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4149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今天接奉去年最末一期《齐风》,淄博市文联的刊物,免费交流,这在今日已是可惊异的事,但我从未与他们有来往,何以会赏我一册?打开一看,是《全国第六届民间读书年会暨淄博笔会作品专辑》,就明白这是济南布衣文士自牧先生吩咐的。开篇就是他的“笔会筹备期间日记”(2008年10月6日-10月16日),虽用五号字,但仍当即读完,心中一片澄澈。
自牧先生在民间读书领域(这说法有些可笑,姑且如此罢)是颇知名的一位高人。他主编的《日记杂志》(旧名《日记报》)多年来默默坚持着,每接到一期,我也都要放下手头的事,大抵翻阅一过,尤其一定要读完他的《澈堂日录》连载。
自牧先生是山东省委机关医院办公室主任,单位琐事本来已够操劳,但他偏有充裕精力,本职工作以外,不但坚持编那《日记杂志》,还是勤勤恳恳卓有成效的编辑家,常年以来,主编编辑怕有二三百部各类图书,当然都是非畅销书,这份成绩,比起吃皇粮的出版社,毫不逊色。但却永远怕也得不到正式出版行业的认可罢。不过自牧先生我行我素,对此完全无所谓,仍然一如既往帮助要出书的朋友。长春施乐先生的《小三助堂杂集》已交付印刷,我的《朴斋文初集》也已交稿。书嘛,本来就是思想情感学问与交际的工具,而不是卖钱谋利的营生;自古以来,出书多是为求名,故多为自己印,结果多能流传下来;官府的学习文件工作账簿就少有流传,因为没人愿看(今天历史学家奉为至宝,那是另一问题)。靠书来赚钱,是资本主义以来的新事物,出版的书也真是浩如烟海,比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还多出很多,但到底会有多少能传下去呢?
当然,自牧先生最心赏的定位应当是作家。他虽是风尘俗吏,同时却是国家一级作家,出书十几种,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都有,我最愿意读他的流水账日记和书信集,这也是他近年来出产的主要品种。日记记的都是当天真实生活,迎来送往的官事免不了,吃喝打牌的俗事更免不了,但着墨点却是文化,围绕着的就是书,平凡朴实亲切富足,让你仿佛可以扪触到他那颗跳动的心。我虽然不写日记很少写信,但却嗜读,因为他是活生生人的生活的即时记录,不仅可以看到作者内心,还可以感受到具体生动的历史。自牧先生二三十年坚持不断的日记,实在是当下中国某一类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仅对后人,就是今人,也是有益处的。
自牧先生仍旧做着看书写书编书校书印书寄书的事,虽然不免疲乏,但我深信,他的内心是富足的。
2009年1月19日写于大连双守簃
自牧(左)与《中国日记史略》作者陈左高教授于上海学斋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