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漫将诗笔为文笔, 天人兼到熟极流 黄岳年(甘肃张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29 0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50829093214front2_0_815174_FhhoFlcXDL5U8N3O-ygF2YUXPOLs.jpg
自牧(右)与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在莱芜
20250829093224front2_0_815174_FguUSvrM5cMVG_xQA2JoZ-LmWQoZ.jpg
自牧、于晓明主编的部分《日记报》《日记杂志》书影


         布衣文士五十秋,
         崇真尚淡别封侯。
         知行知止得消净,
         书天酒地自风流。
       ——自牧《五十自寿》

        淡庐主人自牧的《五十自寿》诗笺,是和他题有“我以我文行我法,只为人弟不为师”赠语的新书《三清集》一起,通过邮局寄到我的手里的。我视同拱璧,当作天壤间至可宝贵的礼品,随即放在案头欣赏。
        是啊,岁月匆匆,自牧兄已经届入知天命之年。知道他的真名字,比知道自牧要早,那是在孙犁的书里,孙犁多次说过一个叫邓基平的人,也还有十六封信写给他。在孙犁的眼里,这个人诚实守信,温馨可人,算得上是今日社会里的一个君子了。那时我想,能和孙犁订交,一定是个好人,得到孙犁称许,那便是天人了。
      《易·谦》里说:“谦谦君了,卑以自牧也。”
        翻检唐代诗文,发现唐代以自牧作字号的人不少。李华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送薄九自牧往义兴序》,文中说:“中明检而能旷,年迈体衰,而人罕知之;阳羡山深水阔,海隅幽阻,而人罕知之。以中明之元姿默识,阳羡之清漪秀石,人乎哉?清乎哉?之子所以为贵也。诗者辅佐情怀,其旧俗则泰伯之让德、延陵之高风,因是而佐王孙,缘物而兴之,远也矣!”这位薄九自牧是以中明为字的,他“诗者辅佐情怀,其旧俗则泰伯之让德、延陵之高风,因是而佐王孙,缘物而兴之,远也矣”的性情,倒足颇有些和今日的山东自牧有接近之处。
牧童出身的诗僧齐己曾经写过关于另外一个自牧的诗。就想,古代的自牧和现代的自牧有无相通之处呢?这可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把唐诗和自牧的书合起来读,感觉一定不错,我有些自鸣得意了。呵呵,为我的新发现,有趣而也有些无聊的发现。
       齐己题为《访自牧上人不遇》的诗这样写道:“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高房度江雨,经月长寒莎。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相寻未相见,危阁望沧波。”那么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今天的自牧,和生活在大唐龙兴寺里的僧正齐己,以及他的朋友——唐代的自牧,是不是也有相似的地方呢?
        我们不妨作些不大礼貌的推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齐己的品行和爱好,他的朋友自牧,也一定多为所有。齐己勤奋好学,成年后四出游历,曾登岳阳,望洞庭,又到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这些经历,大大丰富了齐己诗作的题材。齐己的不少好诗,也就是在他游览名山大川时写下的。自牧兄也是走遍了名山大川的,国内的不说了,说国外,《三清集》上就有他随山东作家代表团访问西欧十一国时所留的十余帧照片,神定气闲,悠然驰想。笔者也曾到过一些照片中的地方,时间比自牧书上所说的二〇四年晚一年,展卷寓目,恍然故地,亲切中就想,新时代的自牧所见所写的,是唐人齐己和自牧,无论怎样也无法想见的,当然也就没法写到的。写到这里,不禁在心里一笑,所谓会心怡怡是也。但是,“然诺竟如何,诸侯见重多”,“道本同骚雅,书曾到薜萝”的风雅性情,磊落人格,却又是唐人自牧、齐己和我们的自牧相一致的。
