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4386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王学仲(黾翁)先生签赠给门人自牧的藏书票——《王学仲之书》
历下文士自牧不仅是一位学养深厚的知名文人,同时更是一篇清气满乾坤的堂皇人文。因书结缘,相交十载。他在我心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明晰,随之,想写一写这个人的念头也就越来越强烈。但是,提起笔来,却又难觅新的角度和切入点。主要原因就是写他的人太多了,有关介绍他的书刊、报纸可谓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其中执笔人有专家、教授、社会名流、作家、记者,也有像我这样没有多少文字发表的所谓“文学青年”。我再写,还能写什么呢?鹦鹉学舌般跟在众人后头,喊几声先生本来就不缺的“好”,想想就没有多大意思。
南宋刘克庄在他的《后村全集》中说过,“古人服善,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我想,在真境界、大手笔之前,孤高如李太白者都要折服的,何况我辈凡俗之人呢?
自牧是个儒。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没有人了解自己,并不烦恼怨怒,这不才是君子吗?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些话,在我看来,仿佛就是至圣先师孔子特意为数千年以下的自牧先生准备的。不才如我者,所亲身感受的,以及天南地北、文界学人众口相传的淡庐主人,就是这样一位办实事无浮华,有风有火却不急躁,如春云放展,温暖中透着滋润;热情而不虚伪,通情而又达理,温良恭俭让五德润身的君子真人。
在他身上,有一种特有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不是靠伶牙俐齿、机敏谈锋来传递散发出来的。相反,他“乡音未改语速快”,“听自牧讲话,必须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即便如此,也难保全部听清”。(鲁丁语)除此之外,还靠什么呢?“让坐、倒茶、谈文、赠书四部曲”? 但何处同道不让坐倒茶,哪方文友不谈文赠书,显然,如此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这种笼罩在自牧先生周身的亲和力,是一种“气”,气质之气,气场之气,浩然之气。如秋菊夏荷,馨香逸散;似齐风鲁雨,扑面浸心。这种“气”的源头须到五千年古国文明中去找寻。先贤圣哲,今古通融;儒释道,并蓄兼收……对自牧先生之处世高风,有识家谓之“自牧现象”,还有识家谓之“对构建和谐社会亦不无启迪”。这后一个识家,即乃区区在下也。
自牧先生五德润身,“双绝”并世。这“双绝”一是他的日记。不才孤陋寡闻,印象中自牧是当代山东文坛出版日记专著的第一人。他的日记,文笔雅致清新,文化信息量大,且极少情感的夸饰。著名作家张炜曾评价说:“我想这是中国式的《龚古尔日记》,必然成为今后研究山东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手中的瑰宝。”显然张炜先生后来颇令人遗憾地改变了他的评价,但是再地位显赫的权威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自牧先生之《百味集》、《人生品录——百味斋日记》《疏篱集》《三清集》等一系列著作面世后,备受专家推崇和读者欢迎。另一绝不是他的散文随笔,也不是他主编的那本全国第一份民办日记类学术刊物——《日记杂志》,而是他的书法艺术。其书,中得心源,外师造化,天然峻厚,生机盎然。有幸得之者,视为珍宝,绝不肯轻易出手转让。小邑有位画家于某在装裱店得见先生法书后,喜爱非常,当场表示要拿出两幅精品画作来同持有人交换,结果却未能如愿。倒是书家本人,对自己的字并不十分看重。他在致北京友人的信札中,曾这样谈论自己的字:文人字,不泥不匠,自由洒脱,可谓自成一格也。我的书法集,是想从现在集中精力多写一点好的,过几年辑为一册面世,不为赚钱,在于自娱清赏而已。如此无为而为,至法无法,方才形成了自牧先生别具一格的“文人字”——大书法艺术。
在古代,书法即与实用须臾难分。后来,世事变迁,书写工具不断改良,尤其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电脑迅速普及,书法艺术的实用价值已颇不明显,只仅仅作为传统艺术作为现代人一种审美载体而存在。相对于专业书法创作研究人员而言,自牧先生是浩浩荡荡的书法爱好者大军中普通的一员,同时,也是最不普通、高标独立、最有希望步入书艺堂奥的一员。他重读帖,重修养学识,重灵性挥发,正儿八经为书法而书法的创作极少,书刊题签,信札走笔,随心所欲,翰墨生辉。故而其字尺幅大都很小,内容也多是一些古人清言韵语,诸如“道法自然”、“大道低回”啦,诸如“神游物外”、“静水深流”啦,再就是一些名联佳句,如“窗小能容月,檐低不碍云”等等。正当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墨客”起劲地临帖挥毫,梦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大把钞票进腰包的时候,我们可敬可爱的自牧先生,却畅饮美酒,品赏美文,写着“玩”,悠哉乐哉,“玩”出了一笔好字。他不是什么书法家协会会员,但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德高望重的夜泊王学仲老人却对其人其书作了充分肯定,称之为“天然峻厚”,“比贾平凹的字还自然,流露个人性情,书法一入帖,便少了这些……”
行笔至此,絮絮叨叨,话已够多。时值潜庐兄主编《淡墨集——自牧及其作品》一书,谨奉以上粗浅文字,这不算什么文章,只是聊表一个晚学后辈对自牧其人其文其字深深的敬意而已。衷心希望自牧先生身笔双健,日有所得,为祖国文苑再添奇彩!轩轩堂诗曰:
自家颜色自家声,
牧己游艺心底清。
先贤惟有靖节似,
生花妙笔荡春风。
(刊载2007年5月中国文史出版社《齐鲁人物》A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