爱。这份从小形成的认知,悄悄为长大后的情感观埋下伏笔 —— 物质,成了衡量爱意的隐性标尺。​
而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更让 “金钱换万物” 的规则深入人心。衣食住行需要钱,梦想追求需要钱,甚至连情绪价值的传递,有时也离不开物质载体。当爱情故事里,物质丰厚的一方为匮乏的一方解决现实困境 —— 或许是替对方还清债务,或许是为其梦想铺路,这类桥段总能精准击中观者的心。不是人们俗套,而是这种 “用金钱托举爱意” 的画面,恰好呼应了现实里对 “被妥善照顾” 的渴望。即便在同性爱情创作中,这种设定也屡试不爽:无论是为伴侣打造理想生活,还是在困境中用物质撑起一片天,只要情节真挚无雷点,总能引发共鸣。​
这从不是异性恋的霸权,而是人类在现实规则下形成的集体心理。说 “爱 = 金钱” 或许极端,却道破了部分真相:金钱未必能买来爱,但当爱意掺杂现实考量时,物质支撑往往能让爱更有底气,也更易被感知。我们不必为这种想法羞耻,毕竟承认现实,才能更清醒地看清爱里的真心与权衡 —— 那些超越物质却依然坚定的选择,那些无需金钱堆砌却温暖的瞬间,才更显珍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9-18 17: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