       那齐己虽然早有诗名,但仍虚心向他人求教。郑谷为齐己作“一字之师”便是一段佳话。据《五代史补》记载,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持其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句是:“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犹应律,先发映春台。”郑谷阅后,笑着说,“数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齐己听罢,不觉对郑谷肃然起敬,叹然心服。从此,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这今日自牧,却也知交遍天下,天命之年赋诗自寿,有井水处就有人唱和,转益相师,所成就的诗林佳话,怕也是只多不少。若论虚心待人,淡庐主人自牧先生也只会多,不会少。邓基平(自牧本名)到处帮人,来客就招呼招待的及时雨声望,隐隐然已成公论。每年散书三千的自牧,已经是民间书香的一位真正酿造者。
        齐己的《老将》里有这样的情趣:“破虏与平戎,曾居第一功。明时不用武,白首向秋风。马病霜飞草,弓闲雁过空。儿孙已成立,胆气亦英雄。”他的《古剑歌》写道:“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今人不要强硎磨,莲锷星文未曾没。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何时得遇英雄主,用尔平治天下去。”今日淡庐自牧的《日记报》、《日记杂志》和一本本书册,也是他手中铸就的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的这些,也是“一弹一抚闻铮铮,老龙影夺秋灯明”,只不过,他是用这些书香来化臻民物,辅助太平日月的。对于民生之疾苦,齐己则深表同情。如他的《耕叟》诗就写道:“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官仓鼠雀群,只待新租入。”和齐己他们相比,我们和自牧兄是生活在一个时代的,虽然银子也少,可是崇尚“清真”“清雅”、“清拔”并以之命名自己文集的自牧兄讲究“一袭朴素和一团醇正”,信服聂绀弩《答钟书》中“我以我诗行我法,不为人弟不为师”所述心志的自牧兄,改后以“我以我文行我法,只为人弟不为师”点石成金的自牧兄,阿滢曾说十堰黄成勇出差到济南,想看看与书有关的部门和人,打电话问四川文艺出版社的龚明德:找谁领路合适?龚明德想都没想马上答复:找自牧!其时,龚明德和自牧两人还没有见过面,只是神交已久而已。龚明德说:“在几千里之外,有一个可以信任的爱书的友人,实在是人生一大幸福。”这就是自牧,这就是太平之世的自牧兄,“漫将诗笔为文笔,热血填胸一洒之”,也是呵护太平安好的自牧。
        读自牧之文,如江如海;观自牧之字,如云如霞。书法家的自牧,又是别一番韵致。自牧兄曾经送给我一方彩笺,那是写在洒金八行徽宣上的四个字:“素心若雪”,署名“淡庐自牧”,雅正有法,盖有朱文小印一款,另外是方、长各一的阴文闲章,整幅字布局严整,和谐天然,洵为上品妙笔也。我观自牧的字,一个也抵得上“十万金铃矣”。
        自牧擅写日记书简,集子多收多写的也是日记书简。那些也都是世间一种不可磨灭的文字,不可小觑的。在自牧那里,是无事不可以写入日记,写人书简的。这些,都有众多书友作过描述,我就不再赘述饶舌了。
         在内蒙古草原的时候,我曾和自牧一家合影留念。两日后分手的时候,自牧和家人到五台山游览去了,下山后的布衣文士自牧抒写了崇真尚淡、知止得净的自寿诗,想来五台山的仙气也一定濡染了他。我未去五台山,且引齐己《寄自牧上人》诗聊志识荆:“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自牧在《三清集》里引贤者语以自道:“放眼读书,以养其气;开襟饮酒,用吾全真。”读书没有问题,而饮酒则一定是唐人自牧和他的朋友齐己所不同意的。不过,我同意,朋友们也喜欢,喜欢并且羡慕这有酒最好泉州土的自牧。这篇文字就要结束了,我把自己读书时想到的几句感觉抄在这里,算作是与自牧兄《五十自寿》诗的唱和吧

         清樽残书故故情,
          泉石青州新绿酒。
         漫将诗笔为文笔,
         天人兼到熟极流。

(刊载中国文史出版社《齐鲁人物》A卷)
20250829093314front2_0_815174_FiDMFu841ggjOFgFo6OetEGy8e2_.jpg
20250829093315front2_0_815174_FtXlbrSLM3_I2R33uh6kza4Qia8F.jpg
20250829093315front2_0_815174_Ft1u96SUIQRG3fo44R0mZa_0uNyF.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9-4 0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