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坚持用“笔”写作的人一一自牧小记 赵晓林(山东济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 0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20250803074614front2_0_815174_Fohv0T3ahCup3DPoluqbe1c-QNts.jpg
20250803074614front2_0_815174_FvYXcjaoJHpQgJUU1RcOuozkn5E-.jpg

      知道自牧的名字,还是五六年前在朋友处看到《日记报》时。这份报纸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当时就对主办者产生了好奇,没想到济南还有这么耐读的读书类报纸,虽然它不是公开发行的。之后,又陆续读到了自牧的多本著作,就更使得我迫切想认识这位喜欢日记、喜欢写作的作家。不久后,通过朋友的介绍,终于认识了自牧先生。原来我门的工作单位相距很近,于是交往也就多了起来。
        自牧,本名邓基平,淄博周村人氏。他号淡庐,喜欢读书、买书、藏书、写书,有着国家一级作家职称。从1991年始,先后出版了《百味集》《抱香集》《疏篱集》《三清集》《尚宽集》《绿室诗存》《人生品录一一百味斋日记》《淡庐书简》等十余部著作。他还乐于帮助文友出书,已为文友们编校了百余部作品集,这些都使他在读书界有着很好的声誉,是一位在全国读书界、书话界颇有人缘的书爱家。
      平时交流时,发现自牧的家乡口音很重,加上语速有点快,所以有些话不易听明白。
      还是说一说自牧的日记吧。我到他的办公室——澈堂(王学仲题写),几乎每次都会见到他在记日记。得到他的同意,我也翻看过几次他的日记,也每次都被其端庄的字迹、严谨的记述所打动。这些日记大都写在十六开的稿纸上,按时间顺序整齐的装订在一起,每册都有封面和衬页,封面上题有集名。一册册日记装在干净的档案盒里,并且不是一年两年的日记是这样,二十多年的日记都是如此,于是档案盒也就多了起来,这就不由得让我心生敬佩之感。这些年来,自牧已写了几百万字的日记,经过整理,已结集出版了六十余万字。读这些日记,会得到全国读书界的许多信息,他对生活、对书的热爱,对书友的热情都会让人感佩、心动。
       著名作家张炜曾这样评价他1990年12月出版的《百味集》中的日记:“我想这大概是山东文坛第一部长篇记事,也是泉城文人当中第一个有心人撰写的。这部日记文笔洗练,记事清晰简约,而且极少有情感的夸张。我想这是中国式的《龚古尔日记》,必将成为今后研究山东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手中的瑰宝。”这段话可说是对自牧日记最好的注脚了。
       再谈谈《日记报》和《日记杂志》。
      正是这种对日记文学创作的痴迷,从而促成了《日记报》的诞生。1999年9月,自牧协助于晓明创办了《日记报》,2003年自第31期改为杂志型连续出版,2005年更名为《日记杂志》,现已出刊到第43卷。这本刊物是自牧等人自筹资金印行的民间读书类杂志,每期他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几年下来,他们已投入了近十万元,虽然辛苦,但却一直乐此不疲,为的就是能在社会上营造出更多的书香,而《日记报》《日记杂志》也逐步被读书界认可,而且影响越来越大,现已成为书友们最为喜爱的全国读书类“民刊”之一。
        自牧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写信,这是他让笔者敬佩他的另一点。他几乎每天都会和全国各地的作家、书友、文友、读者通信。他告诉笔者,2006年他一共写了505封信,涉及到204人,而这些书信和复信他自己也都复印保存着,并且已经结集出版了两本书。他计划以后每年挑出比较有特点的往来书信结集出版,算是对每年的一个总结。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自牧写了这么多作品,却始终不用电脑写作,虽然他的办公室和家里都有电脑,但他甚至连使用电脑都不会。他说:“我还是喜欢用笔写东西,因为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觉得踏实。尤其是日记,用笔写的不能更改,当时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用电脑写的,感觉可以随时更改,总感觉不那么真实。”想想也是,如果他用了电脑写作,那我们还能看到那一页页、一册册装订整齐的手写日记吗?还能读到那些充满书香和文采飞扬的文字吗?电脑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对于社会发展确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会使我们变的浮躁和简单。自牧长期坚持用笔写作,大概是在坚持着自己朴素的追求和愿望吧!

(刊载 2007 年4月19日《济南日报》,有修改)

作者简介

      赵晓林,济南日报首席记者、济南历史文化研究者。热衷有关济南历史、文化的文献、文物的收藏,用30多年的时光,搜求、收藏有关济南的历史文献、资料等,有关济南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方面的古旧书籍、期刊、报纸、照片、地图、广告、契约、拓片等各类藏品上万件,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清代至民国时期济南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人物、风俗、人情等,业余时间对这些藏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挖掘,并且对有关济南的历史文献有着深入研究,在多种报刊上发表过上百篇文章,曾在《济南日报》《济南时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山东画报》等报刊开辟“故纸济南”“老济南光影”“老山东书影”等专栏,30多年来发表文字100万字以上。出版有《故纸中的老济南》《济南街巷百年图说》《济南府镜像》《山东黄河文献知见录》等专著。
20250803074620front2_0_815174_FoFQ10sb0C4jggvE_dpLswhEvNGg.jpg
20250803074620front2_0_815174_FoDszoN8COoEyWIBoBtBLMLdJOFE.jpg
20250803074620front2_0_815174_FmmpW8iUe7GpDdpnkns3z_KwOzVE.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隐私声明|小黑屋|联系电话:0531-75627999|济南在线 莱芜在线 ( 鲁ICP备15020683-2号 )

GMT+8, 2025-8-21 2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