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权限
- 255
- 帖子
- 积分
- 44241
- 威望
- 点
- E币
- 个
- 相册
- 注册时间
- 2017-9-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UID
- 815174
|
薄薄一本小书,既非名著,也难称大作,且不是出自名家之手,然而却磁石般吸引着读到它的人,继而通信,继而成为文友书友,相交甚笃。自牧先生的《百味集》就是这样一本书,我就是对这本书“一见钟情”的那些人中的一个,从看过《百味集》开始,我和自牧结识、交往已有十五六个年头了。
那是1991年7月,省会长沙搞了个“七月书展”,全省14个地州市的新华书店在当时长沙最大的窑岭新华书店搞新书展销,意欲煽起销售淡季中的热点,我明知下边的书店总难超过省会,但书的诱惑仍驱使我于7月3日下午匆匆赶去。我在各处转悠了好久,没见到自己适宜的书,却无意中在岳阳店展区的玻璃书柜中发现摆着的《百味集》,略呈黄颜色的封面上,由左上往右下画着六根彩色线条,右上有手书的三字书名。那时不兴开架,我让营业员取出一本,翻翻目录,当即买下,兴冲冲地回家了:时值酷暑,我手里紧紧攥着这本书,汗津津的,书也被濡湿了一片。
是夜睡前卧床翻读,一气看了大半,先是日记,后是散文中的书信和随笔。若不是妻子嫌床头灯照着太热,我会一气读完的。文章短短,文风淡淡,读之似听人娓娓而谈,饶有兴味。有句广告词说:男人喜欢一种酒不需要理由,而我说人们喜欢一本书也不需要理由。然而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喜欢一种酒、一本书呢?只是没去深究喜欢的理由罢了。7月末,我去岳阳采访,顺道去了该市的新华书店,发现还有几本《百味集》摆在书架上,我便全买下了。当营业员把书放到我手上,我连说谢谢,这谢谢是有潜台词的,若非岳阳店进了这本书,若非将其带往长沙销售,恐怕我就会和它失之交臂了。
于是给自牧去信,谈我发现《百味集》的经过,谈我阅读后的感觉,还问及日记书信中提到的人和事。他很快就复信了,字迹娟秀,语气平和。从此我们书来信往,持续不断,成了至交。1995年秋末,自牧应我之邀,与济南市文联作家赵鹤翔先生来到湖南。我们奔武陵,游桃花源、南岳,登岳阳楼且逛黄泥街书市,访问名家,达二十余天。边走边谈,话题少不了涉及《百味集》。 他说,我在“跋”里说了,正如集名一样,他们百味杂糅,风格不一,可能很幼稚,也可能很浅陋,没想到朋友会这般看重它。我说,能引人共鸣就说明了它的成功。孙犁先生题写的书名,张炜序中介绍的你的人品文品,书中文字透露出的文化味书卷气,以及清新质朴的文风,是朋友们喜爱它的原因。我说“百味”之名取得好。他说他很喜欢“百味”这两个字。开始写作之前,曾在几年里涉足岐黄,辨识百草;后来写作的地方恰恰又是一间中草库房,每当端坐案头,药味书味,盈盈一室,充溢鼻翼;药香书香,泱泱一腔,沁润心脾,随后就以“百味”作为斋名,继而以书斋名作为文集名了。我说,难怪读你的《百味集》还能闻到药香呢。
就是这一次,在长沙自牧将随身携带的一本《百味集》题签后送给我,题词是:“百味尝遍,惟淡最真”。
自牧生性恬淡。他尊崇孙犁老人为人为文的淡泊情怀,并深受其影响。他的书斋取名“淡庐”,以淡为荣,以淡为乐。他处事淡然,为文淡雅,与朋友交淡淡若水,颇有君子之风。“百味尝遍,惟淡最真”这句话,该是他几十年人生历程中,尝遍人间百味后的深切体味,也是他与众多文友书友交往的根基,我们都是孙犁老先生的崇拜者,我们都是淡泊宁静、抱朴守真的人啊!
(刊载2007年5月中国文史出版社《齐鲁人物》A卷)
————
萧金鉴(1939∽2012),资深编辑,长沙市“十大藏书家”之一。历任《年轻人》《环境时报》编辑,退休后在《湖南税务报》《湖南广播电视报》等报刊从事副刊编辑,业余执编民间读书杂志《书人》《文笔》。著有散文随笔集《站在阳台看风景》等。
|
|